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丨探「微觀世界」 抓「關鍵變量」——我國科學...

2020-11-22 新華網客戶端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

探「微觀世界」 抓「關鍵變量」——我國科學家與量子「糾纏」的故事

  新華社合肥10月27日電 題:探「微觀世界」 抓「關鍵變量」——我國科學家與量子「糾纏」的故事

  新華社記者劉菁、陳芳、徐海濤

  約一個世紀前,「上帝到底擲不擲骰子」的愛因斯坦-玻爾論戰,為人類開啟了量子世界之門。

  進入21世紀,量子科技發展突飛猛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快發展量子科技,對促進高質量發展、保障國家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要讓量子技術這個決勝未來的關鍵掌握在中國人手中!這是「中國量子軍團」心中的夢想火種。

  這是在安徽創新館拍攝的「墨子號」量子衛星模型(8月25日攝)。 新華社記者 劉軍喜 攝

  120年前量子論誕生之時,中國只能做看客。而今,憑藉一批科學家取得的多光子糾纏、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墨子號」衛星等突破,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次量子革命」的重要推動者與引領者。

  百年量子,探究微觀世界推動人類文明

  10月23日11時,清華大學物理系一間普通辦公室,陽光穿過窗戶灑滿書桌。中科院院士薛其坤正伏案工作,他關注著世界量子科研的新進展,也思考著如何加快培養青年人才。

  圖為薛其坤(資料照片)。新華社記者 李賀 攝

  個子不高、鄉音濃濃,從沂蒙山區走出來的薛其坤,樸實而風趣。奮鬥與執著,是無數次接近真理的過程,也是他量子路上的人生信條。

  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全球物理學最熱門的課題之一,因薛其坤團隊的首次成功觀測,中國標註了量子研究新高度。這項成果將推動新一代低能耗電子器件發展,加速信息革命進程。

  1900年,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提出量子論,如今它與相對論並稱現代物理學兩大支柱。但20世紀初,量子論以其「怪異」「悖論」引起軒然大波。

  中科院院士潘建偉在辦公室內與「墨子號」量子衛星模型合影(2018年12月13日攝)。 新華社記者 張端 攝

  「什麼糾纏、疊加,量子理論為什麼這麼怪?」1992年,一個名叫潘建偉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本科生,在畢業論文中向量子論發起挑戰。始於此,他迷上了微觀世界的奧妙與未知,一生與量子「糾纏」。

  20世紀,量子論催生出核能、雷射、半導體,進而發展出計算機、手機、網際網路,史稱第一次量子革命。21世紀以來,新發現、新技術密集湧現,「第二次量子革命的戰鼓已敲響!」英國《自然》雜誌說。

  量子科技的潛力難以想像:量子通信理論上可做到絕對保密,量子計算讓運算能力指數級增長,量子測量則將精度提升至「原子級」。

  世界競逐因此你追我趕。

  這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展示的「高速量子密鑰生成終端」模型(2019年8月22日攝)。 新華社記者 劉軍喜 攝

  創新自信,中國崛起為世界「量子勁旅」

  2000多年前的墨子不會想到,他的名字有朝一日會成為中國科技創新的一個標誌。

  全球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於2016年發射,這意味著,中國將「絕對保密」的量子通信向實用化推進了一大步。

  中科院院士潘建偉在實驗室內了解科研情況(2016年2月25日攝)。 新華社記者 劉軍喜 攝

  41歲當選院士,46歲帶領團隊發射「墨子號」,47歲建成世界首條量子通信幹線「京滬幹線」……如今已名震國際學界的潘建偉認為,能擁抱「中國機遇」,是他最大的幸運。

  當前,量子科技已是多國戰略布局的重點。但很少有人知道,研究量子有多難。

  中科院院士王建宇比喻,實現量子衛星「天地實驗」,「相當於人在萬米高空,把硬幣扔進地面的一個儲錢罐。」

  中科大教授郭國平說,研製量子計算機,就像「用原子壘起一座金字塔」。

  中國量子信息研究起步比發達國家晚了約20年。但21世紀以來,中國異軍突起,取得了多項重大原創成果——

  科研人員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量子通信「京滬幹線」總控中心工作(2017年9月29日攝)。 新華社記者 劉軍喜 攝

  多次刷新量子糾纏數量的世界紀錄,2013年首次觀測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2017年開通「京滬幹線」實現世界首次洲際量子保密通信……

