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理工大學科研團隊研發冷能循環利用系統

2020-08-05 新加坡高校聯盟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TU)為了在新能源領域有新的突破,聯合盛裕集團(Surbana)正在開發一種通過液化天然氣(LNG)再氣化(液化氫作補充)來收集、儲存和使用冷能的城市發電系統。該系統方案被稱為「 Cryo-Polygen」。

南洋理工大學科研團隊研發冷能循環利用系統

Cryo-Polygen原理 來源:NTU官網

當前,液化天然氣在-162攝氏度下以液體形式存儲,並且必須在特定的環境溫度下才能再氣化轉化回氣體,生成的天然氣有很多應用,例如:發電,汽車能源、化工原料等。

在再氣化過程中,液體天然氣從-162度加熱到環境溫度,產生了大量的冷能,目前這些冷能在標準的再氣化設施中會被浪費掉。


南洋理工大學科研團隊研發冷能循環利用系統

Cryo-Polygen系統示意圖, 來源:網絡

Cryo-Polygen系統可以回收和利用這種冷能。它通過將冷能直接轉換為電能並將冷能存儲在冷水機中來實現。該能量還可用於低溫碳捕獲,在低溫下將煙氣中的二氧化碳分離為固態或液態形式進行存儲。


Cryo-Polygen的應用


Cryo Polygen項目是SJ-NTU公司實驗室正在開發的幾個創新項目之一。盛裕和南洋理工大學於2018年聯合推出,得到國家研究基金會(NRF)和新加坡經濟發展委員會(EDB)的支持,旨在開發下一代可持續解決方案,以應對工業和複雜的城市挑戰。

這種創新的混合動力系統有望在市場上出售,有助於減少碳排放量,幫助新加坡實現其到2030年將碳排放量減少36%的目標。同時,該系統產生的冷能可用於為冷庫提供電力,並為數據中心,工業園區等建築物降溫。

例如,數據中心消耗了新加坡總用電量的7%,其中37%的能源用於冷卻,Cryo-Polygen系統可以捕獲冷能,從而為冷卻數據中心提供所需的全部能量。

南洋理工大學科研團隊研發冷能循環利用系統

項目線上會議, 來源:NTU官網

SJ-NTU的聯合團隊也在研究將來在地下放置LNG儲存的可行性。常規上,LNG可被儲存於大型低溫儲存罐和港口,工業園區和發電廠附近的浮式儲存再氣化裝置(Floating Storage and Regasification Unit = FSRU)中。這種地下解決方案可以騰出土地來供給其他更高價值的用途,電源也可以被分散放置,靠近有能源需求的基礎設施。

Surbana Jurong集團執行長Wong Heang Fine先生說:「Cryo Polygen將成為一個遊戲規則的改變者,以實現可持續創新,減少碳排放。多家公司已表示有興趣應用低溫聚合物創新技術來提高其業務交付能力。盛裕正在充分發揮在市政基礎設施領域的豐富經驗,為新加坡以及國際上其他地區推動這一創新。「


氣候變化示範工廠


2022年將在NTU智能校園內,建立一個試驗性試驗臺,用來測試和驗證Cryo-Polygen。 未來校園內將有一個「氣候變化演示工廠」,展示如何收集、儲存冷能源,以及在低於零溫度的條件下對貨櫃進行製冷等。

該示範廠的工作原理是將在吸收冷能的同時將液化天然氣轉化為天然氣,然後在燃氣輪機中使用天然氣發電,產生的電力存儲在電池系統中,而廢氣中的廢熱將被轉化為冷凍水,冷能可將容器內部溫度冷卻至零度以下做到區域製冷,而該工廠也將探索儲能和低溫碳捕獲更好的解決方案。

