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武次位面】作者:liutang2020
當地時間11月25日,美國國防部發布了一份有關美國三位一體核武庫現代化概況的報告。這份報告簡要介紹了美軍陸、海、空基核力量建設,並闡述了美軍核武庫現代化的必要性。當然,美國國防部在報告中還不忘提及中國和俄羅斯。這份報告的公開版本現發布在美國國防部官方網站上,我們簡要地介紹一下。
報告前言稱,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美國通過構建陸基、海基和空基三位一體的核力量,以絕對阻嚇對手,並為盟國和合作夥伴提供保證,防範不確定的威脅。
目前美國的三位一體核力量包括:
14艘彈道飛彈核潛艇,搭載240枚潛射彈道飛彈;
400枚陸基洲際彈道飛彈(ICBM);
60架具備發射核炸彈和核巡航飛彈的戰略轟炸機;
完備的核指揮、控制和通信系統;
少量的戰術核武器,用於前沿部署。
目前美國三位一體核力量的狀態是:
核潛艇艦隊的部分戰略核潛艇保持巡航狀態,使"潛在對手"難以掌握其全部行蹤,並提升核潛艇的生存能力;
陸基洲際彈道飛彈被分布在數百個發射井中,可在短時間內發射;
戰略轟炸機是美國在危機期間對潛在對手表達明確信號的存在,一直處於警戒狀態,必要時進行部署和威懾。
報告稱,目前美國三位一體核武庫的大多數武器系統,其使用年限均已超過最初的設計壽命,是必須要進行現代化的。隨著"外國核威脅"的增加,核武庫的重要性仍然存在。2018年的《國防戰略報告》稱,美國國防部會使核武庫現代化,包括核指揮、控制和通信以及支援設施。核武庫的現代化包括發展對抗競爭對手脅迫性戰略手段的選項,其前提是威脅使用核武器和戰略性非核攻擊。
"美國陸基核武器現代化的重要性"部分,介紹了美國陸基核武器的情況:目前現役的"民兵"-3洲際彈道飛彈於1970年投入使用,已服役達50年,並多次延長使用壽命。美國空軍(陸基洲際彈道飛彈的管理者是美國空軍)計劃用全新的"陸基戰略威懾"系統(GBSD)替代"民兵"-3。
▲美軍紀念"民兵"-3服役50年的海報
美國空軍已確定GBSD達到了性能標準要求,其使用低風險、技術成熟的組件;採用模塊化體系結構,可結合新技術以適應快速變化的威脅;維護起來更容易,且節省成本。GBSD不僅將取代"民兵"-3,而且將使發射裝置現代化,並改善指揮控制,增加安全保障。
▲GBSD示意圖
目前美國陸基洲際彈道飛彈是三位一體核力量中最常態化的部分,每年365天/每周7天/每天24小時保持警惕,並由核指揮、控制和通信(NC3)系統控制。所有的陸基洲際彈道飛彈被分布在400個固定發射井中,另有50個發射井處於"預備"狀態,分布在3個軍事基地中。數量和分散狀態讓潛在對手必須考慮以大規模攻擊美國本土才能徹底癱瘓美國。
美國的核規劃者專門制定了核打擊方案,"要麼承受第一次核打擊,再進行有效反應";"要麼在確認攻擊可能後發射洲際彈道飛彈,避免在第一次核打擊中遭受損失"。雖然使用核武器進行進攻作戰不是首選,但保留這一選項會使潛在對手考慮其發起第一次核打擊的後果。
▲美國空軍今年已多次試射"民兵"-3洲際彈道飛彈
如果美國需要對突然出現的攻擊作出快速反應,那麼洲際彈道飛彈將為美國總統和國家指揮當局提供最快的響應選項。雖然"民兵"-3飛彈最多能帶3個分導式彈頭,但目前每枚飛彈只有一個核彈頭。最後,洲際彈道飛彈承擔日常的戰備值班,可以使轟炸機部隊從核警戒狀態解放出來,執行其他的常規任務。
