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凌晨4時30分,由航天科技集團研製的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升空,開啟了我國首次月球無人採樣返回任務的新徵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由軌道器、著陸器、上升器、返回器組成,其中軌道器和返回器搭配使用,組合成為軌返組合體,著陸器和上升器搭配使用,組合成為著上組合體,目標是實現無人月面自動採樣返回、開展月球樣品地面實驗室研究。
無線電是太空飛行器開展空間測控、數據傳輸、信息探測等業務的唯一通信手段。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無線電管理條例》及國際電聯有關規則,包括嫦娥五號在內的各類衛星及太空飛行器都應當向國際電聯申報頻率,開展相關頻率協調,取得頻率使用許可證和空間無線電臺執照後,才能合法地使用無線電頻率。
自探月工程立項以來,工業和信息化部積極向國際電聯申報探月工程所需的無線電頻率,從2006年到2017年,陸續申報了嫦娥一號至五號共計7份衛星網絡資料,組織開展國內、國際頻率協調,避免與其他國家太空飛行器等系統間的頻率幹擾,並圍繞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戰略規劃及後續任務所需無線電頻譜資源保障開展了大量工作。同時,工業和信息化部加強政策指導和組織協調,優化行政許可審批流程,第一時間為嫦娥五號的軌返組合體和著上組合體頒發了發射所需的衛星無線電頻率使用許可和空間無線電臺執照,有力保障了探月工程的順利開展。
【來源:福建省工信廳】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