同時該工廠還將利用安裝在屋頂的光伏太陽能電池板發電,補充能源消耗,並為各種過程提供動力。如果順利落地,有望成為東南亞地區的第一家氣候演示工廠。

相關焦點

  •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研發二氧化鈦納米纖維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研發二氧化鈦納米纖維 2013-04-22 16:47:35 來源:網上輕紡城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學院的研究小組近日成功研發出一種二氧化鈦納米纖維
  • 助推環保產業發展 大渡口牽手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南洋環境與水源...
    搭建環保教育培訓平臺 建立技術研發中心  重慶市大渡口區人民政府與重慶龍大科技有限公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南洋環境與水源研究院將在中新(重慶)戰略性互通互聯示範項目的基礎上,以「國家環保產業發展重慶基地大渡口環保科技產業園」為核心,在環保教育、環保技術開發、環保投資、環保城市建設等領域開展合作。
  • 南洋理工大學科學家開發出節能「液體窗」
    【solardaily網11月6日報導】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TU Singapore)的科學家們研發出一種液體窗,它不僅可以阻擋陽光以調節日光射入量,同時還能捕獲熱能並在晝夜間釋放,以降低建築能耗。
  • 金吉列助力,圓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
    學生背景學生姓名:F同學院校背景: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均分成績:78錄取結果: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1955年由民間發動籌款運動而創辦的南洋大學,1981年,新加坡政府在南洋大學校址成立南洋理工學院,為新加坡經濟培育工程專才;1991年,南洋理工學院進行重組,將國立教育學院納入旗下,更名為南洋理工大學,與快速發展的教育事業齊驅並進。
  • 南洋理工大學研發出染料敏化光伏電池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能源研究所的科學家們最近研發出一種新型太陽能電池,稱為「染料敏化電池」。以往製作太陽能電池的主要是以矽晶為主要原料,而這種新型太陽能電池的發明是受到植物光合作用的啟發,參照葉綠素可以把光原子轉換成能量的原理,利用比較穩定的人工染料捕捉光譜中幾乎所有的可見光。
  • 用垃圾果皮「救活」廢舊電池,南洋理工的科學家們做到了
    近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新方法,利用果皮廢料從廢舊鋰離子電池中提取出重金屬,並利用這些重金屬製造出新的鋰電池。這項研究的結果發表在《環境科學與技術》上。南洋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正在做進一步的研究,以優化這些由回收材料製成的新型電池的充放電循環性能。
  • 剛剛,《自然》發表浙江大學與南洋理工大學合作團隊最新研究成果!
    三維光學拓撲絕緣體這項研究由浙江大學陳紅勝教授課題組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但是楊怡豪憑藉團隊在新型人工異向介質材料上雄厚的研究基礎,經過十幾個版本迭代,歷時幾個月設計出了電磁雙各向異性介質單元。這一次,這一國際聯合團隊根據光子或者說電磁波的特性搭建電磁波三維掃場平臺,進行了實驗測試。他們通過對三維光學拓撲絕緣體內部及表面電磁場分布成像,提取電磁波模式的色散特徵,該研究團隊在實驗中成功地觀測到了該材料的三維能隙,以及具有二維狄拉克錐形式的表面態——這些正是三維光學拓撲絕緣體的關鍵特徵。
  • 滬科研團隊研發出超寬帶光學全息技術
    供圖螺旋「光鑰」解碼全息「鎖」 滬科研團隊研發出超寬帶光學全息技術 中新網上海12月10日電 (記者 許婧)假想有這樣一種場景,當你和朋友收到了同一份加密全息數據,利用不同的「光鑰」解碼,你的眼前呈現的是周杰倫在唱《說好不哭》,朋友呈現的是易烊千璽在跳街舞。
  • 兩江新區、南洋理工大學、重慶大學共建中新重慶國際聯合研究院
    華龍網3月2日12時10分訊(首席記者 黃軍)記者今(2)日從重慶兩江新區管委會獲悉,重慶兩江新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重慶大學三方共同籤署合作協議,共同建設中新重慶國際聯合研究院,拉開了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智力合作的序幕。
  • 南洋理工大學最新研究,通過果皮讓舊電池重獲新生
