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創造出迄今溫度最高密度最大核材料

2020-11-22 科學網

 

北京時間12月7日消息,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LHC)項目科學家通過使鉛原子核迎頭對撞,成功在實驗室中創造出迄今溫度最高、密度最大的核材料。

 

迷你版宇宙大爆炸

 

工業爐窯的最高溫度達一千度,不過,與粒子在接近光速的速度時相互撞擊產生的溫度相比,簡直不值一提。12月2日,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實驗室的科學家公布了大型強子對撞機實驗的第一批結果。在這次實驗中,鉛原子核在17英裡(約合27公裡)長的環形隧道運行,接著迎面相撞,在數萬億度的高溫條件下瞬間生成物質微粒。

 

雖然鉛原子核對撞產生的迷你火球稍縱即逝,但安放在附近的大型探測器仍能快速做出反應,分析向外流動的無數殘骸粒子。法國巴黎綜合理工學院的波爾克·威斯洛奇(Bolek Wyslouch)在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會議上發言時說:「這是人類迄今在實驗室中創造的溫度最高的核物質。」威斯洛奇是緊湊渺子線圈(CMS)任務小組的代表,該任務團隊利用大型強子對撞機的一臺巨型探測器去觀察鉛原子核相撞。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第二臺大型探測器ALICE任務團隊代表尤根·舒克拉夫特(Juergen Schukraft)在這次討論會上也表示:「我喜歡稱之為『迷你大爆炸』。」言下之意,大型強子對撞機的重離子高能對撞僅僅是迷你版本的宇宙大爆炸。宇宙便是誕生於發生在大約140億年前的大爆炸。實際上,在能量密度和溫度方面,大型強子對撞機實驗產生的迷你火球的狀況均類似於早期宇宙在大爆炸後瞬間的狀況。

 

夸克—膠子等離子體

 

在此之前,還從未有這麼多的能量——這次實驗是數百萬億電子伏特(簡稱TeV)——被故意存儲於僅相當於幾個質子大小的空間內。質子是每個原子核的基本組成部分,大小僅是原子本身的萬分之一左右。加速器研究項目的科學家往往將電子伏特作為能量單位,因為這是電力加速生成的電子所獲得的精確能量。

 

當兩個含有數百個質子和中子的鉛原子核幾乎迎頭相撞,而且每個質子和中子的能量都達到1.4電子伏特時,那會發生什麼事情?據物理學家介紹,當它們相撞和相互作用時,質子與中子會融化變成稱為夸克和膠子的更為基本的組成部分。結果,就形成了由數百個相互間強烈作用的粒子構成的熾熱液體——物理學家稱之為「夸克—膠子等離子體」。

 

今年初,美國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相對論性重離子對撞機(RHIC)項目科學家公布了這臺對撞機令金原子核撞擊生成夸克—膠子等離子體的數據。據他們介紹,夸克—膠子等離子體的溫度高達4萬億度,是有史以來在實驗室中獲得的最高溫度。大型強子對撞機項目科學家尚未直接測量最新實驗生成的夸克—膠子等離子體的溫度。

 

動量平衡或被打破

 

舒克拉夫特說,由於大型強子對撞機對撞實驗的能量密度大概是相對論性重離子對撞機實驗的三倍,生成的夸克—膠子等離子體溫度自然也會更高。接下來幾周,科學家將在多份科學期刊上詳細描述大型強子對撞機重離子對撞實驗結果。負責操作大型強子對撞機第三臺探測器ATLAS的科學家報告稱他們觀測到對撞實驗出現了巨大噴流。

 

一束噴流是強大的圓錐形能量,在對撞不久後以飛行粒子的形式從火球中出現。科學家認為,如果強大噴流從一側噴射而出,另一側應該也有互補噴流以達到動量平衡。然而,在許多對撞事件中,科學家僅觀測到一束噴流。在即將刊登於《物理評論快報》雜誌的論文中,ATLAS項目科學家會詳細描述鉛原子核對撞實驗中產生的噴流之間動量不平衡的首個例證。