  英國《自然》雜誌評價,中國在量子領域,「從10年前不起眼的國家發展為現在的世界勁旅」。

  「中國量子科研正處在黃金時代。」「墨子號」副總設計師彭承志說,日益強大的國力、催人奮進的氛圍是根本保障。

  關鍵變量,小小量子有望撬動遠大未來

  科研人員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自旋量子計算研究室內工作(2019年8月22日攝)。 新華社記者 劉軍喜 攝

  創新決勝未來,人才關乎成敗。

  日前,2020國際量子大會召開,吸引了全球103個國家和地區數千名學者參會,38歲的中科大教授陸朝陽任組委會主席。

  越來越多的青年闖入微觀世界,在與量子的「糾纏」中嶄露鋒芒,「敢於冒險」的火花在創新中綻放。

  34歲的中科大教授林毅恆,成功製備出原子和分子間「跨界」量子糾纏;合肥本源量子公司董事長孔偉成是個「90後」,目標是3年內研製出50到100比特的量子計算機……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科技創新是其中一個關鍵變量。

  目前,量子科技處於從實驗室邁向市場的關鍵期。我國量子科技發展存在不少短板,面臨多重挑戰。

  潘建偉認為,我國量子通信研究水平國際領先,量子計算與發達國家處於同一水平線,量子測量還有差距。「我們必須統籌創新要素,牢牢掌握創新和發展主動權!」

  「像嬰兒一樣,剛學走路的時候跌跌撞撞,之後便會健步如飛走上大道。」中科院院士郭光燦認為,應搶抓機遇推動量子應用。

  抓關鍵變量,增發展動能。

  這是正在建設中的中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無人機照片,4月13日攝)。 新華社記者 黃博涵 攝

  在北京,成立了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推動產業化;在安徽合肥,產業聚集的「量子大街」初具規模;在山東濟南,規劃到2030年實現量子產業規模300億元……

