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反牛頓第三定律的引擎——原理介紹

2020-12-03 老胡說科學

馬赫原理解釋

通常它被認為是宇宙中的物質以某種方式引起了局部慣性效應。早在19世紀後期,一位名叫恩斯特·馬赫的奧地利物理學家就對經典物理學——尤其是牛頓力學——進行了一系列的批判。令他感到奇怪的是,旋轉的物體會產生可檢測到的旋轉結果,也就是說,會感受到離心力。

他注意到這樣的旋轉發生在遙遠星系中。這表明,當涉及到像旋轉這樣的事情時,物質和局部效應之間一定存在因果聯繫。

這讓他的助手阿爾伯特·愛因斯坦認為,遙遠的物質和局部現象之間確實存在某種聯繫。由於萬有引力是在遠距離內唯一具有重大影響的力,愛因斯坦早在1911年就假定慣性是萬有引力引起的現象。

幾年後,當愛因斯坦在1915年創立廣義相對論時,他確信自己的理論已經成功地將慣性的引力感應納入其中,一兩年後,他就宣稱馬赫原理是廣義相對論的一部分。他所說的馬赫原理的問題在於它涉及到一種叫做距離場論的作用。

例如,如果你推你的車,它就會反過來推你,對吧?這就是牛頓第三定律,大概是由於宇宙中遙遠物質的作用。問題是,它怎麼知道在你推它的同時它也在推你?

傳統的推進依靠牛頓第三運動定律回答這個問題有兩種方法。一個是我們通過過去的光錐看到所有「遙遠的物質」,這意味著我們正在與比現在更早存在的物質進行交互,在此模型中,過去光錐中所有物質產生的場的作用是局部慣性效應的原因。

不過,這種解釋存在一些問題。更準確地說,當你推某物時,它之所以會向後推是因為它與未來宇宙中的遙遠物質相互作用,而不是過去。當你推動某物時,你會產生運動,這就會輕微地幹擾引力場。這種擾動會傳播到未來,並最終與宇宙中的所有物質相互作用,並且產生的未來運動會及時向後傳播,直到現在,並產生您感覺到的慣性反作用力。這是馬赫原理的遠距離行為。

相對論光錐的描述(維基百科)在愛因斯坦發表了廣義相對論之後,一位名叫威廉·德西特的荷蘭物理學家對它產生了興趣,並最終指出,愛因斯坦的場方程實際上並沒有包含馬赫原理。愛因斯坦最終被迫放棄了對馬赫慣性原理的解釋,但他願意放棄是因為他相信廣義相對論仍然包含著來自過去遙遠物質的慣性引力感應。

事實證明,這種解釋實際上是廣義相對論的一部分。這和馬赫效應有什麼關係呢?它意味著如果你在局部產生運動,你也會產生極小的相對論效應。

例如,如果電子電容器充電或者放電,這將導致一個小電容的質量變化(由愛因斯坦著名的方程給出E = mc)。然而,由於質量的變化是除以光速的平方,這意味著質量波動產生相當小。

事實證明,如果將E =mc質量波動耦合到很大的引力場,則可以擴大質量波動。因此,問題是,在哪裡獲得大的引力場?

答案是:我們生活在其中。事實上,一個巨大的萬有引力場以等於C^2的勢能滲透到我們整個宇宙中。在隨時間變化的情況下,可以通過加速能量來耦合該場,當這種情況發生的時候,質量波動被極大地放大了。這就是馬赫效應的基本物理原理。

那麼如何用它來推進呢?以波動的頻率對波動的質量施加第二種力,所以當它更大的時候推它,當它更小的時候拉它。這個方法沒有違反能量守恆,但它確實允許你產生一個淨方向力(推力)。

伍德沃德認為同步的質量和能量波動會產生淨推進力(維基百科)那麼,在對馬赫原理的解釋中,有沒有科學證據支持它與遙遠物質之間的聯繫呢?