    南洋理工大學的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新穎的方法,利用果皮廢料從廢舊鋰離子電池中提取和再利用貴重金屬,從而製造出新電池。該研究團隊使用桔皮展示了他們的概念,桔皮可以有效地從電池廢料中回收珍貴的金屬。然後,他們用這些回收的金屬製成了功能性電池。
  • 染料敏化光伏電池在南洋理工研發成功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能源研究所的科學家們最近研發出一種新型太陽能電池,稱為「染料敏化電池」。以往製作太陽能電池的主要是以矽晶為主要原料,而這種新型太陽能電池的發明是受到植物光合作用的啟發,參照葉綠素可以把光原子轉換成能量的原理,利用比較穩定的人工染料捕捉光譜中幾乎所有的可見光。
  • 21個團隊被授予吉林省「黃大年式科研團隊」榮譽稱號
    整場發布活動通過播放短片、現場採訪以及歌舞表演等形式,全方位展示了21個團隊的先進事跡。王作斌教授是長春理工大學納米操縱與製造團隊的帶頭人,在英國工作生活17年,面對祖國的呼喚,他毅然放棄國外優渥的工作生活條件回到祖國,懷著滿腔的愛國熱忱,帶領團隊潛心科研、攻堅克難,一路走來,成績斐然。
  • 上 交大安泰和南洋理工聯合打造國際合作EMBA項目
    ✩南洋理工大學南洋理工大學是世界知名的文、理、工、商、醫兼備的綜合性高等學府,以其卓越的學術和科研成果,躋身全球頂尖大學百強之列。在2018年公布的QS全球大學排名榜上,南洋理工大學位居第12;QS全球年輕大學排行榜中,南大連續五年蟬聯首席之位。
  • 香港理工大學研發超聲波系統 無輻射檢測脊柱側彎
    香港理工大學研發超聲波系統 無輻射檢測脊柱側彎 2019-05-05 15:03:22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JMCA 天津大學封偉、馮奕鈺團隊:基於太陽熱能循環利用的溫度控制技術
    來源 | 天津大學            編輯 | 化學加近日,天津大學封偉教授和馮奕鈺研究員再次在光熱溫度控制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成功製備了集太陽熱吸收、穩定存儲與可控輸出於一體的偶氮苯/石墨烯雜化燃料膜,通過控制熱能的輸出功率,實現了太陽熱能的循環利用和溫度的精確控制
  • 南洋理工大學陳曉東《AM》:假肢也能精確地抓住一根針
    所以,若想在複雜的肌肉收縮活動中獲得高質的sEMG信號,這就要求電極能很好地順應肌肉收縮時產生的彎曲表面,從而形成無隙界面,最小化「電極-皮膚」系統電阻,最好是接近理想阻值(6–10 kΩ)。為解決這一難題,南洋理工大學陳曉東教授和浙江大學李
  • 恭喜南洋理工大學三位教授榮獲新加坡總統科學獎
    南洋理工大學的三名物理學家獲得了新加坡總統Halimah Yacob夫人頒發的總統科學獎,主要表彰他們針對光速研究做出的貢獻。該獎項是新加坡授予科學家和工程師的最高榮譽。該獎的設立旨在肯定為新加坡科研領域與經濟做出重要貢獻的科學家與工程師。獎項共分為三類,分別是:總統科學與科技獎章、總統科學獎和總統科技獎。  南大物理與數學科學學院的Nikolay Zheludev教授,Chong Yidong副教授和Zhang Baile副教授於12月18日晚在總統府獲得這一表彰。
  • 新加坡博士留學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博士申請條件(2020更新)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是一所研究型的公立大學,學術與科研課程致力於將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獲得各大成功企業及行業領袖的鼎力支持,取得了卓越的成績,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通識教育,包括校園住宿及海外浸濡機會,讓學生根據其興趣選擇豐富的主修和選修課程,增廣見聞、積累知識。全日制博士學制為2-5年,非全日制博士學制為3-7年。
  • 物理學家:利用光,就能將非磁性金屬變成磁鐵!
    來自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和丹麥哥本哈根尼爾斯玻爾研究所的物理學家,設計了一種利用雷射將非磁性金屬變成磁鐵的方法。磁鐵和磁鐵的磁場通常是由循環電流產生,就像在日常電磁線圈中發現的那樣。這些線圈的「旋向」(無論是順時針還是逆時針)決定了產生磁場的方向。
  • 物理學家:利用光,就能將非磁性金屬變成磁鐵!
    來自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和丹麥哥本哈根尼爾斯玻爾研究所的物理學家,設計了一種利用雷射將非磁性金屬變成磁鐵的方法。磁鐵和磁鐵的磁場通常是由循環電流產生,就像在日常電磁線圈中發現的那樣。這些線圈的「旋向」(無論是順時針還是逆時針)決定了產生磁場的方向。科學家們的理論是,當非磁性金屬盤被線性偏振光照射時,這種光不具有自身循環電流的任何旋向性,因此磁性可以自發地在盤中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