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利潤同比增長300%?這些上市工具機企業表現如何?

2020-11-24 騰訊網

這是金屬加工(mw1950pub)發布的第12180篇文章

編者按

在遭受疫情突襲的上半年,整個工具機工具行業下行趨勢明顯,企業營收壓力倍增。隨著疫情得到控制,整體局勢不斷向好,行業運行回升速度加快,大量企業的訂單增長加快。近期,各家上市工具機企業陸續發布了第三季度的企業財報,讓我們看一下這些企業在前三季度的營收情況。

1

創世紀:前三季度淨利潤1.76億元,同比增長312.7%

創世紀10月26日晚間發布第三季度報告,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5.28億元,同比下降42.32%;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76億元,同比增長312.7%。2020年第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9.8億元,同比下降31.98%;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650.42萬元,同比增長137.86%。

深圳市創世紀機械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勁勝股份,2010年5月20日在創業板掛牌上市,公司主營傳統塑膠結構件。2014年,公司向消費電子產品金屬CNC精密結構件領域轉型。2015年,公司收購深圳創世紀,再向高端智能裝備領域轉型。如今,深圳創世紀已經成為公司利潤的主要來源。創世紀經營業績大幅增長,也與3C、5G領域迎來高速增長期有關。前三季度,創世紀3C、5G系列產品銷售高速增長,出現產銷兩旺之勢。

2020年10月20日,創世紀榮登「2020深圳500強企業」榜單第226名,相比去年上升16位!

2

秦川工具機:2020年前三季度淨利潤約1.21億元,同比增長2212.44%

10月31日,秦川工具機發布2020年三季報,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9.61億元,同比增長26.95%,實現歸母淨利潤1.21億元,2019年同期虧損。

2020年半年報顯示,秦川工具機的主營業務為工具機類、零部件類、工具類、其他、貿易類,佔營收比例分別為:43.01%、28.01%、9.28%、8.88%、6.84%。

公司表示,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對實體經濟產生巨大衝擊的背景下,公司緊抓重卡、工程機械市場需求旺盛的機遇,搶抓市場,保訂單、保交付,為2020年全年業績復甦增長夯實了基礎。

3

亞威股份:前三季度淨利潤1.04億元,同比增長10%

2020年前三季度,亞威股份多項財務指標創歷史新高:累計實現營業收入11.97億元,同比增長6.06%,其中第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4.50億元,同比增長15.16%;累計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04億元,同比增長10.05%,其中第三季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979萬元,同比增長46.97%。

在錯綜複雜的宏觀經濟形勢和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亞威股份堅持行業中高端定位,積極搶抓訂單,並培育新的業績增長點,前三季度訂單總額同比增長14%,其中第三季度增長27%,呈現明顯的加速態勢。

2020年7月2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2020年智能製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項目經過公開招標、評標和中標公示,正式下達中標通知書,亞威股份成功中標「數位化車間集成-通用機械及零部件」項目。

4

昊志機電:前三季度淨利潤9004萬元,同比增長571.87%

昊志機電發布2020年三季度報告,公告顯示2020年1-9月實現營收666,161,894.79元,同比增長155.1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90,044,948.09元,同比增長571.87%。其中第三季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4,697,654.53元,同比增加2,539.27%。

受公司高速加工中心主軸、PCB主軸銷售收入大幅增長影響,昊志機電主軸產品的銷售收入為26,026.26萬元,較上年同期大幅增長34.71%,佔營業收入的比重為39.07%。公司自2020年1月將Infranor集團納入公司合併報表,Infranor集團的運動控制產品(伺服驅動、伺服電機、運動控制器)貢獻銷售收入合計18,493.77萬元,佔公司營業收入的比重為27.76%。

資料顯示,昊志機電以高速精密電主軸及其零配件的研發設計、生產製造和維修服務起步,致力於為中高檔數控工具機提供自主研發、自主品牌的電主軸系列產品,通過堅持不懈的技術攻關和持之以恆的品質管理,構建了主軸「整機—配件—服務」緊密結合的 完整業務鏈,使公司能及時響應客戶在主軸生命周期內的多層次、個性化需求,並形成主機配套和售後服務兩個市場技術經 驗共同積累補充、品牌影響力和市場拓展相互促進的良性發展態勢。

5

海天精工:前三季度淨利潤8957萬元,同比大增73.7%

海天精工10月28日晚間發布三季度業績公告稱,2020年前三季度營收約11.07億元,同比增長34.54%;淨利潤約8957萬元,同比增長73.68%;基本每股收益0.1716元,同比增長73.68%。

