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
搖滾起源於20世紀40年代末期的美國,20世紀50年代早期開始流行,迅速風靡全球,並在1960年和1970年形成一股熱潮。
(」披頭四「專輯封面。)
隨著改革開發,搖滾在中國開始出現。
1979年冬天,萬星(鼓手)、李世超(貝司)、馬曉藝(主唱)和王昕波(隊長)四名年輕人在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成立了他們的樂隊「萬李馬王」.
「萬李馬王」是最早的中國搖滾樂隊。
(「萬李馬王」和好友們的合影。)
早在1971年,王昕波偶爾聽到披頭四,立刻被吸引,並產生了巨大的興趣。
(1971年北京街頭賣蟈蟈的小販。)
此後幾年王昕波一直在研究搖滾樂,當時沒有什麼樂器,他就查資料自己做,做過效果器,合成器等。
後來,王昕波結識了李世紀、王旭東。李世紀比王昕波大十幾歲,是中國最早玩吉他的一群人,對西方音樂很了解。王昕波從兩位大哥哪裡學會了吉他和其他音樂知識。
(新華社大院一角。)
後來王昕波認識了外交部大院的馬曉藝,通過馬曉藝,王昕波認識了萬星、李世超,
因為對搖滾樂有著共同的愛好,他們天天在一起玩和研究音樂。
(《陽光燦爛的日子》劇照,姜文眼中的大院子弟的青春歲月。)
馬曉藝後來考入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他說服了校團委書記從學生活動費用中拿出一筆錢資助樂隊。
雖然他們經費不多,從舊貨市場淘到的吉他、貝司、鼓等樂器,質量都不算好,甚至還有點小瑕疵。
(80年代的大學生宿舍。)
但1980年在北京第二外國語學校院內,「萬李馬王」完成了樂隊成立後最為成功的一場演出。
當時其他學生大多都是英語朗誦、獨唱、合唱。
當「萬李馬王」一上臺,『咣』一出聲音,就震驚了全場,雖然觀眾不知道他們在唱什麼,但音樂不僅是最美的語言,也是最國際化的語言。
(80年代的大學生晚會。)
一種全新的旋律讓現場的人們感受到搖滾樂的力量,並產生了共鳴,深深地吸引住了全場的觀眾。
當時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持人吳曉庸在場,看完演出激動不已,便錄了一個小樣,拿到國際臺播出。不久「英國BBC也報導了這場演出」。
(八十年代的中國。)
中國第一隻正式的搖滾樂隊誕生,開創了搖滾樂的新紀元。
作為一支樂隊,」萬李馬王「存在的時間很短暫。
這是因為:第一,組織相當鬆散,四個人各有各的事情,很難湊在一起。
第二,市場還沒起步,「萬李馬王」的演出不多。
第三,他們以翻唱披頭四、吉貝斯和保羅·西蒙的歌曲為主,沒有自己的原創歌曲。
隨著萬星、李世超、馬曉藝從大學畢業,「萬李馬王」樂隊散夥。
(唐朝與萬李馬王樂隊王昕波。)
由於目標不一致,大家各奔前程:萬星出國、馬曉藝做起了生意,還在崔鍵的經紀公司呆過。李世超則迷上了圍棋。
由於時代局限,「萬李馬王」並不了解其樂隊的歷史意義,沒有留下任何的演出照片、磁帶,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環境決定見識,見識決定選擇;選擇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