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吃金屬為生的細菌,你聽說過嗎?

2020-09-16 中國數字科技館

圖片來源:Hang Yu/加州理工大學

加州理工學院的團隊發現的細菌產生的錳氧化物結核。這些結核的直徑通常在0.1至0.5毫米。該圖由掃描電子顯微鏡拍攝得來,但色彩並非真實的顏色。

加州理工學院的微生物學家們發現了一種以錳為食,且以之作為能量來源的細菌。人們在一個多世紀以前便預言了這種微生物的存在,然而直至今日它們才真正被人發現。


「這是第一種被發現的以錳作為能量來源的細菌,」加州理工學院的環境微生物學教授Jared Leadbetter說道。他與博士後學者Hang Yu在《自然》雜誌上合作發表論文,詳細描述了他們的發現。「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奇妙的一面就是它們可以代謝看上去不可能利用的物質,例如金屬,並產生可供細胞使用的能量。」


這項研究也揭示了這種細菌可以利用錳元素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生物質,這種過程也被稱作化能合成作用。在此之前,研究者們知道一些細菌和真菌可以將錳元素氧化(也即是奪取它們的電子),但他們也僅僅是推測某些還未被發現的微生物可能會利用這一過程來促進自己的生長。


Leadbetter在一次偶然的實驗中發現了這種細菌。實驗用到了粉筆狀的錳條,他當時將一個沾上了這種錳的玻璃罐放在了他在加州理工學院辦公室的水槽裡,將其泡上自來水後便離開學校在校外工作了幾個月。在他回來的時候,這個罐子便已覆蓋上了一層深色的物質。


「我當時想,這是什麼,」他解釋說,「我開始懷疑是不是一些被人們尋找了很久的微生物在搗鬼,於是我們便開始系統性地展開了試驗來搞明白這個問題。」


這層黑色的覆蓋層事實上是被這種新發現的細菌所氧化的錳,而這種細菌很可能來自於自來水。「有證據表明這些生物的親戚們就生活在地下水中,並且帕薩迪那市(Pasadena)的部分飲用水就是從這些本地含水層中抽取出來的,」他說道。


圖片來源:Pixabay


錳是地球表面含量最為豐富的元素之一。錳的氧化物通常以一種深色的塊狀物的形式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它們在地下沉積物中也有被發現,在供水系統中亦可以形成。


「有大量的環境工程學文獻都在討論飲用水供給系統被錳氧化物堵塞的情況,」Leadbetter說道,「然而這種物質是如何形成的,為何形成的,卻仍然是一個謎。顯然,很多的科學家都考慮過以錳作為能源的微生物可能是罪魁禍首,但直到如今我們才有證據支持這一想法。」


這項發現可以幫助研究者們更好地了解地下水中的地質化學過程。我們知道細菌可以降解地下水中的汙染物,這一過程被稱作生物修復。在這一過程中,數種關鍵的生物會「還原」錳氧化物,也即是說它們會給錳提供電子,就類似於人類如何利用空氣中的氧氣一般。科學家們早就在懷疑這些錳氧化物最開始是從哪裡來的了。


「我們所發現的這種細菌可以產生錳氧化物,因而它們在享受自身的生活時也為其他微生物提供了進行反應所需要的物質,而這些反應又被我們人類看做是有益並且需要的,」Leadbetter說道。


這一研究發現還可能幫助人們了解在海床上星羅棋布分布的錳結核。這種最大能有葡萄柚大小的圓形的金屬球早在1870年代英國皇家海軍挑戰者號(HMS Challenger)進行科考航行時便被海洋學者們所知曉了。自那時起,這種結核便在世界許多海域的海底都有發現。由於這些結核內部常常富集有一些稀有的金屬,因而近些年來,礦業公司也已經制定了開採利用這些結核的計劃。


