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理工大學最新研究,通過果皮讓舊電池重獲新生

2020-09-03 新加坡高校聯盟

南洋理工大學的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新穎的方法,利用果皮廢料從廢舊鋰離子電池中提取和再利用貴重金屬,從而製造出新電池。該研究團隊使用桔皮展示了他們的概念,桔皮可以有效地從電池廢料中回收珍貴的金屬。然後,他們用這些回收的金屬製成了功能性電池。


通過果皮再生「舊電池」


該研究團隊的科學家利用果皮廢料從廢舊鋰離子電池中提取和再利用貴重金屬,從而製造出新電池。他們的「資源變廢為寶」方法既解決了食品浪費,又解決了電子廢物,支持了零浪費的循環經濟的發展,在這種經濟中資源被儘可能長時間地使用。估計全球每年產生13億噸食物垃圾和5000萬噸電子垃圾。

Dalton Tay Chor Yong 教授(左) Madhavi Srinivasan 教授(右) 來源:NTU官網

廢舊電池通常經過極端加熱(超過500°C)處理,以熔化貴重金屬,這些金屬會散發出有害的有毒氣體。正在探索使用強酸溶液或弱酸溶液與過氧化氫提取金屬的替代方法,但它們仍會產生構成健康和安全風險的二次汙染物,或依賴危險且不穩定的過氧化氫。

NTU新加坡—CEA循環經濟研究聯盟(NTU SCARCE)實驗室聯合主任Madhavi Srinivasan教授說:「隨著電子廢物數量的增長,迫切需要環保方法。我們的團隊已經證明,使用生物可降解物質是可行的。」

「這些發現是基於我們在NTU能源研究所(ERI @ N)的SCARCE現有工作基礎上得出的。SCARCE實驗室的建立旨在開發更環保的電子垃圾回收方式。它也是NTU智能校園計劃的一部分,該計劃旨在為可持續發展的未來開發技術先進的解決方案。」

部分實驗材料,來源:NTU Facebook

NTU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和生物科學學院的助理教授Dalton Tay表示:「在新加坡這個資源稀缺的國家,城市採礦過程從各種廢棄電子產品中提取有價值的金屬變得非常重要。通過這種方法,我們不僅通過儘可能多地使用這些貴金屬來解決資源枯竭的問題,而且還解決了電子垃圾和食物垃圾積聚的問題,這兩者都是日益嚴重的全球危機。」


低成本和可持續的方法


通過工業方法回收產生有害汙染物的電池廢料,越來越多地探索使用水作為萃取溶劑的溼法冶金。此過程涉及首先粉碎並粉碎用過的電池,以形成稱為黑團的粉碎材料。然後,研究人員在加熱使黑色金屬沉澱之前,將其溶於強酸或弱酸與其他化學物質(如過氧化氫)的混合物中,從黑色物質中提取有價值的金屬。

Tay教授說,雖然相對於傳統方法而言,其在生態上比傳統方法更為環保,但在工業規模上使用此類強化學品可能會產生大量的二次汙染物,構成重大的安全和健康風險。

NTU小組發現,將經過烤箱乾燥並磨成粉末的橙皮與柑桔類水果中發現的一種弱有機酸檸檬酸結合使用,可以達到相同的目標。

從廢料到資源回收電池的方法 來源:《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在實驗室實驗中,研究小組發現他們的方法成功地從廢舊鋰離子電池中提取了約90%的鈷,鋰,鎳和錳,其功效與使用過氧化氫的方法相當。

Tay教授解釋說:「關鍵在於桔皮中發現的纖維素,在提取過程中加熱後會轉化為糖。這些糖增強了電池廢料中金屬的回收率。在橙皮中發現的天然抗氧化劑,例如黃酮類化合物和酚酸,也可能有助於這種增強。」重要的是,發現此過程產生的固體殘留物是無毒的,這表明該方法對環境無害

然後,他們從回收的材料中組裝出新的鋰離子電池,該電池顯示出與商用電池相似的充電容量。正在進行進一步的研究以優化這些由回收材料製成的新電池的充放電循環性能。

廢舊鋰電池回收的機制和過程解析 來源:《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該團隊現在正在尋求進一步改善由處理過的電池廢料產生的電池的性能。他們還在優化條件以擴大生產規模,並探索在過程中取消使用酸的可能性。

也是來自南大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和ERI@N的Madhavi教授說:「這種廢物轉化為資源的方法還可能擴展到其他類型的富含纖維素的水果和蔬菜廢物以及鋰離子電池類型,例如磷酸鐵鋰和鋰鎳錳鈷氧化物。這將有助於朝著新的電子垃圾循環經濟邁進一大步,並以更綠色,更可持續的方式為我們的生活提供動力。」


參考文獻:

  1. Paper 『Repurposing of Fruit Peel Waste as a Green Reductant for Recycling of Spent Lithium-Ion Batteries』 published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20 54 (15), 9681-9692
  2. NTU官網:《NTU Singapore scientists use fruit peel to turn old batteries into new》

關注我們獲得更多新加坡留學和生活資訊!

