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2000年,47歲的萬平帶著一輩子的積蓄跑到吉林西部通榆縣自費治沙。萬平曾是這裡的下鄉知青,當年鄉親們給了他無私的愛和幫助,在他重回通榆時看到日夜思念的鄉親們仍住著多年前的老房子,滾滾黃沙正無情吞噬著這片土地,他決定辭去環保工程師工作,帶領鄉親們一起重拾綠色。
2005年,萬曉白辭去城裡的教師工作,帶著剛滿1歲的女兒來到通榆,接過父親手中的接力棒,開始全職陪父親一起治沙。從此,父女兩個人把生命中的大部分時光,傾注在科爾沁沙地變草原的徵途上。
如今他們已經成功恢復了3000畝草原,示範區內野生動植物達到300多種。
敬請收看《中國有故事》
第二季第9集:在草原過青春
(建議在wifi環境下觀看)
↓↓↓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幾百年來,因為放墾開荒等活動的影響,水草豐美的科爾沁草原逐漸退化為中國面積最大的沙地。
吉林省通榆縣新合屯處於科爾沁沙地東部邊緣,萬平曾是這裡的下鄉知青。20多年前,這位熱電廠的環保工程師看著自己曾經揮灑青春的地方沙進人退,村子裡、田野上到處是黃沙,像地球的一塊塊傷疤,一些熟識的人家相繼搬走。一定要找回記憶中的場景,萬平狠心辭了工作,萬平下定決心用半輩子攢下來的30萬元承包了新合屯西邊100公頃的沙地,開始自費治沙。
萬平說:「我決心在這塊沙地上,十年或者二十年之後,把這塊沙地變為一塊綠洲或者變為一塊果園交給國家。」
治沙的頭幾年很難,因為沒有經驗,幾乎所有人都以為治沙就是種樹。當時還在上學的萬曉白有些不解,究竟是什麼力量讓父親拋家舍業,去沙地裡自討苦吃。每逢假期她都幫父親打理沙地,在漫天沙塵中種樹,挖坑、栽苗再踩實,收工時腳底像踩棉花一樣都是軟的。
有那麼兩年,萬曉白的主要工作就是跟著父親澆水,讓有幸在狂風下倖存的樹苗活下去。她在日記裡寫下自己的崩潰:「風沙裡,我找不到父親和他種下的樹苗……我束手無策,只能站在狂風裡祈禱風停……」
萬曉白常聽父親講起在這7年的知青生活,這個倔老頭常念叨,屯子不能讓沙給埋了。
2005年,在城裡當老師的萬曉白辭職,走進了科爾沁,牽頭成立了通榆縣環保志願者協會,決心陪父親一起治沙到底。
萬曉白說:「一開始的時候大家都種樹,(我們)就跟著種樹,後來三五年之後,樹都死了,都旱死了,才發現種樹不行。後來在無暇顧及的沙地上都長出了新的小草,我們才知道,沙地原來是有自我修復能力的,這個就是生態恢復。」
近幾年,萬曉白探索可持續農業發展,用恢復的草原邀請村民們養草雞、放牛,置換他們的沙地,撂荒養護。村民享受到綠色帶來的效益,開始自發的加入沙地還草的行動中來。
目前萬曉白團隊在科爾沁沙地上已經成功恢復了3000畝草原,在衛星地圖上,可以在新合屯看到一塊明顯的綠色方塊,萬平當年的承諾實現了。
滑動翻看↓
出品人
賀軍科
總監製
汪鴻雁
總策劃
李柯勇
監製
景臨 張坤 姚煥 毛浩 董時
策劃
王小鯤 張蕾蕾 閔捷 孫曄 李曦
導演
高旭
文字統籌
劉世昕
撰稿
朱彩雲
編導
居志遠母建鑫 蔣佩珊
視頻統籌
周浩 吳笛 肖健 趙娜 邊雅斯
宣發統籌
張勇 盧冠瓊 鬱惠穎
張國黨 蔣璐吉 戴胤
技術支持
張毅 趙凱
特效製作
溫陽東 平寶泉
獨家音樂版權
VFine Music
部分素材來源於網絡
鳴謝
中青在線
合盛唐(北京)傳媒有限公司
聯合出品
中國青年報社
中國青少年新媒體協會
中央企業團工委
江蘇廣電總臺網際網路產品中心
出品
共青團中央
回看往期視頻
滑動翻看↓
第1集:一種相思,兩段傳奇
第2集:一把二胡震天響
第3集:「兩彈一星」的「星」是怎麼造出來的?
第4集:比珠峰大本營還高百米,在那兒竟有一座塔!
第5集:「鐵人」到底有多鐵?!
第6集 :去北大荒「北漂」!他們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選擇?
第7集 :那一眼,看破星辰
第8集:上萬人共同保守的秘密,「可可託海」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存在?
第9集:在黑暗中張開翅膀
第10集:一條鐵路永流傳
第11集:尋覓 「最早的中國」
第12集:「糖丸」的記憶
第13集:一次「拉勾」改變了人生
第14集:國寶又「活」了
第15集:「猜爸爸」
第16集:誰不想當「孫大聖」?
第17集:時光照相館
第18集:我家有座「爭氣橋」
第19集:致敬志願者
第20集:青年突擊隊
第21集:天路上的「守護神」
第22集:新中國第一店
第23集:5G上珠峰
第24集:戰地家書
第25集:石頭「開花」
第26集:「乘風破浪」的大爺
第27集:別了,苦鹹水
第28集:40年60萬張照片!他的「辦公室」是天安門廣場
由共青團中央出品,中國青年報社、中央企業團工委、江蘇廣電總臺網際網路產品中心聯合出品的系列微紀錄片《中國有故事》將挖掘梳理新中國發展進程中重大歷史事件、建設工程、突破性成就,以青春風格講述背後鮮為人知的人物和故事,展現一代代平凡的中國人為祖國建設發展敢於犧牲、勤於奮鬥的奉獻精神。
編 輯丨餘 振(共青團昆明市委)
校 對丨張國黨
校 審丨李琬瑩
值班編委丨湯 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