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保護丨阿魯科爾沁打造「中國草都」

2021-01-17 澎湃新聞
草原保護丨阿魯科爾沁打造「中國草都」

2020-12-30 14: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以下文章來源於林草新聞 ,作者李富 張祥熙

林草新聞

聚焦草原草業 關注林草融合

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優質牧草基地,是全球集中連片面積最大的牧草基地。如今,阿魯科爾沁旗牧草種植業不斷延伸的綠色循環經濟產業鏈,形成縣域經濟發展產業集群,「中國草都」正書寫荒漠變綠洲的綠色傳奇。

「中國草都」人工種草核心區。阿魯科爾沁旗宣傳部供圖

立草為業破解發展瓶頸

阿魯科爾沁旗地處科爾沁沙地西緣,全旗草牧場面積1447萬畝,年均大小畜存欄200萬頭(只)以上,是內蒙古地區重要的肉牛羊生產加工輸出基地。曾經,由於頻繁遭受乾旱等嚴重自然災害和草原過度利用,優質牧草核心區一帶植被覆蓋率不足10%,草場退化、沙化十分嚴重。

草原要增綠,牧民要增收,如何破解保護生態與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阿魯科爾沁旗地域廣闊,氣候適宜,並且是地下水資源豐富的地區,於是決定發展人工種草產業。2008年5月,隨著阿魯科爾沁旗第一個節水紫花苜蓿項目試種成功,小面積節水人工草地開發帶動了大產業牧草種植髮展,草場也因此得以休養生息,牧草產業從此邁出向機械化、科技化、產業化發展的步伐。

紹根鎮烏丹陶海嘎查牧民海龍是全旗第一批種植人工牧草的牧民之一。2013年,海龍種植了500畝紫花苜蓿,畝產達800公斤,當年牧草賣了近60萬元。通過幾年的不斷整合租賃,去年海龍人工種植草場4400畝,純利潤160萬元。在種植成功後,他還動員嘎查牧民種植人工牧草,不僅增加了牧民收入,還改善了當地生態環境。阿魯科爾沁旗從2011年起,每年以不低於20萬畝的發展速度,鼓勵支持企業和牧民大力發展節水型優質牧草種植。阿魯科爾沁旗種植的牧草主要以紫花苜蓿為主,由於採用機械化方式科學種植,畝產超過1000公斤,是當地天然牧場產草量的20多倍,用水僅為傳統灌溉量的1/3,固土固沙和改善土壤作用明顯,且經濟效益增加。目前,草業核心區植被覆蓋度已從2008年的不足10%增長到90%以上。

收割機正在收割牧草。阿魯科爾沁旗宣傳部供圖

三種發展模式增加群眾收入

牧民魯日布扎木蘇學習了企業的田間管理技術後,在當地大型草業公司的帶動下,他種植紫花苜蓿2700畝,每年賣草100多萬公斤,賣牛羊100多頭,純收入在200萬元以上,成為遠近聞名的「百萬富翁」。

阿魯科爾沁旗優質牧草產業逐漸形成了企業獨資建設、企業(合作社)與牧戶聯合建設、牧戶與牧戶聯合建設3種發展模式。正是通過3種模式的穩步發展,促進了阿魯科爾沁旗高標準建設、大資金投入和大企業入駐,有力地推動了優質牧草種植等草產業的發展。目前,美國辛普勞公司、中國首農集團、亞盛田園牧歌草業公司、蒙草抗旱集團等25家獨資企業入駐,今年優質牧草產量達65萬噸,商品草產量佔全國總量的近1/5,實現產值12億元以上,帶動下遊產值近10億元。阿魯科爾沁旗生產的優質紫花苜蓿各項指標、產品質量達到國際水平,遠銷華北以及遼寧、吉林、黑龍江、山東等地,成為蒙牛、伊利、三元、光明等國內乳業龍頭企業重要的飼草供應基地。

艾民溫都嘎查貧困戶達乎日巴亞爾家雖然有500畝草牧場卻沒有牲畜,他便將草場流轉給星元草業公司並在該公司打工,實現了穩定脫貧。

立草為業,惠農為本。阿魯科爾沁旗圍繞草牧場流轉收入、工資性收入和生產性收入3個方面,使當地牧民有了穩定的收入,帶動1400餘名貧困人口人均增收2800元以上。草產業發展之前,這裡的草牧場流轉每畝僅15元,現在每畝草牧場最低達300元,高的近400元,3500戶農牧民已向企業流轉草牧場64.5萬畝,其中貧困戶280戶784人,人均年增收4600元;農牧民將土地、草牧場承包給企業、合作社後,變身產業工人到企業、合作社務工,目前有2000餘名農牧民成為產業工人,其中貧困人口324名,年人均增收4萬元。在草企業的帶動下,800餘戶農牧戶種草近21萬畝,戶均增收2萬元以上,1000餘戶農牧民以土地入股21家牧草合作社獲得分紅,年人均增收2800元以上,真正讓草原綠了起來,牧民的腰包鼓了起來。

