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1SS,BY4AY呼叫並等待」……
連續二十幾遍呼叫後,無線電那頭終於傳來太空太空人的聲音,24位孩子激動地歡呼起來。
昨天,「我問星空———對話國際空間站太空人」活動在市青少年科技藝術活動中心舉行,上海中小學無線電愛好者通過無線電直接與正在國際空間站工作的美國太空人吉瑞特·雷斯曼進行了對話。
資深「無線電迷」主持
主持呼叫的華師大二附中高一學生錢易琦,是名資深「無線電」迷,已有4年操作經驗。昨天下午16:06分,當預定的通話時間到來時,她熟練地操著美式英語,清晰地呼出臺號。
一遍,又一遍……二十幾遍呼叫,無線電中沒有絲毫回音,能夠成功對接嗎?懸念一點點加劇,學生中出現輕微的騷動。從去年11月啟動這一項目,同學們已經等待了整整5個月。但錢易琦絲毫不受影響
,聲音依然平靜。16:08分,一絲噪音過後,「大家好!」吉瑞特·雷斯曼的男中音通過無線電,從遙遠的太空清晰地傳進會場,錢易琦微笑著將話筒交給其他同學提問。
6分鐘九問星空
世界外國語中學夏晏同學第一位拿到話筒,激動得手微微顫抖:「在太空中,你看到的月亮是什麼樣子的?」話音剛落,就傳來吉瑞特·雷斯曼的回答:跟地球上差不多,只是稍微亮一些。市三女中謝逸軒的提問則讓他笑起來:「空間站裡沒有重力,人會不會越長越高?如果有個寶寶出生,是否會長得比姚明還高?」「沒錯,會長高几釐米,等我回家的時候,我就可以加入火箭隊了」。
「空間站裡頭髮長得快嗎?能理髮嗎?如何理髮?」「這是個很好的問題。我們能理髮的,但有一個吸塵裝置,以免頭髮落到地板上。」
「無線電通訊一旦發生故障,無法與地球取得聯繫,你們該怎麼辦?」「我們有很多備用無線電,所以一般情況都能應付。」
「你在太空中種植過植物嗎?」「種過植物,但沒種過蔬菜,我們沒有菜園子。」
「空間站的生活垃圾會如何處理,是帶回地球還是留在太空?」「收集起來,在返回通過大氣層時銷毀。」
「你希望你的孩子也成為太空人嗎?」「我現在還沒有孩子,希望將來有的時候,能夠帶他到太空轉一下。」
「你的生物鐘在太空會發生變化嗎?如何安排睡眠時間?」「問題提得挺好,生物鐘會變化……」(噪音淹沒。)
「你在太空中看到過飛碟嗎?」(收不到回答。)短短6分鐘裡,9位同學連珠炮式地提問,吉瑞特·雷斯曼這位正在太空工作的機械博士不假思索一一回答。
有滿足也有遺憾
當太空人的回答被無線電中的噪音淹沒、主持人連續呼叫再收不到回音時,地對空提問結束,熱烈的掌聲響起。不少同學顯得既滿足、又遺憾。
復旦二附中李大為說:「與太空人實時對話,真讓人激動。通過本次無線電聯通,我學到了天氣、地面噪音等對無線電的影響等知識,激起了我的學習興趣。希望長大後能親自去一趟太空!」
外來務工者子女、黎安中學的彭林慧排在第10位提問,因為時間的關係沒完成與太空對話,她感到非常遺憾。
為何通話只有6分鐘?本次對話的技術指導、華東師大通信專業教授姚萌介紹,通話時間由市青少年科技藝術教育中心和上海市無線電運動協會通過與美國宇航局、美國業餘無線電協會等相關國際組織密切聯絡確定。無線電對接採取調頻方式,受天氣、地面噪音等多種因素制約。只有國際空間站經過上海上空400千米至700千米間時,才能與地面進行無線電聯通,這期間僅有短短的幾分鐘。(李愛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