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發現一種紅色的鸚鵡,長有一對犬牙,被稱為海底「清潔工」

2020-12-05 黑洞先驅

審核-小文

據新聞報導,有一名潛水員曾在海洋中看到一隻鸚鵡。眾所周知,鸚鵡是一種羽毛豔麗的熱帶、亞熱帶鳥類,它們並不會遊泳,更不會潛水,那麼它們怎麼會跑到海洋中呢?原來,潛水員看到的是一種形似鸚鵡的魚類——鸚鵡魚。鸚鵡魚,也被稱為鸚嘴魚,主要生活在西太平洋、琉球群島、以及東南亞一些國家附近的海域,是一種色澤鮮明、嘴型和鸚鵡的嘴巴很是相像的魚類。雄性鸚鵡魚的有綠色橙色以及紅色幾種相間融合的顏色,雌性會有藍色黃色以及紫色相融合的顏色,在探明燈光的照耀下很是美麗。雖然鸚鵡魚是屬於隆頭魚科,但它們和隆頭魚其實存在很多不一樣的地方。

首先,第一個就是牙齒。隆頭魚一般只會有1顆牙齒,而鸚鵡魚有一行錐形的頜齒,內側也會有一行以上的小齒,前端還存在1對大犬齒;其次,隆頭魚是海洋當中有名的「清潔工」。隆頭魚喜歡吃魚類身上的寄生蟲以及老化的組織,所以它們經常就會給各樣的魚類,比如石斑魚以及鰻魚等等清潔身體。鸚鵡魚是肉食性的魚類,所以也會喜歡食用一些底棲動物,此外,粗硬的海藻以及多刺的海膽都是它們的盤中餐。有人可能會問,既然兩者有這麼大的區別,為何鸚鵡魚還是隆頭魚科的屬類呢?這是因為它們的體色差不多,隆頭魚身上的色澤同樣豔麗,也是深暗海底當中一個五彩斑斕的存在。

另外,科學家還發現鸚鵡魚特別喜歡珊瑚,它們幾乎住在了珊瑚礁的附近。一方面是因為鸚鵡魚很喜歡食用珊瑚,另外一方面則是因為鸚鵡魚將自己的體內無法消化的珊瑚排洩出來後,這些珊瑚就成為沙子。珊瑚可以持續釋放碳酸鈣,以及它們有大量的微孔,可以給海水提供穩定的酸鹼度以及穩定的硬度。所以,鸚鵡魚是珊瑚礁生態系統當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存在。

因為體表顏色的豔麗,很多人都將鸚鵡魚養殖在家中的魚缸裡,作為觀賞性的魚類。再者,鸚鵡魚的肉質很是細嫩,味道也很鮮美,同時還沒有細刺,所以深得很多人的喜愛。特別是在日本的街頭,經常就會有色彩絢麗的鸚鵡魚小吃。科學家還發現鸚鵡魚的肉質中含有大量的脂肪酸,經常食用鸚鵡魚可以保護我們的視網膜,增強人體的免疫力,還可以降低我們的血壓,減少患上心臟病的概率。

