海洋裡住著《哈利波特》的「金色飛賊」 水下機器人的研發靠它獲取...

2020-12-07 騰訊網

見過大海裡的「金色飛賊」嗎?

電影《哈利波特》的魁地奇比賽上,魔法學校的學生們騎著飛天掃帚,攻守角逐異常激烈。這賽中有一隻至關重要的球,叫「金色飛賊」,金光閃閃、小巧的身子只有胡桃般大小,一對翅膀呼啦呼啦不停地拍動,稍不留神,它便消失得無影無蹤。

海洋中一個小小生物,像極了「金色飛賊」。它有一對靈動的翅膀,一下兩下輕盈地扇動,漫「天」飛舞,像翩翩起舞的蝴蝶,得名「海蝴蝶」。它其實是海蝸牛大家庭裡的小傢伙,背著一個晶瑩剔透、蝸牛殼般輕薄的螺殼。

當地時間7日,美國南佛羅裡達大學機械工學教授戴維•墨菲在國際學術雜誌《尖端海洋科學》上表示:「通過高速攝像頭拍攝發現,根據外殼的大小和形態差異,海蝴蝶的泳姿也存在不同。我們正努力研究海蝴蝶,這有助於更好地理解海洋碳循環與全球氣候變化,還能為水下機器人的研究和開發提供無限靈感。」

大海裡翩翩起舞的蝶

海蝴蝶的正式大名叫翼足螺,是被殼翼足目,屬海生軟體動物門腹足綱。舉個例子,蝸牛和常見的螺類都屬腹足綱。

不同於其他腹足綱的是,海蝴蝶的側足,是一對薄如蟬翼的翅膀(翼狀瓣),既不是划水的魚鱗,也不是爬行的腿。它不需要在哪兒費力地爬行,而是像蝴蝶擁有一片天,整個汪洋就是它的天空。

海蝴蝶過著晝夜分明的浮遊生活。白天,它會呆在海底小憩躲避天敵,一到晚上你就能看見了,它撲稜著雙翼,悠悠地向著水面漂浮,吃些海藻,再跳支舞,自由地在深藍中飛翔。

海蝴蝶個頭是真小,大部分連1釐米都不到,幾乎就是粒沙子。整片大海中存活著數十億隻海蝴蝶,但別以為這小傢伙多強大,海蝴蝶自由,但十分脆弱。當從大海裡被撈起,關進冰冷的實驗室飼養,它只能存活幾天,因此在實驗室研究海蝴蝶是很困難的。

墨菲教授與工學家和生物學家組成專門的研究團隊,在2017至2019年期間在巴哈馬採集了9種海蝸牛,長度均為0.9~13.1毫米。其中,雖然大部分都是海蝴蝶,但也有它的親戚——裸體翼足類,即沒有螺殼,只有翅膀的一個種類,它們被稱為「海天使」。而你一定想不到,與名字相矛盾,海天使其實是捕食海蝴蝶的肉食性動物。

研究組將採集到的海蝴蝶放入水槽,用高速攝像頭進行了拍攝,並運用研究潛水艇或飛機動態的流體力學分析了獲得的影像,結果顯示,根據身軀大小和形態的不同,海蝴蝶遊泳的速度和姿態也不盡相同。

當海蝴蝶揮舞翅膀,向水面飛去時,它會以鋸齒狀輕輕畫出美麗的螺旋。經觀測,海蝴蝶的上升速度大約為每秒12~114毫米,這就是說它每秒可以移動自身長度1~24倍長的距離。當它在上層水域呆夠了,想回到海洋深處時,它便以相似的速度,垂直下落。

在海蝴蝶中,身軀像是飛機機翼一樣流線型長條的種類浮到水面的速度最快,而像魁地奇的「金色飛賊」一樣,背著螺旋形透明圓殼的海蝴蝶上升速度最慢。墨菲教授解釋道:「因為體積小,而身體表面大,所以無法承受水的運動粘度。」

粘度是流體的物理特性,流體在流動時,流體內部分子間發生相對運動時產生摩擦阻力,叫粘滯力,粘度則是表示粘滯力大小的物理量。流線型軀體有助於更好地劃開水面,上升時受阻礙較小,而若背負起圓形螺殼,上升時受水的粘度影響就較大,速度就相對慢些了。研究組還發現,海蝴蝶在潛回海底的過程中,會像滑翔翼一樣,利用螺殼減緩速度,增強下降穩定性。

海洋生態保護和水下機器人的研發

海蝴蝶相關的研究結果為人類的海洋生態保護事業提供有用資料。我們所熟悉的浮遊動物比如磷蝦,它的外殼主要成分是幾丁質。而海蝴蝶就不一樣了,它的背殼主要成分是碳酸鈣,由碳酸鈣中最不穩定的文石構成。而此時此刻,海水酸化正在腐蝕它的外殼,若海洋中海蝴蝶數量減少,海洋生態平衡就會失調。

海蝴蝶對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循環起著重要作用。據了解,全世界約12~13%的碳酸鹽以形成海蝴蝶外殼的形式沉入深海。當外殼受損或融化時,碳便會遷移到大海。了解海蝴蝶的生存形態,就能更好地理解海洋碳循環。

