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電為食的細菌——別人吃飯,它們吃電

2020-12-06 中國數字科技館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

有一些細菌,經常生活在泥濘的海底或河流兩岸的泥巴裡,如果你想找到它們,方法其實很簡單:準備好電極,然後將電極插入海底或河流的泥巴中,就能將它們從躲藏的地方引誘出來,吸附到電極上。它們是一些特別的細菌,因為別人吃飯,它們吃電!這聽起來好像是科幻小說裡的怪能力,它們是怎麼做到的?

電子流和能量的秘密

這還要從生物體的微觀秘密開始說起。地球上所有活的生命體,包括人類,如果要活下來,都必須利用能量。如果從極微觀的層面上解釋這種能量,那麼它是一股電子(微小的帶負電荷的粒子)洪流。

人類以及這個星球上的大多數其他生物,基本上是從食物中得到電子,比如糖。當你吃下糖後,細胞會將糖分解掉,電子就通過細胞內的一系列化學反應被釋放並開始流動,直到遇上願意和它們結合的氧氣,然後跟隨氧氣在身體內流動。在這個過程中,細胞製造了三磷酸腺苷分子(細胞分解糖時除了產生二氧化碳和水,還會釋放能量合成三磷酸腺苷分子。分解單個葡萄糖分子釋放的能量可以合成大約30個三磷酸腺苷分子),這是一種存儲能量的分子,能為生物體提供能量,而電子傳遞是合成三磷酸腺苷分子過程中的一個關鍵步驟。

因此,為了獲取能量,電子必須流動起來。我們所需的全部能量都是以這種方式獲取的。這也說明無論是小小的單細胞細菌,還是龐大的藍鯨,所有的生物其實都必須找到電子源,吃掉電子,形成電流,為身體提供能量。

但是,和人類、藍鯨等高等生物不同的是,多細菌生活在低氧環境中,沒有多餘的氧氣把電子推往身體各處,傳遞電子。不過聰明的它們找到了一些替代的方法,它們利用的不是氧氣,而是自然界中的另一些導體——金屬氧化物。

泥巴裡的「蛋白導線」

美國一位微生物學家在美國紐約州奧奈達湖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該湖泊中含有錳元素,按理說,錳會和空氣中的氧氣反應形成氧化錳。然而,這位微生物學家對湖泊進行檢測後發現,湖泊中氧化錳的實際含量要比預計中的少,一部分氧化錳似乎離奇失蹤了。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通過實驗,他終於找到了在背後搞怪的罪魁禍首,那是一種叫做希瓦氏菌的微小細菌。希瓦氏菌是一種聰明又奇特的微生物,當氧氣充足時,希瓦氏菌會直接利用氧氣,可是生活在湖泊泥巴裡的它們,能直接獲得的氧氣非常少。希瓦氏菌只能重新設定目標,而新目標就是湖中的氧化錳,它們吃掉有機碳水化合物中的電子,然後將電子慷慨地傳遞給湖泊裡的氧化錳,於是氧化錳被還原了。與此同時,還產生了一股穿過細胞膜的電流,於是細菌本身就獲得了能量。

有趣的是,這種現象不只出現在奧奈達湖湖底泥巴的氧化錳上。假如你將希瓦氏菌拿到實驗室,放到其他金屬(比如鐵)或者礦物表面上,也會出現同樣的情況。

不過,當時科學家一直不明白希瓦氏菌是如何做到的。直到最近,這個謎團才被解開。在顯微鏡下,希瓦氏菌似乎從自己的細胞膜向外伸出了許多細長的「頭髮」,這些「頭髮」就像是我們生活中的金屬導線一樣,只要電路接通後,電子就能沿著「頭髮」開始穿越細胞的旅行,產出電能。而「頭髮」其實是一種蛋白微絲,被科學家稱為微生物納米線。

雖然多數生物獲得的電子來自碳水化合物,但是一些細菌收穫電子的方式卻非常方便和簡單,它們能直接「吃掉」來自礦物和巖石的電子,也可以直接吃掉電極上的電子。在某種程度上,它們甚至能從插座裡直接獲取電能。

