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或有160萬感染 史丹福大學報告:證實早就「群體免疫」?

2020-11-25 環京津網

從上周末開始,美國開始進行大規模新冠病毒抗體檢測,除了可以讓有抗體的人群儘快復工,還可以計算社區感染的程度。

昨天,史丹福大學第一份新冠病毒檢測報告出爐,這份報告檢測了矽谷3300名隨機挑選的居民,發現有2.5%到5.2%的人群的血液中含有新冠病毒抗體,這一數字表明,在總人口約200萬人的矽谷,患有新冠病毒的人數在4.8萬人至8.1萬人之間,而官方統計只有1800多人確診。

換句話說,如果這個比例攤到整個加州的話,意味著加州有約160萬人感染了新冠病毒,而官方公布的數據僅是2.8萬人。這一結果與此前史丹福大學學者提出的加州人「群體免疫」的假說不謀而合。

真實感染比官方公布數字高80倍

這項研究的主導者、史丹福大學醫學系副教授本塔維德(Eran Bendavid)接受abc News採訪時說:「我們的發現表明,我們縣的感染病例比我們公共衛生部門報告的病例數多出50到80倍。」

該項目通過採集網上招募的志願者的血液來檢測血液中是否留有保護性抗體,檢測方式很簡單,志願者駕車到drive-thru檢測點,醫療服務人員從其一根手指刺破取的一滴血,將其放在一條紙帶上,上面放著一排排抗體檢測液,如果如果抗體檢測液的顏色發生了改變,說起其體內含有新冠病毒抗體。

史丹福大學的研究小組表示,這項檢測的準確率達到95%以上,所以基本不存在檢測錯誤的問題。

證明加州人早就「群體免疫」?

史丹福大學研究學者曾經提出了一個驚人的假說,認為加州的確診率遠比紐約低,是因為加州人早就實現群體免疫,他們認為在全美疫情爆發之前,加州部分居民就已經接觸了新型冠狀病毒並且具備了免疫力。

作為美國科技、經濟和娛樂中心,加州是和中國人流來往最頻繁的州,平均每一天都有8000名中國人進入加州。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高級研究學者維克多·漢森(Victor Davis Hanson)表示,「如果你看看其他州的疫情,很難解釋為什麼加州這樣本應最不幸(疫情最重)的州,目前還是相對幸運,考慮到加州還有武漢直飛舊金山和洛杉磯的航班,如果認為加州人一直沒有接觸到病毒,那是一種天真的想法。」

史丹福大學學者推測,早在新冠疫情引發全球關注之前,就已經有大量病毒攜帶者進入加州,導致部分居民在無意識被病毒感染。但這些早期病毒引發的病症卻被當成普通流感來對待,他們中的輕症患者痊癒之後則具備了抗體,導致目前加州的百萬人口疫情甚至比其他農業州還低。

為了證明這個理論,史丹福大學在全美率先對矽谷的居民實行抗體檢測。Bendavid博士及其團隊在加州矽谷的三個駕車檢測點安排了抗體檢測,大約3300人接受了檢測。

如今,新冠病毒抗體檢測報告出爐,與此前的假設不謀而合,那就是有大量的加州人或許早就感染的病毒,只不過症狀較輕被當成流感,自己在家隔離便自愈了。

「群體免疫」不現實

波士頓兒童醫院的流行病學家,abc新聞撰稿人布朗斯坦(John Brownstein)博士提醒,雖然加州的調查結果不一定代表美國人口,但這項工作「進一步證實了我們的預期,即實際感染者比我們預期的要多得多。」

雖然加州或有160萬人感染,但離「群體免疫」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因為根據這份抗體檢測報告,還有約95%的人身上沒有抗體!

這就很危險了,如果95%的人沒有抗體,那麼他們就容易感染病毒,雖然實驗室可以在幾周內研究出抗體,並注射到人體體內,但目前醫學界對於新冠病毒抗體並沒有一個統一的認識。

抗體的劑量要多少才能實現免疫?抗體能夠在體內存活多久?一個月、三個月、半年還是一年……而世界衛生組織的專家也對抗體的看法不一致,一切都需要等待科學的研究結果。

史丹福大學專家本塔維德說,要使人們重返工作崗位,「這意味著要做出眾多艱難的決定,包括是否要等到這些人被感染或獲得抗體才能恢復工作……知道90%以上的人口沒有抗體將使這成為一個非常困難的選擇。」

