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科打造無形之手牽引「嫦娥」奔月

2020-12-05 瀟湘晨報

11月24日凌晨,嫦娥五號探測器由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託舉升空,飛向月球。它將完成月表採樣,並在23天後帶回我國從月球獲取的「第一抔土」。

這是我國航天領域迄今為止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中國電科作為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單位,再次發揮自身科技優勢,在陸海空天全方位系統布局了地面雷達、地面測控站、海上測量船及中繼衛星系統,用無形電波張開了一張覆蓋任務全程的通信測控網,可全程掌握嫦娥五號的位置、狀態等信息,接收它發回的數據,並向它傳遞來自地面的指令。

深空探測面臨著測控距離遙遠、自由空間損耗、空間延時大以及任務場景複雜等諸多挑戰。本次任務前,我國首個深空天線組陣系統正式啟用,與南美35米深空測控系統、佳木斯66米深空測控站,及從南到北、從東到西星羅棋布的地面測控站、海面測量船聯袂出徵,共同提供測控通信保障。

在深空天線組陣系統研製中,總體承研單位中國電科所屬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實現了多項技術創新,在喀什深空站原有1座35米天線基礎上,新建3座35米口徑天線,組成4×35米深空天線組陣系統。據中國電科專家介紹,該系統可以實現單天線或任意天線組陣,從深度和廣度上大大提升我國深空測控能力。其中,單天線模式能支持多個目標多頻段多頻點同時測控,組陣模式能完成對火星及更遠目標測控。4天線組陣時擁有超過66米口徑天線數據接收能力,測控距離超過4億公裡。

深空測控通信的微弱信號,需要「遙控器」和靈敏「順風耳」支撐。中國電科27所研製的大功率高功放設備,如同探測器通信鏈路的「遙控器」,能將微小的上行已調信號放大後,經大口徑天線發射出去,實現對距離幾十萬公裡以外月球探測器的精準控制。中國電科16所研製的特種低溫接收機則像「順風耳」,通過物理極限大幅降低電子器件熱噪聲,可在零下260℃低溫環境下,精確接收到來自遙遠太空的微弱信號。

在此次任務發射環節,中國電科10所研製的T0控制臺和時統設備,為火箭發射提供統一的時間基準。據該所專家介紹,時統設備使所有發射、測控設備在統一時間基準下同步工作。T0控制臺用於獲取起飛觸點信號,產生記錄起飛T0時刻,是火箭飛行正確執行控制的關鍵。

中國電科14所研製的新一代雷達遙測綜合測量系統,是國內首部大口徑雷達遙測一體化系統,能跟蹤火箭反射回波,即使在應答機或遙測設備異常情況下,仍能測量火箭飛行軌跡。同時該所還研製了新一代遠望精密測量雷達、新一代相控陣雷達。這些設備,將深入呵護火箭起飛、著陸器分離、返回器再入大氣層直至安全落地等任務環節,為嫦娥五號任務提供持續保障。