另外,海蝴蝶移動時優雅的姿態,為水下機器人的開發帶來靈感。實際上,墨菲教授的研究團隊就從海蝴蝶身上獲得啟發,正在模仿海蝴蝶,研製能徜徉大海的小型水下機器人。

漫遊大海,自由得令人羨慕

單薄易摧,脆弱得惹人憐惜

諾大的世界裡這個小傢伙

就像世間無數人兒

渺小,卻默默芬芳

不管你是創業者

還是投資人

在「聚創谷」和世界相遇·和我們相遇

相關焦點

  • 海洋裡住著的「金色飛賊」水下機器人的研發靠它獲取靈感
    見過大海裡的「金色飛賊」嗎?電影《哈利波特》的魁地奇比賽上,魔法學校的學生們騎著飛天掃帚,攻守角逐異常激烈。這賽中有一隻至關重要的球,叫「金色飛賊」,金光閃閃、小巧的身子只有胡桃般大小,一對翅膀呼啦呼啦不停地拍動,稍不留神,它便消失得無影無蹤。海洋中一個小小生物,像極了「金色飛賊」。它有一對靈動的翅膀,一下兩下輕盈地扇動,漫「天」飛舞,像翩翩起舞的蝴蝶,得名「海蝴蝶」。
  • 《哈利波特》,為什麼哈利要在禁林裡扔掉這個東西呢
    在《哈利波特》中,作為主角的哈利,擁有著不少的奇珍異寶,像活點地圖、隱身衣和老魔杖。這三件東西都有著很好的歸宿。原著中老魔杖回歸了鄧布利多墓中,而影視中,導演大概是為了表示不會在推出主線電影,所以在《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的結尾,哈利將老魔杖給折斷了。
  • 海洋「大國重器」集中亮相!與水下機器人彰顯中國實力
    2018年,海洋生產總值為8.3萬億元,未來三年,海洋經濟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有望保持9%以上。水下機器人「遊進」海博會海洋總面積佔地球表面積的70%,探索廣袤的海洋世界,離不開水下機器人的助力。海博會上,一大批新型水下機器人逐一登場,成為新亮點。
  • 新加坡研發「魔鬼魚」機器人 可在水下快速遊動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12月4日報導,近日,由新加坡國立大學科研團隊研發出了一款水下機器人,因其形態仿真故命名為「魔鬼魚」(Manta Ray)。該機器人身長35釐米,通體黑色,由一整片PVC材料製作而成,在水下能像魔鬼魚一樣暢遊無阻10小時,運動速度可達每秒0.7米。
  • 水下機器人裝上"三維眼" 精度可達毫米級(圖)
    水下機器人"三維眼"設備的初期模型。   董軍宇   水下機器人廣泛應用於海洋石油、漁業 、海上救助等各個海洋領域,給水下機器人裝上能高精度三維實時監測分析的「眼睛」,讓水下世界三維呈現。這是海大一位42歲教授所帶領團隊研發出的科技項目,如何給水下機器人安上會探測的「三維眼」?
  • 知識窗▏對水下機器人(ROV),你知道多少?
    伴隨著各國軍事項目的推進,自1953年第一艘無人遙控水下機器人問世,到1974年的20年裡,全世界共研製了20艘無人遙控水下機器人。 早期的水下機器人要應用於海洋石油開採業務,1975至1985年,由於海洋油氣業的迅速發展,水下機器人飛速發展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時期。
  • 水下機器人的種類及國內現狀
    它們是:哈爾濱工程大學研製的智能水下機器人AUV,中科院瀋陽自動化所研製的無人無纜水下機器人UUV,上海交通大學研製的遙控式水下機器人ROV 和中船重工715 所研製的拖曳式水下機器人TUV。水下機器人的應用領域已經不斷擴大,如海洋研究、海洋開發和水下工程等,發達的軍事大國非常重視水下機器人在未來戰爭中的應用。
  • 未來用於探索外星海洋!科學家利用水下機器人捕獲了第一個樣本!
    近日科學家利用水下機器人捕獲了它的第一個樣本,這個樣本位於海平面以下500米!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WHOI)表示,他們的水下機器人剛剛完成了首次自動水下採樣操作。該機器人名「NUI」,它在希臘地區收集了樣本。NUI比智能汽車略小,重約1800公斤(3960磅),它正在地球上做一些重要的科學考察工作。
  • 仿生鯊魚、水下搜救機器人將亮相服貿會
    攝影/新京報記者 張璐水下機器人替代蛙人,協助打撈落水者在位於經開區的博雅工道(北京)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展示區,一個水下機器人(智能纜控無人潛航器)正在大水箱裡「搜尋」。機器人通過攝像頭的實時監測以及聲吶掃描,可以成功確認水下目標物的具體位置。聲吶可以掃描前方300米以內的水域。
  • 海水溫差發電超美國水下機器人業內領軍
    「藍谷」打造水下機器人產業鏈   和劉偉民的 「科班出身」不同,第一家在藍色矽谷完成產業轉化的企業——青島羅博飛海洋技術有限公司,其創始人總經理馬秀芬是名副其實的「科研草根」。但草根出身的馬秀芬卻做出了讓很多科研機構都瞠目結舌的成績。
