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好書像蒲公英的種子一樣

2021-01-17 半月談網

四月,油菜花開。記者在重慶市永川區大安街道銅鼓村公共文化服務中心,見到64歲的劉忠實和63歲的王萬全正一起在看小說《三國演義》,「從小就聽說書的講這個故事,現在還喜歡看」,他們興致勃勃地告訴記者。記者在這個服務中心看到,架子上的書籍林林總總,豐富多彩。

為豐富農村群眾文化生活,全國各地近年來建起了一大批農家書屋和公共文化服務中心。然而,由於基層圖書配送數量不足、更新速度較慢等原因,一些農家書屋和公共文化服務中心對群眾的吸引力還有待增強。

為了改變這一狀況,永川區自2010年啟動了「書香漂流」活動, 有效利用圖書資源,更好地為群眾服務,讓書從一個村「漂到」另一個村,從一個讀者「漂到」另一個讀者。

具體做法是,區裡組建漂流組、宣講組和後勤保障組負責「漂書」工作,漂流組主要由區圖書館工作人員和區內23支志願者隊伍組成,負責書目採編、書籍分揀,並配送到各「漂流點」。

每個月放漂一次,為農村群眾配送實用技術類、生活百科類和文學歷史類圖書。計生、衛生、安監、勞動等部門需要發放的宣傳資料和知識手冊等,也一併依託「漂流點」完成。

大安街道銅鼓村有種植果樹的傳統。果樹種植戶石世德正在看《果樹栽培農事月曆》。他告訴記者,許多新的果樹種植技術都是在這兒學的。按照書上介紹的技術管理果樹、進行病蟲害防治,果樹長勢喜人,果品產量多、質量好,能賣個好價錢。閒暇時,石世德也喜歡看像《隋唐演義》這樣的小說。

「以前不怎麼來看書,因為沒有新書,就那幾本,沒啥意思。現在『漂書』,每個月都有新書進來,每次我都是早早來看,來晚了就被別人借走了。」他笑著跟記者說。

在陳食街道辦事處朱龍花村圖書室,77歲的朱吉揚挑選了《直栽葡萄與庭院葡萄》和《說茶飲》兩本書。他說準備發展葡萄種植,之前要多學點技術,「這書『漂』來得真是時候」。記者看到,這裡還聚集著不少像朱大爺一樣的「書迷」,剛「漂」來的新書還沒來得及上架,很多就被鄉親們挑走了。

朱龍花村黨支書宋德蘭說,過去村圖書室利用率不高,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圖書更新慢,現在每月都有新書「漂」進來,來看書、借書的村民就多了。有些居民組離村圖書室比較遠,村裡就設立了3個分點,讓分點圖書也「漂」起來。

圖書室「火」起來後,村裡開展的科技、文化活動跟著也多了。現在村裡定期組織講座,內容包括農業種植養殖、食品安全、孕婦保健、文化教育等。

永川區圖書館館長謝洪衛介紹說,「書香漂流」的圖書由財政資金和社會募集的錢購買。根據農村群眾的要求,永川區改變了以前「整體漂來、整體漂走」的「漂書」方式,以3個月為限,看完多少調走多少,即調即補,調走的書再配送到其他漂流點,保證每個漂流點始終有新書及時進來。

此外,負責圖書漂流的人員會根據群眾的不同需要配送圖書,比如某一個點民俗類書籍特別受歡迎,那麼下一次漂流時就多配送一些這類的書。
 
「書香漂流」活動啟動以來,共籌集1092萬元,購買圖書50萬冊。截至目前,永川區鎮街已建有25個漂流點,村社建有627個外借點,受益群眾達1000萬人次。

在此基礎上,永川區開展了評選書香校園、書香社區和書香村社等,讓讀好書成為一種時尚。銅鼓村村委會主任劉義科說,以前大家沒事就是打麻將,自從「書香漂流」活動開展以來,公共文化服務中心天天都有不少人,「大家都越來越喜歡往這裡跑了。」

「讓好書像蒲公英的種子一樣,四處散播,生根發芽,不僅能豐富基層群眾的文化生活,也會增強黨組織和政府的凝聚力。」永川區區委書記胡際權說。(《半月談》2012年第11期,記者 張琴)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半月談網"的所有作品,均為半月談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任何報刊、網站等媒體或個人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 連結、轉帖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布。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如需授權,點擊 獲取授權

