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關於國產光刻機的報導刷爆了朋友圈,大概內容是中國院一研究組成功研製了基於表面等離子體技術(surface plama)的光刻機,其使用365nm的光源實現了20nm解析度的光刻技術,突破了光學衍射極限。這篇筆記主要介紹下相關的技術。QiYednc
先聊一聊光學衍射極限。對於理想的成像系統,一個點所成的像仍然是一個完美的點。但實際光學系統中的透鏡並不是理想的,具有一定的孔徑大小,由此導致所成的像不是一個點,而是一個艾裡斑(airy desk), 如左圖所示。對於兩個距離較近的點,所成的光斑也距離比較近。能夠區分兩個光斑的最小距離,就是所謂的解析度,如右圖所示。QiYednc
QiYednc
(圖片來自http://zeiss-campus.magnet.fsu.edu/articles/basics/resolution.html)QiYednc
光學解析度的數學表達式為,QiYednc
QiYednc
其中lambda為光源波長,NA為數值孔徑。因此,為了提高解析度,主要途徑包括使用更短波長的光源(紫外光,極紫外光,X射線等)、浸沒式光刻(光學鏡頭與光刻膠之間填充液體,用於提高折射率)等。例如採用193nm的紫外光源,水的折射率為1.3左右,所能實現的解析度為65nm左右,採用多重曝光技術,進一步可實現32nm的解析度。QiYednc
為了克服衍射極限的限制,達到更小的光學分別率,研究人員提出了多種方案,基於表面等離子激元的光刻技術是其中之一。所謂表面等離激元,是指在金屬/電介質表面,金屬表面電子與入射的光子相互作用,電子發生集體振蕩,產生沿著金屬表面傳輸的一種電磁波, 如下圖所示,QiYednc
QiYednc
(圖片來自https://en.wikipedia.org/wiki/Surface_plasmon)QiYednc
在垂直於金屬表面方向,電磁波以消逝波的形式存在於金屬表面附近,具有近場局域的性質。報導中的超解析度光刻機正是基於這一原理。鑑於相關報導中並沒有提及SP光刻機的具體結構圖,這裡從文獻裡摘選幾幅相關的結構圖,用於參考。典型的結構有:QiYednc
1)基於SP幹涉結構QiYednc
QiYednc
(圖片來自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rep05618)QiYednc
鋁製備成光柵結構,光刻膠中形成兩束傳播方向相反的SP,兩者發生幹涉,進而得到想要的光刻圖案。QiYednc
2)SP成像光刻QiYednc
該方案基於表面等離激元的特殊微納結構,形成完美透鏡、超透鏡等結構,克服光學衍射效應,進而構建高解析度的成像系統, 如下圖所示,QiYednc
QiYednc
(圖片來自文獻1)QiYednc
3)SP直寫QiYednc
典型結構如下圖所示,將SP透鏡放置在一個靠空氣浮力支撐的飛行頭上。通過移動飛行頭,光斑在基片上移動,從而形成想要的光刻圖案。QiYednc
QiYednc
(圖片來自文獻1)QiYednc
這裡列出一篇SP光刻的review文章 https://www.mdpi.com/2072-666X/7/7/118,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下。QiYednc
以上是對光學衍射極限、SP光刻技術的一點介紹。關於這個事件,國內的媒體總是喜歡誇大報導,不能夠務實、準確地進行報導,總喜歡用「彎道超車」這類的字眼。就以SP光刻技術來說,稍微搜索下文獻,就可以看到國外在多年前就開始了相關的研究。氛圍還是太浮躁,得靜下心來做事,積累技術。唯有如此,國家才有希望。落後需要追趕,而不是跑幾步就想著超車。QiYednc
文章中如果有任何錯誤和不嚴謹之處,還望大家不吝指出,歡迎大家留言討論。QiYednc
參考文獻:QiYednc
1. C. Wang, et.al., "Plasmonic Structures, Materials and Lenses for Optical Lithography beyond the Diffraction Limit: A Review " , mircomachines 7, 118(2016)QiYednc
(本文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QiYed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