這類微生物還能和夥伴一起組成「吃貨隊伍」,彼此之間可以將「電線」連接起來,形成長長的「電纜」,它們被戲稱為電纜細菌。

「手牽手」,連成電

電纜細菌是一種單細胞微生物,大小僅為人頭髮絲的1/100,它們生活在深海底和河床裡,那裡幾乎沒有氧氣。沒有氧氣,它們就沒有地方捐贈它們的電子。為了應對這種困境,電纜細菌想出了一個救命的好法子——數以萬計的電纜細菌團結一心,「手牽著手」形成一條細胞長鏈,在數釐米長度內運輸電子。數釐米對於人類來說微不足道,但對於只有3~4微米長的電纜細菌來說,這是個遙遠的距離。自然,在這個長度內運輸電子也是一項浩大的工程。

生活在缺氧的海底棲息地裡的電纜細菌是「電纜」開端,它們從棲息地的硫化物中獲取電子,然後將電子傳遞給下一個電纜細菌,接著第二個電纜細菌將電子傳遞給第三個電纜細菌,電子接力棒不斷地傳遞,直到最後一個電纜細菌將電子傳遞給氧氣。生活在海底泥中的電纜細菌周圍沒有可利用的氧氣,但是它卻可以和夥伴們相互「牽手」,將電子釋放到海水中的氧氣裡,產生電流,為自己提供能量,在完全沒有其他食物和能源的情況下,僅僅靠電能就能生存。顯然,在資源和食物匱乏的海底或地底下,能夠依靠電子生存是一項超強技能。

小小清潔工

吃電子和排電子的微生物還有另一項了不起的技能,它們擅長「打掃衛生」,將汙染物處理乾淨,比如海洋中洩漏的石油。海洋一旦出現漏油,後果將不堪設想,因為我們很難將黑乎乎的漏油清理乾淨,還原海洋的原貌,很多生物還會因此窒息而死。科學家發現,吃電的細菌可以將有毒廢物、洩漏的石油和核廢料的電子偷走,比如將石油中的有機化合物轉化為二氧化碳,或將水溶性的放射性元素(如鈽和鈾)轉化為不溶性的,減少放射性元素對地下水的汙染。在這個偷電子到產電的過程中它們不知不覺就清理了地球上的廢物,當上了小小清潔工。而從它們的身上,我們似乎還能想像出未來的發電設備——微生物燃料電池。細菌將海藻、尿液或汙水作為食物來源,最終產生電能,為智慧型手機供電。