圖片來源:Pixabay


但是關於這些結核最初是如何形成的,人們卻知道得很少。 Yu和Leadbetter目前懷疑是否是一些與他們在淡水中所發現的這種細菌類似的微生物起到了某些作用。他們正計劃繼續調查研究這一謎團。「這強調了我們需要在這些海洋錳結核因為採礦而大量減少之前更好地了解它們。」Yu說道。


同樣來自加州理工學院但並沒有參與這項研究的地質生物學教授Woodward Fischer說:「這一來自Jared和Hang的發現填補了我們了解地球元素循環的一大片空白,同時又給錳這種奇妙又常見的過渡金屬元素塑造我們星球上的生物進化的多樣途徑增添了新的內容。」


翻譯:馬新雨

審校:郝豪

引進來源:加州理工大學

引進連結:https://phys.org/news/2020-07-bacteria-metal-diet-dirty-glassware.html

本文來自:環球科學

相關焦點

  • 科學家意外發現靠吃金屬為生的細菌,其生命體如何形成?人類未知
    科學家發現一種細菌會從金屬中攝取熱量並進食,因為他們懷疑它們存在了一百多年,但從未證明過。現在,來自加州理工學院(或加州理工學院)的微生物學家在進行不相關的實驗後,使用一種類似粉筆的類型的錳(一種常見的化學元素)意外地發現了這種細菌。
  • 吃金屬的細菌聽過嗎?自來水中有些細菌愛吃錳,常導致供水堵塞
    研究發現,有大部分微生物也以有機物為生,它們通過分解作用將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從中獲得養分和能量。但也有一些細菌是以無機物為食的,例如喜歡吃金屬的特異細菌。該論文指出,傑瑞德和他的團隊在實驗室裡發現了一種能夠從錳元素中獲取能量的細菌。這種細菌可以通過氧化作用將二價的錳轉化為四價的錳,那麼研究人員如何發現該現象呢?
  • 與世隔絕的「啞巴」部落:5萬人從來沒有說過話,靠吃蟲蛇為生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聽說過有以土塊兒、石塊兒作為食物在日常食用的人,有些是因為小時候家境貧寒,為了節省糧食,就有了食用土塊兒的習慣,如清泉村村民樊千榮,有些經醫學解釋,這種行為被稱為「異食症」。這類患者喜歡對一些不應取食的食物進行難以控制的咀嚼和吞食,但患者本人若是身體並沒有出現其他症狀,不做特殊治療。那以毒蛇和毒蟲過活的「神秘」人,屬不屬於異食症呢?
  • 10種可以吃的蟲子,你敢吃嗎?
    10種可以吃的蟲子,你敢吃嗎?雖然看它的外表需要鼓起勇氣才能吃,但聽說煮熟或生吃都不錯,穩妥起見還是煮一煮、殺殺菌比較好。前提是是你必須高溫煮熟煮透,確保殺死它們身上所攜帶的病菌。
  • 你知道「太歲」是什麼嗎?聽說吃了對身體很好,價格還不便宜
    在中國,有一句話不知道大家聽說過沒,那就是「不要在太歲頭上動土」,這句古話,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但你知道「太歲」是什麼東西嗎?其實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裡,有一種奇葩的物種,這物種不僅僅能夠當食材直接食用,還可以當成藥材熬藥,據說長期服用的話,吃了對身體很好。其實這樣的太歲就是我們所稱呼的肉靈芝,聽到這名字,大家肯定都知道是什麼。
  • 超高壓食品,你吃過嗎?
