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恆星,讓我們產生很多錯覺,太陽其實是一顆藍綠色的恆星

2021-01-15 三豐探索

恆星是宇宙太空之中的基本構成,我們所觀測到的浩瀚宇宙之,存在著非常多的恆星,而隨著現在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科學家對於恆星的認識和關注也在逐步的深入,尤其是我們地球所圍繞的太陽,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恆星,宇宙之中存在著數以億計的這樣恆星,這些神奇的恆星其實還有很多的未解之謎到現在我們都無法參透,像是最基本的夜朗星稀的夜晚抬頭仰望星空,我們所看到的星星好像都是眨眼睛,一眨一眨的,這是不是我們的錯覺呢?

現在基本上天文知識的人都知道,我們晚上所看到的星星其實並不是真正的星星,而是位於宇宙太空之中的很多恆星,這些恆星發出耀眼的光芒,只是距離我們地球實在是太遠了,因此我們所看到的恆星只是一閃一閃的小星星,天氣比較晴朗的時候,天空中的這些好像都在一閃一閃的眨眼睛。

那麼宇宙之中的這些恆星是否真的在一閃一閃的?這個問題估計很多人都提出過,據科學家觀測發現,其實宇宙太空之中的這些恆星本身,並不會發出一眨一眨的行為,導致我們所觀測到的恆星出現這種不斷閃爍的現象,應該是地球的大氣效應,也就是說當這些恆星發出的光芒到達地球的大氣層之後,尤其是恆星距離比較近的時候,這些光芒需要穿透地球表面的大氣層,而接近地平線的大氣層相對來說比較厚,這就導致了這些恆星發出的光芒會出現輕微的折射效應。

因此當這些光芒被我們所看到的時候,就由於顏色跟強度的不同發生輕微的變化,給我們眼睛帶來的錯覺就好像是星星在一閃一閃的眨眼睛,這種說法在太空人離開地球大氣層之後,進入宇宙太空之中觀測到的恆星並不是閃爍的,就可以很好的證明,所以我們現在所觀測到的宇宙浩瀚恆星,其實並沒有一閃一閃的,只是我們人類的錯覺而已。

太陽其實是一個藍綠色的恆星,這種說法估計很多人都感覺不可思議,按照我們常理來說,太陽應該是白色或者是黃白色的,畢竟太陽的光芒非常的耀眼,表面的溫度超高,在這樣的情況下太陽怎麼會變成一顆藍綠色的恆星呢?

其實太陽輻射的峰值,準確的來說應該是介於藍光跟綠光的區域,也就是說太陽應該是藍綠色的,而並不是我們用眼睛所看到的紅色,恆星的溫度其實跟它輻射過程中的波長有密切的關係,就我們現在所觀測到的太陽,其表面的溫度大概是在5800℃,不過我們現在的人類眼睛對於峰值波長周圍的顏色比較敏感,所以我們準確的來說應該是看到了太陽周圍的一個顏色,這樣就會呈現出一種白色或者是黃白色。

而且科學家還表示,宇宙中其實根本沒有真正的綠色恆星,前幾年在科學界有很多的人表示看到了綠色的恆星,對於這種說法科學家表示,或許這些觀測者其實並不是真正的看到綠色的恆星,如果他們真的能夠看到綠色的恆星,應該是望遠鏡產生了光學效應,也可能是人的視覺出現了什麼問題,雖然說恆星發出的這些光芒中肯定包含了綠色,但是我們人類的肉眼會出現一定的誤差,將所有的光色混合之後,一般來說在輻射中的往往有一種顏色會佔優勢,基本上我們所觀測到的恆星都是白色。

就我們現在所觀測到的恆星來說,其實恆星的顏色應該從低溫到高溫分為紅色橙色黃色跟白色,溫度最高的應該是藍色,也就是說我們只是能夠觀測到以上這幾種顏色,至於說穿綠色的恆星,按照常理來推斷是不可能觀測到的。

在我們的日常認知中,一般來說紅色代表了比較熾熱,而藍色則認為是比較寒冷的區域,但實際上在你這太空之中,各個星球的顏色變化並不是按照這種常理推斷,一般來說,當宇宙之中的恆星能夠輻射出可見的光芒,那麼它的表面初級顏色就是紅色,但是隨著溫度的不斷升高,顏色會逐步地發生變化,慢慢的由紅色變成黃色,最後變成白色,而在現在所觀測到的恆星之中,溫度最高的應該是藍色,也就是說比白色的恆星更高的溫度,所以被觀測到的最高溫度的應該是藍色的恆星。

