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變遷,經濟的快速發展,科技的不斷創新,我們的生活也越來越現代化,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做什麼都習慣的拿起手機,而我們看時間的工具鐘錶也開始成為我們的裝飾品。
而在鐘錶的類型中,有一種很特別的類型叫做「天文鐘」,不僅能夠看時間,而且還能看日月星辰,其中就包括了太陽月亮的位置、日食、月食等等,是不是非常神奇呢?
而至今還存在的天文鐘就位於捷克布拉格老城廣場上,到現在已經有600年的歷史了,每隔一小時就有清脆的鐘聲傳來,精妙絕倫的天文星象在機械的錶盤上展現的淋漓盡致,而這座天文鐘能夠存在600年之久,也是相當不容易的,一個天文鐘的建造和維護都十分複雜的,在世界上很多殘留的天文鐘都是年久失修的。
那這個天文鐘究竟是怎麼在這600年間存活下來的呢?一起來看看吧。在1410年的時候,鐘錶匠和天文學家聯手只做了天文錶盤和機械部分;1490年時,鐘錶匠在下方又製作了日曆錶盤,增加了兩側的雕像;1552年時,制表師Jan Taborsk開始改善這個天文鐘,花費了20年之久,後又改進了鐘上月亮的運行,增加了活動的雕像,並繪製了與十二月份周期對應的黃道十二宮圖。
但是在1787年時,跟很多天文鐘的境遇一樣,這個天文鐘長期面臨沒有人維護的情況,但是在教授Antonín Strnad的說服下,請來鐘錶匠Landspergerem修繕,並在上方增加了使徒木雕。然後在1865年這個天文鐘再次大修,繪製了新的日曆錶盤;1882年在上方增加了發聲系統和公雞雕塑。
而我們今天看到的木雕是捷克雕塑家Vojtěch Sucharda在受到二戰的損壞後重新製作,後於1948年天文鐘終於恢復運轉,可以說我們今天能夠看到它的轉動,離不開先人們日日夜夜的守護吧。
那如何看懂這個天文鐘呢?其實天文鐘分為上、下兩個錶盤,上面的錶盤主要是現實時間和天文星象,在四周裝飾著一圈雕刻花紋,包括刺蝟、青蛙等等;下方代表著日曆錶盤,計算月份和天數,向外的第一圈代表12星座,第二圈代表12個月代表的現象,最外圈就是代表了古老的閱歷標誌,有365個格子,每個分為4份,也就代表著一年和四季,而在最中心的圓圈內就是布格拉城市的標誌。
其實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鐘是在我國北宋時期誕生的,但是在靖康政變的時候被金兵掠奪之後就丟棄了,也是一件十分可惜的事情了。對此,你是怎麼看的呢?可以在下面留言討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