    超高壓食品,你吃過嗎?他發現在高壓力環境下,食物中的細菌和酶會失去活性,但不會影響食物的口味,且原汁原味地保留了食物的風味,從而拉開了超高壓食品的序幕。1986年,日本京都大學的林力丸博士發現,食物經過超高壓處理後,不但殺滅了細菌、使各種酶失活,還使蛋白質變性(如卵蛋白)、澱粉糊化,而食物中的色素、維生素和風味物質卻幾乎不受影響。
  • 這種細菌僅靠「吃電」存活:無需氧氣食物
    1987年,德裡克·拉弗利(Derek Lovley)和他在麻薩諸塞州立大學的實驗室在華盛頓附近的波託馬克河岸上第一次意外發現了這樣的細菌。這些細菌名叫硫還原泥土桿菌(Geobacter metallireducens),它們從有機化合物中獲取電子,然後將電子轉移到鐵氧化物中。換句話說,它們吃的是垃圾(包括乙醇在內),「呼吸」的是金屬,而非氧氣。
  • 以電為食的細菌——別人吃飯,它們吃電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有一些細菌,經常生活在泥濘的海底或河流兩岸的泥巴裡,如果你想找到它們,方法其實很簡單:準備好電極,然後將電極插入海底或河流的泥巴中,就能將它們從躲藏的地方引誘出來,吸附到電極上。它們是一些特別的細菌,因為別人吃飯,它們吃電!這聽起來好像是科幻小說裡的怪能力,它們是怎麼做到的?
  • 環境||吃塑料的蟲子和吃金屬的細菌
    腸道微生物的作用)倆篇姊妹研究論文,首次以全面證據揭示了黃粉蟲齧食降解聚苯乙烯、將其完全降解礦化為二氧化碳、並利用同化為蟲體脂肪,同時證明是其腸道微生物起主導作用,並且分離鑑定了一株降解聚苯乙烯的細菌。此研究成果為解決廢棄塑料汙染環境的問題提供了嶄新的思維。
  • 從蛋殼裡孵化出來,卻靠吃奶長大的「卵生哺乳動物」你聽說過嗎?
    從蛋殼裡面孵出來的卵生動物很常見,似乎從來都沒聽說過,從蛋殼裡面出來的小動物需要吃奶才能長大的。比如常見的小雞剛從蛋殼裡面孵化出來就能吃米糠,鴨子剛從蛋殼出來就能吃青菜,小鳥破殼而出也能張大嘴巴等待鳥媽媽叼回來小蟲子填肚子。通常來說,我們的胃在蛋殼裡面就已經發育的比較完整了,能夠消化食譜上的大部分食物。這樣在自然界的競爭力也比較強,可以使得種群更容易繁衍下去。
  • 科學家發現以金屬為食的新品種細菌,百年前的預言,終於得到證實
    細菌這種東西,我們用肉眼是根本看不見的,但是我們可以通過顯微鏡能夠看清楚大部分的細菌。細菌基本都是吃一些腐爛的食物,幫助地球淨化環境。在一個世紀之前,曾經有科學家表示,細菌可以吃金屬。這個預言過了一個多世紀一直沒有被重視,最近有微生物學家發現了一種可以吃金屬的細菌,那麼這個細菌就能起到什麼作用呢?
  • 眼鏡蛇能咬死牛嗎?人吃了有蛇毒的肉,會中毒嗎?
    你有聽說過誰家的牛被蛇咬死的嗎?為什麼蛇咬不死牛呢?毒蛇咬傷動物,是靠毒牙咬入皮膚,再把毒液注射到動物體內,毒素進入血液後,動物才會中毒。蛇毒要起作用,起碼要注入到皮下組織,有淋巴管和血管的地方,毒素才可能進入被咬動物的血液循環,導致動物中毒。
  • 聽說葡萄籽美容養顏,嚼碎了吃有用嗎?
    聽說葡萄籽美容養顏,嚼碎了吃有用嗎?比如赫赫有名的葡萄籽膠囊,我吃葡萄時連葡萄籽一起吃,效果是一樣的嗎?」「葡萄熱量高嗎?減肥期間適合吃葡萄嗎?」「聽說葡萄皮的營養也很豐富,『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值得提倡嗎?」今天就好好聊聊關於葡萄的那些事。1葡萄籽嚼碎了吃有用嗎?
  • 聽說過猿猴也聽說過猿人,你有沒有聽說過猿狗啊?