【來源:摘自科技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中國電科:陸海空天「天羅地網」牽引「嫦娥」奔月挖土
    來自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的消息稱,作為中國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單位,中國電科再次發揮自身在測控系統和元器件研製生產等方面的科技優勢,為嫦娥五號成功發射提供重要支撐。具體來看,整個嫦娥五號任務過程中,中國電科在陸海空天全方位系統布局了地面雷達、地面測控站、海上測量船及中繼衛星系統,以無形電波100%全覆蓋的通信測控「天羅地網」,全程服務嫦娥五號奔月採樣返回。
  • 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中國電科以科技創新支撐奔月採樣
    發射前夕,中國電科董事長、黨組書記陳肇雄赴文昌發射場,檢查集團公司參研裝備運行情況,看望慰問集團公司現場工作人員,黨組副書記李守武、副總經理黃興東參加。天羅地網,無形之手牽引「嫦娥」探月路為全力保障嫦娥五號任務,中國電科多型測控系統,為任務各階段提供了堅實的測控和通信技術保障,自主研製的我國首個深空天線組陣系統,大幅提升了數據接收能力、探測距離和接收靈敏度
  • 中國電科以技術創新支撐「嫦娥五號」奔月挖礦
    中國日報11月25日電(記者 趙磊)昨天清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承載著「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拔地而起,開啟我國首次月球取樣返回任務,將在23天後帶回月球上的「第一抔土」,供科學研究。此次的任務是我國航天領域迄今為止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
  • 嫦娥奔月手抄報
    首先我們要在手抄報的下方畫上月亮、嫦娥與雲朵,然後在畫面中添加燈籠、星星、小草等裝飾圖案和用於書寫文字的文字框,等我們給手抄報中的圖案都添上顏色之後,再往文字框和空白的地方畫上間距相近的橫線就可以了。嫦娥奔月手抄報教程1、想要繪畫一個嫦娥奔月主題的手抄報的話,我們就要先在畫面的下方畫一個被雲朵託起的月亮,然後在雲朵上畫出奔向月亮的嫦娥,並寫下「嫦娥奔月」四個字點明這幅手抄報的主題。
  • 助力「嫦娥」奔月的蘭州人,手裡有絕活……
    11月24日凌晨,搭載嫦娥五號探測器的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長五」飛天,「嫦五」奔月,離不開無數航天人的努力,這其中就有蘭州人貝雨霏和薛逢瑞。貝雨霏將多年操控琴弦的精準控制力融會貫通到操控攝像機上,素手翻飛,切換自如,為我們在電視直播中呈現了嫦娥奔月的壯景。
  • 嫦娥五號奔月將創造五個首次
    地面大網保障「嫦娥奔月」嫦娥五號探月採樣返回這麼複雜的過程,全程需要一雙「無形之手」牽引指揮。從火箭升空的那一刻起,火箭飛行、星箭分離、嫦娥五號落月、探月、採樣、返回等整個過程,都依託由地面雷達、地面測控站、海上測量船及中繼衛星等陸海空天全方位布局的系統,用無形電波張開的通信測控「天羅地網」,全程掌握嫦娥五號的位置、狀態等信息,接收它發回來的數據,並向它傳遞來自地面的指令信息。
  • 「嫦娥」奔月靠什麼?
    自2007年起,先後有長徵三號甲火箭(簡稱「長三甲火箭」)、長徵三號丙火箭(簡稱「長三丙火箭」)、長徵三號乙火箭(簡稱「長三乙火箭」)成功助力「嫦娥」奔月。此次發射,是長徵五號火箭首次發射月球探測器,也是長徵系列火箭第五次護送「嫦娥」。長徵五號即將成為參與探月工程的第四型火箭。我們祖先嚮往月球,探月夢想由來已久,神話故事中,嫦娥服下丹藥,飛上月球。如今,現實中的「嫦娥」,在長徵系列火箭的託舉下,奔月已不再是神話。
  • 嫦娥奔月,背後的國運之戰
    現實生活裡的嫦娥在中國航天人的努力下,5次奔月5戰5勝,歷時十六載。小雪剛過,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上,嫦娥5號探測器搭乘著長徵5號運載火箭順利升空。這次奔月,嫦娥5號肩負著一項重要的任務,那就是採集月球土壤,按照計劃嫦娥將在降落之後,從月球表面重新發射,並且帶回兩公斤的月球土壤。
  • 嫦娥五號成功落月!38萬千米外遙測遙控
    中國電科測控通信系統專家陳建民表示,航天測控系統是航天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由航天飛行器上設備和測控站設備組成,主要是對航天飛行器(衛星、載人飛船、空間探測器等)實現跟蹤、遙測、遙控、測速、測距和信息傳輸等功能。以嫦五任務為例,在嫦五攜帶的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上,都安裝有接收機和測控應答機等設備,就可以接收和回傳地面測控站發來的各種指令信號。
  • 文昌航天發射場兩個蘭州人助力「嫦娥」奔月
    文昌航天發射場兩個蘭州人助力「嫦娥」奔月貝雨霏在認真地工作。「長五」飛天,「嫦五」奔月,離不開無數航天人的努力,這其中就有蘭州人貝雨霏和薛逢瑞。蘭州姑娘貝雨霏是文昌航天發射場助理工程師,擔任電視光端崗位操作手,更是一個擁有一身文藝特長的「寶藏航天人」,古箏、笛、簫、豎琴各種樂器樣樣能行。本次發射任務期間,貝雨霏所在的電視光端職責便是在機房中操作攝像機。