  「萊特兄弟發明的第一架飛機只飛了12秒,但它證明了人類能飛上天空。」陸朝陽說,隨著對量子規律更深刻的認識,量子科學將開啟人類更美好的未來。

相關焦點

  • ...微觀世界」 抓「關鍵變量」——我國科學家與量子「糾纏」的故事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探「微觀世界」 抓「關鍵變量」——我國科學家與量子「糾纏」的故事  新華社合肥10月27日電 題:探「微觀世界」 抓「關鍵變量」——我國科學家與量子「糾纏」的故事  新華社記者劉菁、陳芳、徐海濤  約一個世紀前,「上帝到底擲不擲骰子」的愛因斯坦
  • ...抓「關鍵變量」——我國科學家與量子「糾纏」的故事
    &nbsp&nbsp&nbsp&nbsp(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nbsp&nbsp&nbsp&nbsp探「微觀世界」抓「關鍵變量」——我國科學家與量子「糾纏」的故事
  • 探「微觀世界」 抓「關鍵變量」——我國科學家與量子「糾纏」的故事
    探「微觀世界」 抓「關鍵變量」——我國科學家與量子「糾纏」的故事 2020-10-28 19:29:56   來源:新華網
  • 【新華每日電訊】探「微觀世界」 抓「關鍵變量」——我國科學家與...
    新華社記者劉菁、陳芳、徐海濤約一個世紀前,「上帝到底擲不擲骰子」的愛因斯坦-玻爾論戰,為人類開啟了量子世界之門。進入21世紀,量子科技發展突飛猛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快發展量子科技,對促進高質量發展、保障國家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要讓量子技術這個決勝未來的關鍵掌握在中國人手中!這是「中國量子軍團」心中的夢想火種。
  • 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我國科學家與量子「糾纏」的故事
    始於此,他迷上了微觀世界的奧妙與未知,一生與量子「糾纏」。新華社記者 劉軍喜 攝關鍵變量,小小量子有望撬動遠大未來創新決勝未來,人才關乎成敗。越來越多的青年闖入微觀世界,在與量子的「糾纏」中嶄露鋒芒,「敢於冒險」的火花在創新中綻放。
  • 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丨培育未來的科學棟梁——青少年科技教育掃描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培育未來的科學棟梁——青少年科技教育掃描新華社北京9月20日電 題:培育未來的科學棟梁——青少年科技教育掃描新華社記者李興文、姚子云、孟含琪、陳毓珊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指出,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對科學興趣的引導和培養要從娃娃抓起
  • 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丨「從0到1」的堅守與突破:攀登科學高峰的那些...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
  • 這個關鍵變量,習近平高度重視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指出:「近年來,量子科技發展突飛猛進,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前沿領域。加快發展量子科技,對促進高質量發展、保障國家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安排這次集體學習,目的是了解世界量子科技發展態勢,分析我國量子科技發展形勢,更好推進我國量子科技發展。」  打好「當頭炮」下好「先手棋」當好「排頭兵」。
  • 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希望的田野,希望的春天——各地農業生產新...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希望的田野,希望的春天——各地農業生產新動態掃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  在習近平總書記的關心和重視下,這個特殊的春天裡,中國各地與疫情賽跑,抓緊組織好春管春播等農業生產,既播下抗疫的底氣,也播下一年的希望。春暖花開之時,新華社記者來到各地田間地頭,詳細了解各地農業生產新動態以及農民心中的新期待。
  • 洞見丨神秘量子裡的中國先機
    量子,微觀世界的神秘存在,它是不可分割的最小單位,可以「糾纏」,可以「疊加」,特性怪異而奇特。它有著與人們熟知的世界截然不同的物理規則,奧妙萬千,充滿未知。從網際網路、智慧型手機到衛星定位導航、核磁共振,幾乎所有今天新誕生的技術都與之有關。
  • 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丨擰成繩 渡難關——洪澇災區恢復生產生活秩序...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擰成繩 渡難關——洪澇災區恢復生產生活秩序一線觀察  新華社北京8月5日電 題:擰成繩 渡難關——洪澇災區恢復生產生活秩序一線觀察
  • 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另一場和時間的賽跑——湖北在疫情常態化防控...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新華社武漢4月9日電 題:另一場和時間的賽跑——湖北在疫情常態化防控中加快復工復產復市新華社記者徐海波春回大地,萬物復甦。當前,我國疫情防控階段性成效進一步鞏固,復工復產取得重要進展,經濟社會運行秩序加快恢復。
  • 時政新聞眼丨第三次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習近平這樣擘畫長江宏圖
    總書記在會上全面深刻闡述了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的重大意義、推進思路和重點任務,鮮明提出「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重慶永川區志願者在長江朱沱段撿拾垃圾。2018年4月26日,習近平在武漢主持召開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
  • 聯播+丨總書記主持的這次會議,再次強調我國制度優勢的根本保證
    聯播+丨總書記主持的這次會議,再次強調我國制度優勢的根本保證 聯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1月7日全天召開會議,習近平總書記主持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
  • 習近平總書記在海南考察回訪記 | 第二站: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
    ,推動我國海洋科技全面發展。  ——習近平  4月12日,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內,「深海勇士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裡,看望一線科技人員,考察科技創新情況,仔細聽取有關我國深海科學研究和探測情況介紹,通過視頻短片了解我國首次在馬裡亞納海溝開展萬米級海底探測情況,並興致勃勃地走進深海探測裝備展示區察看各種深海深潛高技術裝備,對海南更好地向深藍進發提出殷切希望。
  • 習近平總書記統一戰線重要思想的思維特徵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統一戰線的重要思想貫穿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體現了鮮明的戰略思維、系統思維、創新思維和底線思維等科學思維特點。全面準確把握習近平統一戰線思想的這些思維特徵,並將其應用於當前統一戰線實踐工作之中,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 中科院黨組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
    中科院黨組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重要講話精神 2018-07-06 科學傳播局 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主持會議,就全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提出明確要求。  會上,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所長王凡介紹了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考察期間視察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的情況,傳達了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與會人員充分交流了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體會,深入研討了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工作思路。
  • 總書記的牽掛丨攻克關鍵技術,讓深海大洋更「透明」
    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的「海燕」水下滑翔機最大工作深度已達8213米,創造了水下滑翔機下潛深度的世界紀錄。(□記者 肖芳 報導)時序更替,奮進前行。兩年前的6月,習近平總書記出席上合組織青島峰會後視察山東,為山東發展指明前進方向、提供根本遵循。
  •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論述 旗幟鮮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網際網路日益成為意識形態鬥爭的主陣地、主戰場、最前沿。在網際網路這個戰場上,我們能否頂得住、打得贏,直接關係我國意識形態安全和政權安全。強調網際網路是我們面臨的「最大變量」,搞不好會成為我們的「心頭之患」,「誰掌握了網際網路,誰就把握住了時代主動權;誰輕視網際網路,誰就會被時代所拋棄」,「過不了網際網路這一關,就過不了長期執政這一關」。
  • 習近平談科學方法(習得·科學方法)
    透過現象看本質,這5年,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的「新」氣象,根本的就在於有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的科學指引。   研讀系列重要講話,不難發現,講話自始至終貫穿6種因子:堅定信仰信念、鮮明人民立場、強烈歷史擔當、求真務實作風、勇於創新精神、科學方法論。從這6個角度切入,是學習系列重要講話的捷徑。   學習講話,最好的方法是學原文、讀原著、悟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