遵守「社交距離」最重要

公共衛生專家呼籲更多地進行抗體檢測,在美國進行更廣泛的檢測和建立接觸者追蹤之前,他們仍認為社交隔離是控制大流行的基石。

本塔維德稱,對抗體檢測呈陽性的人而言最重要的事情是「遵守公共衛生準則」。

南加州大學的蘇德(Neeraj Sood)博士也正在社區內進行類似的抗體研究測試。蘇德稱,這些抗體研究的信息將有助於「美國了解這種流行病的發生情況」。

目前,南加大的抗體檢測報告尚未出爐,我們也期待南加大的抗體研究報告。

相關焦點

  • 群體免疫的虛假承諾
    聖保羅大學的免疫學家 Ester Sabino 和她的同事檢測了來自馬瑙斯血庫的6000多份樣本中 SARS-CoV-2的抗體。Sabino 說: "我們的研究表明,感染病毒的人數確實很高,在第一波感染的最後達到了66% 。"。她的小組得出結論1,如此高的感染率意味著仍然易受病毒感染的人數太少,無法維持新的疫情爆發ーー這種現象稱為群體免疫。
  • 美國有新冠抗體者不足一成 「群體免疫」真的可行嗎?
    據埃菲社馬德裡9月25日報導,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認為,透析患者是研究新冠病毒在美國全面傳播的理想代表人群。研究稱,這些患者每月定期抽血,其表現出與新冠肺炎風險因素類似的其他風險因素,如年齡、非白人種族、貧窮等。報導稱,第一項全國性橫向分析面向美國46個州的2.8萬名透析患者展開。
  • 美國新冠病例激增,但離自然群體免疫還早得很!
    一項新的公共衛生數據分析估計,到2020年11月中旬,14%的美國人感染了新冠病毒。這可能是5000萬人,然而,沒有疫苗,公共衛生專家預測,在自然達到群體免疫之前,最多需要5倍的人被感染。據我們目前對新型冠狀病毒的了解,需要60%到70%的人口被感染,社區中才會有足夠多的人產生免疫,從而減緩病毒的傳播。
  • 川普任命衛生官員郵件曝光:希望年輕人感染 建立「群體免疫」
    來源:環球網川普任命衛生官員郵件曝光:希望年輕人感染,建立「群體免疫」!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芊潤】「我們希望他們被感染」,據美國「政客」新聞網16日爆料,川普此前任命的、時任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HHS)科學顧問的保羅亞歷山大曾經敦促高級衛生官員們採取「群體免疫」策略,並且還發表了這樣一番言論。
  • 半數人口已感染新冠病毒?英國的「群體免疫」,是豪賭還是謊言?
    牛津大學研究:英國半數人口已感染新冠病毒根據《金融時報》,牛津大學一項新冠肺炎模型研究分析,英國半數人口或已感染新冠病毒。若這一結論得到證實,意味著兩個多月來,新冠肺炎在英國的傳播已經使該國獲得了顯著的群體免疫力,這項研究很快將在醫學預印本平臺medRxiv上發表。
  • 「群體免疫」爭議再起,科學界又撕裂了嗎?
    >公開信由三位來自全球知名高校的流行病學專家撰寫並署名,他們分別是哈佛大學教授 Martin Kulldorff、牛津大學教授 Sunetra Gupta 和史丹福大學醫學院教授 Jay Bhattacharya。
  • 喬治亞大學:群體免疫是不切實際的防疫策略
    美國科學院院刊》發表的模型研究直言不諱地指出:「群體免疫是不切實際的防疫策略」——論文直接以「傳播動力學揭示COVID-19群體免疫策略不切實際」作為標題。具體的是通過減少(而不是制止)病毒傳播,在保護弱勢群體的前提下,允許部分人通過自然感染獲得免疫,逐步減少易感人群,最終讓人群獲得群體免疫而實現對疫情的長期控制。
  • 「群體免疫」是什麼意思?新冠肺炎群體免疫策略可行嗎
    13日在接受英國天空電視臺採訪時,派屈克表示,約60%的英國人將感染新冠病毒,以使社會對未來的疫情具有「群體免疫」。英國目前約有6600萬人口,根據派屈克的預測,即有4000萬人感染新冠病毒。  英國政府做此決定是因為判定本國疫情「遏制」階段失敗,已經進入「拖延」階段,疫情暴發不可避免。
  • ...稱: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部長等人正商討「群體免疫」的可行性!
    報導稱,兩人邀請哈佛醫學院教授庫爾多夫、牛津大學理論流行病學教授古普特,以及史丹福大學醫學教授傑伊·巴特查裡亞等專家進行商討,阿特拉斯更是多次向美國總統鼓吹這一策略。在談話中,有3名醫生向阿扎表示,「讓病毒不受控地在年輕人與健康人士之間傳播,同時保護年長者與其他高風險重病者,可以建立足夠的免疫人口,可避免因封城與其他限制措施對經濟的嚴重衝擊。」
  • 10億印度人感染新冠,印專家連稱好消息,諷刺美國玩不轉群體免疫
    該文章的作者是史丹福大學醫學教授傑伊·巴塔查裡亞,他在文章中指出,進入到2021年之後,新冠大流行在印度已經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大多數人已對新冠病毒產生了免疫力。 而所謂的"10億人感染",只是巴塔查裡亞的論據,該文的落腳點並不是討論有多少人感染,而是接種疫苗。巴塔查裡亞認為,印度的疫苗接種工作並不難,已經形成了一定規模的群體免疫,只需要對沒有感染的易感染群體接種,就可以實現完全免疫。
