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
中國"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
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坐底,
坐底深度10909米。
此前,
中國載人潛水器「奮鬥者」號,
在西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
成功下潛突破1萬米,
達到10058米,
創造了中國載人深潛的新紀錄。
關於這次「萬米級深潛」,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新聞頻道、
央視新聞新媒體進行了全程直播報導。
在這場直播中,
來自浙江大學海洋學院的博士生曲夢傑、
實驗師朱賢輝、博士生張培豪,
搭乘「紫金港號」教學實習船,
在舟山摘箬山島海上公共試驗場
進行了同步科普講解,
帶網友看懂此次深海挑戰。
從左至右依次為曲夢傑、朱賢輝、張培豪
一片漆黑的海底什麼樣?
水滴魚是天生一副哭喪臉嗎?
深海生物為啥長相都很「任性」?
載人深潛器有哪些鮮為人知的小秘密?
……
通過直播,
浙大師生帶著網友
一起做實驗、漲知識,
跟著小浙一起去圍觀吧~
馬裡亞納海溝被稱為「地球第四極」,其最深處接近11000米,也就是珠穆朗瑪峰頂上再疊一座西嶽華山的海拔高度。這裡水壓高、完全黑暗、溫度低且食物資源匱乏,因此成為地球上環境最惡劣的區域之一。
想必大家都在好奇:在萬米海底,載人潛水器如何不迷路?來自浙江大學的張培豪在浙江舟山的「紫金港號」上通過實驗向觀眾進行了生動直觀的科普。
左三為張培豪
浙江大學「紫金港號」船上所布放的測量海洋地形、地貌的潛水儀器——多波束探測器與「奮鬥者」號母船所用的多波束探測設備相似,實驗人員便以此來模擬載人潛水器在深海「探路」的過程。
在「紫金港」號上,張培豪通過鏡頭介紹多波束探測儀的工作流程,另一邊的操作員任自強同學同步開展現場實驗和展示。試驗人員首先通過聲速剖面儀對該海域不同深度的聲速進行採樣,以提高數據精準度。隨後,他們將連接線纜的探頭放入海水中,由於深海中聲波是最適宜穿透海水進行探測、通信的媒介,但是控制設備需要通過電信號進行控制,所以需要通過換能器對聲信號與電信號進行轉換。藉助線纜的連接,位於紫金港號二層的關鍵部件SIM盒收發信號。對接收到的信號進行處理後,電腦上便能夠實時顯示探測器傳遞迴來的畫面。
張培豪介紹多波束探測器
除了現場的演示,張培豪還通過視頻詳細講解了多波束探測設備的工作原理以及多波束後處理技術,「這種技術處理後形成3D地圖,能夠呈現海底的地形地貌,為載人潛水器搜尋下潛目標,選擇合適的作業區域。」網友也由此了解了「奮鬥者」在萬米深海何以詳細的導航到我們將要探秘的未知海底世界。
經過後處理呈現的3D海底地形圖
吃海鮮不應該吃哪裡,怎麼吃才正確,深海生物有能食用的嗎?有哪些深海稀有生物應該受到保護?在現場,曾經跟著「深海勇士」號下潛過海底的曲夢傑現場解剖,揭開深海生物的生命奇蹟。
雖然深海生存惡劣,但仍有不少生物在此生活:鼬䲁(yòu wèi)、水滴魚、深海貽貝……曲夢傑介紹,深海生物一般都長得比較「任性」,能發光,尖刺獠牙,嘴可以張到很大,代謝水平低,耐飢餓能力強等都是它們的特徵。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揭秘奇特的深海生物吧~
為什麼水滴魚會看起來如此憂傷?
水滴魚
在深海中,有一種軟隱棘杜父魚又名水滴魚,由於其長著一副哭喪臉,被稱為「全世界表情最憂傷的魚」,為什麼水滴魚會看起來如此憂傷? 原來,水滴魚屬於深海魚類,因此表皮比較鬆軟,在採樣過程中由於壓力的急劇改變而導致魚體發生膨脹,與此同時體色也會發生改變。同時,水滴魚的某些器官和血管發生爆裂,甚至胃內容物會經口流出。
盲蝦能被煮熟嗎?
盲蝦
在深海熱液噴口附近,溫度可達300多攝氏度,噴口附近分布著地球上最為獨特的生物群落,最有代表性的,非盲蝦莫屬。但儘管如此,盲蝦仍然能夠被煮熟,因為他們生活的一般是4-10攝氏度左右的水域,在煮熟的過程中,盲蝦的蛋白質依舊會發生變性。
鎧甲蝦是蝦還是蟹?
鎧甲蝦
在節目中,曲夢傑還展示了一種生活在西南印度洋2800米深度的深海生物:鎧甲蝦。雖然叫「鎧甲蝦」,但他表示,鎧甲蝦在分類學上的地位更接近蟹。
近海貽貝與深海貽貝有什麼不同?
深海貽貝
通過現場解剖,曲夢傑深層次揭秘了這兩種生物的區別。深海貽貝是一種軟體生物,因為其開放式的血液循環方式,它能夠適應一定程度的壓強變化。這兩種生物的器官相對位置區別不大,但因為生活環境的不同,器官中的組織成分會有所差別。
此外,曲夢傑還介紹了吃海鮮的技巧:在挑選螃蟹時,選擇有金屬光澤的、附肢飽滿的蟹,這樣的蟹健康程度更高,而擁有圓形蟹臍的母蟹膏更多。
曲夢傑現場解剖深海貽貝
下午五點左右,在「奮鬥者」號即將回歸之時,曾經乘坐「深海勇士」號下潛的浙江大學海洋學院潘依雯老師參與央視直播節目,向電視機前的觀眾朋友們介紹了深潛器回收前潛航員需要做的準備以及心理感受。潘依雯表示,這時候的潛航員需要時刻保持與母船的聯繫,明確自己的位置並且時刻將操作步驟與母船進行對接。此外,面對海上劇烈的震蕩,潛航員的身心也經受著巨大的考驗。
潘依雯老師
參與此次直播後,曲夢傑與張培豪也有許多感想,快跟著小浙一起來聽聽他們的心聲吧~
曲夢傑:首先非常感謝學院和央視提供的寶貴機會,讓我可以從第二現場見證「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萬米下潛成功!感謝孫瑜霞老師、朱賢輝老師和邸雅楠老師在準備過程中對我的幫助。這次活動一方面使我對相關的背景知識的認識變得更加充實系統;另一方面,現場直播的形式也使我的隨機應變能力得到了極大的鍛鍊,希望以後還有機會能參加類似活動。
張培豪:很感謝學院和海洋試驗站提供的珍貴機會,讓我有幸在「紫金港」號試驗船上通過多波束探測設備向大家演示「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下潛的導航過程。能夠見證「奮鬥者」號萬米載人下潛成功,對於一名立志投身國家海洋事業的浙大海院學子來說,是一種振奮和催促。在接下來的博士生涯中,我要不斷地積累知識、努力探索,早日成長為一個能對國家海洋事業作出貢獻的科研人員,引領國家海洋領域的發展,實現一個又一個像「奮鬥者」號一樣的新紀錄!
為配合做好後續相關報導,
央視新聞記者還赴浙大舟山校區
進行了深入採訪。
相關內容將於近日
在央視新聞新媒體平臺上播出,
敬請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