海天精工主要產品包括數控龍門加工中心、數控臥式加工中心、數控臥式車床、數控立式加工中心、數控落地鏜銑加工中心、數控立式車床。公司設備產品客戶主應用於航空航天、軌道交通、汽車零部件、模具等領域。

海天精工表示市場競爭主要依靠產品性能、可靠性和服務,公司依靠良好的性價比和優質的服務搶得市場先機,在數控龍門加工中心領域取得突破。在此基礎上,公司根據市場需求不斷完善產品結構、豐富產品系列,逐步形成了包括數控龍門加工中心、數控臥式加工中心、數控臥式車床、數控立式加工中心、數控立式車床等多種產品系列。

6

日發精機:前三季度淨利潤約8931萬元,同比下降22.24%

日發精機10月26日晚間發布三季度業績公告稱,2020年前三季度營收約13.07億元,同比下降18.50%;淨利潤約8931萬元,同比下降22.24%;基本每股收益0.12元,同比下降20%。

據了解,日發精機背後日發集團負債已超111億元。日發集團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1.10億元,淨利潤為1.49億元;截至上半年年末資產總額為148.07億元,負債總額為111.59億元,資產負債率為75.37%。

並且,由於日發精機近年來快速擴張,不斷通過債務融資方式補充營運資金,2017年-2019年,公司資產負債率分別為31.83%、48.66%、50.93%。

7

華中數控:前三季度歸母淨利潤3611萬元,同比扭虧為盈

10月31日,華中數控發布2020年三季度報告顯示,2020年1-9月實現營收894,169,932.58元,同比增長63.60%;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6,114,643.44元,同比增長185.47%。其中第三季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5,460,466.32元,同比增長115.86%。

據了解,華中數控營業收入:2020年1-9月較上年同期增加63.60%,主要係數控系統、紅外、特種裝備、機器人與智能產線等產品收入增加所致。財務費用:2020年1-9月較上年同期增加34.09%,主要系取得國家專項支持防控疫情貸款資金,貸款金額大於上年同期,導致借款利息總額大於上年同期。

資料顯示,華中數控堅持「一核三軍」的發展戰略,即「以數控系統技術為核心,以工具機數控系統、工業機器人、新能源汽車配套為三個主體」,同時積極開拓「紅外熱成像智能體溫檢測系統」及「口罩生產線」業務。

8

宇環數控:前三季度淨利潤3009.19萬元,同比增長438.84%

宇環數控10月27日晚間發布2020年前三季度報告,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69億元,同比增長319.26%;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009.19萬元,同比增長438.84%。其中,第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9763.37萬元,同比增長712.46%;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390.84萬元,同比增長2266.06%。

宇環數控在互動平臺上表示,隨著消費電子行業景氣度的提升,公司2020年重大訂單籤訂情況與去年同期相比有明顯提升。公司今年推出的拋光設備主要應用於新一代智慧型手機中框的磨削拋光,將受益於包括蘋果在內的消費電子產品的升級換代。

相關公告顯示,截至報告期末,宇環數控與成都捷普籤署數控多工位拋光機、高精度數控立式雙端面磨床合同金額合計3.5億元。三季報顯示,截至報告期末,宇環數控與成都捷普的數控多工位拋光機合同已履行39.62%,累計確認銷售收入1.19億元。

9

合鍛智能:前三季度淨利潤約2765萬元,同比增加72.69%

合鍛智能於2020年10月28日披露三季報,公司2020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總收入5.4億,同比增長7.2%;實現歸母淨利潤2765.4萬,同比增長72.7%。報告期內,公司毛利率為35.6%,基本維持上年水平,淨利率為5%,同比提高1.9個百分點。

據了解,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大規模爆發的時間段,市場的衝擊加大,合鍛智能進一步深度挖掘市場開發。公司通過與客戶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深度合作,積極拓展業務,力求合作共贏。比如在與奧鋼聯的合作模式上,公司積極拓展產業鏈和技術的合作,努力將客戶轉化為合作夥伴。同時公司還聯合上下遊企業一起努力,謀求在汽車行業輕量化領域達到質的突破,為國內的輕量化領域服務。

10

青海華鼎:前三季度歸母淨利潤335萬元,同比扭虧為盈

10月30日,青海華鼎發布2020年三季報,公司2020年1-9月實現營業收入4.79億元,同比下降7.4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335.35萬元,同比扭虧為盈,去年同期虧損8435.36萬元。