  • 史丹福大學報告:如果不居家避疫 美國十城市三分之一人口恐將感染
    當地時間11月17日,《舊金山紀事報》援引史丹福大學一份研究報告指出,美國民眾如果繼續按照正常方式生活,而不採取居家避疫,一個月後,10個大城市的三分之一人口恐將感染新冠病毒。△史丹福大學預測,如果舊金山經濟開放每月將感染的人數。
  • 英國研究人員發現「新冠抗體會消失」,群體免疫再被質疑
    有美媒形容,這一結論可能會對「群體免疫」論者構成「當頭一棒」——然而,中國研究人員早在6月份就已經做出類似發現,並在英國期刊上公布。從6月20日到9月28日,調查人員通過3輪檢測,搜集並追蹤了英國全國約36.5萬成年人的新冠病毒抗體變化情況。 結果顯示,6月份尚有6%的參與者檢測到攜帶抗體。而在英國放鬆防疫措施、出現第二波疫情後,9月份檢測時只剩下4.4%的參與者有抗體。3個月內的3次檢測中,攜帶抗體的人數平均下降了約26.5%。
  • 最新研究,美國至少已有4700萬人已感染新冠,但距群體免疫仍很遠
    到2020年11月15日,已有4700萬美國人感染新冠病毒進入冬季以來,新冠病毒大流行在全球的蔓延更為猖獗。根據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統計,截止2021年1月5日,全球記錄到的感染人數達到86545316例;美國佔其中的接近四分之一,記錄的感染人數達到了21052689例。
  • 史丹福大學醫學院:五分之一的COVID-19患者還感染了其它呼吸道病毒
    史丹福大學醫學院:五分之一的COVID-19患者還感染了其它呼吸道病毒  Emma Chou • 2020-03-31 10
  • 陳根:新冠病毒R0上升,群體免疫終成泡影
    研究人員用世代間隔(一個個體被感染到這個個體感染給他人的時間)來表述不同群體的傳播速度,通過建模方法,發現如果無症狀傳播的世代間隔長於有症狀傳播的世代間隔,那麼R0就會被低估。如果輕症患者沒有被確診和記錄,也能以同樣的方式影響傳播模式,對R0的預測則會產生更大的系統誤差。
  • 最新研究打擊了新冠病毒群體免疫理論,同時動搖了疫苗的效果預期
    這是對一些支持群體免疫的國家是嚴重打擊。群體免疫理論聲稱,如果有足夠多的人感染了Covid,他們就會對再次感染產生免疫,從而減緩疾病的傳播。群體免疫發生在人群中有足夠多的人產生免疫反應時,這種反應可能是通過以前的感染或接種疫苗產生的,這樣病毒就不容易傳播,即使是那些沒有免疫的人也能得到保護。
  • 英美科學家提出「年輕人群體免疫」,竟然還有人表示支持?
    、史丹福大學及哈佛大學的三名傳染病專家起草了一份提議,建議政府放棄現有的抗疫策略,實施「年輕人群體免疫」。當新冠病毒在低風險人群中充分流動後,會有足夠多的人會對病毒產生免疫,從而達成「群體免疫」。由於起草地在美國麻省的大巴靈頓(Great Barrington)鎮,這份提議被稱作「大巴靈頓宣言」。據悉,該「宣言」已被多名研究人員聯名籤署。
  • 川普青睞的防疫顧問「下課」:不戴口罩、推崇群體免疫、與福奇不和
    圖/Reuters)阿特拉斯博士是一名放射科學家,是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的資深學者,8月起加入白宮新冠疫情特別工作組。在擔任川普的防疫特別顧問期間,阿特拉斯曾質疑口罩的防疫效果、反對封鎖,聲稱兒童感染率、傳播率和發病率都極低,支持群體免疫舉措,還多次攻擊白宮新冠疫情特別工作組的其他成員。
  • 群體免疫與SARS-Cov-2的意義
    ),是指當種群中有足夠比例的免疫個體時,那麼易感個體會免受感染而受到保護。這可能會導致感染在達到所謂的群體免疫閾值之前減慢社區傳播速度。然而,關於社會混合中異質性對群體抗SARS-CoV-2免疫的確切影響尚不確定。T細胞交叉反應T細胞是免疫力的重要介體。最近的報告表明,與其他冠狀病毒的交叉反應性可能會賦予人群相對的保護,使其免受冠狀病毒病-2019的侵害(COVID-19)。
  • 西方國家搞「群體免疫」,快玩不下去了?
    本文編審:王新凱,排版:範遙,原文標題:《西方國家的「群體免疫」到底還需要多少人感染才能實現?》,頭圖來自:視覺中國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一年多來,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超 9000 萬例,死亡病例超 190 萬例。僅在美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就已經超過 2200 萬例,約佔全球確診病例的 1/4,死亡病例超過 37 萬例,佔全球死亡人數的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