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努力大批荒漠變綠洲,我方為世界樹立榜樣,印度卻來「邀功」

2021-01-09 文化隨想錄

隨著中國的不斷發展,國家也開始意識到了社會環境的重要性。從前接收的洋垃圾,如今已經被拒之門外了。國家在荒漠的治理上,也給世界各國樹立了一個不錯的榜樣。

中國荒漠的治理計劃,早在30年前就已經開始了,當時就已經開始大量的投入資金,人力。經過幾十年的努力,終於有所收穫。被譽為全世界移動速度最快的塔克拉瑪幹沙漠,停下了腳步,有5萬畝的沙漠都變成了綠洲。甚至有的區域,已經可以耕種了。當國內外都在為這件事歡呼的時候,一個不好的聲音插了進來。

這個聲音來自印度,印度認為中國治沙,之所以有這樣的成就,有很大的功勞是來自印度。因為中國植樹用的水,來自雅魯藏布江。雅魯藏布江的下遊流經印度,所以他們認為這是他們的水。聽到這樣的言論,國人也是無語。

中國的確提出了「藏水北調」,但是在30年前,這個計劃都還沒有提出。中國治沙用的,其實是塔克拉瑪幹的地下水。印度難道想說那些地下水也是來自印度嗎?又想造反,過來搶地?

除了中國人,世界各國人都覺得很荒唐。這或許是印度的主要目的吧,「趁熱度」。中國在國際上大出風頭,但是印度還是一事無成。為了博得觀眾的眼球,只能出此下策。

其實印度沒必要趁這波熱度,只要能把恆河治好,全世界的目光都會聚焦印度。不過在他們看來,恆河應該沒有問題吧,畢竟恆河水能舀起來直接喝。那麼印度能獲得世界矚目的事情還有什麼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相關焦點