雖然目前鸚鵡魚並沒有存在什麼生存的危險,但我們也要有節制的捕撈,不然未來很有可能連這麼好看的魚類都離我們而去。

相關焦點

  • 三亞環保志願者李波潛心淨海十八年:是珊瑚衛士,海底清潔工
    人民日報 圖海底清潔工最長潛水8小時秋高氣爽,海天一色。海灘上嬉戲拍照的遊人、海面上的潛水愛好者、遊船上的觀光客,盡情享受著秋日美麗的海景,沒人會注意到一位「海底清潔工」正在大東海一個偏僻的角落裡,做下水前的暖身運動,準備開始一上午的海底清潔工作。
  • 海底神秘文明隱現 2020年人類或回歸海底再長鰓
    「海底人」究竟是什麼?  有一種觀點認為,「海底人」既能在「空氣的海洋」裡生存,又能在「海洋的空氣」裡生存,是史前人類的另一分支,理由是:人類起源於海洋,現代人類的許多習慣及器官明顯地保留著這方面的痕跡,例如喜食鹽、會遊泳、愛吃魚等。這些特徵是陸上其他哺乳動物不具備的。  俄羅斯學者魯德尼茨基認為,這個大膽的假設很有道理。
  • 億萬年前的遠古生物被發現,海底有什麼秘密?或存在海底文明!
    海洋是深不可測的,在海底中還存在著很多其他海洋生物,而人類的能力有限,很難潛入到幾千米以下的海底中,因此人類對於海底生物是一無所知的。不過在科學家的探索下,人類在海洋中發現了一個億萬年前的遠古生物,誕生的時間比人類還要久。這個海洋生物就是矛尾魚,在1938年被漁民發現,當時漁民捕魚時發現了活體,後又多次在同一海域成功捕獲,故被稱為「活化石」。
  • 色彩斑斕的海底動物,你絕對沒有見過.
    總是有很多的潛水愛好者喜歡到海洋底下去觀賞拍攝海底的奇妙世界。中國臺灣的業餘攝影師吳林恩也是一枚潛水愛好者,同時也是一位攝影師。她喜歡潛水到海洋中去拍攝色彩斑斕的海底世界。而她在太平洋海底拍攝的一組海底動物的近距離圖片,海底動物們模樣精巧,色彩多樣,如萬花筒般色彩斑斕,引人注目。 一隻龍蝦正在珊瑚礁上休息。
  • 海底文明真實存在嗎?
    當地的一位村民費多託夫這樣描述了當時的情景:「當時,有一個巨大的圓柱型的物體,尾部噴射出紅色的火焰,一頭栽進了河裡。」有人說,那個東西仍然躺在河底,影響當地漁民在那裡捕魚。那個神秘物體墜入河裡之後,當地居民發現了一個2米長的奇怪生物。這個怪物的身體看上去細長。只要有人類靠近,它就立刻躲藏在水裡。同人一樣的水下「泳者」?
  • 多份海底人目擊報告:海底文明到底存在不存在?
    最早發現海底人的記錄是在1902年,當時被稱為海底不明生物。據報導,英國貨輪伏特·蘇爾瑞貝利號在非洲西海岸的幾內亞海灣航行時,船員發現了一個半沉半浮在水中的巨大怪物。1973年初,一個名叫丹·德爾莫尼的船長,在大西洋斯特裏海灣發現水下有一條形似雪茄菸的「船」,全長40~50米,以60~70海裡的時速航行。船長怕與他相撞,千方百計地躲著它航行,而它卻很「大方」,直奔該船而來。船長驚魂未定,他卻悄然而過。時隔半年,北約和挪威的數十隻軍艦,在感恩克斯納歧灣發現了一個被稱為「幽靈潛水艇」的水下怪物。用多種武器攻擊,全無效應。
  • 人類發現一種「煮不熟」的蝦,生活在海底火山口,水溫超過450度
    人類發現一種「煮不熟」的蝦,生活在海底火山口,水溫超過450度!一般來說水中的蝦類,它們生活的溫度都不會超過27度,人們普遍認為,當水溫超過55℃時,生命體將難以生存。然而,自然界的神奇卻無法以常識判斷,比如,世界上最耐熱的蝦,此刻就生活在海底火山口邊,它就是白色盲蝦。你知道嗎?生活在海底深處,導致很多海底生物幾乎變得沒有視力,既然稱為白色盲蝦,可想而知白色盲蝦的眼睛是盲的,沒有視力。如此看來,它的確是沒長眼睛的蝦,畢竟在海底,基本上都是黑漆一片,沒有光線眼睛也無法發揮作用。
  • 海底真的可以住人嗎?海南海底發現了72座村莊,依然有生活跡象
    在每個人的心裡,答案都是不相同的,但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海南海底,卻驚奇的發現72座村莊,並且有生活的跡象。究竟是怎麼回事呢?還要從奇妙的海底世界開始說起。顯而易見,海底存在的條件,是不符合人類生存條件的。但是,經過人們的不斷了解和發現,卻在海底發現一些不可思議的東西。
  • 情侶在海底潛水,發現一隻「水下怪物」,究竟是怎麼回事?
    情侶在海底潛水,發現一隻「水下怪物」,究竟是怎麼回事?自然界中有許多神秘而又讓人嚮往的地方。就拿海底來說,人類從未停止過對海底的探索,而海底也總是不斷地給我們帶來未知的驚喜。由於水下的壓力,正常人並沒有辦法遊到海底。只有經過潛水訓練的人才可以潛到海底。往往適合人們潛水的地方遊人旅客也都很多。所以熱愛潛水的人都知道,在海底見到各種奇奇怪怪的東西,是一件很平常的事。而在義大利就有這樣一對情侶,兩個人都是潛水愛好者。所以經常一起下海探險。
  • 世上真有「海底人」?百慕達水下金字塔被認為是它們的活動地
    百慕達三角區水下360米處發現了金字塔(資料圖)海底也有一個文明據此,人們假設,人類進化時,可能分成水中、陸上兩支,爬上岸來的稱為人類,沉在水中的稱為「海底人」。「蜥蜴人」身高2米左右,有一對很大的紅眼睛,全身披滿綠色的鱗甲,每隻手僅有3根手指,直立行走,奔跑起來比汽車還快,能在沼澤裡行走自如,人們想盡各種辦法希望捉住它,但都沒能如願。隨著科技的進步,世界各地常有這樣類似「海底人」的目擊報告。