相關焦點

  • 蒲公英種子的獨特飛行機制
    相信圓球狀、毛茸茸的白色蒲公英是不少人的童年回憶,見到它便會忍不住吹上一吹。看著蒲公英種子隨風向四面八方飄散,想像著它會飄落何方,在哪裡繁衍生息。蒲公英的種子是如何隨風飛行的?它不像鳥兒、昆蟲一樣擁有翅膀,怎麼能在空中飛行幾百米,甚至更遠的距離?
  • 蒲公英種子飛行的秘密
    在開花過後,蒲公英的頂端會長出數十個可飛行的成熟種子,每個種子都有自己的「降落傘」。與普通降落傘不同的是,蒲公英的降落傘傘蓋是由大約一百根絨毛構成,如同稀疏而細膩的羽毛一樣。蒲公英種子的這個特點使得其飛行的機制與通常的降落傘或者擁有翅膀的鳥類是不同的。通常的降落傘是依靠巨大的傘蓋產生足夠的空氣阻力來平衡重力。
  • 繪本| 蒲公英種子的旅行
    蒲公英種子的旅行  約瑟夫·安東尼(美) 著  克裡斯·阿伯(美) 繪  龐暘 譯     獻給世界上所有的孩子,你們都是蒲公英的種子
  • 蒲公英的種子
    沒有哭天搶地的離別場面,沒有難捨難分的糾結畫面,離開巍山的時候,我多的卻是一份很簡單的依依惜別,像一杯不濃不淡的茶經久回味。曾經有一段時間我總覺得像他們一樣的學生大部分會少一股靈氣,和那種睿智的眼神以及寬廣的視野,這些缺乏的素質並不利於他們以後自身的發展,但現在另一種想法佔據了我的頭腦,他們身上所擁有的那些品質才是他們以後成功的關鍵。奉獻精神,吃苦耐勞,能替別人著想往往是這些東西才覺得一個人的發展。同學們開學後的第一個晚上,我們在學校老師的幫助下,辦了一個簡單的交流會。
  • 蒲公英:被風吹走的種子就像飄忽不定的愛情一樣
    文:閃對「蒲公英的花語是無法停留的愛,被風吹走的種子就像飄忽不定的愛情一樣,一吹就散。蒲公英還有著不切實際的愛情的意思,大多數愛情都是無法長久的,這才顯示出愛情的珍貴之處。蒲公英種子落地生根,還有頑強的花語含義。」
  • 蒲公英的種子鏈
    蒲公英的種子鏈是一個非常溫馨的休閒益智類手機遊戲,這款遊戲利用蒲公英傳播種子的特點創造了連接的遊戲玩法,非常簡單容易上手,各種各樣的蒲公英形狀讓玩家們十分喜歡,清新的遊戲畫面能讓我們的內心得到放鬆,很有趣。
  • 蒲公英的種子最高上千塊一斤,農村千畝的蒲公英卻有點浪費了
    我們都知道,農村環境是特別的好的,不僅環境優美,空氣還十分的清新,幾乎沒有汙染,現在很多農村地區的生活水平是越來越好了,這些都是因為當地的產業帶動了周圍的村民們,這才使得他們能夠過上好一點的生活,今天就帶大家來看一處蒲公英基地。蒲公英的種子最高上千塊一斤,農村千畝的蒲公英卻有點浪費了。
  • 像風一樣自由蒲公英,這些種植技巧,超級實用
    那麼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有關蒲公英的種植技巧和方法,希望小編的分享對你有所幫助。小編之前一直覺得蒲公英是一種野生植物,像是一種野菜,平常在山裡都能見到,但是後來小編發現,除了野外土地裡可以生長以外,蒲公英也可以作為盆栽在家庭的庭院陽臺種植。
  • 蒲公英栽培技術,蒲公英種子
    蒲公英栽培技術   蒲公英又名黃花地丁、婆婆丁、黃花苗等,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既可作為蔬菜食用,又可全草入藥,營養豐富,藥用價值高,是一種珍貴的藥食兼用型植物。蒲公英種子發芽蒲公英在春、夏、秋季均可播種。條播,按行距25-30釐米,開0.5-1釐米淺溝,將種子均勻撒入,播後用鋤推平。如乾旱可及時澆水。高6-8釐米時定苗。做藥用的株距一般定為20-25釐米,做菜用的株距適當密一些。  3.田間管理。注意中耕鋤草。為促進生長,要及時追肥,以氮肥為主。在開花前與結籽後澆水追肥1次,這時蒲公英葉子已完全覆蓋地面,只要拔除田間個別大草即可。
  • 科學網—蒲公英種子用「不可能」方式飛行
    科學家發現一種空氣動力學新機制
  • 莘莊工業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正式落成,文明的種子像蒲公英一樣...
    依託於此,44支志願服務隊伍、383個常態化志願服務項目以及N個「蒲公英」文明實踐項目將在園區遍地開花,從而實現新時代文明實踐365天運作,即天天有志願行動,周周有風採展示,月月有雷鋒廣場,季季有特色項目。
  • 微小說:蒲公英的種子