  • 中國數十萬人4年造30萬畝綠洲,印度卻不惜栽贓也要阻止!
    近段時間,世界各地紛紛掀起一股環保浪潮,雖然其中有一部分人是被資本所利用成為斂財的工具,但是大部分人還是願意從一點小事做起,用實際行動為偉大的地球母親做出貢獻。在眾多國家中,中國是世界性的大國,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十分重視,因此,早在幾年前,就以身作則,向最荒涼的沙漠地區進軍,並在數十萬國人的努力下,在4年之內,創造了30萬畝綠洲。 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植樹造林是防止水土流失和沙塵暴來襲的有效辦法,人們的勤勞也換來了相應的回報。
  • 科學用鹹水也能讓荒漠變綠洲
    在3月22日「世界水日」即將到來之際,中科院海洋所研究員宋懷龍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說,世界鹹水資源量超過陸地淡水資源量17.8%以上,鹹水是隱藏在荒漠或極度乾旱區地表下的水資源,是解決水危機的有效資源。宋懷龍強調說,這絕非異想天開、痴人做夢,而是有根據、有理由的科學設想。近年來,世界各地有不少鹹水適用技術與片段理論。
  • 聚焦|荒漠與綠洲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以水為「墨」勾畫我區生態可...
    曾經,孔雀河因河道斷流,乾涸的河道超過600 公裡,以胡楊林為主的荒漠河岸林生態系統因此而嚴重衰敗。通過多年治理,如今,孔雀河地下水水位由之前10米到15米,抬升到4米到10米。曾經因缺水而死亡的植被,正慢慢開始復甦,重新煥發生機…… 這是荒漠與綠洲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荒漠與綠洲生態實驗室)科研人員開展水資源利用,改善新疆荒漠和綠洲生態系統的一個縮影。
  • 科學網—讓鹽鹼荒漠變綠洲
    中國科學院高耐鹽經濟植物篩選與規模化繁育項目首席科學家邢軍武及其項目組帶領團隊為此目標努力多年,如今,他們已經篩選出65種100多份耐鹽植物,將陸續在山東、遼寧、江蘇和中亞地區的高鹽環境裡進行示範推廣。 鹽鹼地引發的危機 眾所周知,我國人口眾多,耕地不足,淡水資源貧乏,然而,我國無法利用的鹽鹼荒漠面積巨大。
  • 炸開喜馬拉雅山,荒漠變綠洲?當初是誰提出的,現在進展如何
    片中,牟其中又提到了當年自己的幾個宏大目標,其中一個就是,炸開喜馬拉雅山,荒漠變綠洲,一時間,這一話題再次引發網友關注。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有趣的話題。是我國與印、尼泊爾、不丹、巴基斯坦等國的天然國界,主峰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據最新測定數據表明,珠穆朗瑪峰平均每年增高1釐米。
  • 父女倆雙雙放棄工作,苦戰荒漠20年,終將沙地變綠洲!
    時間一晃30年過去了,2000年,作為松原市長山熱電廠環保工程師的萬平重回通榆,發現這裡黃沙漫天、鹽鹼遍地,日夜思念的鄉親們在日漸貧瘠的沙地上勞作,心情分外凝重。為了找回記憶中的場景,幫助鄉親們重新過上水草豐美的日子,47歲的萬平狠心辭了工作,帶著用半輩子攢下來的30萬元積蓄,承包了新合屯西邊100公頃的沙地,開始自費治沙。
  • 把喜馬拉雅山炸開一個口子,能讓西北沙漠變綠洲?專家:想法很好
    自古以來,無邊無際的綠洲對人類來說象徵的都是希望與未來。《呂氏春秋》中記載:「廣平曰原,郊外曰野 。」 綠洲主要是指水資源豐富的山麓地帶,那裡水草豐美,土壤肥沃,非常適合人類繁衍生息,因此,綠洲慢慢地形成了。然而,同樣曠闊無垠的荒漠代表的則是荒涼與冷寂。《元經傳》中寫道:「臣霄吟荒漠,痛心長路。」可見,荒漠一直以來都是與悲傷的情緒一同出現在藝術表達中的。
  • 中國又一個工程將「沙漠變綠洲」1400億噸水不再流進印度
    中國是世界上河流和湖泊眾多的國家之一,水資源豐富,但人多水少、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是我國的基本國情。目前,我國600多個城市,有400多個城市供水不足,嚴重製約城市經濟發展。眾所周知,我國西藏水資源相當豐富,發源於喜馬拉雅山脈北麓自西向東流動的雅魯藏布江,流水量十分豐富,多年平均徑流量約為1654億立方米,而且流經地區人口十分稀疏,水資源需求量較少。但是這其中大部分白白流出國境,每超過1600億立方米,相當於3條黃河的水。
  • 全球工商界高度評價:中國為全世界樹立了榜樣
    來源:經濟日報原標題:中國為全世界樹立了榜樣——全球工商界高度評價中國抗擊疫情行動當前,我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的態勢不斷鞏固和拓展他表示,在中國政府的有力領導下,中國衛生系統以高度的專業精神有效抗擊了疫情,為全世界樹立了榜樣。義大利對外貿易委員會對中國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上的努力表示肯定,提出雙方不僅要加強在抗擊疫情方面的合作,而且要繼續尋求互利共贏的交流合作商機,共同為發展中意經貿關係努力。
  • 中國用30年將沙漠「變」綠洲,如今出現這種東西,看了讓人心寒