  • 義大利研發出海底行走水下機器人:不僅能穿越泥濘,還能跳躍
    去年,韓國海洋研究所研發出一款海底行走機器人在業內引發了很大的轟動。這款機器人重量高達635公斤,外形很像大螃蟹,除了探險之外還可以在海底修復石油管道、天然氣管道等等,並可以進行海底救援活動。而義大利最新研發的一款海底行走機器人堪稱它的升級版。
  • 《哈利波特》手遊卡牌技能最強解析
    《哈利波特:魔法覺醒》是一款獲得《哈利·波特》原著官方授權,網易自研的RPG手遊。在這款遊戲中,最吸引玩家的,莫過於各式各樣的卡牌。各種卡牌的使用,讓玩家身臨其境的感受魔法世界的魅力。今天,小編就做一次全面的整理,為大家介紹這款手遊裡所有的卡牌。【羅賓卡牌】卡牌簡介:召喚羅賓後,你的移動次數增加。
  • 2020年全國水下機器人大賽在遼寧大連舉行
    楊毅 攝中新網大連9月18日電 (楊毅 鄒滄海)2020全國海洋智能裝備創新大賽暨2020全國水下機器人大賽18日在遼寧大連開幕,大賽吸引了來自國內高校、科研機構、企業的30支高水平水下機器人團隊參賽。
  • 水下機器人:聽令,向著蔚藍更藍處進發
    水下機器人是能在水中浮遊、具有視覺和感知系統、通過操控或自主操作的方式使用機械手及其其他水下作業,代替人或輔助人去完成某些水下作業的自動化裝置。依據其控制方式可分為:有纜遙控水下機器人 (ROV)、和無纜自主式水下機器人 (AUV)。
  • 【探索】中國水下機器人到底有多牛?
    也首次曝光,為我們展示了一片神奇的海底世界……   事實上,包括「發現」號和「深海勇士」號在內,我們國家研發的水下機器人已經形成了一個「家族」,這裡我們就來介紹其中有代表性的一些成員。   「海人一號」  我國首臺水下機器人   海洋佔地球表面的絕大部分,孕育著無盡的資源和豐富的寶藏,開發利用海洋資源成為各個國家競相發展的戰略。水下機器人是探索海洋的重要手段。
  • 水下機器人的賢「內助」——微磁基礎傳感器助資源探測和管道探傷
    然而陸地資源越來越匱乏,人類迫切需要開發海洋資源。因此,研發水下機器人應用於海洋考察工作十分重要。與此同時,海底管道等設施建設必不可少。人們普遍利用水下機器人考察海洋資源以及維護海底管道設施。在此過程中,傳感器是水下機器人考察和維護工作的重要支撐。
  • 《哈利波特:魔法覺醒》交響樂精彩亮相,開測時間宣布
    藉此亮相機會,一個令玩家期待已久的重磅消息也得以宣布:《哈利波特:魔法覺醒》安卓&iOS雙平臺魔法測試將於5月29日開啟測試。接下來就伴隨著《海德薇變奏曲》的旋律,一起重溫網易遊戲520發布會上的《哈利波特:魔法覺醒》帶來的精彩表演吧。
  • 經略海洋中國深度!山東團隊研發水下滑翔機破世界紀錄
    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傳來消息,前不久,他們的「海燕-10000」水下滑翔機剛剛刷新了一項世界紀錄,在馬裡亞納海溝下潛深度達到8213米。在水下滑翔機領域,中國由此成為第一個具備全海深海洋環境信息感知的國家。海洋國家實驗室成果轉化部副部長薛釗介紹說:「具有我們完全自主的智慧財產權,而且這個8213(米)基本上可以覆蓋95%以上的海洋。」
  • 科學家發明水下機器人 有望避免珊瑚礁白化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據臺灣「中時電子報」4月19日報導,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氣候變化會導致全球珊瑚礁白化、死亡,甚至危害到整個海洋生態體系。對此,各地科學家發明了保護珊瑚礁的水下機器人與遮陽膜等裝置,希望能拯救珊瑚礁。
  • 我國水下機器人對「海底黑煙囪」探測取得突破
    新華社瀋陽3月25日電(記者 徐揚、王瑩)記者25日從中科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獲悉,中國自主研發的水下機器人「潛龍二號」日前成功地對西南印度洋脊上的熱液活動區開展了試驗性應用探測。「潛龍二號」是「十二五」國家863計劃「深海潛水器技術與裝備」重大項目的課題之一,課題由中國大洋協會辦公室負責,中科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作為技術總體單位,聯合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等單位共同研製,為4500米級自主水下機器人(AUV)。「潛龍二號」主體長3.5米,高1.3米,寬0.7米,外部為鮮黃色,頭尾部還各有兩個紅色「魚鰭」形推進器,看上去就像一條扁扁的熱帶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