    三個孩子像蒲公英的種子一般,飛向了不同的方向,不同的領域,用自己的方式實現著自己的價值。關於孩子們的志向,兩位老人表示理解和支持,大爺常說,「孩子小的時候,我們能給予他們的是物質生活,長大成人之後他們有選擇的權利,可以過自己想過的生活,從事自己喜歡的職業。」前段時間,趁著假期兒子回來了一趟。他已經成長為一個有能力有責任感的人,舉手投足之間透著一股儒雅。
  • 不可思議,直到今天科學家才發現蒲公英種子飛行的秘密!!
    該團隊使用X射線成像和顯微鏡檢查蒲公英的形態後發現,這種長距離的實現是因為研究人員稱之為「分離的渦環」,它由種子上的刷毛形成環形氣泡構成。蒲公英種子可以在風中飛行超過一公裡(0.6英裡)的距離。該團隊使用X射線成像和顯微鏡檢查蒲公英的形態後發現,這種長距離的實現是因為研究人員稱之為「分離的渦環」,它由種子上的刷毛形成環形氣泡構成。它們形成在頂部的垂直上方,增加了空氣阻力並且像降落傘一樣減慢了下降速度。  值得注意的是,當空氣流過氣泡時,氣泡實際上變得更加穩定。
  • 蒲公英的傳播方式,蒲公英種子傳播方式以及養護要點
    蒲公英屬於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而蒲公英的花頭其實屬於個狀花序,也就是說蒲公英花是由很多小花組成的。那麼蒲公英通過什麼傳播呢,有此可見蒲公英種子通過風來傳播,這樣也是為了防止種子過於密集,下面就為大家詳細講解蒲公英的傳播方式。
  • 蒲公英種子的播種方法,5步即可完成蒲公英的種植
    蒲公英的種植可以從5步進行,首先我們要採集當年的種子進行播種這樣種植成活率最高,種植應當在春秋季節進行,在播種之前需要準備好適宜的土壤,完成種植之後一定要加強管理,確保種子發芽。下面就為大家詳細的講解蒲公英種子的播種方法。
  • 蒲公英種子作文(精選五篇)
    ,一顆渴望到天空旅遊的蒲公英種子。  這就是我,一顆快樂的蒲公英種子。  篇二:蒲公英種子作文  我是一顆蒲公英種子。秋天到了,我和我的朋友被風伯伯吹想藍天。一開始,我非常害怕,離開媽媽的懷抱感覺多不好呀!但慢慢的,我也習慣了。太陽公公見了,親切地囑咐我們:「孩子們記住,別落在表面上金光閃閃的地方,那是沙漠;也別落在銀花朵朵的地方,那是湖泊。
  • 英國「蒲公英」在中國留下合作的「種子」
    英國「蒲公英」在中國留下合作的「種子」     本報訊(記者周凱)幾乎每個到過上海世博會的遊客,都會為英國館的獨特造型而震撼。被稱為「種子聖殿」的英國館由6萬多根纖細的透明亞克力「觸鬚」組成,向外伸展、隨風搖曳,很多遊客親切地稱其為「蒲公英」。白天,每根長達7.5米的觸鬚會像光纖那樣傳導光來提供內部照明,營造出敞亮肅穆的空間感;到了晚上,「觸鬚」內含的光源會使整個展館散發出璀璨迷人的光影。每根「觸鬚」的頂端都嵌有不同種類、形態各異的植物種子。成千上萬顆種子來自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野生生物種子資源庫。
  • 飛揚-綻放——蒲公英種子回家暨蒲公英五期結業大趴
    飛揚-綻放——蒲公英種子回家暨蒲公英五期結業大趴發起至今,從一期的31名學員到六期的68名學員,從指定學員到推薦面試製度的完善,從單純培訓女性領導力到「共建」、「共治」、「共享」的「自·組織」,憑著獨特的理念和不懈的努力,蒲公英成長為今天這樣一個擁有293名優秀種子的大家庭。蒲公英的成員,已成為或將成為具有傑出領導能力的女性,建設、維護著蒲公英這個運轉高效、充滿創意和活力的組織,並在一次次的活動中不斷升華自我。
  • 蒲公英行動:播撒民族文化的種子
    在他們之中,有藝術家、美術教育工作者,他們都是「蒲公英行動」的志願者。其實,最初「蒲公英行動」只是由中國美術家協會少兒藝術委員會開展的一項研究課題,後來在美國福特基金會的支持下,「蒲公英行動」得到了延續,逐漸演變成一種志願行動。
  • 科學家研究發現,蒲公英種子以獨特的方式進行飛行
    無疑,大自然是最偉大的創造者,人類的發展過程就是逐漸了解大自然的過程,近日,科學家研究發現我們身邊隨處可見的蒲公英,它的飛行方式竟然是如此奇妙。蒲公英在我們身邊是十分常見的一種植物,當花期時它總是讓它的絨毛種子借著風力向四面八方傳播,儘管它不像降落傘那樣有一個完全密封的下落帳篷,但是它以自身獨特的結構可以飛幾百米,甚至上公裡,這讓科學家們產生了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