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取景,中國「人物」,製片團隊、工作人員、演員團隊中中國人和美國人各佔一半,《木乃伊3》算是中國和好萊塢合作程度最深的一部合拍片,這至少是中國電影史上又一次有意義的探索。而對於《木乃伊3》的一些質疑,實際上正是合拍過程中的一些問題。
作為影片的出品人之一,常年做合拍片監製的著名導演黃建新作出了回應。
質疑1 北美票房不高?《木乃伊3》適合14到18歲孩子《木乃伊3》在北美的上映情況並沒有很突出,上映首周卻沒有把已上映三周的《蝙蝠俠6:黑暗騎士》從票房冠軍寶座上拉下來,這一點也被媒體抓住作為看低《木乃伊3》的一個例證。黃建新分析說:「今年美國好片實在太多了。但另一方面,《蝙蝠俠6》有一種中產階級情懷在裡面,美國人普遍教育程度比較高,所以他們更喜歡《蝙蝠俠6》。」
黃建新表示,《木乃伊3》這部影片其實更適合教育程度較低的受眾:「我個人認為這個片子會比較適合14歲到18歲的孩子,也許有些大人會覺得看了這部片子沒啥感覺,但孩子們對古墓這樣的題材可是很感興趣的。」
質疑2 李連杰變身三頭怪?怕傷害中國人感情合拍的一大好處,就是避免了引進片在內容上出現中國觀眾不能接受的內容。在與好萊塢談的過程中,一大內容就是避免影片故事裡的「雷區」。在《木乃伊3》中,「秋王」李連杰變成了一個三頭怪,被評論批為「莫名其妙」。
「外國人覺得"秋王"應該變成龍,我們立即就說不行,龍在中國是圖騰,要是變成龍,那是要傷害中國人感情的,結果就變成了"三頭怪"。」黃建新說,「變成什麼對他們來說真的不重要,這本來就是個簡單的商業片。」
質疑3 故事太簡單?中國最缺這樣的簡單商業片只有特技,故事太傻。這是《木乃伊3》在全球其他地區上映之後遭受最多的批評。而在黃建新眼裡,這並不是一個缺點。相反,中國最缺的就是這樣故事簡單的純商業片,包括大片。「我覺得中國的大片都是文藝片大片,《投名狀》、《集結號》、《英雄》都太文藝,《赤壁》還稍微好一點。」
黃建新點出了商業片和文藝片的最大區別。「商業片就是不能讓人有閱讀障礙,而文藝片就是設置一個閱讀障礙,然後把這個障礙慢慢解開,這個深度就出來了。為什麼《木乃伊》選在埃及,因為大家都知道埃及有木乃伊。要是選在一個地方,大家都在問這是哪啊,這就不行了。」黃建新說,「在中國這樣的純商業片還太少。」
幕後故事 中國工作人員從不說「No」《木乃伊3》的取景一部分在中國完成,另一部分在加拿大完成。這次中國與好萊塢的親密接觸,使得好萊塢的團隊也遭遇到了中國工作人員不一樣的工作模式。有著豐富的好萊塢經歷的楊紫瓊和李連杰都提起,中國工作人員是從不說「No」的一個團隊。
「在加拿大拍的時候,要布個景,工作人員就告訴我們要10天或是15天。可是到了中國要布個景,中國的工作人員就直接問我們,飯前要還是飯後要。」楊紫瓊描述說。
而上影總裁任仲倫也提起,影片的導演科恩本以為中國人的效率會不及好萊塢人員,可是在影片結束之時,卻發現中國人的效率其實是最高的。李連杰說:「無論我們提什麼要求,中國工作人員的回答總是yes,幾千人不休息加班加點的幹活。可是在美國,這樣的情況是不可能發生的。我就開玩笑說,中國人還沒有學會說no。」
楊紫瓊在首映禮上特別帶來了導演的感謝:「導演託我一定要感謝一下中國的工作人員。」 (瞿婧宇) (來源:上海青年報)
(責任編輯:楊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