創新發展延伸產業鏈條

在綠田園公司牧草加工車間,工人們正緊張有序地忙碌著。該公司出資建設的牧草加工項目在阿魯科爾沁旗啟動,主要產品為苜蓿草顆粒和苜蓿雙壓草捆,設計年生產能力15萬噸,一期工程年產草顆粒5萬噸。項目的投產,為「中國草都」草產品走向全國乃至世界,創阿魯科爾沁旗草業品牌奠定了基礎。阿魯科爾沁旗在發展優質牧草產業的基礎上,引進有實力的企業不斷延伸產業鏈條,採取外賣和就地轉化相結合的方式,大力發展養殖、育肥、草產品深加工及奶業、食品加工業等產業,積極打造具有阿魯科爾沁旗特色的品牌,在改善生態環境的同時富民增收。

優質牧草的科學種植拉動了養殖業的快速發展,奶牛、肉牛、肉羊和特色養殖業形成「種、養、加」的綠色循環產業鏈條。澳亞牧場入駐阿魯科爾沁旗後,成為赤峰規模較大的現代化畜牧業龍頭企業,目前共建成3個牧場,實現養殖奶牛3.6萬頭、肉牛5000頭,日產鮮奶400噸以上,年實現銷售收入5億元。

此外,阿魯科爾沁旗還注重發展草業旅遊業。阿魯科爾沁旗通用機場通航後,正在謀劃打造空中旅遊,遊人可一覽百萬畝人工牧草的壯美風光。

隨著草產業的日趨壯大,一些本地附屬鏈條企業也悄然而生,為服務苜蓿產業發展加油助力。天山口鎮鼎盛農牧業機械合作社從事播種、割草、摟草、捆草及運輸一條龍服務,投入近1000萬元購買了美國紐荷蘭牧草收割打捆設備,年收割能力升至15萬畝,藉助阿魯科爾沁旗發展優質牧草產業的優勢,在不斷發展壯大。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作者:李富 張祥熙

