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恐龍】午睡的小夥子和福井的恐龍

2021-02-11 跟宇宙結婚
「跟宇宙節目」播客節目公眾號,專注傳播三位主播關心的無用且過時的知識。

【小夥子老師】

2015年初去日本旅遊的時候,我到達了北陸地區,目的地是金沢。金沢是石川縣縣都,一個很美麗的花園式小城,其間有一天閒來無事我看著地圖,突然覺得我是不是要到附近的福井市走一走看一看畫個圈,於是JRpass在手說去就去了。下了車走出JR車站,站前廣場上出現了這些龐然大物,特別意外也特別震撼——

後來查閱資料才知道福井市是日本著名的恐龍之鄉,當地發現了福井龍以及福井盜龍,還有一座福井縣立恐龍博物館。由於時間的原因沒有去成,非常遺憾,下次有機會(一定有)一定要去看看。

之前青年老師在推送裡說過的位於川崎市的藤子·F·不二雄博物館我也有幸蒞臨過,作為鐵粉來到那裡真是無法按耐心中激動。




走到空地上看到水泥管、野比的恐龍,當時就鳥肌淚目了,在眾目睽睽之下也毅然爬到水泥管上躺了一下,了卻這麼多年來的心中夙願。大家一定要去!一定要去!一定!要去!


【青年老師】

上圖機器貓和水泥管子的照片裡,大家找到小夥子老師了嗎?對,那個躺得看起來不是很舒服的紅衣男子我猜就是小夥子老師。這個角度的照片我也照過,不管是哪國群眾,來到這裡,都要和機器貓親密互動:


親密互動

面對如此美好的景色,我不禁要引用一句名人名言來表達對藤子不二雄博物館的喜愛:「大家一定要去!一定要去!一定!要去!」


話說,這次本來是「恐龍」主題的推送,似乎不知不覺又變成了「日本旅遊」的話題。最近我們也在反省:《跟宇宙結婚》之前總是搞東渡類的內容,最近倆月又搖身一變成為了爬行類節目。這麼個搞法,我們覺得真是非常不錯。

❶ 荔枝FM & 網易雲音樂:跟宇宙結婚
❷ 新浪微博:跟宇宙結婚
❸ 長按右側二維碼關注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收聽《跟恐龍結婚(下)》節目

