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簡單心理 簡單心理
「每日罐頭」是一檔心理學口味的精神食糧欄目(狗子特別喜歡的)。
今天聊聊,人們所說的「理想型」真的很準嗎?
罐頭質檢員:羅小虎
在知乎上搜索「擇偶標準」,可以發現答主們都是1234的list列好了……其中,學歷、朋友、父母、顏值、性格、家庭是權重較高的幾個要求。
然而,最近一項發表在《th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上的研究顯示:人們所期待的品質,並不能真正預測我們未來的伴侶。
這些「理想要求」用兩個字來概括,就是——沒用。
在實驗中,研究人員讓參與者們列出伴侶最重要的3個品質(比如身材/廚藝/性格),然後針對這3個品質,對5名候選人打分(這些候選人都是ta們有好感的朋友/熟悉的人)。
此外,參與者還需要隨機針對另一個參與者所提出的3個品質,對這些人進行打分。
按道理,在這3個品質上得分越高,參與者對ta的興趣就越大。
結果發現:參與者所提出的這3個品質,確實可以預測ta們感興趣的伴侶。但是,這3個品質不如別人所提出的3個品質好使!也即是說,別人所提出的3個品質更能預測ta們的理想型。
所以,靈魂拷問來了——你喜歡的,究竟是什麼?
研究者認為,答案是個謎(不談戀愛就真不好說)。你所描述的「理想型」標準,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預測你感興趣的人,但它更多是一種對於人性的、普適性的期望。
過去的研究常常發現,人們最終在一起生活的伴侶,往往就不是當初的那個「理想型」。
你可能更希望與一個跟自己相似的人談戀愛,但實際上無論是好朋友還是夫妻,那些能長久相處的人的關鍵人格維度總是不一樣的。
從進化心理學來看,人類自帶生物算法的擇偶標準。也就是說,擇偶標準和人生一樣,真沒有那麼多條條框框。
預感是ta,你就衝衝衝吧。
參考資料:
Sparks, J., Daly, C., Wilkey, B. M., Molden, D. C., Finkel, E. J., & Eastwick, P. W. (2020). Negligible evidence that people desire partners who uniquely fit their ideal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90, 103968. doi:10.1016/j.jesp.2020.103968
Tracey, T. J. G., Ryan, J. M., & Jaschik-Herman, B. (2001). Complementarity of Interpersonal Circumplex Traits.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27(7), 786–797. doi:10.1177/0146167201277002
衛生巾 | 情敵 | | | |
原標題:《人們說的「戀愛理想型」都只是嘴上高興|每日罐頭》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