原文來自《科學之友》

註:所有文章均由中國數字科技館合作單位或個人授權發布,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皮卡丘細菌」:無需食物只吃電
    把一根電極插到地上,讓電子通過它傾瀉下去,它們——以電力為食的活細胞——就會出現。人們已經了解到很多種依靠不同能量來源存活的細菌,但是還沒有一個如此奇特的。你可以想一下被電流賦予生命的弗蘭肯斯坦的怪物,只不過這些「食電細菌」是千真萬確的存在,而且遍布四方。
  • 這種細菌僅靠「吃電」存活:無需氧氣食物
    以電為食的微生物聽上去像是科幻小說中的玩意兒,但事實上,它們的行為表現並不像乍看起來那樣異想天開。包括人類在內,地球上的任何生命只要想存活下去,都必須對能量加以利用。這種能量以電子的形式存在,也就是那些會產生電流的、帶負電荷的微小粒子。
  • 電鰻能夠放電,為何只會電到別人不會電到自己?原來和這點有關
    比如翻車魚,它生活在海洋裡是不具備太多優勢,不僅體型龐大吸引著其他生物的注意力,而且不會遊泳動作緩慢只能成為其他生物的腹中之食,它能夠生存下來是依靠繁衍優勢,雌魚一次生產就有3億多顆卵,就算有些魚卵被其他生物給吃掉,但還會遺留下許多魚卵隨波逐流,因此它才能夠在自然界存活下來。
  • 大同電鍋不掉漆吃健康飯 養胎更安心
    可是最近我就為家裡的電飯鍋而鬧心,粘鍋、掉漆、變形,這哪裡是電飯鍋,明明是個定時炸彈啊!這種質量燜出來的飯怎麼可能吃的放心!不過我有個好老公,他早就幫我準備好新電鍋啦!來自臺灣的擁有55年電鍋歷史的大同電鍋,不鏽鋼內膽怎麼看怎麼好!
  • 食腐動物為何不怕細菌病毒,吃了腐肉一點事也沒有?
    食腐動物從字面意思上來看就以腐肉為生的動物。與腐肉相對應的就是新鮮的肉,腐肉的成因主要就是因為存放的時間太長,肉已經腐爛,已經開始散發出屍臭的腐敗味道了,並且滋生了大量的細菌和病毒。在自然界當中,有很多的食腐動物,比如禿鷲和鬣狗等,它們一般就吃獅子、豹子等大型捕食動物剩下的肉。但是這些剩下的肉在自然的作用下,會產生很多有害的物質,比如肉毒桿菌,對於人類來說吃生肉尚且意味著可能感染寄生蟲,更不說生食這些已經腐爛的肉了。那為什麼食腐動物並不怕肉中腐爛所帶的這些細菌和病毒呢?
  • 它們以病毒為食?居然改寫了海洋食物鏈
    它們以病毒為食?那麼,什麼樣的生物以病毒為食,科學家是如何發現的,病毒為什麼對它們沒有傷害呢?生物學家一直在尋找噬食病毒的生物一直以來,病毒似乎只感染並裂解殺死生物,而不會被生物當成食物,這看上去不合常理。因此生物學家一直在尋找噬食病毒的生物。
  • 食腐動物為什麼吃完腐肉後安然無恙?它們真的不怕細菌病毒嗎?
    其實也是現實所迫。這些食腐動物因為行動等各個方面原因,根本不適合在殘酷的大自然界和其他動物搶奪新鮮的獵物,所以就將食譜轉移到了沒有動物願意嘗試的腐肉上面,可是這些腐肉中含有著大量的細菌病毒,禿鷲或者是鬣狗它們吃完以後卻還安然無恙的生活,這是因為它們的體內早就有了一套能夠抵抗這些病原體的能力。
  • 直流電和交流電如何理解,它們有什麼區別和用途?
    電也是同樣道理,它也是從電壓高的一端流向電壓低的另外一端,如果一端的電壓一直高著,電流就永遠和上邊說到的水流一樣,只會有一個方向性的流動,這種電就是直流電。3、再做一個形象的對比,電是可以電人的,和人給你掛巴掌是一個類似的效果。如果是直流電電你的臉,相當於別人只用左手持續地打你左臉,或者是用右手持續地打你右臉,你始終只會感覺到一邊的臉很痛。
  • 吃電子的生物,靠「充電」維持生命,卻從不繁殖後代
    現實中還真有像皮卡丘一樣可以吸收電力的生物,它們就是——食電細菌 食電細菌 吃的是電子,排出的也是電子
  • 一種奇特的生命,它們僅僅依靠最純粹的能量形式生存,無處不在
    與地球上的其他生物不同,這些神奇的細菌依靠最純粹的能量形式——電子——為生,並且無處不在。 將一根電極插到地上,通上電,它們——食電細菌——就會出現。雖然人們已經知道多種依靠其他能量為生的細菌,但還沒有見過比這種以電子為生的細菌更奇怪的。
  • 科學家發現只吃電子的生命,或揭示修煉的本質!