公司所屬的通用設備行業已披露三季報個股的平均營業收入增長率為6.43%,平均淨利潤增長率為32.53%。

青海華鼎重型工具機有限責任公司是青海省機械行業唯一上市公司青海華鼎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的核心子公司,是國內機械行業重點骨幹企業和重型工具機主要生產企業之一。公司的主要產品為:鐵路專用工具機系列、軋輥工具機系列、重型臥式車床系列以及無心車床和其它專用機械產品等。

11

華東數控:前三季度淨利潤約-7419萬元,同比下降916.65%

10月29日,華東數控發布2020年三季度報告,公告顯示2020年1-9月實現營收156,203,023.57元,同比增長40.8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74,193,856.53元。其中第三季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41,242,640.50元。

截至本報告期末,華東數控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資產56,549,598.55元,較上年末減少57.06%;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920,938.05元。

公告顯示,營業收入增長40.84%公司積極開拓國內市場,加大產品研發力度、提高產品質量,市場佔有率進一步提高,營業收入較同期增幅較大。研發費用增長62.75%,報告期內新產品研發材料投入較同期增加影響。

12

瀋陽工具機:前三季度淨利潤-5.38億元,同比增加78.93%

瀋陽工具機10月27日最新公布的2020年三季報顯示,前三季度營業收入10.1億元,同比增長7.5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5.38億元,同比增長78.93%。

業績變動主要原因是,2019年公司經營狀況嚴峻,實施了司法重整,各項經營數據不佳。相較於2019年,公司2020年數據同比上升,但由於受疫情及司法重整後續影響,公司業務開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約,導致營業收入無法覆蓋營業成本總額,經營業績仍處於虧損狀態。

好消息!金屬加工視頻號開通啦!