相關焦點

  • 科學家說,我們的太陽是一顆懶惰無聊的恆星
    我們大多數人並不會把這些詞跟太陽——這顆熾熱的等離子體聯繫在一起,它使我們所知道的生命成為可能。但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就像太陽一樣的恆星而言,我們的太陽有點懶散。在本周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將我們的太陽與369顆被認為類似於我們太陽系中心的恆星進行了比較,這些恆星需要20到30天的時間在其軸上旋轉,同時具有可比性的化學成分、質量、年齡和表面溫度。
  • 盤點十大不為人知的恆星奧秘:太陽是藍綠色的
    (偽彩色)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當夜幕降臨,繁星開始接替太陽統治天空,一顆顆閃閃發光的小星星包含著有趣的奧秘,讓我們來細細盤點一下:  1、夜空下,你所看到的每一顆恆星都比太陽更大、更明亮。
  • 神奇!天文學家發現一顆小型恆星曾釋放「超級耀斑」
    原標題:神奇!天文學家發現一顆小型恆星曾釋放「超級耀斑」   神奇!
  • 我們的太陽到底是什麼恆星?
    如你所知,我們的太陽就是一顆恆星。它是距離我們最近,也是我們最為熟悉的恆星,但它仍只是一顆恆星。在浩瀚宇宙中,存在著無以計數的恆星,天文學家們已經能夠分辨出具有不同形態、不同大小、不同金屬含量以及不同年齡的各種恆星了。
  • 當一顆恆星撞上另一顆恆星時,會發生什麼?
    我們銀河系大約有2000至4000億顆恆星,這看上去是一個超級大的數字,然而雖然恆星的數量很多,但是銀河系的空間更大,銀河系的直徑至少為10萬光年(新的數據顯示為20萬光年),銀盤的平均厚度約為2000光年,銀心的平均厚度更是高達1.2萬光年。
  • 我們的太陽是一顆變化無常的恆星
    太陽黑子太陽是一顆變化無常的恆星,時而平靜安寧,時而狂暴不羈,這些變化有明確的規律可循:太陽活動的起伏以11年為一個周期。400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記錄太陽的活動。在19世紀早期,藥劑師出生的德國天文學家花了17年的時間,試圖尋找比水星距離太陽更近的行星,雖然沒有在太陽附近發現新的行星,但是他保留了對太陽黑子的詳細記錄。回顧自己的觀察結果,他發現太陽黑子的數量有規律的變化,由此產生了太陽活動周期的觀點。如今,通過軌道和地基太陽望遠鏡的持續、仔細觀測,我們獲得了這一周期的更多詳細資料。太陽黑子
  • 宇宙中的恆星有五彩斑斕的顏色,為什麼太陽看起來偏偏是黃色的?
    那麼既然恆星的顏色種類如此之多,離我們最近的恆星太陽為什麼看起來就偏偏是黃色的呢?因為恆星雖然會一直進行著核聚變反應,但如果把時間線拉長,恆星內部的核聚變反應其實也是處在一個衰變過程中,越年輕的恆星它的聚變反應越激烈,所釋放出的熱輻射溫度也就越高,從而發出的可見光是偏藍白色的。
  • 如何測量我們到一顆恆星的距離?
    我們都聽說過,在討論星際距離時,涉及到的數字會大得令人難以置信。話雖如此,我們怎麼知道一顆恆星到底有多遠呢?雖然有很多方法來計算我們的行星和另一顆恆星之間的距離,但有三種方法是最主要的。通過簡單的數學和邏輯推理,我們的天文學家已經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更為生動的宇宙圖景。現在坐下來,喝杯茶,讓你的大腦為一些不可思議的數學做好準備。
  • 太陽作為一顆恆星,最終也會成為宇宙中的一個「泡泡」
    行星狀星雲-貓眼星雲這些真是恆星吹出的「泡泡」嗎?當然不是,僅是個形象的比方而已。它們正式的名稱叫「行星狀星雲」。在小望遠鏡裡,行星狀星雲呈現為模糊不清的斑點狀,形態好像一顆行星,因此得名。其實它們的名稱與它們的本質毫不相干,它們是由質量較小的恆星在衰亡過程中拋出氣體包層而形成。這些恆星的質量一般為0.08倍~5倍太陽質量,在晚期演化階段變得不穩定,外層物質被拋出,核心坍縮為一顆極其緻密的白矮星。這些氣體以每秒20千米~50千米的速度向外膨脹,在幾千年內就會瀰漫到星際空間,成為行星狀星雲。行星狀星雲一般外形都較為規則,但是並不都呈現行星狀的圓面。
  • 恆星都誕生在星團裡,那太陽是一顆流浪恆星嗎?
    宇宙中的恆星大部分都是在星系中活躍的恆星形成區域誕生的,並且都聚集在一起形成了集群或星團結構,那我們的太陽為什麼孤零零一個漂浮在宇宙中的?那麼太陽之前的星團去哪了?這個問題我們可以通過觀察宇宙中現有的開放星團推斷出來!我們下面就以離我們最近的畢宿星團為例!
  • 我們的太陽是一顆恆星,那你了解恆星嗎?
