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反導早期預警合作 化解美國第一次核打擊威懾

2020-12-06 知曉說事
《環球時報 》 在今年中國軍隊參加俄羅斯勝利閱兵後發表評論文章說,俄羅斯幫助中國建立反導預警系統能顯著提升中國的防衛能力

中國和俄羅斯合作建造的飛彈早期預警系統接近完成,評論說兩國在戰略軍事領域合作意味著俄中結盟程度不亞於美國同英法等國的結盟。

這是在俄羅斯「苔原」(Tundra)預警衛星和在中國領土上建立的「沃羅涅日」遠程飛彈預警高頻雷達站的基礎上形成的預警系統。預警雷達提供來襲飛彈軌跡、速度、擊中目標前的飛行時間以及其他攔截所必需的數據。

《環球時報 》 在今年中國軍隊參加俄羅斯勝利閱兵後發表評論文章說,俄羅斯幫助中國建立反導預警系統能顯著提升中國的防衛能力。

美國《國家利益雜誌》文章引述莫斯科防務專家科爾洛申科(Igor Korotchenko)的評論說,「這是俄羅斯對戰略穩定的巨大貢獻,給中國一個強有力的工具,使他們能夠避免成為美國第一次核打擊的受害者。」

中俄戰略合作

冷戰後來自美國及盟國的戰略壓力促使俄羅斯和中國進一步尋求戰略合作。俄羅斯和中國自2019年6月正式宣布建立「新時期的戰略夥伴關係」以來,雙方不僅定期舉行聯合軍演,而且把合作推進到包括核威懾在內的戰略領域。

今年10月俄羅斯總統普京「瓦爾代」國際辯論俱樂部回答記者提問時暗示,俄中有結成軍事同盟的可能,不果他說目前無此必要。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也說,「中俄弘揚傳統友好沒有止境,拓展合作沒有禁區。」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的國際問題學者科羅列夫(Alexander Korolev)在澳大利亞東亞論壇網站撰文分析說,中國和俄羅斯飛彈早期預警系統一體化將中俄軍事聯繫和互相依賴達到新水平,令中俄結盟程度不亞於美國同英國和法國的結盟。

反導早期預警

2019年10月3日在俄羅斯舉行的第16屆「瓦爾代」國際辯論俱樂部會議上,俄羅斯總統普京宣布俄羅斯在幫助中國建立反導早期預警系統,並說這會「根本上改善中國的防禦能力,因為目前只有美國和俄羅斯擁有類似系統。」

俄羅斯國防部展示的2017年遠東地區軍事演習的防空雷達屏幕

隨後報導說,中國和俄羅斯為新預警系統開發軟體籤署了價值6千萬美元的合同。塔斯社援引俄羅斯反導早期預警系統的主要設計者,俄羅斯通訊公司Vimpel公司的負責人謝爾蓋博耶夫(Sergei Boev)說,他們同中國的合作正在進行當中,他們正在研究用於為中國製造的反導預警系統的組件,並且取得了進展。

《國家利益》報導引述俄羅斯退役空軍副司令亞歷山大盧贊(Alexander Luzan)的話說,同北京在早期預警方面的合作也讓俄羅斯受益。俄羅斯也能從同信息共享並且同中國雷達交換空間數據中獲益,那樣使「我國(俄羅斯)安全從東部得到更好地保證。」

盧贊在文章中說,俄羅斯的反導預警系統的地面設備包括能夠探測4-6千公裡的「沃羅涅日」遠程雷達,和具有艦船探測能力的「向日葵」短距海岸雷達。他說,把這些裝備部署在俄羅斯遠東地區的探測缺乏深度。俄羅斯試圖在蒙古安裝這種雷達設備,但結果也不理想。

中俄反導聯合演習

科羅列夫在文章中說,俄羅斯和中國在反導早期預警方面的合作至少可以上溯到2016年5月。他說,當時俄羅斯和中國開始了定期的聯合軍事演習,在俄羅斯武裝力量研究所進行的空天安全演練是俄中首次進行的電腦模擬飛彈防禦演習。

中國展示具有反艦能力的東風26彈道飛彈

俄中兩國在2017年和2018年進行了分別在中國和俄羅斯進行了第二次和第三次演習,演練「在組織反導防禦,行動和火力支援方面計劃聯合作戰行動」,以及應對瞄準俄中兩國潛在的彈道飛彈和巡航飛彈。