 

另一束消失不見的噴流究竟到哪裡去了?ATLAS項目小組代表布萊恩·科爾在歐洲核子研究中心會議上發言時表示,夸克—膠子等離子體本身或許在向外運行時吸收了部分或全部噴流。這一過程並不一定要達到均衡。科爾在談到兩束鉛離子如何迎頭撞擊時說:「兩束噴流越迎面撞擊,就越不對稱。」

 

ATLAS項目小組另一位科學家彼得·斯坦伯格(Peter Steinberg)說,科學家原本估計到部分噴流能量可能會被吸收,但對某些情況下噴流似乎完全被吸收的情況仍感到十分吃驚。科學家希望,可以利用兩束噴流外形不對稱來理解在實驗室中創造的最稠密物質的前所未見的特性。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科學家預測出迄今熔點最高物質
    原標題:科學家預測出迄今熔點最高物質   比鋼鐵還要堅硬!《華盛頓郵報》日前報導稱,美國布朗大學的研究人員預測出一種熔點比任何已知物質都要高的材料的存在。   利用先進的計算機,該團隊的預測指向了一種鉿、氮和碳的合金,其熔點為4120℃。這是太陽溫度的三分之二。此前的紀錄是碳化鉭鉿,其熔點為3942℃。這種化合物的潛在應用從為燃氣輪機提供鍍層到高速飛行器上的防熱罩不一而足。
  • 科學家發現迄今最大華北豹種群
    原標題:科學家發現迄今最大華北豹種群 本報北京6月7日電 (記者趙婀娜)記者從北京師範大學獲悉: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東北虎豹監測與研究中心、北京師範大學虎豹研究團隊對外發布重要科學發現,通過長期野外觀測,科學家在陝西延安的子午嶺林區發現迄今最大的華北豹種群,同時證實陝西省子午嶺林區和山西太行山林區分布著華北豹重要種群
  • 地表迄今最高自然溫度首次算出:2370攝氏度
    科技日報北京9月21日電 (記者房琳琳)據物理學家組織網日前報導,國際研究團隊發現,一個古代隕石與地球巖石碰撞後,產生了地球表面迄今最高溫度的紀錄發表於最近《地球和行星科學通訊》雜誌的一篇論文,介紹了該團隊研究的這個位於加拿大的隕石坑,以及計算多年前產生溫度的方法。行星科學家認為,地球在形成初期,隕石和其他太空巖石會不斷「轟炸」地球。這些「轟炸」留下的一些痕跡,今天仍以坑窪形式存在,同時也是觀察研究的原始證據。其中一個是位於加拿大拉布拉多省的米斯塔臨湖隕石坑,直徑達28公裡,表明撞到地球的物體很大。
  • 科學家發現迄今最高能量宇宙伽瑪射線(圖)
    科學家發現迄今最高能量宇宙伽瑪射線(圖) 新聞頻道來源:央視網 2019年07月03日 14:20 A-A+ ,這些宇宙伽瑪射線來自蟹狀星雲方向,能量高達450 TeV(4.5×1014電子伏特), 比此前國際上正式發表的75TeV的最高能量高出5倍以上。
  • 中國核學會核材料分會迎來最大規模學術年會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作為我國核材料領域內影響範圍最廣、學術水平最高的會議,中國核學會核材料分會2020年學術年會暨中國核學會核材料分會成立40周年紀念大會近日舉行。這次年會,也是中國核學會核材料分會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
  • 人類是如何創造出迄今為止最高溫度的?難道不會燒毀科學裝置嗎?
    為了能夠更好地理解,我們需要對溫度的概念有一個新的認識。日常生活中,溫度一般是指感知的冷熱程度,是宏觀意義上的一個物理量。從微觀角度來看,溫度表現為微觀粒子振動的劇烈程度,本質上是粒子平均平動動能的體現。分子的運動越劇烈,宏觀表現出的溫度越高。科學界一致將絕對零度(-273℃)定義為宇宙溫度的下限,而最高溫度的極限卻一直懸而未決。