    中國地大物博,土地遼闊,地貌多樣化,這些大自然資源,在世界上也是非常出名,也讓中國的旅遊資源變得豐富多彩。特別是近幾年隨著中國旅遊業的不斷發展,也吸引了許多外國遊客來中國旅遊,中國不僅有美麗的江南風光,也有波瀾壯闊的大海,還有一片無際的沙漠,這些絕美的景色都給人們帶來了一些新奇的體驗,所以人們對於這些大自然的美景也是非常嚮往。
  • 德西利奧:來裡昂是因他們真想要我 伊布為米蘭樹立了很好的榜樣
    德西利奧表示自己加盟裡昂是因為裡昂真的很想籤下自己,並表示伊布為年輕球員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此外,他還表示自己在薩裡手下並沒有得到足夠時間來表現自己。關於伊布「能夠依靠像伊布這樣經驗豐富的高水平球員對一支球隊來說非常重要,伊布是球隊中其他球員的榜樣,他總能提出好的建議,幫助球隊取得進步。」
  • ...誓把「黃龍」變綠洲——甘肅郭萬剛騰格里沙漠南緣生態治理…
    【弘揚林草時代精神•二】子承父業40年堅守 誓把「黃龍」變綠洲——甘肅郭萬剛騰格里沙漠南緣生態治理… 2020-11-16 16: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創新發展理念為世界經濟發展樹立榜樣——訪俄羅斯遠東聯邦...
    新華社符拉迪沃斯託克2月4日電(記者吳剛)俄羅斯遠東聯邦大學經濟系副教授安德烈·科索夫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在當前世界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增大的背景下,中國創新發展理念為世界經濟發展樹立了榜樣。
  • 地球正在「大清洗」,印度居民30年來第1次看到喜馬拉雅山脈
    而這種後果就是我們地球的生態環境看上去短時間變好了,無論是大氣汙染,還是生物的一個變化,都讓我們知道了我們地球是真的發生了轉變。而根據科學最新報告指出,由於冠狀病毒大流行導致汙染大量減少,印度現在可以看到喜馬拉雅山脈。並且這是位於印度旁遮普省的居民,近30年來首次(第1次)在四月初可以看到距離他們201公裡處的喜馬拉雅山脈。
  • 殷玉珍:30年堅守,沙漠變綠洲
    很難想像,30年前,這裡曾寸草不生,荒無人煙。這一切的改變,離不開一個普通的名字——殷玉珍。嫁到沙漠深處的姑娘1966年,殷玉珍出生在陝西省靖邊縣的一個小村莊,在家裡7個孩子中排行老五。不毛之地變綠洲雖然對在貧瘠的沙漠中種樹一無所知,但殷玉珍還是決定一試。她和丈夫在地窯前種下了第一批樹,澆水、防沙,用心地呵護著每一棵樹苗。
  • 中國花費30年將沙漠「變」綠洲,如今卻被「毀了」,治沙人:心寒
    中國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家,960萬平方公裡,這也是眾所周知的,然而,在中國,沙漠佔地70萬平方公裡,中國花了30年的時間把沙漠「變成」綠洲,現在卻被他們「破壞」了!其次,經過近30年的努力,一些沙漠已經逐漸變成了綠洲,但隨著旅遊業的不斷發展,這裡也成為了著名的旅遊景點,很多遊客對沙漠變成綠洲也很好奇,紛紛來這裡旅遊。但沙漠旅遊項目實施後,隨著遊客的增加,出現了大量的垃圾,礦泉水瓶、塑膠袋等垃圾給沙漠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也給景區工作人員製造了很多麻煩。
  • 內蒙古磴口荒漠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研究站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沙漠林業實驗中心 內蒙古磴口荒漠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研究站(以下簡稱「磴口站」)始建於1982年,前身為「六五」「七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三北』防護林營造技術」的3個地面氣象站,2006年形成「一站四點聯測」布局,隸屬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沙漠林業實驗中心。
  • 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塔克拉瑪幹沙漠「變綠」的真相
    「塔克拉瑪幹」是維吾爾語,關於這個地名的意思,真可以用眾說紛紜來形容:「山下面的大荒漠」、 「淹沒在沙漠底下的住所」、 「進得出不得」、「死亡之地」、「永遠不存在生命之地」。但不論是哪一種含義,都透露出濃濃的蕭瑟之意,然而近日有新聞報導說這片不毛之地竟被衛星監測到在悄無聲息地變綠?
  • 5000多萬年前,江南曾是一片荒漠
    這裡在幾千萬年前,也曾經是一片荒漠。與今天降水充沛、河湖密布的煙雨江南截然不同。北緯30度的江南是個奇蹟江南,顧名思義,意為長江之南,在地理概念裡特指長江中下遊以南地區。狹義的江南,範圍小一些,是被人文美化了的江南,更兼有文化上的內涵,通常是指蘇南、浙北、上海及江北的揚州等地,平時我們所說的「江南水鄉」一般指的就是這一區域。
  • 地球之癌:亞非荒漠帶,綿延1.5萬公裡,缺乏綠色生機
    地球上,有一片基本連續打大面積荒漠地帶:從非洲北部大西洋沿岸,直到紅海之濱的埃及,到世界上最大的阿拉伯半島,到伊朗高原、阿富汗這是世界上最大的荒漠地帶——亞非荒漠帶,從衛星地圖上看,就像是地球上面癌變的一大片肌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