    1.猿狗 聽說過猿猴也聽說過猿人,你有沒有聽說過猿狗啊? 看看這個圖片上的大母狗,它還有這麼多孩子在吃奶,多溫馨的場面啊,可是,你知道嗎,你現在看到的這個圖片其實只是拍攝的一個雕塑。
  • 會流血的「石頭」,你吃過嗎?
    在咱們國家的食物字典裡就沒有不能吃的!!天上飛的、水裡遊的、地上跑的統統都能吃!!
  • 它們居然能吃金屬!科學家首次發現以錳為能量來源的細菌
    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細菌,它們以金屬為食並從中獲取熱量。科學家們猜測這種細菌存在了一百多年,但從未證明過這一點。這種細菌以金屬為食現在,來自加州理工學院的微生物學家意外發現了這種細菌。加州理工學院環境微生物學教授賈裡德·利德貝特博士將一個裝滿錳的玻璃管放在辦公室的水槽裡,由於去校外工作,這個容器在水槽裡放了幾個月。當他回來時,利德貝特發現罐子上覆蓋了一層黑色的物質。
  • 老玩家水族箱裡很少見的魚,孔雀魚的一種,莫斯科藍你聽說過嗎?
    老玩家水族箱裡很少見的魚,孔雀魚的一種,莫斯科藍你聽說過嗎?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的人喜歡在家中飼養觀賞魚類,養魚不僅能夠修身養性,活潑的魚兒,還能為室內增添很多的生機。你對這種魚了解嗎?莫斯科藍的發色跟傳統的孔雀魚是不同的,莫斯科藍孔雀魚的皮質是黑底上有一些藍色的反光金屬色澤,隨著皮膚表層的收縮擴張,莫斯科藍孔雀魚的周身色澤就會變換,這也是莫斯科藍孔雀魚最吸引人的地方。莫斯科藍孔雀魚對於藍色反光金屬制的要求較高,也是金屬色澤偏多且明亮整潔,就越受魚友歡迎。
  • 這些快要消失的原始部落,你都聽說過嗎?最後一個部落被稱為泥人
    這些快要消失的原始部落,你都聽說過嗎?最後一個部落被稱為泥人雖然現在都是文明社會了,但是在這個世界上還是存在著很多不為人知的原始部落的,有些已經快要消失了,他們生活在人跡稀罕的地方,分布在世界各地,有英國的攝影師就讓這些原始的部落為人們所知,一共有15個,這裡小編就只介紹幾個。
  • 聽說過鴛鴦,也吃過鴨子,但是你們有見過「鴛鴦鴨」嗎?
    聽說過鴛鴦,也吃過鴨子,但是你們有見過「鴛鴦鴨」嗎?鴨子,是餐桌上經常可以見到的一種食材。鴨子在一日三餐中,雖然沒有雞肉那麼常見,但是也是我們經常要吃的一種家禽了。但是,你們有沒有聽說過一種叫「鴛鴦鴨」的鴨子呢?鴛鴦我們大家都知道,是飛禽中「恩愛夫妻」的代表,在我國的古代文化中,鴛鴦也是「愛人」、「伴侶」以及美好愛情的象徵。那麼,這個「鴛鴦鴨」究竟是何方神聖呢?鴛鴦鴨,又被叫做「法國番鴨」,聽名字就知道,這種鴨子是外國的一種鴨子。雖然名字中有「法國」,但實際上,鴛鴦鴨的原產地在南美洲,是由旱禽野鴨與中國健鴨雜交而成。
  • 科學家發現這種細菌,專以金屬為食
    科學家發現,下水道經常堵塞的原因,竟然和一種細菌有關。什麼是細菌呢?簡單來說,它是微生物的一種,是地球最古老的居民之一。細菌的種類有很多,而且在我們的生活中,它們也是無處不在的。比方說我們平時出去玩,手上就會沾滿很多肉眼看不到的細菌,吃東西之前需要將雙手洗乾淨,才不會因為將細菌吃進肚子裡而生病。那麼,細菌主要吃什麼呢?細菌在自然界中的主要食物來源,也是有機物,不過,也有一些細菌是非常特殊的,比方說這種會導致下水道堵塞的細菌,它們就是主要以金屬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