    恆星是由引力凝聚在一起的球型發光等離子體,都是氣態星球,太陽是最接近地球的恆星。恆星會在核心進行氫融合成氦的核聚變反應,從恆星的內部將能量向外傳輸,經過漫長的路徑,然後從表面輻射到外太空。一旦核心的氫消耗殆盡,恆星的生命就即將結束。一般人用肉眼大約可以看到6000多顆恆星,藉助於望遠鏡,則可以看到幾十萬乃至幾百萬顆以上。估計銀河系中的恆星大約有1500-4000億顆。
  • 我們從哪裡來 - 宇宙大爆炸、恆星的產生
    越來越多的星雲就這樣慢慢的變成了一顆顆恆星,恆星由於核聚變又產生了越來越多比氫和氦更重的物質,直到最後恆星核都聚變成了鐵,此時恆星就沒法再繼續聚變生成更重的元素了,於是,砰的一聲巨響,恆星爆炸了,變成了超新星。在超新星爆炸的過程中,恆星噴發出大量的物質,這些物質又可以進一步進行核聚變,組成了比鐵更重的物質,比如我們熟知的金、銀、銅等元素。
  • 太陽曾經或存在一顆姊妹恆星
    長期以來,天文學家已經知道我們銀河系中的大多數系統是由雙星而不是單個恆星組成的,這導致科學家一直努力在我們的星系中尋找G型恆星(黃矮星),這可能是太陽早已消失的「姊妹恆星」。研究人員表示,在其他恆星的引力作用下,太陽的姊妹恆星被牽引走了,現在它可能在銀河系中的任何地方。
  • 恆星和太陽
    在我們天空能觀察的星星,特別明亮的星星叫恆星,恆星會發光像我們的太陽一樣,其實一顆恆星就是一顆太陽。太陽=恆星;太陽系=每顆恆星系。我們的太陽系有它的行星和衛星,還有它的柯伊伯帶。同樣每一顆恆星也有它的行星和衛星,還有它的柯伊伯帶。說白了每一顆恆星系就像我們的太陽系(我在這裡陳明一下,我一顆恆星系並不是恆星們集體組成的恆星系)。
  • 什麼叫流浪恆星? 我們的太陽是流浪恆星嗎, 為什麼?
    ,它等於說沒有星系環繞,成了無家可歸著,當然當銀河和仙女系合併時太陽也許會被拋出去,成為流浪恆星,這個沒一定,現在太陽繞銀心運動,不是流浪恆星,流浪恆星是被銀心拋出去的恆星不管是什麼樣的結局,總會有一些星體被甩出本星系成為「流浪恆星」。其實這種星系碰撞在宇宙中是相當普遍的。一般認為仙女座星系在過去就曾經和其他星系至少發生過一次碰撞。2、另一種情況就是恆星受到外力被加速到超過逃逸本星系的速度,從而脫離本星系成為流浪恆星。一般這種情況都和黑洞有關。
  • 黑洞撕裂恆星瞬間是怎樣的 一顆和太陽差不多大小的恆星
    黑洞撕裂恆星瞬間是怎樣的 一顆和太陽差不多大小的恆星時間:2020-10-15 13:24   來源:央視新聞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黑洞撕裂恆星瞬間是怎樣的 一顆和太陽差不多大小的恆星 據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當地時間9月27日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用 的望遠鏡
  • 我們在銀河系又發現了一顆古老恆星,幾乎與宇宙同齡!
    我們之所以判斷它是一顆古老恆星,是因為宇宙形成較早期幾乎沒有金屬,第一批誕生的恆星主要成分是氫和氦,它們的質量很大,溫度很高,壽命非常短暫,這些早期恆星被稱為「第三種群恆星」,之前科學家從未觀測過。
  • 太陽附近的一顆恆星,正在慢慢變暗,爆發後會影響地球嗎?
    宇宙中所有的事物都有壽命,不過壽命長短不一罷了,就連這片宇宙膨脹到一定階段也會向內收縮,一直變成一個奇點,除了星體之外,每一顆恆星也有走到終點的那一天,然而恆星在壽終正寢的時候,會發生一場超新星爆發,爆發的能量可以威脅到部分星球。科學家發現太陽附近的一顆恆星或要爆發,如果爆發後是否會威脅到太陽,從而影響人類在太陽系內的生存呢?
  • 太陽沒有「伴侶」,能說其他恆星也是孤獨的嗎?其實還有很多雙星
    在太陽系中,只有一顆恆星,那就是我們的太陽。在太空中,該系統與行星、衛星、小行星一起正圍繞銀河系的中心運行著。但太陽是孤獨的,它沒有伴侶。基於這一點,似乎其他恆星也是孤獨的,是嗎?然而,在2009年,藉助於精確度很高的望遠鏡,天文學家們了解到:Mizar和Alcor是一個由6顆恆星組成的恆星系統,即:雙Alcor A,雙Alcor B和雙Mizar。在大約99%的情況下,雙星是由同一個氣體雲和一個恆星搖籃共同產生的,而不是由一塊兩塊的塊狀物變成原恆星的。
  • 有關近期宇宙中的恆星,也包括太陽的10個意想不到的有趣事實
    1、我們在夜空中看到的每顆恆星都比太陽更大,更明亮。 在大約比6級更亮的5,000顆恆星中(一般說,肉眼視力1.5的人,可見到的最暗的星近似於6級),只有少數非常微弱的恆星,它大小和亮度與我們的太陽大致相同,其餘恆星更大且更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