愛因斯坦堅持慣性是一種引力感應效應。愛因斯坦在1955年3月去世後不久,普林斯頓大學一位名叫卡爾·布朗斯的研究生與物理學家鮑勃·迪克合作,迪克請他重新闡述幾年前由丹尼斯·西馬提出的理論,從矢量形式到張量形式。

卡爾最終找到了愛因斯坦1921年在普林斯頓的演講,並最終發表在《相對論的意義》上。愛因斯坦用了好幾頁的篇幅來研究馬赫數的慣性和廣義相對論。卡爾做了一個計算來證明,如果在一個被測試物體的附近引入局部物質,它會改變引力勢能,從而改變被測試物體的質量。

從原理上講,這意味著應該能夠通過檢查基本粒子的電荷質量比來區分加速度和引力場,因為它違反了等價原理,結果證明它是正確的。

等價原理的描述這意味著廣義相對論中的牛頓勢能是一種被稱為局部測量不變量的東西。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不同的觀察者可能會有不同的值,但無論何時,當對勢的值進行局部測量時,總會得到相同的數字。在實驗室裡,對於電荷質量比的測量結果總是一樣的,這也意味著真空中的光速和牛頓勢有著完全相同的性質。

一個遙遠的觀察者會看到黑洞附近的光速非常接近於零,因為你在測量的時候運動也變慢了,所以它是相對的。所以光速在真空中是局部測量的不變量,而不是人們草率地稱之為常數。

慣性的起源(吉姆·伍德沃德,加州州立大學富勒頓分校)如何建造一個設備來製造這些質量和能量波動來滿足馬赫效應推進的需要?

這需要一堆壓電晶體,在兩個磁碟之間的電極充當電容器。當向堆棧施加電壓時,會在此壓電材料的電極板之間產生交流電場。這導致能量密度改變,這是能量波動。

壓電晶體是機電設備,這意味著在您施加電壓時,它們會根據電壓進行機械膨脹和收縮。因此,通過施加電壓,無論電池堆的機械操作如何,都會在電池堆中引起能量波動,並且由於機電效應而導致電池堆尺寸發生變化,因此還會產生加速度。導致所需的加速度將設備耦合到較大的重力場。

在最新的實驗測試中,產生了20微牛頓的推力。從實用的角度來看,這項技術處於非常初期的階段。這就是為什麼雖然已經證明了理論上是可行的,但很難說服別人在這項技術上投資。