  • 科學家創建迄今最低溫分子 可揭示神秘物理學思想
    原標題:科學家創建迄今最低溫分子   物理學家已經將分子冷凍至比絕對零度僅略高一點的溫度——比大爆炸後的餘暉更冷。   科學家表示,現在已創造出一種超冷原子,它們可以形成世界上迄今為止所創造出的最冷的分子(由兩個或三個超冷原子在化學上相連接構成)。這一進展可以揭示最神秘的物理學思想,產生令人瞠目結舌的低溫。
  • 中日科學家發現迄今最高能量宇宙伽馬射線
    中日科學家發現迄今最高能量宇宙伽馬射線 原標題: (圖片來自於NASA)  光明日報北京7月3日電(記者齊芳)3日,中日兩國科學家同日發布一項成果:中日合作西藏ASgamma實驗團隊利用我國西藏羊八井ASgamma實驗陣列發現了迄今為止最高能量的宇宙伽馬射線,這些宇宙伽馬射線來自蟹狀星雲方向,最高能量達450TeV(1TeV即10的12次方電子伏特),比此前國際上正式發表的75TeV的最高能量高出5倍以上
  • 科學網—科學家繪出迄今最高精度銀河磁場結構圖
    (圖片來源: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12月7日(北京時間)報導,德國馬普研究院天體物理研究所(MPA)和一個大型國際無線電天文學家研究小組合作,繪製出迄今精度最高的銀河磁場結構圖這份獨特的銀河系法拉第深度全天圖揭示了貫穿銀河系的磁場結構,表明科學家在精確檢測銀河系磁場結構方面邁進了一大步。 所有星系都瀰漫著磁場,儘管科學家對此已有大量研究,但星系磁場起源仍是個謎。一種銀河系發電機理論認為,這些磁場通過發電過程產生,此過程中機械能轉化為磁能,這一過程也發生在地球、太陽內部,和電動自行車燈的發電原理並無區別。
  • 科學家發現迄今最大中子星 質量為太陽兩倍密度驚人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10月27日報導,天文學家發現了宇宙中迄今為止最大的中子星,其質量幾乎是太陽的兩倍。這顆名為PSR J1614-223的中子星的大小與一個小城市差不多,相對而言並不算是一個大的星球,但其密度卻是驚人的高,它上面很少量一點物質的質量就高達5億噸!科學家們相信這顆中子星的發現對於我們理解物理學有很廣泛的意義。
  • 人類能創造比太陽中心高60萬倍的溫度,卻和宇宙最高溫度沒法比
    那麼宇宙大爆炸時的最高溫度能達到多少呢?在量子物理學中,這個溫度被稱為普朗克溫度,指的是宇宙大爆炸開始的第1個普朗克時間中宇宙的溫度,它的數值是1.416833(85)×10^32 K(開爾文溫度,熱力學溫標,可以看作是從絕對0度開始計值的攝氏度),也可以讀作1.416833億億億億K,這也是理論可推測的宇宙最高溫度。
  • 我國發現迄今最大華北豹種群 黃土高原脆弱生態開始恢復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東北虎豹監測與研究中心、北京師範大學虎豹研究團隊,近日對外發布重要科學發現,通過長期野外觀測,科學家在陝西延安的子午嶺林區發現迄今最大的華北豹種群。,在這800平方公裡我們發現了至少有28隻華北豹的個體,目前這個密度是中國境內最高的。
  • 科學家發現迄今最熱行星,溫度秒殺大量恆星
    宇宙之大,無奇不有,最近發布在《自然》雜誌上的一項研究宣布,科學家們發現了一顆奇特的行星,它的溫度比許多恆星還要高,這使得它成為迄今為止溫度最高的行星。這顆名為KELT-9b的行星所圍繞運轉的恆星KELT-9距離地球大約650光年,是一顆大約3億歲的年輕恆星,質量和溫度都是太陽的兩倍左右。
  • 科學家的新發現,為核反應堆,核材料塗層提供了新方法!