中國國防部2019年4月透露,根據中俄雙方共識,中俄第三次反導計算機聯合演習於2019年年內在俄羅斯舉行。

相關焦點

  • 美國F-35投擲戰術核彈測試,中俄:我們也有,誰怕誰
    【美軍近日發布了F35隱身戰機測試戰術核彈的視頻】據媒體報導,美國空軍近日發布了一段F35隱身戰鬥機測試戰術核彈的視頻,據稱這次測試在今年8月底進行,美軍此時發布這樣一個信息,目的不言而喻,就是威懾。至於美軍想要威懾的目標,恐怕也還是中俄。
  • 紅旗19飛彈即將投產,性能比肩俄羅斯S500,將美國遠甩在身後
    紅旗19是中國最新研發的高性能反導飛彈,這款飛彈系統大致和俄羅斯重點發展的S500防空飛彈系統同級,甚至更高。這款飛彈射程不會低於300公裡,射高達到150公裡,足以攔截所有1000-3000公裡、甚至更遠射程的彈道飛彈,性能超過幾乎全部現役防空/反導飛彈。俄羅斯專家就評價,紅旗19的性能很高,以此為代表,中俄反導技術超過美國。
  • 美低軌道飛彈預警衛星開造!對東風-21D最長預警時間可增到30分鐘
    當然這一合同籤署的意義不僅僅是標誌著馬斯克成為專業軍火商,更重要的這一飛彈預警衛星對於美軍的重要意義。據稱這一合同的可能前景將對中國和俄羅斯構成嚴峻的挑戰,美軍也因此笑開了花。 讓人好奇的是這一飛彈預警衛星到底有多牛?所謂的飛彈預警衛星顧名思義,就是一種用於監視、發現和跟蹤敵方彈道飛彈,進行早期預警的遙感類衛星,是目前天基預警系統的核心和關鍵。
  • 媒體稱印度成功測試國產反導系統,南亞反導角力日趨激烈
    印度今年部署國產反導系統的計劃已落空報導稱,此次反導試驗的攔截彈是從奧裡薩邦海岸以東阿卜杜爾·卡拉姆島上的試驗場發射的。反導系統的雷達發現了來襲的飛彈,對其進行跟蹤並下達啟動攔截飛彈的指令。攔截進行得非常順利,因為是直接打擊,這就為早期部署部隊提供了可能。 軍方消息人士補充說,大氣層內的目標是在孟加拉灣上空15000米高空被攔截的。
  • 中俄最擔心的事發生了?這項關鍵決定通過後,日美毒牙已瞄準要害
    因為日本這一次將會抓緊時間擴軍備戰,並且研發多種新式飛彈,給中俄兩國造成巨大的威脅,所以,在美國的支持下日本緊急增加軍費,並用自己的毒牙瞄準中俄兩國的要害之後,亞太地區或將再一次陷入混亂當中。圖為日本心神實驗機因為日本這一次斥3.24億美元巨資所要研發的是一款能夠打擊遠程目標的高超音速飛彈,考慮到日本這一次研發的是一款被用於打擊要塞又或者大型移動目標的武器,他們這次想要研發的飛彈必然是巡航飛彈又或者彈道飛彈這樣的類型,而不管是彈道飛彈,還是戰鬥部自行加速進入突防模式的高超音速巡航飛彈,在其末端狀態都是難以被防空反導系統攔截的
  • 以中俄為目標,美軍發布核武庫概況報告,實力足以毀滅世界
    報告前言稱,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美國通過構建陸基、海基和空基三位一體的核力量,以絕對阻嚇對手,並為盟國和合作夥伴提供保證,防範不確定的威脅。戰略轟炸機是美國在危機期間對潛在對手表達明確信號的存在,一直處於警戒狀態,必要時進行部署和威懾。
  • 來自美國的「高超音速」愛情 中俄會接招嗎?
    高超音速武器不僅極大地削弱美國相對中俄這樣對等對手的軍事優勢,一旦擴散,連「二流國家」都有可能嚴重影響美國在世界熱點地區的軍事行動自由度。當然,美國尋求高超音速武器軍備控制的桌面上的理由是降低軍事衝突的不可預測性和不可控性。
  • 警告,偵測到在途的核打擊!原來是美軍在測試新型核武器
    偵測到在途的核打擊~(動圖來源:mig3535/Youtube)鏈式反應瞬間爆發出驚人的殺傷力,伴隨著持續的輻射傷害,使得核武器成為令人談之色變的猛獸。不光要進行核軍備競賽,還要大力發展戰術核武器,核武器大的小的兩頭都要抓,對中俄形成絕對的威懾力~(圖自:Bill C/Youtube)2018年美國《核態勢評估》中也明說了美軍開始加緊研製帶核彈頭的巡航飛彈和潛射彈道飛彈
  • 技術派|美在阿拉斯加部署新反導雷達,重點盯防大國洲際飛彈
    「遠程識別雷達」有兩個雷達陣面性能強大「遠程識別雷達」美國反導預警體系主要有天基飛彈預警衛星、陸基預警雷達和海基預警雷達組成,相互配合,覆蓋全球。總而言之,「遠程識別雷達」陣面面積超過249平方米的海基X波段雷達,但小於升級型早期預警雷達(UEWR)的400到500平方米。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副總裁還曾提到,該雷達具有數千公裡的有效探測距離,數倍於部署到日本的TPY-2雷達。
