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人遠離地球,為了人類的未來而探險,他們如果生病受傷了怎麼辦?這是許多人擔心的問題,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弄個明白。
因為迄今為止,人類在太空走得並不太遠,最遠只到了月球,距離地球38萬多公裡。阿波羅任務有6次登月成功,12人登上了月球,任務時間最長的是最後一次的阿波羅17號任務,1972年12月7日世界時5點33分發射升空,返回降落時間為12月19日,任務總有效時間為12天13小時51分59秒。
這是人類迄今走得最遠,時間最長的一次,其餘時間最長的就是在近地軌道了。國際空間站1994年開始建造,1998年開始在太空組裝,2000年首批3位太空人登上國際空間站,2006年完成組裝。
迄今有29個國家的239位太空人在空間站上面工作過,單次在空間站工作生活最長時間的是美國太空人斯科特·凱利,他在2015年創造了340天的記錄。而累計在天上生活最長時間的是俄羅斯太空人根納迪·帕達爾卡,在17年太空生涯中,他累計在天上呆了879天。
以上都是男性太空人在天記錄,女性記錄是由美國太空人克裡斯蒂娜·科赫創造的,它在2019年連續在空間站呆了289天。這些太空人都是呆在距離地表只有400公裡左右的近地軌道,真有什麼大傷病,儘快派飛船把他們接回來搶救也是有可能的。
從人類迄今飛天的狀態來看,由於走得不遠離開時間不長,生病的問題還不是很突出。這是因為,上天的幾乎都是太空人,在上天前,這些太空人們都要經過全方位高規格的身體檢查,這種檢查比一般吃瓜群眾的身體檢查當然要嚴格很多,因此要保持身體棒棒的,才能夠上天。
上天后,這些太空人們工作生活空間雖然很狹小,吃的玩的也不豐富,工作生活條件也比較艱苦,但起碼有一點,就是環境潔淨度要求很高。雖然不是無菌狀態,但對這個小空間的空氣含氧度、溫度、溼度控制很好,確保太空人每天氧氣需要,而且調配的食物也要充分保證太空人們的營養需要,還需要通過物理吸附、化學吸收等方法排除艙室的空氣汙染等。
這樣太空人們患病的概率就會比較少,因此,現階段的航天活動主要是防止太空人生病,太空人真正的生了大病需要救治的問題還不是很突出,迄今也還沒有遇到過。
在太空由於地球引力已經很小,就會失重。所謂失重就是沒有了重量,科學解釋就是物體失去了重力場的作用,物體除了自身重力外,不會受到任何外界重力場影響。在四中狀態下,人會漂浮在空中,也沒有上下左右之分。
這看起來很好玩,但時間長了對身體影響很大。失重會導致骨骼中鈣質的流失、肌肉萎縮、血液倒流,在太空呆長了,回到地球站都站不住,所以太空人一下來就要被抬到椅子上坐著,要經過一定時間適應和調養才能夠漸漸恢復,在太空時間長了還會導致永久性傷害。
而輻射則是對身體的直接傷害。太空比地面輻射要大多了,這還要分是在近地軌道還是飛出向了深空。比如在空間站,飛行高度只有海拔400千米左右,太空人還是在地磁保護之下,來自太陽的高能輻射大部分會被地磁擋住了,但依然有磁場漏洞會讓輻射照射到太空站。
因此在太空站工作的太空人,受到的輻射量是地球生活人們的4285倍。即便不出艙活動,在太空站外殼的保護下,1天受到的照射也相當於地表人們1年的照射,比我們吃瓜群眾高出365倍。
如果飛出地球磁場,這種輻射就更大了。比如上世紀的登月活動,太空人們受到的輻射相當國際空間站的2.6倍。宇宙高能射線能夠打斷人體內部的DNA,劑量大時可以很快致命,一定量的劑量會讓人患上輻射病,如免疫功能喪失、癌症等。
由於迄今人類探索太空還走得不遠,時間也還不長,對上天的太空人又儘量控制時間和採取保護措施,迄今還沒有太空人受到明顯的重大損害。但如果以後飛往火星等更深遠的深空,太空人們在太空或外星球要呆更長時間,這就是個大問題了,只能依靠加強太空衣的防護功能或者建造防護房屋來解決。
太空人上天對身體檢查很嚴格,在天上保護又好,患大病的概率很小。雖然如此,但小災小病還是避免不了的,這些在任何載人航天計劃中都是預案的,一旦發生,及時處理就可以了。
這些處理方法有:
在載人飛行計劃中,專家們會分析確定航天員可能會罹患的疾病,這些疾病包括與航天環境有關的疾病、可能罹患的臨床疾病、急症等,再根據這些疾病為飛船或空間站配備涵蓋所有病譜的各種藥物和簡單器械。
所有太空人的身體指標都會一直在地面指揮中心的監測當中,有專門的航天醫生管理,一旦出現異常,會第一時間得知。這時就會建立天地溝通,醫生通過向太空人了解自覺症狀,再結合監測到的各項身體指徵,結合視頻觀察,做出明確診斷,開出藥方上傳到飛船或空間站,指導航天員們對患者進行處置或服藥。
如遇疑難病症,還會啟動遠程醫學支持系統,組織地面支持醫院專家進行網絡會診,獲得最佳治療方案。
總之,現在天地距離不遠的狀態下,太空人的身體保障能得到地面不惜一切代價的保護。至今參加任務的太空人還沒有出現過天上突發重病的情況,空間站也沒有發生過太空人因病危需要接回治療事件。
相信在許多科幻影視中,大家已經看到過很多深空遠航的宇宙飛船和太空人生活工作狀態,在這些飛船上是配有很強的醫療保障系統的,包括醫生和最先進的設施。其中有一種神奇的醫療艙,受了重傷或者重病,只要把傷病員躺進這個醫療艙,經過一系列的掃描治療,就能夠恢復健康。
當然這只是科幻,但隨著人類醫療水平提升,未來在星際遠航中所配備的醫療服務設施一定是最好的。我相信在可預見未來前往火星的載人飛船,就一定會配備醫生太空人和最好最精緻的醫療設備和藥品,以確保太空人們的傷病需要。
但宇宙航行中充滿了不確定性和風險,只有具有獻身精神的人才有勇氣出航,在深空徵途中,肯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疾病和傷痛,不可能完全備齊救助設備和藥品,真遇到這種情況,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只能夠因地因時制宜依靠自身智慧和勇氣來解決了。魂歸異星的情況絕非絕無僅有,或許會成為常態。讓我們祝願為了人類未來進行深空探索的太空人們順利健康。
就是這樣,歡迎討論,感謝閱讀。
時空通訊原創版權,侵權抄襲是不道德的行為,敬請理解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