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毛自從4個月增加副食開始,吃飯時都表現出可愛可親的小樣子,大口大口地吃飯,飯量天天漸增,爸爸媽媽看在眼裡,喜在心上。但是,漸漸地,媽媽發現1歲多的毛毛吃飯不如前段時間那麼投入了,總是喜歡自己動手去抓句子,將飯菜哩哩啦啦地往嘴裡送,媽媽搶都搶不下來。這是為什麼呢?
對於大多數寶寶來說,外面的世界是一個新奇的「花花世界」。對此,他們有著強烈的好奇感和求知慾。通過模仿和練習,他們不斷嘗試學習走入大人們的世界。1歲多的寶在肢體的大動作和手指小動作上有了一定的發展。因此,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像毛毛這樣做遊戲般地模仿、練習吃飯動作,對於這個時期的寶寶來說是比較普遍的。
對於知識經驗幾近空白的要兒來說,人類的許多特有現象,如語言、文化、風俗等都是十分復、難於理解的。因此,模仿就成了極為關鍵的學習方式。有關新生兒和嬰兒的研究證明、入類個體可以通過模仿來學習新的行為,包括陵體動作和發聲等。模仿還有助於個體更好地適應社會環填、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比如,1歲半的孩子可以在成人吐否頭時模仿止舌頭動作,而這可以很明顯地促進寶寶和家人之間的情感互動。
事實上,毛毛的吃飯行為不只是簡單的模仿,也是他在動作成熟的基礎上的一種具有遊戲性質的自由自在的行為。一般來說,6~9個月的寶寶可以成功夠取、抓握玩具,9~12月的寶寶可以用提指和食指抓握物體。可見,1歲多的寶寶已經初步具備了學習自己動手用句子吃飯的動作基礎。心理學家皮亞傑探討了動作對寶寶健康成長的重要性認為人對於外界的認識起源於動作。處於感知運動階段的寶寶正是通過不斷地接觸外界事物,不斷通過動作將自己和周圍環境聯繫起來,從而認識了自己和外部世界,實現了心理的成長。
因此,可以看出,寶寶想要主動嘗試用碗勺吃飯的現象,是寶寶的好奇心和動作發育良好的表現,是寶寶認識自己與世界的必然過程。爸爸媽媽在面對上述現象時,應該允許寶寶在嘗試與模仿中學習,從而促進寶寶多種能力的發展。比如,維護寶寶探索外部世界的好奇心和欲望,促進寶寶自我控制能力的提升等。
為了更好地解決家長的困感,下面有一些具體的建議作為參考。
當爸爸媽媽發現,寶寶開始喜歡用手抓握一些東西的時候,應該積極地創設愉快的用餐環境和氛圍。比如,在保證衛生的前提下,允許寶寶自己動手抓麵包片、磨牙餅乾、水果塊等食物。
寶寶可能還喜歡玩自己的碗勺,這並不是家長所謂的「不聽話」,而是寶寶開始練習吃飯的前期嘗試。爸爸媽媽在給寶寶餵飯的同時,應該給寶寶一個安全的勺子,允許寶寶嘗試自己拿勺吃飯。
在剛開始自己動手吃飯時,寶寶經常會雙手井用,著急起來還會把句子扔到一邊直接用手抓著吃。爸爸媽媽應該容忍寶寶吃得一塌塗,因為這是一個必然的過程。並且,在寶寶成功時,笆笆媽媽應給予積極的鼓勵。
媽媽要做好充分的物質準備,如準備好圍兜、給寶寶穿上好洗的衣服、在特定的區域吃飯等,這也是減少愛乾淨的爸媽媽的焦慮的有效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