原標題:《草原保護丨阿魯科爾沁打造「中國草都」》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阿魯科爾沁機場舉行通航儀式
    【民航事兒】10月24日,阿魯科爾沁旗舉行阿魯科爾沁機場通航慶典儀式。、臨空產業「三位一體」發展格局,全力支持機場運營管理,全方位做好服務保障工作,通過招商引資、合作開發,建設集維修製造、科普教育、油料供應等服務功能於一體的航空產業經濟集聚區,著力打造北方地區重要交通樞紐、物流樞紐,為推動全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賦能增勢。
  • 阿魯科爾沁機場9月下旬通航
    來源:赤峰日報-塞外赤峰□記者 周建軍本報訊 9月15日,記者從阿魯科爾沁機場獲悉,該機場已於近日通過了上級管理部門的安全檢查,計劃9月下旬開通至赤峰、通遼兩條航線。據了解,檢查組一行對阿魯科爾沁機場的飛行區、空管等各個方面進行了全面檢查,對機場開航前的準備工作給予充分肯定。機場已經取得了軍方批覆的兩條航線,民航部門原則同意開通阿魯科爾沁旗至赤峰、通遼的短途旅客運輸業務,並於9月下旬擇日開航。這兩條航線正式開通後,阿魯科爾沁旗至赤峰計劃每天一個往返航班,飛行時間約50分鐘,採用賽斯納208機型執飛,航班票價100元左右。
  • 阿魯科爾沁旗至赤峰和通遼航班正式通航
    近日,阿魯科爾沁機場至赤峰機場和通遼機場的兩條短途運輸航線正式通航!這是阿魯科爾沁機場首次開通的兩條短途運輸航線,是赤峰市通用機場與支線運輸機場通航的重大突破,是國內通用機場與軍民合用機場通航的典範!阿魯科爾沁機場佔地862畝,跑道長1200米,設有兩個B類停機坪和一個直升機坪,設置集成式塔臺和NDB導航臺,擁有優質空域資源。
  • 阿魯科爾沁機場9月下旬通航 首批開通至赤峰、通遼兩條航線
    9月15日,記者從阿魯科爾沁機場獲悉,近日,阿魯科爾沁機場通過了上級管理部門的安全檢查,計劃9月下旬開通至赤峰、通遼兩條航線。 (網絡圖片)據了解,檢查組一行對阿魯科爾沁機場的飛行區機場已經取得了軍方批覆的兩條航線,民航部門原則同意開通阿魯科爾沁旗至赤峰、通遼的短途旅客運輸業務,並於9月下旬擇日開航。這兩條航線正式開通後,阿魯科爾沁旗至赤峰計劃每天一個往返航班,飛行時間約50分鐘,採用賽斯納208機型執飛,航班票價100元左右。
  • 阿魯科爾沁旗至赤峰航班要開通啦
    9月15日,記者從阿魯科爾沁機場獲悉,近日,阿魯科爾沁機場通過了上級管理部門的安全檢查,計劃9月下旬開通至赤峰、通遼兩條航線。(網絡圖片)據了解,檢查組一行對阿魯科爾沁機場的飛行區、空管等各個方面進行了全面檢查,對機場開航前的準備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
  • 內蒙古通航阿魯科爾沁——通遼短途運輸航線試飛成功
    當日11:20,內蒙古通航航班平穩停入通遼機場10號停機位,來自阿魯科爾沁旗的3名旅客順利下機。  阿魯科爾沁—通遼短途運輸航線是通遼機場建站以來開通的首條通航短途運輸航班,也是通遼市首條通用航空短途運輸航線。
  • [公告]碧水源:內蒙古自治區阿魯科爾沁旗白音花灌區節水灌溉工程...
    阿魯科爾沁旗氣象特徵見表1.2-2。於後金天聰四年(1630年)歸順後金,天聰八年(1634年),阿魯科爾沁部設前後兩旗,崇德元年並為一旗,稱阿魯科爾沁旗,相當於今阿魯科爾沁旗和開魯縣西南部地區。阿魯科爾沁與四子部落,以及烏拉特、茂明安、翁牛特等部落統稱阿魯蒙古。清順治年間設旗。科爾沁,為明代蒙古族部落名,意為「帶弓箭的近衛軍」。
  • 阿魯科爾沁旗供電公司抗暴風雪保電紀實
    阿魯科爾沁旗供電公司抗暴風雪保電紀實 來源:中國電力新聞網 2020-12-03
  • 阿魯科爾沁—通遼!我市首條短途運輸航線即將開通
    此次試飛航班為阿魯科爾沁—通遼短途運輸航班,是通遼機場開通的首條通航短途運輸航班,也是通遼市首條短途運輸航線旅客可通過航旅縱橫APP、同程APP、通遼機場和阿魯科爾沁機場購買機票,也可通過0476-2781666查詢相關航班信息。為做好通用短途運輸航班保障工作,通遼機場組織召開多次航班保障協調會,針對通用航空特點、機型情況和保障旅客情況研究確定了保障流程和相關保障預案,並與內蒙古通航籤訂了《通遼機場通用航空短途運輸航班綜合服務協議》。
  • 中國·第二十二屆草原文化百家論壇暨科爾沁歷史文化高峰論壇在...
    會議現場 張力軍 攝 4月28日下午,由內蒙古草原文化保護發展基金會主辦,內蒙古民族大學和內蒙古科爾沁文化旅遊集團有限公司承辦的中國·第二十二屆草原文化百家論壇暨科爾沁歷史文化高峰論壇在內蒙古通遼市隆重開幕。
  • 找回《射鵰英雄傳》中的科爾沁大草原!|中國有故事
    從此,父女兩個人把生命中的大部分時光,傾注在科爾沁沙地變草原的徵途上。如今他們已經成功恢復了3000畝草原,示範區內野生動植物達到300多種。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幾百年來,因為放墾開荒等活動的影響,水草豐美的科爾沁草原逐漸退化為中國面積最大的沙地。
  • 打造中國荒漠草原旅遊勝地!阿拉善草原旅遊發展規劃發布
    日前,我盟發布《阿拉善盟草原旅遊發展規劃(2019~2030)》(以下簡稱《規劃》)。標誌著我盟將以《規劃》作為未來10年草原旅遊發展的行動綱領,通過「草原旅遊+」的方式,推動旅遊與農牧、教育研學、體育運動、康體養生等產業的深度融合,發展體育運動休閒旅遊,打造健康養生生態旅遊區,大力推進生態旅遊發展。
  • 基層快訊 ▏西烏旗司法局為嘎查(社區)換屆選舉工作保駕護航;阿魯...
    (西烏旗司法局 供稿)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專題培訓圓滿結束近日,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司法局、阿魯科爾沁旗人民調解員協會聯合舉辦了以普法宣傳員、人民調解員、嘎查村「兩委」班子成員以及企業經營管理人員為主要培訓對象的第一輪民法典蒙漢雙語專題講座。
  • 草原、溼地、荒漠化防治
    中國綠色時報大數據系統草原、溼地、荒漠化防治專題播報內蒙古草原站聯合中國農科院植保所到興安盟開展草原蟲害線路調查 7月17日至19日,內蒙古自治區草原站聯合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專家團隊到興安盟開展草原蟲害線路調查工作。 根據項目設置的取樣區,專家團隊一行分別深入科爾沁右翼前旗、扎賚特旗和阿爾山市,開展實地調查。
  • 阿魯科爾沁X91-800*1600銑刨強力電磁吸盤提高作業效率
    阿魯科爾沁X91-800*1600銑刨強力電磁吸盤提高作業效率臨清市鑫運機械有限公司是起重電磁鐵、電磁吸盤、電永磁吸盤、強力永磁吸盤 除鐵器、退磁器以及金屬製品電控裝置的專業生產廠家。擁有工程師及各類技術人員數十名,科技開發力量雄厚。產品均採用計算機設計(CAD)和計算機製造(CAM)。
  • 阿魯科爾沁專業打孔水電安裝鑽孔/怎麼計費
    防止電機溫度過高,燒壞電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