相關焦點

  • 違反牛頓第三定律的EM引擎是天方夜譚還是重大突破?
    EM引擎和傳統引擎有著巨大的不同,它可以直接消耗電力,在封閉體系內直接產生淨推力,如果可以實現,代表著人類動力技術的重大突破,必將引發第三次工業革命。   但是該原型機的實驗數據與同年公布的時候,物理界幾乎一片譁然,因為其違背了動量守恆定律。
  • 無視牛頓第三定律,EmDrive的逆襲
    Roger Shawyer稱其為"沒有排氣裝置的火箭引擎"。這意味著,它是一個沒有燃料的火箭引擎。相比於傳統燃料罐,輕地不可思議。只需要太陽能,它就可以在外層空間慢慢地累積速度,最後達到極快速度飛至外星球。
  • 10周把人送上火星的EmDrive引擎,不需要燃料,還違背了牛頓第三定律!!
    今天分享的這篇文章,講的是一個可以送你上火星的飛天神器,它就像一個永動機,不需要燃料,其工作原理還違背了牛頓第三定律,然而實驗證明,它又確實是可行的。三言兩語說不清,差友們自己去看吧!!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矽谷鋒向標。公眾號 ID: guigufxb  謝謝~無論是普通人還是科學家,似乎能一眼望見 EmDrive 背後的荒謬,然而實驗結果卻讓人再次睜大雙眼。
  • 中國再曝黑科技:違反動量守恆定律的反物理引擎70天飛到火星
    俄媒稱,中國專家研製出違反動量守恆定律的電磁推進引擎(EmDrive)的工作樣品,據稱,若使用超大型的電磁驅動可以不消耗燃料就能在70天內飛抵火星。據俄羅斯衛星網9月12日報導,中國EmDrive的相關技術細節尚不清楚,不過,該引擎不久後或將在太空中進行測試。
  • 微波相對論引擎沒有違反牛三定律,你們想太多
    出品:川陀太空作者: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伊卡洛斯川陀太空關注微信號:santi9527川陀太空訊  這是一個熱身,川陀太空團隊將在未來幾天內為您準備了一份大禮,關於所謂的微波相對論引擎上周,一篇洩露的美國宇航局論文指出科學家已經成功製造出微波相對論引擎的工作模型。該革命性引擎無需燃料,與物理規律背道而馳,因此被科學家冠以「虛妄」之名,但如果一切成為現實,人類去往火星僅需10周。儘管許多人對此發現持懷疑態度,專家表示可能真有這事兒,若真是這樣,其原理可能與我們目前的認知截然不同。
  • 違背牛頓第三定律,外媒:中國已掌握該技術
    自人類誕生以來,各國就出現了很多著名的科學工作者,其中有很多各個領域的權威人士,提出的科學定律一直沿用至今,牛頓作為人類史上一個偉大的科學家,其提出的牛頓三大定律被作為現代物理學的基礎。
  • 牛頓運動定律——牛頓第三定律
    1、牛頓第三定律    內容:相互作用的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    表達式:F=-F'    意義:牛頓第三定律揭示了兩個相互作用的物體之間的聯繫機制,也是對力的物質性的進一步說明,力不能脫離物體而單獨存在,一個物體是施力物體的同時又是受力物體。    適用範圍:低速、宏觀、慣性系、實物粒子。
  • 牛頓定律被顛覆?我的高中物理白學了……
    因為它曾經因為違反牛頓第三定律  被學術界恥笑了14年  直到有一夥中國科學家強行介入  才引起包括NASA在內的西方學術界的關注  最終NASA證實  這個裝置確實有效  牛頓物理學在這裡好像行不通了!  具體原理我們還沒弄清楚!  這個裝置在1999年誕生之後  在長達14年的時間裡  沒有在學術界引起任何重視  其實你現在憑空跟我說有這麼個東西  它這不符合牛頓定律!  但是它有效果。。。  我也不信啊!
  • 根源於動量守恆原理的牛頓力學三大定律
    根源於動量守恆原理的牛頓力學三大定律牛頓第一定律慣性定理是動量守恆原理的必然體現,一個獨立系統或物體不受外力或受到合力為零的外力的作用,根據動量守恆原理,這個物體自然是動量守恆的,動量不會改變的,動量不會改變就是物體運動速度大小不變或為零,且物體運動方向不變。
  • 爆笑校園:違反牛頓定律的蘋果!
    爆笑校園:違反牛頓定律的蘋果!這是一個風和日麗,天氣晴朗的一天,而麼麼在大草原上面肆無忌憚地行走。頓時,麼麼就知道這一棵蘋果不是一般的蘋果,它是一棵違反了牛墩定律的神奇蘋果!這天,有一個女子來到了許願池旁邊許願,只見這一個女子對著許願池說,我希望自己能遇上以為真心與自己相愛的白馬王子。而許願池的水隨著一聲話語開始劇烈地震動了起來。願望之神,請你幫我實現願望吧!
  • 違反了動量守恆定律,量子空間引擎的意義何在?