相關焦點

  • 日本恐龍福地福井,驚現原始鳥類化石
    即便有如此之高的熱情,日本的恐龍化石的發現依然是相對稀少,主要原因就是在恐龍存活的中生代,現在所見的日本列島都還沒有形成,因此過去日本人對能在自己國土上發現恐龍並不抱太大希望。不過皇天不負苦心人,從1978年日本首度在巖手縣發現第一件恐龍化石以來,陸陸續續在日本全國包括熊本、群馬、石川、福島等,北起北海道南至鹿兒島的19個縣(日本的縣級相當於中國的省級)都有發現恐龍化石,這其中也包括福井。
  • 【展覽】「恐龍腦科學」展覽在日本福井恐龍博物館開展
    由浙江自然博物院協辦的「恐龍腦科學」展覽,經過籌備、展品準備、報批報關、布展等程序,於7月12日在日本福井縣立恐龍博物館開幕, 該院副書記、恐龍學博士金幸生參加了開幕式。其次是「頭骨的構造和顱內模」,介紹了脊椎顱內模的詳細構造,研究顱內模可以得到什麼樣的信息,鳥類和鱷類顱內模的區別,恐龍的顱內模大小與其他動物的比較等。第三部分為「恐龍腦科學的歷史」,簡要介紹了恐龍的顱內模的研究歷史。第四部分為「腦科學揭示的恐龍生態」,是本展覽的重點,通過大量恐龍頭骨和骨架等實物標本,配合3D列印的恐龍顱內模模型等,闡述了不同恐龍的不同大腦的形態特徵。
  • 【招募】日本的恐龍時代是什麼樣的?
    福井縣是日本研究恐龍的重鎮,據說全日本80%的恐龍化石都是在福井縣挖掘出來的。
  • 日本首次發現恐龍時代「鴿」化石,比孔子鳥晚,或改寫鳥類進化史
    據最新一期《生物學通訊》(Communications Biology)報導,日本科學家首次在該國發現1.2億年前恐龍時代的原始鳥類化石,這種原始鳥大小如鴿子,尾骨形態如同現代鳥類,因此可以擺動尾羽。這種原始鳥的發現,可能改寫鳥類進化史。
  • 諸城恐龍國家地質公園與日本福井縣立恐龍博物館 締結「中日友好姊妹館」
    「諸城恐龍化石規模大、屬種稀有、科研價值高,我們願意與同類恐龍博物館加強交流與合作,充分發揮各自優勢,通過人員互訪問、學術研討、化石巡展等方式積極展開合作交流,相互學習借鑑,促進共同發展。」6月8日,諸城市恐龍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王克柏在同來自日本福井縣立恐龍博物館的東洋一館長座談時指出。座談過程中,雙方就諸城恐龍國家地質公園與日本福井縣立恐龍博物館締結友好姊妹館達成了共識。6月6日至8日,由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著名恐龍專家徐星帶隊,日本福井縣立恐龍博物館館長東洋一、研究員久保泰,浙江自然博物館博士鄭文杰一行專程來諸城考察恐龍文化發展情況。
  • 小盜龍的朝聖之旅:福井縣立恐龍博物館遊記
    不要被福井縣立恐龍博物館的這個「縣」字所迷惑,「縣」在日本的行政區劃上相當於我們的「省」,所以福井縣立恐龍博物館相當於省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級別,但是博物館的產品、展示、研究各方面都是世界級的。福井縣立恐龍博物館與中國的自貢恐龍博物館和加拿大的皇家泰勒博物館並稱為世界三大恐龍博物館,所以想看恐龍去這裡就對啦!
  • 日本天氣預報拍到「恐龍鞠躬」,觀眾懵了:等等……天氣好像不是重點
    視頻截圖。圖源:Twitter綜合英國《獨立報》、日本廣播協會(NHK)社交帳號消息,相關短片始終可以正常播放,沒有跡象表明這段內容是工作失誤所致。除了片頭的「異常」外,視頻餘下內容也是正常的天氣預報,畫面則轉為日本其他地區,畫外音仍在叮囑人們警惕洪澇災害。但網友不淡定了……陸續有人指出,假裝片頭的「恐龍」不存在似乎有點奇怪。
  • 泰國發現一種新食草恐龍化石 命名「詩琳通龍」
    日本研究人員15日說,此前在泰國東北部發現的一種恐龍化石被確認為禽龍類的新種類。為了向支持古生物學研究的泰國詩琳通公主表示敬意,這種恐龍被命名為「詩琳通龍」。
  • 恐龍日,一起來開採恐龍化石、恐龍百科書和恐龍手工
    這是一個本來沒有計劃的恐龍日。上午很無聊,拿出恐龍化石套裝出來玩。雙胞胎歡呼:「是翼龍的恐龍化石!」雙胞胎對工具組很滿意,錘子敲敲,錐子鑿鑿。意猶未盡的雙胞胎拿出《DK兒童恐龍百科全書》來看。午睡前,她們要求做恐龍的紙模型。姐姐先醒了,妹妹還在呼呼大睡。姐姐和我先忙了起來。我負責完成恐龍架子,姐姐負責用彩紙剪出各種形狀,然後裝飾恐龍。
  • 5歲男孩發現恐龍足跡震驚專家:恐龍迷娃的世界,由恐龍繪本開啟
    5歲小男孩發現恐龍足跡的新聞刷爆朋友圈,各位家長見識到了興趣對孩子的影響。這位小男孩從小就喜歡恐龍,在國慶期間隨父母回到通江老家,在背後的山石上發現了恐龍足跡,並準確說出了恐龍類別。北京專家判斷,這確實是距今1.3億年前的恐龍足跡。更讓專家及家長們驚喜的是:最先發現者竟然是一位5歲的小男孩。原來小男孩從小就對恐龍特別著迷,看了特別多的恐龍資料。
  • 日媒:長崎發現日本首枚大型霸王龍科恐龍齒部化石