相關焦點

  • 邁克生物:預計2020年淨利潤同比增長40%-60%
    邁克生物:預計2020年淨利潤同比增長40%-60% 2021年01月13日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提要:邁克生物1月13日晚披露2020年度業績預告,公司預計2020年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7.35億元-8.4億元,同比增長40%-60%。
  • 2020三季度業績:115家醫藥上市企業公布預告,聖湘生物淨利潤預增...
    下面具體看看細分領域的業績表現。醫療器械企業表現依舊突出,最高淨利潤預增110倍不算未披露淨利潤變動幅度的企業,預告今年前三季度淨利潤同比增長率上限TOP 10企業中,除了國農科技是化學製劑企業外,其餘9家都是醫療器械類企業。值得注意的是,國農科技屬於扭虧,原因是去年年底收購北京智遊網安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
  • 思維列控上半年淨利潤同比增長625.09%
    數據顯示,上半年思維列控營業收入5.65億元,同比增長98.6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7.23億元,同比增長625.09%。  公告顯示,上半年,思維列控產業併購成效顯著,業績實現大幅增長。2018年至2019年初,公司成功實施產業併購,以現金及股份支付方式購買藍信科技100%股權。
  • 【圖解年報】星宇股份2019年淨利潤7.90億元 同比增長29.38%
    增長20.0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7.90億元,同比增長29.38%。淨資產收益率(%) 營業收入(元) 同比增長(%) 淨利潤(元) 同比增長(%)   近8年來,該公司同期營業收入及增速情況如下圖:   同期,該公司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及增速情況如下圖
  • 邁瑞、華大、聖湘淨利潤位居前列,國內IVD上市企業排行出爐!
    據統計,截至2020年10月10日,國內醫療器械上市企業達到92家(統計範圍:主營業務為醫療器械生產研發領域的上市企業)。從企業主要產品所屬領域看,體外診斷領域企業佔比最高,達到34家。眾成醫械研究院根據全國體外診斷領域的上市企業的營業收入、營業收入同比、淨利潤、淨利潤同比、總資產的數據情況,生成5個子排行。一、營業收入在營業收入上,邁瑞醫療以超100億元位居榜首,排名第二的迪安診斷與排名第三的華大基因,營收均超過40億元。
  • 德美化工上半年淨利潤同比增長87%-公告解讀-上市公司-上海證券報...
    公司2019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720,396,072.29元,同比下降13.54%;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50,893,514.89元,同比增長86.98%;基本每股收益0.1214元/股。
  • 在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之後,A股半導體公司業績表現如何?
    在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之後,A股半導體公司業績表現如何? 集微網消息 近日,在《半導體概念股前三季度業績報告:91家企業合計盈利271億元 9家共虧損14億元》一文中,筆者對A股半導體公司的營收、淨利潤等進行分析。從三季報來看,A股半導體公司整體保持了良好的增長態勢,多家半導體上市公司表現超預期,體現了極強的產業韌性。
  • 申通快遞一季度淨利潤同比增長33.09%-公告解讀-上市公司-上海證券...
    公司2017年第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176,993,811.82元,同比增長12.92%;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22,480,308.58元,同比增長33.09%;基本每股收益0.21元/股。
  • 永高股份一季度淨利潤同比增長672%
    公司2019年第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189,238,407.43元,同比增長28.26%;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58,152,284.74元,同比增長672.38%;基本每股收益0.05元/股。
  • 博瑞傳播一季度淨利潤同比增長148.45%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博瑞傳播4月25日晚間披露2018年年報和2019年一季報,公司在2018年對遊戲業務進行大額商譽減值,剝離低效資產和業務之後,資產質量得以優化,盈利能力快速提升,公司今年一季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600.07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48.4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
  • 因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銷售 明德生物2020年淨利潤預計同比增長10倍
    封面新聞記者 劉旭強 1月12日,武漢明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明德生物」)發布2020年度業績預告,預計2020年1-12月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盈利:44,000萬元至50,000萬元,同比上年增長959.58%~1104.07%。
  • 山西焦化前三季度淨利潤同比增長2376%
    上證報訊 隨著中煤華晉49%股權注入完成,山西焦化業績表現持續亮眼,22日晚間公司公布的三季報顯示,1-9月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2.03億元,總比增長26.08%,實現淨利潤12.87億元,同比增長2376.51%。
  • 營收增長淨利潤同比扭虧,雲米科技駛入快車道了嗎?
    數據顯示,期內,營收10.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9.2%,超出市場預期;淨利潤為7330萬元,去年同期淨虧損5980萬元,實現同比扭虧為盈。但股價並沒有因財務數據的較好表現而上漲,截至當日美股收盤,股價下跌1.19%。從財報來看,雲米科技這支"家庭物聯網第一股"的表現值得肯定,營收大幅增長的同時亦實現同比扭虧為盈。
  • 中國半導體上市公司2018年的表現盤點:材料和設備篇
    進入第三季度,這樣的強勢表現並沒有結束,北方華創2018年三季度營收達到了21.01億元,同比增長35.59%,淨利潤1.69億元,同比增長110.12%。 進入到第三季度,至純科技的財報表現基本雷同上半年,營收累計為3.2億元,同比增長42.05%,淨利潤0.27億元,同比下降23.99%。
  • 「工具機大家」or「財務騙子」,哪個才是國盛智科的真實面目?
    甚至連轟動全球的「東芝事件」中的主角日本東芝,著名工具機企業德國通快以及全球最大工具機生產商之一的德馬吉森精機,全部都是中國工具機企業國盛智科的客戶。國際頂尖公司的工具機產品,都在使用國盛智科的部件,可見其產品品質之卓越。
  • 光線傳媒:2018年淨利潤14.1億元 同比增長73%
    【TechWeb】2月26日消息,光線傳媒今天對外發布業績快報,數據顯示,光線傳媒2018年的營業總收入為15.3億元,同比下降17.23%;歸屬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4.1億元,同比增長73%。
  • 開山股份:2018年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15.7%,螺杆機業務貢獻利潤
    開山股份於2019年4月12日披露年報,公司2018年實現營業總收入26億,同比增長17%;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1.2億,同比增長15.7%;每股收益為0.14元。報告期內,公司毛利率為25.9%,較上年降低0.7個百分點,淨利率為4.6%,基本維持上年水平。
  • 【圖解中報】華大基因2020年上半年淨利潤16.5億元 同比增長734.19%
    增長218.0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6.5億元,同比增長734.19%。(%) 淨利潤(元) 同比增長(%)   近6年來,該公司同期營業收入及增速情況如下圖:   同期,該公司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及增速情況如下圖
  • 「三駕馬車」驅動光學鏡頭發展 上市公司表現幾何?
    國內廠商積極布局,上市公司表現如何?   我國光學鏡頭產業的發展與軍工技術關係甚密,建國初期,以滿足國防需求為主的完整光學工業體系便已建立,光學企業基本隸屬於軍工企業,國產民用光學鏡頭產業起步較晚。   21世紀初,我國光學企業開始涉足民用光學鏡頭市場。
  • 中國輪胎上市企業三季度財報總結 ——企業盈利創新高,行業集中度...
    近日,除在港股上市的浦林成山,其餘九家中國輪胎上市企業相繼發布其三季度財報。在此前的半年報分析中我們了解到,國內各大上市輪胎企業在疫情的衝擊下普遍出現銷售下滑、利潤虧損的情況。第三季度隨著輪胎市場的回暖,各大企業表現如何?是否抓住了新的機遇逆勢突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