    有一種細菌與地球上的其他任何生命都不同,這種細菌靠最純形式的能量——電子為生,它們吃的、呼吸的都是電子! 食電細菌有兩種:希瓦氏菌和地桿菌。它們能用一點電液吸引更多巖石和深海泥漿中的電子。
  • 人也可以能量化存在 科學家發現只吃電子的生命
    進入維度之門,打開心靈密碼,享受智慧人生有一種細菌與地球上的其他任何生命都不同,這種細菌靠最純形式的能量——電子為生,它們吃的、呼吸的都是電子
  • 貓頭鷹吃什麼食物?它們主要以鼠類為食
    大家都知道,貓頭鷹大多數都是夜行動物,那麼貓頭鷹吃什麼食物呢,它是靠吃什麼活下來的呢?它們主要以鼠類為食,也會吃一些昆蟲、小鳥、蜥蜴和魚等動物。關於它們的進食,它們都有吐&34;的習性,其素囔具有消化能力,食物常常整吞下去,並將食物中不能消化的骨骼、羽毛、毛髮、幾丁質等殘物渣滓集成塊狀,形成小團經過食道和口腔吐出,叫食丸,也叫唾餘。許多科學家,就是根據它們的食丸,來了解它們的食性。
  • 【技術】廢舊印刷線路板細菌浸出液中銅的電沉積回收
    北極星固廢網訊:【摘要】以廢舊印刷線路板微生物溼法冶金過程中產出的細菌浸出液為研究對象,用電沉積的方法將浸出液中離子態銅以單質形式高效回收,考察廢舊線路板細菌浸出液在恆流條件下電流密度、初始PH值以及浸出液中有機物對銅回收率及陰極電流效率的影響。
  • 它們居然能吃金屬!科學家首次發現以錳為能量來源的細菌
    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細菌,它們以金屬為食並從中獲取熱量。科學家們猜測這種細菌存在了一百多年,但從未證明過這一點。這種細菌以金屬為食現在,來自加州理工學院的微生物學家意外發現了這種細菌。加州理工學院環境微生物學教授賈裡德·利德貝特博士將一個裝滿錳的玻璃管放在辦公室的水槽裡,由於去校外工作,這個容器在水槽裡放了幾個月。當他回來時,利德貝特發現罐子上覆蓋了一層黑色的物質。
  • 科幻腦洞:外星人吃飯嗎,會吃什麼呢?
    看到了一個有趣的話題,有網友問,外星人吃飯嗎?吃什麼呢?外星人的形象我們在電影中也看得比較多了,都是比較醜陋的形象,電影中為了好描述,都把外星生命描繪成了與地球生命相同的碳基生命,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吃啥,他們也可以吃,只是可能存在消化問題罷了,畢竟是兩顆星球上的生命。
  • 植物與電的不解之緣
    實驗結果表明,一盆直徑1米的蕨類植物在陽光燦爛的日子一天可以產生將近1度電。科學家們都對植物發電充滿著信心,因為這樣更加環保節能,是真正的可持續發展。2016年,一款植物充電器已經正式上市了,研究者引進了細菌來「幫助」植物轉化電能。
  • 科學家發現這種細菌,專以金屬為食
    科學家發現,下水道經常堵塞的原因,竟然和一種細菌有關。什麼是細菌呢?簡單來說,它是微生物的一種,是地球最古老的居民之一。細菌我們是肉眼看不到的,科學家們也是通過顯微鏡,才真正看清了它們的身影細菌的種類有很多,而且在我們的生活中,它們也是無處不在的。比方說我們平時出去玩,手上就會沾滿很多肉眼看不到的細菌,吃東西之前需要將雙手洗乾淨,才不會因為將細菌吃進肚子裡而生病。那麼,細菌主要吃什麼呢?細菌在自然界中的主要食物來源,也是有機物,不過,也有一些細菌是非常特殊的,比方說這種會導致下水道堵塞的細菌,它們就是主要以金屬為食。
  • 這種細菌以金屬為食,能降解水中雜質,或能造福人類!
    這種細菌以金屬為食,能降解水中雜質,或能造福人類!在地球上除了動物和植物以外,還有眾多原核生物和微生物等待人類發現,部分細菌過於「狡猾」,即使被凍土層「封印」幾萬年,還能保存自己原本的活性,今年一月份在青藏高原發現了30多種未知細菌,一旦這些細菌重新現身,對人類將是一個大威脅。在加州理工學院一位科學家一直在研究細菌,發現了一種細菌極為喜愛金屬,甚至把細菌當作食物。
  • 馬裡亞納海溝現新「吃油」細菌
    馬裡亞納海溝現新「吃油」細菌 2019-04-16 02:47:24來源:科技日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羅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