相關焦點

  • 用垃圾果皮「救活」廢舊電池,南洋理工的科學家們做到了
    近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新方法,利用果皮廢料從廢舊鋰離子電池中提取出重金屬,並利用這些重金屬製造出新的鋰電池。這項研究的結果發表在《環境科學與技術》上。南洋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正在做進一步的研究,以優化這些由回收材料製成的新型電池的充放電循環性能。
  • 科學家用果皮把舊電池變成新電池
    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TU新加坡)領導的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新穎的方法,利用果皮廢料從廢鋰離子電池中提取和再利用貴重金屬,從而製造出新電池。通過這種方法,我們不僅通過儘可能多地使用這些貴重金屬來解決資源枯竭的問題,而且還解決了電子廢物和食物垃圾積聚的問題,這兩者都是日益嚴重的全球危機。」
  • 果皮不要亂扔了,有大用處,科學家用果皮把舊電池變成新的
    該團隊使用橙皮展示了他們的概念,橙皮有效地從電池廢料中回收貴金屬。然後,他們用這些回收的金屬製造功能性電池,在這個過程中產生最小的無毒廢物。NTU新加坡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 (NTU Singapore) 領導的科學家已經開發出一種新的方法,利用水果果皮廢物提取和再利用貴金屬從廢舊鋰離子電池,以創造新的電池。該團隊使用橙皮展示了他們的概念,從電池中回收貴金屬廢物高效。
  • 科學家使用果皮將舊電池變成新電池
    【精品能源內容,點擊右上角加&39;】據外媒報導,新加坡南洋科技大學(NTU Singapore)科學家領導的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新方法,利用果皮廢物從廢舊鋰離子電池中提取和再利用貴金屬,以製造新的電池。
  •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研發二氧化鈦納米纖維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研發二氧化鈦納米纖維 2013-04-22 16:47:35 來源:網上輕紡城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學院的研究小組近日成功研發出一種二氧化鈦納米纖維
  • 南洋理工大學研發出染料敏化光伏電池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能源研究所的科學家們最近研發出一種新型太陽能電池,稱為「染料敏化電池」。以往製作太陽能電池的主要是以矽晶為主要原料,而這種新型太陽能電池的發明是受到植物光合作用的啟發,參照葉綠素可以把光原子轉換成能量的原理,利用比較穩定的人工染料捕捉光譜中幾乎所有的可見光。
  • 既環保又有價值:研究人員嘗試利用橘皮從廢舊電池中提取有用金屬
    [釘科技編譯] 綜合《newatlas》和《sciencecodex》消息:鋰離子電池不再擁有電荷之後,並不意味著它不再擁有任何價值。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TU新加坡)領導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方法,利用果皮從廢鋰離子電池中提取和再利用貴重金屬,並製造出新電池。
  • 剛剛,《自然》發表浙江大學與南洋理工大學合作團隊最新研究成果!
    北京時間1月10日凌晨,國際頂級期刊《自然》報導了浙江大學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院陳紅勝教授課題組的一項最新研究。課題組在國際上研製成功了首個三維光學拓撲絕緣體,將三維拓撲絕緣體從費米子體系擴展到了玻色子體系,有望大幅度提高光子在波導中的傳輸效率。
  • 金吉列助力,圓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
    學生背景學生姓名:F同學院校背景: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均分成績:78錄取結果: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1955年由民間發動籌款運動而創辦的南洋大學,1981年,新加坡政府在南洋大學校址成立南洋理工學院,為新加坡經濟培育工程專才;1991年,南洋理工學院進行重組,將國立教育學院納入旗下,更名為南洋理工大學,與快速發展的教育事業齊驅並進。
  • 南洋理工大學—走近獅城留學生活 新加坡高校巡禮—留學頻道—中國...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是新加坡政府建立的一所公立大學,是新加坡國內最好的一所大學之一、在新加坡國內大學排名 中位居第二,它的前身是1981年成立的南洋理工學院。該大學設有商、工、文、理四大學院,下設12所學院,並擁 有國立教育學院,拉惹勒南國際關係學院及新加坡地球觀測與研究所三個自主機構。