報告中還有一部分自問自答的內容,解釋了一些有關於洲際彈道飛彈的問題。例如為了防止意外發射,在沒有事先收到和確認總統的發射指令,美軍的戰略飛彈部隊是不能發射洲際飛彈的;此外,洲際飛彈每天都被鎖定,如果沒有按照正確順序輸入代碼,飛彈是無法啟用的。還有飛彈發射控制中心對各飛彈中隊進行監控,可以對任何未經授權的發射發出"禁止發射"命令。
再如,問題"為何不依賴核潛艇和轟炸機,而依賴洲際彈道飛彈",回答是:數量有限的核潛艇和轟炸機的駐地或機場極易遭到敵方的常規攻擊,這會削弱核武庫的力量,而對手僅僅是使用常規武器,無法上升到核反擊的程度。而且潛在對手都有加強海洋反潛能力,並擁有強大的空中和防空力量。
自問自答中還提及,"俄羅斯和中國都在增加核武器,而美國是一對一更換GBSD",因此裝備GBSD並不會引發"軍備競賽";而削減洲際彈道飛彈並不能節省國防開支,反而因為削減洲際飛彈而需要增加更多的成本。
"美國海基核武器現代化的重要性"部分,介紹了美國海基核武器的情況:現役的"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SSBN)自1982年開始在全球範圍內進行巡航,"俄亥俄"級核潛艇最初設計壽命是30年,但是已延長到42年,其中最新一艘於1997年服役。"俄亥俄"級核潛艇可搭載20枚"三叉戟"II D5型潛射彈道飛彈(SLBM),這種飛彈可以攜帶多個W76-2核彈頭,裝備於美國和英國的戰略核潛艇,並將使用到本世紀40年代。
▲美國海軍"俄亥俄"級彈道飛彈核潛艇
美國海軍將至少裝備12艘"哥倫比亞"級核潛艇,替換現有的14艘"俄亥俄"級核潛艇,並在2030年進行"哥倫比亞"級戰略核潛艇的首次巡邏。每艘"哥倫比亞"級核潛艇將攜帶16枚"三叉戟"II D5型潛射彈道飛彈。美國國防部正研製新式核巡航飛彈(SLCM-N),並研製W93核彈頭。
▲下一代"哥倫比亞"級彈道飛彈核潛艇,目前已開工建造
戰略核潛艇是美國三位一體核力量中最有生存力的一環,戰略核潛艇本身在水下具有隱蔽性,採用核反應堆作為動力,可進行長達數月的海上部署,執行戰備巡邏任務。戰略核潛艇可以機動到任意的發射點,靈活性和行動突然性非常高。
美國海軍裝備的潛射洲際彈道飛彈,是"三叉戟"II D5飛彈與低當量W76-2核彈頭的組合。而潛射核巡航飛彈則是一款靈活的戰術核武器,用於對潛在對手實施前沿威懾,其發射平臺的機動性使這種飛彈可以從任何方向上發射,迫使潛在對手針對所有方向制定防禦計劃,增加了作戰負擔。
▲今年2月份,美國海軍進行"三叉戟"II D5潛射飛彈的試射
在海基核力量部分,解釋了有關戰略核潛艇和潛射彈道飛彈、巡航飛彈的問題:
美國海軍需要12艘"哥倫比亞"級核潛艇,才能保護美國本土、盟國和合作夥伴。12艘核潛艇能確保海基核力量的可用性、生存力和快速反映。如果將戰略核潛艇數量削減到8艘,很有可能會使潛在對手增加其反潛能力的動機,同時限制了核潛艇對目標威懾的靈活性,縮小美國海上戰備巡邏的區域,增加核潛艇部署的可預見性,降低生存能力。
問答中還解釋了低當量W76-2核彈頭不會增加核戰爭的風險;在已有空射巡航飛彈的情況下,增加海基核巡航飛彈即是遏制潛在對手的有限核打擊,同時空射飛彈需要考慮對手的防空能力,而潛射巡航飛彈則要迫使對方從海上和空中兩個方面加以防範,提升了美國的核威懾;報告稱,美國不打算與俄羅斯在非戰略核武器上進行競爭,儘管俄羅斯已擁有核魚雷、短程彈道飛彈、核反艦飛彈等武器。