  • 嫦娥為什麼奔月
    嫦娥為什麼奔月       古代有嫦娥奔月的傳說,那嫦娥為什麼奔月呢
  • 月餅與嫦娥奔月:后羿嫦娥原不是夫妻,嫦娥奔月後變蟾蜍
    我們先來看一看李商隱詩中的那個充滿了「遠古氣息」的愛情故事:話說嫦娥本是一位「海邊出生,海裡成長」的漁家姑娘,身形健美,一看就很能生娃那種,而後順利地被一位方面、大耳、長身、猿臂的名叫后羿的大漢看上。在一次「不經意的偶遇」中,月光照進了密林,后羿徹底迷上了嫦娥。月圓之夜,后羿跑嫦娥家門口唱歌(叫喚),一番交流後,嫦娥被后羿扛進了密林,二人就此私奔。
  • 在西昌追尋「嫦娥奔月」
    蔡律攝  嫦娥奔月,這是中國古代美麗動人的神話傳說,據《淮南子》的記載,后羿到西王母那裡去求來了長生不死之藥,嫦娥卻偷吃了全部的長生不死藥,奔逃到月亮上去了。嫦娥奔月以後,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她想起了丈夫平日對她的好處和人世間的溫情,對比月亮裡的孤獨,倍覺悽涼。到底人間歡樂多,后羿催促吳剛砍伐桂樹,讓玉兔搗藥,想配成飛升之藥,好早日回到人間與后羿團聚。
  • 「嫦娥奔月」西方酸了 中國技術是否比美國更勝一籌?
    我們看到,德國媒體DW報導的標題是: 嫦娥開始挖土 有去還得有回 這個標題的意思很明顯,「嫦娥」光「奔月」還不行,安全返回地面,才算真正成功。 中國嫦娥五號探測器已經在12月1日晚間著陸在月球表面預定區域。探測器是在一星期前(11月24日夜間)由長徵五號火箭搭載從中國海南島文昌衛星發射中心升空。
  • 中國電科(11月23日-11月29日)要聞回顧 | 資訊輕閱讀
    中國電科以科技創新支撐奔月採樣融入新發展、共建新安全 中國網絡信息安全科技創新發展聯盟年度論壇在烏鎮召開在烏鎮,中國電科系列活動精彩紛呈楊軍會見銅陵市委書記丁純中國電科6名全國勞模和先進工作者接受表彰中國電科入選中國企業精準扶貧綜合案例50佳
  • 羅瑾 ‖ 嫦娥奔月的地方——《迪山日記》研究之三⑦:探月
    嫦娥奔月的地方——《迪山日記》研究之三⑦:探月羅 瑾探月浩瀚星空,皎潔明月,「嫦娥」選擇在西昌奔月!嫦娥一號發射升空(圖片來自網絡)作為地球唯一的衛星,月亮「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千百年來,關於月亮的傳說數不勝數,人類從未停止對月球的渴望與探索。從奔月神話到太空「網紅」——嫦娥、玉兔和鵲橋的故事浩瀚星空,皎潔明月,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隨著我國航天事業不斷前進,「奔月」的神話傳說有了變成現實的可能。
  • 【遇見傳統】——中秋節之嫦娥為何奔月?
    中秋節的傳說非常豐富,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之類的神話故事流傳甚廣。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嫦娥奔月。三天後,后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待后羿率眾人走後不久,蓬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後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衝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 嫦娥首次成功變軌 四大天文臺聯網護「奔月」
    「嫦娥一號」首次成功變軌  上海等四大天文臺、站今日9時聯網護"嫦娥一號"奔月  □晨報記者鬱瀟亮 陳抒怡 □白紅義  昨天17時45分,「嫦娥一號」成功穿越地球輻射帶。10分鐘後,17時55分「嫦娥一號」按計劃實施第一次變軌,目的是將衛星近地點高度由200公裡抬高到600公裡。  據了解,24日18時29分,星箭成功分離之後,「嫦娥一號」衛星進入近地點為205公裡,遠地點為50930公裡,周期為16小時的超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在這個軌道上「奔跑」一圈半後,於25日下午進行第一次變軌。
  • 探月收官之戰:「嫦娥」奔月「挖土」
    根據計劃,嫦娥五號探測器將於11月下旬登陸月球,在月球最大的月海風暴洋北部呂姆克山脈附近著陸,採取約2公斤重的月球土壤樣品,實現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這是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同時也是中國目前技術難度最大、系統組成最複雜的航天任務之一。如果嫦娥五號能夠圓滿實現任務,我國將是世界上第三個在月球上採樣返回的國家。
  • 中國夢——嫦娥奔月
    這是中國探月工程的標誌。你覺得它像什麼?」「我覺得有點像月亮的月!」心心湊過來說道。「沒錯,這是以中國書法的筆觸勾勒出的一輪圓月,而圓月中間的這一雙腳印,象徵著月球探測的終極夢想——登陸月球,建設月球基地。而起筆處狀似龍頭,象徵中國航天如巨龍騰空而起,落筆處由一群自由飛翔的和平鴿構成,表達了中國和平利用空間的美好願望。」「這個標誌的創意實在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