  • 助推環保產業發展 大渡口牽手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南洋環境與水源...
    藉此東風,重慶市大渡口區人民政府、重慶龍大科技有限公司,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南洋環境與水源研究院,共同籤訂了環保項目三方合作協議,將在環保教育、環保技術開發、環保投資、環保城市建設等領域開展合作。  搭建環保教育培訓平臺 建立技術研發中心  重慶市大渡口區人民政府與重慶龍大科技有限公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南洋環境與水源研究院將在中新(重慶)戰略性互通互聯示範項目的基礎上,以「國家環保產業發展重慶基地大渡口環保科技產業園」為核心,在環保教育、環保技術開發、環保投資、環保城市建設等領域開展合作。
  • 南洋理工大學科研團隊研發冷能循環利用系統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TU)為了在新能源領域有新的突破,聯合盛裕集團(Surbana)正在開發一種通過液化天然氣(LNG)再氣化(液化氫作補充)來收集、儲存和使用冷能的城市發電系統。該系統方案被稱為「 Cryo-Polygen」。
  • 南洋理工大學科學家開發出節能「液體窗」
    【solardaily網11月6日報導】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TU Singapore)的科學家們研發出一種液體窗,它不僅可以阻擋陽光以調節日光射入量,同時還能捕獲熱能並在晝夜間釋放,以降低建築能耗。
  • 韓國科學技術院、南洋理工大學學者來校講學
    應校科技產業處和機械工程學院邀請,1月9日下午,韓國科學技術院機械工程系主任Seung-Woo Kim教授、南洋理工大學KIM Young Jin研究員在機械學院實驗樓1107學術報告廳先後作了學術報告。報告會由機械工程學院副院長張新教授主持,學院院長王傳禮教授出席了報告會。
  • 南洋理工發現重水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的妙用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導讀:南洋理工大學研究人員獨闢蹊徑,選用從未在鈣鈦礦研究中涉及到的D2O作為添加劑處理後,器件效率從19.2%提升到20.8%。這項發現提供了一種新穎且簡便的方法來控制和改善滷化物鈣鈦礦器件的光電性能。有機無機滷化鈣鈦礦光伏電池的研究這幾年素來火熱,光學器件不斷刷新效率。
  • 華東理工大學卟啉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研究獲新進展
    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 (DSSCs)是一種具有良好應用前景的光電轉換技術。作為自然界光合作用中心的核心組分,卟啉具有很高的摩爾消光係數和易於修飾的結構,可用於太陽能的捕獲,是一類重要的DSSC敏化染料。近年來,華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解永樹教授課題組在該領域進行了系統研究,取得了系列重要進展。
  • 恭喜南洋理工大學三位教授榮獲新加坡總統科學獎
    南洋理工大學的三名物理學家獲得了新加坡總統Halimah Yacob夫人頒發的總統科學獎,主要表彰他們針對光速研究做出的貢獻。該獎項是新加坡授予科學家和工程師的最高榮譽。  Chong Yidong副教授  Chong Yidong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拓撲光子學,這是一個新的光子學領域。同時還參與其他領域的研究,如隨機雷射器的物理、晶格中的波理論、納米等離子體學和計算電磁學等。
  • 鬼知道經歷了什麼 | 巨嘴鳥借3D列印重獲新生
    【鬼知道經歷了什麼 | 巨嘴鳥借3D列印重獲新生】格雷西亞是只萌萌的雌性巨嘴鳥,它不是一個沒有故事的「女同學」。術後康復的格雷西亞10日亮相,向人們展示它嶄新的3D列印塑料鳥喙。這隻一年半前被人折斷上喙、奄奄一息的巨嘴鳥,如今重獲新生。格雷西亞的新喙不僅超輕,還異常堅固平滑。它是用一種名為DuraForm的尼龍3D列印材料製成。這種材料曾被用於F1方程式賽車。
  • 【寧夏日報】賀蘭縣:讓迷途知返者重獲新生
    【寧夏日報】賀蘭縣:讓迷途知返者重獲新生 2020-06-03 17: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染料敏化光伏電池在南洋理工研發成功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能源研究所的科學家們最近研發出一種新型太陽能電池,稱為「染料敏化電池」。以往製作太陽能電池的主要是以矽晶為主要原料,而這種新型太陽能電池的發明是受到植物光合作用的啟發,參照葉綠素可以把光原子轉換成能量的原理,利用比較穩定的人工染料捕捉光譜中幾乎所有的可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