"美國空基核武器現代化的重要性"部分,介紹了美國空基核武器的情況:美國空軍目前有一個多樣化的空基核力量,以B-52H戰略轟炸機、B-2隱身戰略轟炸機和F-15E戰鬥轟炸機為主要空基發射平臺;以空射巡航飛彈(ALCM),和B83-1核炸彈、B61系列核炸彈為主的空基核武器。
▲美國空軍B-2隱身戰略轟炸機
美國空軍計劃在21世紀20年代中期部署B-21"突襲者"戰略轟炸機;在2023年部署具備核武器發射認證的F-35隱身戰鬥機;在本世紀20年代部署B61-12核炸彈;在本世紀30年代初部署遠程防區外巡航飛彈(LRSO)。
最早從1961年服役的B-52H"同溫層堡壘"戰略轟炸機已進行過多次升級和延壽,最新一次是對引擎和網絡安全的升級。B-2是美國空軍現役的唯一一型隱身戰略轟炸機,用於執行最有挑戰性的任務。B-21則是下一代隱身轟炸機,將在21世紀20年代末取代B-2,初步計劃裝備100架。
▲B-52H戰略轟炸機掛載巡航飛彈
目前現役的AGM-86空射巡航飛彈是從1982年服役的,當時是為了應對前蘇聯威脅。AGM-86將被具有隱身性、高生存力和遠航程的LRSO武器所取代。最新的B61-12核炸彈將取代B61系列中的B61-3、B61-4、B61-7和B61-10;完成核認證的F-35隱身戰鬥機將取代F-15E戰鬥機,承擔戰術核打擊任務。
▲今年8月份,美國空軍進行了F-35A隱身戰鬥機投放B61-12核炸彈的測試
美國空軍的戰略轟炸機是三位一體核力量中最靈活的部分。美軍轟炸機經過空中加油後,結合空射巡航飛彈的射程,足以對潛在對手的大部分領土進行打擊。而且轟炸機可以攜帶核武器及常規彈藥,可根據任務進行彈藥更換,這一點較洲際彈道飛彈和潛射彈道飛彈更加靈活。
此外,轟炸機可以在和平時期、危機乃至衝突起降部署到盟國和合作夥伴的領土上,以保護盟友、威懾對手。而在任務過程中,處於升空飛行狀態的轟炸機和可攜帶核彈藥的戰鬥機可以從空中召回,這能使美國高層在危機中有更多時間作出決策。
美國空軍對LRSO給予厚望,比如B-52H就可以攜帶多達20枚LRSO武器。LRSO將給潛在對手的防空體系造成壓力,因為隱身性和長航程不僅提高了武器的生存力,還提高了發射載機的生存力,卻增加了潛在對手探測和跟蹤的難度。另外,LRSO和B61-12核炸彈一樣,都能有效控制成本,提高精度和可靠性。
在有關空基核力量問答部分,報告重點提及的是B-21"突襲者"和LRSO飛彈:
研製B-21是為了克制先進"敵方"的防空體系,B-21不需要進行突防作戰,而是在防區外進行彈藥投放。這一點足以讓潛在對手加大綜合防空和飛彈防禦能力的投資。而且B-21與LRSO飛彈的組合,其威懾效果是優於讓B-21攜帶核炸彈的組合。
▲B-21"突襲者"隱身戰略轟炸機的示意圖
相比於常規巡航飛彈,可攜帶核戰鬥部的LRSO的主要目的是威懾,長航程和隱身性是常規巡航飛彈無法比擬的。而部署LRSO並不會增加核戰爭的風險,自1987年以來,美國空軍已在戰爭中發射了350枚巡航飛彈,沒有一次被潛在對手誤認為是核打擊。而且美軍經常會對飛彈打擊作出解釋,以降低潛在對手誤判的可能性,包括"使用何種武器"、"何時使用"和"目標是什麼"等。
因篇幅問題,且翻譯水平有限,只能解讀到這裡。相關數據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