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中國電科以科技創新支撐奔月採樣

2020-11-24 中國電科

11月24日4時30分,文昌衛星發射基地,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承載著嫦娥五號探測器拔地而起飛往月球,並將在23天後帶回月球上的「第一抔土」。

作為國家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單位,中國電科全力支撐科技自立自強,再次發揮自身科技創新優勢,為任務執行全過程打造了100%全覆蓋的通信測控「天羅地網」,同時自主研製了數以千計的核心基礎元器件,為此次任務執行全方位量身定做了解決方案。發射前夕,中國電科董事長、黨組書記陳肇雄赴文昌發射場,檢查集團公司參研裝備運行情況,看望慰問集團公司現場工作人員,黨組副書記李守武、副總經理黃興東參加。

天羅地網,無形之手牽引「嫦娥」探月路


為全力保障嫦娥五號任務,中國電科多型測控系統,為任務各階段提供了堅實的測控和通信技術保障,自主研製的我國首個深空天線組陣系統,大幅提升了數據接收能力、探測距離和接收靈敏度,為此次任務提供了強有力的測控支持。

去月球取樣並返回,聽著容易做著難。重達8.2噸的嫦娥五號,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四部分組成。整個任務中,長徵五號要把嫦娥五號推到環月軌道上,穩定後釋放著陸器降落月球表面,挖掘月壤並放入上升器容器中,然後上升器返回到繞月運行的軌道器並與之對接,將裝有月壤的容器放入軌道器上的返回器,最後返回器脫離軌道器返回地球,抵達地球附近擇機進入大氣層並將容器釋放,科學家撿到盛有月壤的容器才算完成。

「這麼複雜的過程,全程需要一雙『無形之手』牽引指揮。」技術人員表示,從火箭升空的那一刻起,火箭飛行、星箭分離、嫦娥五號飛行、落月、探月、採樣、返回……整個過程中,中國電科用無形電波張開了一張100%全覆蓋的通信測控「天羅地網」,全程掌握嫦娥五號位置、狀態等信息,接收它發回來的數據,並向它傳遞來自地面的指令信息。

深空測控網作為支持深空探測任務實施的核心系統,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中國電科為國家深空測控網打造的我國首個深空天線組陣系統在幾天前正式啟用,作為國家深空測控網的主幹力量,與分布在國內外星羅棋布的地面測控站、海面測量船聯袂出徵,共同提供測控通信保障。針對此次任務,中國電科在喀什原有深空站基礎上,新建了3座大口徑天線,組成深空天線組陣系統,從深度和廣度上大大提升我國深空測控能力,測控距離超過4億千米。

月地距離遙遠,測控通信的微弱信號需要「遙控器」和靈敏「順風耳」支撐。中國電科研製的大功率高功放設備像通信鏈路的「遙控器」,能實現對距離幾十萬千米以外月球探測器的精準控制;特種低溫接收機則像「順風耳」,可在零下260℃低溫環境下,精確接收到來自遙遠太空的微弱信號。

呵護深入每個環節。火箭起飛、著陸器分離,以及返回器返回大氣層直至落地過程中,中國電科研製的多型新一代雷達系統持續保障。研製的T0控制臺和時統設備,是火箭飛行正確執行控制的關鍵,使所有發射、測控設備在統一時間基準下同步工作……


安全可靠,關鍵器件為「嫦娥」敏銳支撐

除了張開「天羅地網」,中國電科還為嫦娥五號探測器和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自主研製了數以千計的核心器件,為任務全方位量身定製了解決方案。

中國電科研製的著陸器和上升器有關太陽電池陣產品,將在發射後地月轉移軌道和上升器月面起飛後展開供電。為解決月面工作期間超高溫及太陽電池陣力熱交加問題,研發團隊建立了仿真分析模型,以高效的技術攻關解決了高耐受溫差產品工藝和評價等難題。

電能有「滔滔大河」,也有「涓涓細流」。研製的高壓抗輻照變換器,為探測器各功能單元持續穩定供電,可控制探測器的飛行姿態與精準著陸,讓探測器「瞄得準、看得清、把得穩」。

月壤雖是土,價值抵萬金。

讓嫦娥五號落地準、抓好土——中國電科研製的數種壓力傳感器,保障探測車順利降落在月球背面指定位置,完成著陸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上升器月面發射、返回器攜帶月壤順利返回等任務;多波段紅外聲光可調濾光器,為分析月球表面礦物組成提供支撐;多款首次應用電機產品,將在探測器月壤採樣環節發揮關鍵作用。

照亮嫦娥五號回家路——中國電科研製的導航定位雷射信息源,無論在無光環境還是強光環境下,均能為「交會對接之眼」提供目標指引,確保返回精準對接;研製的兩型搜索定向設備,對返回器從出「黑障」到著陸全程跟蹤定位,為回收樣本搶得先機。

此外,中國電科研製的雷達機和應答機射頻組合、多種頻率源、多型自動增益控制放大器、助推伺服控制器、時間指令變換器、多款功率放大器晶片等,保障了數據從衛星到地面的高可靠傳遞……

航天能力有多大,航天舞臺就有多大。中國電科將堅持「四個面向」的戰略部署,加強面向國家重大工程的關鍵技術研發,全力提供系統化技術解決方案,為實現「航天夢」做出更大貢獻!