    根據許多人的說法,就像ScienceAlert.com網站上說的那樣,電磁是有爭議的,因為雖然某些實驗表明這樣的引擎可以工作,但它也違反了我們所擁有的最基本的物理定律之一。這是艾薩克·牛頓推導出的定律,叫做動量守恆定律,它指出一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應必然源於一個作用力。為了使某物獲得動量,它必須朝相反方向發射某種推進劑,但不是電磁驅動器。
  • 「無工質引擎」測試成功?
    「無工質引擎」指不使用推進劑、不噴射尾氣就能產生推力的發動機,如果這種聽上去違背物理學原理的設備真的可以被研發出來,那麼就可以解決火箭的運載效率問題,從而實現人類的星際旅行。 近日,中外媒體出現新一輪關於「無工質引擎」的討論。
  • 詳細解析牛頓第三定律
    數學表達式為FA→B=FB→A這就是牛頓第三定律。從動力學的角度看,有了前兩個定律已經完整了。牛頓第三定律是關於力的性質的定律,而不是動力學本身的定律,它是牛頓獨立發現的。關於牛頓第三定律,有下列幾點需要說明:(1)適用範圍。
  • 2019教師招聘物理學科《牛頓第三定律》說課稿
    《牛頓第三定律》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是X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牛頓第三定律》。課程標準指出,新時期物理學科的總目標是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我將本著這一核心理念,談一談我對本節課的教學設計。
  • 牛頓第三定律的局限性
    牛頓三大定律是偉大的,但現階段第三定律是有局限性的。那就是萬有引力,比如地球和太陽之間的引力,因為引力場的擴展是需要時間的,所以地球受到太陽的引力是指向幾分鐘以前太陽的位置的,二太陽受到地球的引力又是指向幾分鐘以前地球的方向,明顯兩者不在同一條直線上,而且也不平行。
  • 我的世界:遊戲中違反定律的設定,科學無法解釋,牛頓已無力吐槽
    「一切物體,不論是什麼,都被賦予了相互的引力(gravitation)的原理。因為根據這個表象所得出的一切物體的萬有引力(universal gravitation)的論證。」出自萬有引力定律你知道什麼是萬有引力定律嗎?上面所述就是牛頓當年,提出引力時,所得出的論證。那麼這和Minecraft又有什麼關聯呢?我們都知道Minecraft,是一款追求真實生存的沙盒遊戲。那麼在遊戲中,也應該有相關的定律約束,可事實卻不是這樣。在遊戲裡面,不僅存在著很多沒有科學依據,而且違反物理定律的設定比比皆是。
  • 推進引擎EmDrive又出現在新聞裡 它真的靠譜嗎
    無工質的推進引擎EmDrive又出現在了新聞中,它靠譜嗎。「無需燃料即可遨遊太空」、「不遵守動量守恆」、「推翻牛頓第三定律」…… 從誕生之日起,EmDrive這個噱頭十足的航天推進器就飽受爭議,許多科學家直斥其為「偽科學」。
  • NASA證實無燃料EmDrive引擎可行:結果引爭議
    據悉,EmDrive引擎只需十周就能將人類送上火星。▲該系統可以產生每千瓦1.2毫牛頓的推力,比霍爾離子推進器的功率小得多,後者的推力高達每千瓦60毫牛頓。近日一篇外洩的論文顯示,科學家正在研發EmDrive引擎原型機,引發了大量爭議。如今該論文終於通過了同行評審,。
  • 革命性的EMDrive發動機違反動量守恆
    據國外媒體報導,德勒斯登工業大學Martin Tajmar教授近日的實驗上了許多新聞的頭條,他聲稱在實驗室內模擬了EMDrive引擎,並在微波圓錐形腔內形發現了推力轉化的現象。  這個EMDrive引擎被外界認為是革命性的動力,比如可以用於行星際航行,前往月球只要4個小時,不需要任何推進劑就可以產生推力,效率遠遠高於現在的運載火箭。當然,EMDrive引擎仍然存在缺陷,而且我們無法準確解釋它是如何工作。
  • 焦點科普:「無工質引擎」是噱頭還是突破?
    新華社北京12月2日電(記者王豔紅 張瑩)近日,中外媒體出現新一輪關於「無工質引擎」的討論。  什麼是「無工質引擎」  「無工質引擎」概念最早由英國研究人員羅傑·肖耶於十幾年前提出。火箭的推進劑又被稱為工質,「無工質引擎」顧名思義就是不使用推進劑、不噴射尾氣就能產生推力的發動機。肖耶發明的「無工質引擎」原型機被命名為EmDrive,其形狀是一個缺頂圓錐體,好像一個喇叭,據稱讓微波在這個形狀奇特的共振腔裡來回反彈就能產生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