  • 探訪海底怪物:從傳說變現實,已滅絕又被發現,海底究竟有什麼
    在這件事之後一種解釋散布在科學家之間。分析數據後,他們建議該事件只有一種可能性。3m長的鯊魚被一個神秘的掠食者襲擊,在250m深度遊泳時。捕食者一口吞下鯊魚後,並回去了它居住的地方-580米深度。在接下來的幾天裡,鯊魚已經徹底消化了防腐蝕裝置被排出,由研究人員收集。在海上漂流了一段時間之後。一條長3m的鯊魚是人類所熟知的海洋中的頂級捕食者。
  • 海底難道真有人住?海南海底發現了72座村莊,依舊有生活跡象
    由於馬裡亞納海溝特殊的構造,有不少科研專家都認為,在馬裡亞納海溝深處可能存在著一些尚未被人發現的生物,這裡也一直都是各國科研專家們開展研究的場所。我國的南海海底發現了72座村莊,這是怎麼回事兒呢?海底出現村莊其實並不稀奇,很有可能是由於海水喪漲淹沒了陸地而導致。
  • 太平洋史前海底發現ET外星人?其實是一種你熟悉的陌生動物!
    發現這傢伙的地方是在東太平洋的皮加費塔海山(Pigafetta Seamount)——海山是海底火山活動形成的平頂巖石區域,皮加費塔海山相當古老,可追溯到6550萬年前至1.455億年前的白堊紀,是太平洋中古老的史前區域。
  • 海底實力派打手——海底「刺頭哥」雀尾螳螂蝦
    我們今天聊一聊的是被稱為「海底刺頭哥」的雀尾螳螂蝦。體長最大可達18釐米,外表由鮮豔的紅、藍、綠等多種顏色構成。正如其英文名「Peacock Mantis Shrimp」的含義,是一種外表顏色類似孔雀的肉食性節肢動物。顏色非常鮮豔,具橄欖色或綠色,觸角鱗片為橘紅色,末端外緣黑色,頭胸甲前側緣具有鑲白邊的黑色及咖啡色蜂巢狀紋路,3對胸足及捕食爪呈紅色。
  • 海洋到底有多深?科學家深入8152米海底,發現了一種神秘的魚!
    各國的科學家曾統計出,深海蘊藏的能源足夠人類再生存幾億年,不得不說深海的密碼過於龐大,人類還需一點一點的發現,顯然神秘的海底世界不斷地吸引著人類的好奇心,現階段人類已知的海底最深處是深達11034米的馬裡亞納海溝,比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還要高出許多,令人們不禁感嘆,如此遙遠的海底世界究竟是怎樣的?那裡會有生物嗎?大海究竟有多深,人類在深海中都發現了什麼?
  • 探索海底的一些神秘發現
    在海底30米處發現一些矩形建築結構,它們的直線、平行線排列均沿著同一方向,科學家稱這些結構非常近似古巴沿海遺蹟,大約有50個石頭建築體,長3米寬13.7米,歷史可追溯至公元1萬年前。坎貝灣海底城市廢墟那是在2001年5月,考古學家稱坎貝灣海底發現遠古城市廢墟,是在聲納設備進行海洋汙染研究工作中發現的,遠古城市廢墟均勻分布一些住宅,排水系統,浴室,糧倉,以及歷史可追溯至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建築。在後續研究中還發現一些木質和石制工具,骨骼化石,陶瓷碎片等。
  • 臺灣海峽發現巨大的海底沙漠
    我國科學家經實地考察並結合相關研究發現,臺灣海峽海底存在一個總面積約1.5萬k㎡、蘊含數百萬億立方米的巨大「海底沙漠」,可滿足海峽兩岸百餘年的建築用沙。《自然資源學報》3月份發表了這一研究成果。廈門理工學院環境工程系石謙博士、中國科學院青島海洋研究所張君元研究員、廈門大學海洋與環境學院蔡愛智教授為主的研究小組,通過實地考察、觀察,發現了位於臺灣海峽中南部的臺灣淺灘蘊藏有豐富的沙資源。石謙認為,這片「海底沙漠」的沉積物由中細沙組成,其中含有數量較豐的貝殼碎片,海灘巖和玄武巖礫等。在水深30m以內的淺灘計算,總面積為1.5萬k㎡。
  • 海底世界存在的十二生肖魚!
    海底世界中也有12生肖,你知道嗎?1、老鼠斑  因為頭長嘴尖,形狀酷似老鼠而得名。背緣呈弧形,駝背。既是高級觀賞魚,又是名貴的經濟石斑魚類。鼠年出生的人思維敏捷,聰明過人。2、牛角箱魨  眼睛上方有一對酷似牛角的犄角,故而得名。牛年出生的人天生勤奮,有著鍥而不捨的精神。
  • 海底總動員2多莉是什麼魚講什麼? 人物名字劇情簡介
    13年前,皮克斯動畫電影《海底總動員》以3.8億美元成為2003年的北美票房冠軍。《海底總動員》原導演兼編劇安德魯·斯坦頓將回歸執導續作,讓這部曾經的經典再次從深海遊上銀幕。   《海底總動員2:多莉去哪兒》續接了第一部中的故事。「倒貼女友」藍藻魚多莉在陪著小丑魚爸爸馬林尋找回了小丑魚兒子尼莫之後,成了兩人的鄰居。
  • 蛟龍號取回海底沉積物 將揭開海底世界奧秘
    「蛟龍號」的機械手今天(19日)從海底取回的沉積物、水樣,讓國家海洋局海洋二所副研究員劉誠剛忙活了好一陣子。在他看來,通過「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可以實現深海特殊環境下的精確定位採樣,在採樣的同時獲取環境特徵信息,這對探尋海底世界的科學奧秘,具有特別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