相關焦點

  • 中國電科以技術創新支撐「嫦娥五號」奔月挖礦
    中國日報11月25日電(記者 趙磊)昨天清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承載著「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拔地而起,開啟我國首次月球取樣返回任務,將在23天後帶回月球上的「第一抔土」,供科學研究。此次的任務是我國航天領域迄今為止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
  • 中國電科:陸海空天「天羅地網」牽引「嫦娥」奔月挖土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海南文昌11月24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來自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的消息稱,作為中國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單位,中國電科再次發揮自身在測控系統和元器件研製生產等方面的科技優勢,為嫦娥五號成功發射提供重要支撐。
  • 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成功 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中新網文昌11月24日電(郭超凱 葉雨恬)北京時間11月24日4時30分,中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發射瞬間。
  • 長徵五號火箭成功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升空 隨後,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成功將重達8.2噸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一舉送入近地點約200 一箭穿雲 執行此次發射任務的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抓總研製,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達
  • 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圓滿成功
    人民網文昌11月24日電  (記者馮華、餘建斌、喻思南、林淵、溫騰)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將實現三大工程目標
    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將實現三大工程目標望「嫦五」奔月 盼「採樣」首歸(科技自立自強·逐夢深空)國家航天局供圖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  以探索太陽系和宇宙的起源、發展和演化為科學總目標的深空探測,是一個國家科技發展水平的體現。經過幾代人辛勤耕耘與開拓,我國航天事業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
  • 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海南文昌發射成功
    中新網文昌11月24日電(郭超凱 葉雨恬)北京時間11月24日4時30分,中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 將實現三大工程目標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望「嫦五」奔月 盼「採樣」首歸(科技自立自強·逐夢深空)嫦娥五號飛行的11個階段示意圖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發射。  本報記者 雷 聲攝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面工作示意圖。  國家航天局供圖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以探索太陽系和宇宙的起源、發展和演化為科學總目標的深空探測,是一個國家科技發展水平的體現。經過幾代人辛勤耕耘與開拓,我國航天事業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
  • 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成功!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中國電科打造無形之手牽引「嫦娥」奔月
    11月24日凌晨,嫦娥五號探測器由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託舉升空,飛向月球。它將完成月表採樣,並在23天後帶回我國從月球獲取的「第一抔土」。這是我國航天領域迄今為止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中國電科作為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單位,再次發揮自身科技優勢,在陸海空天全方位系統布局了地面雷達、地面測控站、海上測量船及中繼衛星系統,用無形電波張開了一張覆蓋任務全程的通信測控網,可全程掌握嫦娥五號的位置、狀態等信息,接收它發回的數據,並向它傳遞來自地面的指令。深空探測面臨著測控距離遙遠、自由空間損耗、空間延時大以及任務場景複雜等諸多挑戰。
  • 「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圓滿成功 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人民網北京11月24日電(趙竹青)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榮威iMAX8作為保障用車助力中國航天發射...
    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榮威iMAX8作為本次「嫦娥五號任務火箭發射保障用車」,助力中國航天,順利完成各項既定保障任務並見證嫦娥五號「奔月」的歷史性時刻!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 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實現月球採樣返回國家
    今日凌晨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由此,我國開啟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據央視報導,今天嫦娥五號發射前,海南文昌發射場食堂的大師傅們包了4000多個包子。為啥要吃包子?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
    【PConline 聚超值】 我國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今日凌晨4時30分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由此,我國開啟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科技強國!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榮威iMAX8搭載斑馬智行系統完成...
    2020年11月24日凌晨4點12分,長徵五號遙五火箭在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點火升空,將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送入預定軌道。搭載斑馬智行系統的榮威iMAX8作為本次「嫦娥五號任務火箭發射保障用車」,助力中國航天,順利完成各項既定保障任務並見證嫦娥五號「奔月」的歷史性時刻!
  • 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成功 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新民晚報訊(特派記者 郜陽 記者 葉薇)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後,先後實施了助推器分離、整流罩分離、一二級分離以及器箭分離等四次分離。
  • 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成功!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據人民日報客戶端消息,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凌晨4點半,嫦娥五號成功發射
    南方日報 南方+記者 吳明攝經過2200多秒的飛行,長徵五號成功將「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嫦娥去哪?>中國探月工程是《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明確的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標誌性工程,是黨中央著眼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為推動航天事業發展、促進科技進步和創新
  • 「大火箭」成功送「嫦娥五號」奔月!揭秘三大看點
    日電(趙竹青)11月24日4時30分,海南文昌發射場,長徵五號遙五火箭託舉「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呼嘯升空。隨後,「嫦娥五號」成功入軌,發射取得圓滿成功。歷經十年,大火箭「胖五」終於和「嫦娥」攜手奔月。而此前,探月工程的發射任務均由長徵三號甲系列火箭完成。此次發射有哪些看點?記者邀請「胖五」的「娘家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的設計師,進行了詳細解讀。
  • 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 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新華社海南文昌11月24日電(記者胡喆、陳凱姿)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