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博士—恐龍—日本人,這幾個關鍵詞放在一起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在中國地質大學有這樣一位來自日本的女博士,她所研究的是曾於6500萬年前生活在地球上的巨大生物——恐龍。她多次踏入遼寧、甘肅的山間與沙漠,在恐龍化石蘊藏豐富之地與男性研究員一道拿著錘子鏨刀進行艱苦作業。黑須球子,這位喜愛恐龍的古生物研究家,她與中國、與恐龍之間究竟有著怎樣的緣分與淵源?這一期講述的就是她的故事。
年幼的黑須跟隨父母參觀上野的國立科學博物館時,有生以來第一次見到恐龍模型,她當時的感受是:「太帥了」。面對巨大又兇殘的恐龍,黑須沒有絲毫恐懼而是滿心的感動。「我要立志做一名恐龍研究家!」相比於身邊的其他女孩,黑須的這個夢想稍顯獨特。研究生時她毅然選擇了古生物學專業,到訪中國、加拿大等世界各地的發掘現場,不辭辛苦地參與挖掘作業,與遠古生物化石相伴度過日日夜夜。黑須至今仍清楚地記得,跟隨恐龍化石發掘團到訪中國內蒙古草原,下車便看到散落在腳邊的化石時的情景。她說自己被這壯闊的規模震懾住了,「這地方太神奇了!在這裡的話每天都能研究恐龍了…」。黑須與中國的緣分從那一刻開始了。回到日本數日後,黑須從大學老師那裡聽聞有來自中國的權威古生物學教授來訪,她想起自己在內蒙古所經歷的那種感動便立即請老師介紹引薦。就這樣,黑須見到了現在的指導老師——中國地質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季強教授。季教授研究中華龍鳥及最古老的有胎盤類哺乳動物中華侏羅獸等多種恐龍,還曾擔任NHK《生命大躍進》節目的顧問,是中國首屈一指的恐龍博士。
對於前來中國深造的黑須,季教授鼓勵道,「如今,中國出土的恐龍化石種類已經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可以說中國已是名副其實的恐龍研究強國。中國與日本在生物地理學上相似,黑須在中國搞研究也相對容易,所以我認為她選擇來中國是正確的。希望她能在畢業前多發表一些研究成果」。
黑須在中國地質大學的碩士·博士課程跟隨季教授研究小型食肉恐龍。談到恐龍,黑須的眼睛總是閃閃發亮,「日本列島地處地球板塊交界,又處在火山地震帶上,由於地球內部熱能化石不是融化就是變形了,很少有完整的化石出土。相比日本,中國化石保存狀態尚好的土地還大有所在,是恐龍研究的最佳選擇。不過,中國的恐龍研究還剛剛起步,對研究者來說這裡就像一座尚待開發的寶藏」。黑須目前在專門研究奔龍,說到奔龍的魅力,黑須像談論自己寵愛的小狗一般,溫柔地凝望化石笑著說道:「食肉恐龍無論是頭骨的形狀還是生存方式都很有令人著迷。奔龍的特徵是爪子鋒利、動作敏捷、相對身體比例頭部較大,十分聰明,同時據考證奔龍還有帶色的羽毛,這是其他種類恐龍所沒有的」。實際上,鳥類是與恐龍最為接近的物種,研究恐龍是究明鳥類進化的關鍵,因而黑須平時看見鳥兒就會開心地想「啊~今天又見到了現代的恐龍」。校園裡氣派的恐龍博物館早已成為黑須的「散步路線」之一,每每看到這些恐龍模型她就感到心情愉悅。
說到黑須今後的目標,不必說,自然就是在恐龍研究方面能有所成就。她表示,「關於恐龍的研究是以歐洲和北美為中心發展起來的,亞洲的研究還剛剛起步。今後希望包括中國和日本在內的整個亞洲的恐龍研究能夠愈發活躍起來」。如果黑須順利取得博士學位,正式成為一名研究者的話,她或將成為日本首位女性恐龍研究家。對此,黑須表示:「在中國,感覺女性充滿了力量,所以希望日本的女性們也要加油啦」。
日文報導請點擊閱讀原文~~
本微信號內容均為人民網日文版獨家稿件,轉載請標註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