    科學家發現了一種包覆核材料的新方法,能夠儘量減少使用高濃縮鈾的努力。在運行中的核反應堆內部,環境是極端的,因為反應堆組件暴露在強烈輻射、超高熱量以及化學反應冷卻劑的組合中。這就是為什麼,為了安全地運行反應堆,科學家需要用能夠承受這些條件的材料來設計核反應堆組件。
  • 第四屆海洋知識競賽題庫136:海水最大密度溫度
    贏取南極旅遊大獎 點擊進入答題頁面>>http://edu.china.com.cn/2011hyzsjs/node_7127310.htm99.海水的最大密度的溫度是多少?純水在4℃時密度最大,而海水的最大密度的溫度卻與鹽度有關,具體來說,最大密度的溫度隨鹽度的增加而減小。這一特點會對海水的結冰過程產生明顯的影響。100.海洋中的溴是哪國的什麼科學家於哪年首先發現的?法國,波拉德,1824年。101.世界上第一個開發海水鈾的是哪個國家?日本。102.世界上哪個國家海水提鈾技術最先進?
  • 科學家們如何測量出宇宙深空最高和最低溫度?
    而且現在所謂的最高溫度和最低溫度,這兩種溫度都不存在。一種是最高溫度,為普朗克溫度。這種溫度只有在宇宙大爆炸那一剎那,也就是普朗克時間,普朗克空間,發生的普朗克溫度。最早,一些科學家認為,溫度是單獨存在的物質,由此創立了一種「熱質學」的理論。這種理論把熱傳導過程看作是「熱質」的流動,並總結出了「熱質守恆定律」。但這種學說沒有辦法解釋摩擦生熱,一直受到一些科學家的質疑和挑戰。1798年英國物理學家倫福德通過摩擦生熱實驗,提出了熱是一種物質運動形式的學說;後來,英國科學家戴維又通過冰摩擦生水的實驗進一步推翻了熱質說。
  • 嫦娥三號拍出迄今最清晰月球照片(圖)
    原標題:嫦娥三號出品:迄今最清晰月面照片展現真實月球新華社北京4月23日電(記者吳晶晶、餘曉潔) 自2013年12月14日月面軟著陸以來,我國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創造了全世界在月工作最長紀錄。
  • 人類能創造出10萬億度高溫,卻無法突破最低溫度,究竟是為何?
    文/行走天涯人類能創造出10萬億度高溫,卻無法突破最低溫度,究竟是為何?地球上有很多定義,幾乎都是被科學家規定的,比如說宇宙的起源是來自於奇點大爆炸,當然這其中還存有一定疑問,不過目前為止,幾乎是贏得了廣泛的認同,除非有更優秀的科學家找到了宇宙存在的理由,否則很長一段時間,人們所認為的宇宙的起源都是來自於奇點大爆炸。
  • 科學家發現迄今最高能量宇宙伽馬射線 | 科研圈日報
    科學家發現迄今最高能量宇宙伽馬射線             左圖:西藏 ASgamma 實驗觀測到蟹狀星雲方向 100 TeV 以上的伽瑪射線(圖片來源: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右圖:美國哈勃望遠鏡觀測的蟹狀星雲圖片(圖片來源:NASA) 近日,中日合作實驗團隊利用我國西藏羊八井 ASgamma 實驗陣列發現了迄今為止最高能量的宇宙伽瑪射線,這些伽瑪射線來自蟹狀星雲方向,能量高達 450 TeV(相當於可見光能量的百萬億倍),
  • 科學家發現迄今最高能量的宇宙伽馬射線 有助於揭示宇宙中極端天體...
    新華社北京7月3日電(記者董瑞豐、李鍵)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3日對外公布,我國西藏羊八井ASgamma實驗陣列近日發現了迄今為止最高能量的宇宙伽馬射線,標誌著超高能伽馬射線天文觀測進入到100 TeV(1TeV即10的12次方電子伏特)以上的觀測能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