  • 領先美俄10年,價值千億反導系統也無法對付
    在三位一體核打擊體系中,雖然攜帶核彈的戰略轟炸機,不如靈活機動的戰略核潛艇的生存能力強,但是它的技術難度可以說是最高的。首先簡單介紹一下東風17,它是號稱中國女武神之一的祝學軍教授,率領團隊研發數10年的成果,具備全天候、無依託、強突防的特點,可對中近程目標實施精確打擊,相比敵人重要反導防空系統的高超音速沉波級飛彈
  • 俄羅斯防長提議中俄籤署2017至2020年軍事合作路線圖
    紹伊古稱,相信今天的會談將進一步鞏固兩國戰略夥伴關係 而中國國防部長常萬全稱,中俄計劃於2017年在軍事方面舉行大規模聯合重要活動。 常萬全指出:「近年來在我們兩國領導人的親自領導下,中俄兩軍的協作和信任水平穩步提升。我們雙方合作的領域不斷擴大,軍事合作發展趨勢保持著順利的方向。」
  • 國產P波段雷達橫空出世,它對反導、核反擊意義幾何?
    因此,作為一部「合格」遠程預警雷達,你的作用距離就要足夠遠,可達上千公裡,主要用來發現遠、中、近程彈道飛彈和隱身飛機,測定其位置、速度等關鍵參數,為軍事行動提供預警情報。在美俄,此類雷達一般被稱作「早期預警雷達」,在這之前往往會有一個定語,那就是「飛彈攻擊」。也就是說,它是反導作戰和戰略核反擊的重要一環,其在國家預警防禦體系中有著重要作用。
  • 中俄早已做好準備,800公裡外打下衛星
    (美蘇星際爭霸中的太空反導系統概念圖)近日,美國總統川普在視察美軍一個航空站基地時發表演說稱:「太空是未來各國展開爭奪的新領域,美國已經著眼於未來準備打造一支全新的軍種-太空軍」。從川普的發言不能看出,作為世界第一軍事強國的美國並不滿足於現在的軍事優勢,而是未雨綢繆準備像爭奪制空權、制海權那樣繼續掌握制太空權,對於美國的這個做法,中俄兩國雖並未表態,但其實兩國早已捷足先登展開了類似的部署研究。(美軍嚴重依賴太空資產進行戰爭支援)所謂的太空軍,指的是一支專門保障本國太空利益的不被侵犯的部隊。
  • 美軍「太空殺手」初露猙獰 或打破對中俄核均衡
    據美國「防務更新」網站23日報導,美國飛彈防禦局和雷神公司最近完成未來 「多目標殺傷器」(MOKV)概念的第一階段項目評估,從中可以粗窺美軍新一代「太空殺手」的猙獰面目。專家介紹說,該攔截器如果研製成功,將使美國具備攔截多彈頭洲際飛彈的能力,打破中俄等國通過多彈頭洲際飛彈建立起的核均衡,至於攔截太空衛星更不在話下。
  • 臺灣充當美國「核打擊耳目」?臺獨有多壞,統一就有多快
    作者:刺客「臺灣對美國不可或缺,美國必將『保衛』臺灣」。臺灣某些政客為了尋求美國的「保護」,甚至已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居然試圖讓臺灣充當美國核打擊中國大陸的「耳目」。這篇文章的論點就是:臺軍可以將數據「實時傳送給美國,為美國提供早期預警並對中國大陸實施核反擊」。很顯然,川普的黯然下臺,拜登新政府緩和中美關係的跡象越發明顯,臺灣在美國心目中的地位也將隨著被降低.。這讓島內的某些政客感到焦慮和恐懼,深怕從此會遭到美國的冷落甚至拋棄。
  • 若美軍先發起核打擊,中國難以二次核反擊?前空軍大校:胡說八道
    其中最危險的就是核武器,而美軍最近這些年重點發展低當量戰術核彈,就是想降低核戰的門檻,如果美國率先發起核打擊,我們如何應對? 中國空軍退役大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王湘穗指出,發起核打擊一直是美國最優選,但是由於我們核武庫的變化,美國面臨越來越多不確定性。
  • 普京籤署重磅命令,6種情況發射核武器:美國敢惹俄羅斯必報復
    據俄羅官方門戶網站發布的消息顯示,該文件主要內容是,俄方奉行防禦性威懾政策旨在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並對俄羅斯潛在敵人形成威懾,以防發生侵略行為。此外,還稱,核武只是俄方的一種威懾力量,只會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作為最後的手段使用,同時,也對俄羅斯的「潛在敵人」做出了最嚴厲的警告,任何動手前都得想清楚了,能不能攔得住俄羅斯那幾千枚具備三位一體能力的核彈頭攻擊,不過此次針對美國的意味十分的強。那俄羅斯種情況下會使用核武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