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部世界範圍內聞名的小說,它充分反應了人類靈魂的深度,並且多次被改編成漫畫,其中只有號稱漫畫之神的手塚治虫畫出了它的精髓。這部小說便是俄國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罪與罰》。
魅力視野|文
01《罪與罰》是一部「出圈」的作品
許多人可能不知道陀思妥耶夫斯基,可卻聽說過《罪與罰》。這算是典型的「出圈」特徵。
許多知名作家都有屬於自己的「出圈」作品,魅野憑什麼要單獨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罪與罰》拿出來說?《罪與罰》就「出圈」的表現來說,的確與眾不同,很值得專門提及。
《罪與罰》能夠「出圈」,大概有兩個原因。
第一,《罪與罰》僅僅就書名就涵蓋了極大的信息量,只聽到書名,就能隱隱約約體驗到一種發自靈魂深處的感應。
第二,大量動漫作品改編或者取材自《罪與罰》,讓《罪與罰》在人數眾多的二次元世界得到傳播。
02《罪與罰》如何反應靈魂的深度
魯迅對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說的評價極為中肯:【不但剝去表面的潔白,拷問出藏在底下的罪惡,而且還有拷問出藏在那罪惡之下的真正潔白來】。
這個評價用到《罪與罰》身上再合適不過。
《罪與罰》按東方人的思維,其實可以解釋為「因與果」。主角大學生拉斯柯爾尼科夫,受到「超人理論」的影響,自以為自己是一個可以跨越人性枷鎖的「超人」,於是犯下「大罪」。隨後,拉斯柯爾尼科夫的餘生,都為了自己犯下的「罪」受到「懲罰」。
這種「罰」,並不僅僅只是來自於法律與牢籠,而是來源於自身的「罪惡感」。拉斯柯爾尼科夫正是確認了自己屬於「邁不過那道坎」的人,並不屬於「超人」,只是「普通人」。於是拉斯柯爾尼科夫向自己的良知妥協,所以選擇了接受來自靈魂深處的「懲罰」。
《罪與罰》正是通過這種靈魂深處的鬥爭,從「罪惡之下」拷問出「真正潔白」,來反應了靈魂的深度。
03《罪與罰》被改編成哪些漫畫作品
《罪與罰》改編的漫畫很多。這裡魅野說幾個比較有代表性的。
落合尚之改編的《罪與罰》,類似黑澤明導演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另外一部作品《白痴》,把原著中的俄國人物用日本社會中的人物代替了。這是一部十分壓抑的漫畫作品。不過就魅野看來,只是得了《罪與罰》的「形」,把《罪與罰》的表面故事說清楚了而已,並沒有得到了其中精髓。
朝基勝的代表作《感應少年EIJI》,在第一部最後一個章節的主線故事,就用了《罪與罰》做了標題,並且也一定程度上融會貫通了《罪與罰》的故事情節。不過依然只是流於表面。
唯有號稱漫畫之神的手塚治虫改編的同名漫畫《罪與罰》,才算畫出了故事真正精髓。
04手塚治虫如何描繪《罪與罰》
《罪與罰》的故事裡,有一個影子主角斯維德裡蓋洛夫。斯維德裡蓋洛夫犯下過與主角拉斯柯爾尼科夫一樣的罪行。許多時候,他與拉斯柯爾尼科夫互為表裡,彼此深刻地影響著對方的靈魂深處。
在手塚治虫的《罪與罰》裡,大部分劇情都遵照了原著,唯獨把斯維德裡蓋洛夫這個角色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編,讓他變成了一個行動派。
這裡,就很好地體現了手塚治虫對《罪與罰》理解的深度,他深知拉斯柯爾尼科夫缺乏的正是行動。按人物自己的說法,他寧可自己在自己的鬥室裡睡上幾個月,也不願意去做一點務實的事情。正是因為拉斯柯爾尼科夫這種務虛的空想性格,讓他最終成為了一名罪犯。
如果拉斯柯爾尼科夫願意出去教書,也不會落得走投無路,不得不選擇犯罪的下場。手塚治虫犀利地看出了這一點,但是在不能改動主角設定的情況下,才把作為主角鏡子的斯維德裡蓋洛夫改編成了一個行動派。
通過這個改編我們看得出來,漫畫之神手塚治虫,的確畫出了《罪與罰》的精髓。
各位讀者想了解《罪與罰》這個故事嗎?你可以通過以下連結進行購買。這個版本是耿濟之老師翻譯的版本,在譯文品質上有保障,可以較為完美地還原故事的因果,讓我們了解真正的《罪與罰》。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刪圖致歉。
本文由「魅力視野」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