    中國網7月15日訊 據日本媒體網站7月14日報導,福井縣立恐龍博物館(位於福井縣勝山市)和長崎市於14日宣布,在位於長崎市內長崎半島西海岸的距今約8100萬年前的白堊紀後期的地層「三瀨層」中,發現了兩枚霸王龍科獸腳類的大型肉食性恐龍的齒部化石。從牙齒的大小可以推測其體長大約在10米左右。據稱,大型霸王龍科的化石的出產在北美和亞洲比較多見,但在日本國內還是首次發現。
  • 「落鳳坡」恐龍足跡化石及其發現經過
    但由於科學文化水平的限制,無人對此傳說進行考證和研究。因此,「落鳳坡」的「鳳凰足跡」一直未被人們所認識,也未得到保護和開發利用。我在縣職教中心工作,是一名歷史學科教師。業餘時間,鑽研地質知識,考古知識,又是一名化石愛好者。當得知此傳說後,我走訪了樣田鄉楊家墳村的村民群眾,詳細了解了「落風坡「鳳凰足跡」的有關情況。
  • 鳥類是否可以被認為是真正的恐龍?是的
    所有這些鳥類都可以追溯到一類雙足恐龍,它們主要是肉食性動物,被稱為獸腳亞目恐龍(Theropoda)。獸腳亞目恐龍最早出現於2.31億年前的三疊紀晚期。最早的鳥類與獸腳亞目恐龍有很多共同之處,包括羽毛和產卵。然而,某些特徵——比如持續的、有動力的飛行——將古代鳥類與其他獸腳亞目恐龍區分開來,並最終定義了現代鳥類的支系(儘管不是所有現代鳥類都會飛行)。
  • 鳥類可能屬於恐龍類!
    我們知道,現代鳥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獸腳亞目恐龍,這是恐龍系譜上的一個主要以肉食為食的分支。並且在一些鳥類中,比如食火雞,很容易看到它們與已經滅絕的獸腳亞目恐龍的相似之處。鳥類和恐龍?或許有人會問,麻雀、鵝和貓頭鷹與迅猛龍或強大的霸王龍有什麼共同之處?
  • 日本發現了一種新的恐龍
    據北海道大學稱,近日,日本在有著7200萬年歷史的木川鎮海底沉積物下,發現了一具龐大的恐龍骨架。根據相關報導,一開始,這隻恐龍的部分尾巴是在2013年由北海道大學博物館和北必初博物館聯合挖掘時發現的。在之後這幾年的發掘中,科學家們逐漸發現了一具近乎完整的恐龍骨架。該大學在一份新聞稿中說,它屬於食草鴨嘴龍的一個新屬和新物種。日本科學家們將這隻恐龍命名為「Kamuysaurus japonicus」。
  • 日本公開國內最大恐龍化石
    新華社東京9月5日電(記者華義)日本北海道大學5日宣布完成了日本國內最大恐龍骨骼化石的發掘工作,並正式公開了體長8米的「鵡川龍」全貌,發掘出如此完整的大型恐龍骨骼化石在日本尚屬首次。「鵡川龍」化石最早於2013年在北海道鵡川町被發現,從化石出土的海相地層判斷,該恐龍生活在約72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經過北海道大學和當地博物館隨後5年的發掘工作,發掘的骨骼化石數約佔到全身骨架的60%,而化石體積約佔到全身骨架的80%。研究小組說,這麼完整的大型恐龍骨骼化石是世界級的標本。
  • 日本科學家發現恐龍新物種,命名「日本龍神」
    【環球網報導 見習記者 李桐佑】據新加坡亞洲新聞臺(CNA)6日報導,日本科學家通過研究一具7200萬年前的恐龍全身骨骼後得出結論,該骨骼化石為鴨嘴龍科下的一個新物種,系生存於白堊紀後期的草食類恐龍。新加坡亞洲新聞臺報導截圖據北海道大學發布的一份聲明稱,該團隊將新物種起名為「Kamuysaurus japonicus」,意為「日本龍神」(Japanese dragon god)。研究顯示該骨骼屬於年齡為9歲的成年恐龍,長達8米,重約4噸(存活時重約5.3噸),是日本國內發現的最大恐龍全身骨骼化石。
  • 【日本人中國夢】日本「恐龍」女博士的中國求學記
    在中國地質大學有這樣一位來自日本的女博士,她所研究的是曾於6500萬年前生活在地球上的巨大生物——恐龍。她多次踏入遼寧、甘肅的山間與沙漠,在恐龍化石蘊藏豐富之地與男性研究員一道拿著錘子鏨刀進行艱苦作業。黑須球子,這位喜愛恐龍的古生物研究家,她與中國、與恐龍之間究竟有著怎樣的緣分與淵源?這一期講述的就是她的故事。
  • 北海道發現日本最完整恐龍化石
    北海道發現日本最完整恐龍化石日本地處東亞最東端,四周被海洋在中生代的白堊紀時期,日本卻與大陸相連,許多恐龍遷徙並且生活在這裡。在北海道,古生物學家發現了日本最完整的恐龍化石,它被命名為神威龍。北海道龍骨北海道位於日本本州島以北,這裡是日本最重要的恐龍及古生物化石產地之一。
  • 日本:酸雨或為恐龍滅絕直接原因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NHK電視臺3月10日報導,眾所周知,距今大約6500萬年前,恐龍因巨大隕石撞擊地球而造成滅頂之災。不過,日本千葉工業大學最近得出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恐龍滅絕的直接原因可能是因隕石墜落後引起的強酸雨造成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