託爾斯泰以一種極度的道德熱情經歷著理想與現實的痛苦分裂,他就像19世紀俄國思想的照妖鏡,一生都在尋找著「人生大道」,而被他所質疑的那個知識階層在同樣的道德熱情支配下,變得激進和極端。正是在這個背景下,待19世紀終結的時候,最激進的列寧主義成為最有行動能力的思想力量。
託爾斯泰在生命最後一年裡的寫作中,「人生大道」,「論瘋狂」,「論社會主義」這些題目幾乎為19世紀的俄羅斯文化畫出了一道清晰的線索。《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復活》中又幾乎描述了整個19世紀俄羅斯的精神和生活全貌,但他本人卻從未真正進入他所描寫的任何一種精神世界。如果說他是19世紀俄羅斯最瘋狂的探索者,那也可以說他是最冷靜的懷疑者。
俄羅斯帝國從一確立就開始了向西方求學的過程,每一次政治變革的推動力都首先來自沙皇在歐洲爭霸的需要,試圖通過政治改革和啟蒙運動促進社會和經濟發展;然後,它被學習了西方思想的知識階層繼續向前推動。伴隨著每一次開明改革,俄羅斯的知識階層便從西方尋找到更多的社會變革觀念。
俄羅斯19世紀的這種躁動似乎很符合「託克維爾定理」:一個專制政府為了國家利益進行改革以緩解政治壓力,但是託克維爾看到,這種強大壓力下的改革又是最危險的政治時刻,「革命的發生並非總因為人們的處境越來越壞,最經常的情況是,一向毫無怨言仿佛若無其事地忍受著最難以忍受的法律的人們,一旦法律的壓力減輕,他們就將它猛力拋棄。被革命摧毀的政權幾乎總是比它前面的那個政權要好些。……被消除的流弊似乎更容易使人覺察到尚未被消除的那些流弊,於是人們情緒更加激烈」。託克維爾定理清楚地解釋了為什麼革命總是發生在社會情況開始好轉的時候這一似乎於理不通的現象。
發生在英國、法國和德國的社會變革有著成熟的社會動力,資本主義經濟造就了一個完整的資產階級階層,宗教改革啟動的世俗教育得以使一種社會要求達成共識。相比而言,俄羅斯的變革社會動力不足,沙皇政府在改革危害到專制權威時總是出現停滯或後退,知識階層所推動的社會思潮總是依賴引入的西方觀念,不同觀念引導著各自所愛的理想,所有這些動力都因為俄羅斯社會特有的一個巨大鴻溝而難以傳達到整個社會,結果就如奈仁在評論革命時所發現的,「由於現實並不往理念靠攏,兩者之間出現的一條溝,比先前窄是窄了,但卻深了許多」。俄羅斯的社會革命悲劇性地延續了「讓修辭勇敢地凌駕於現實之上」的政治修辭傳統。
託爾斯泰以一種極度的道德熱情經歷著理想與現實的痛苦分裂,他比同時代的知識階層更為煎熬的是,那些被熱捧的種種觀念和政治設想都在他特殊的追問下,變得荒謬可疑。他就像19世紀俄國思想的照妖鏡,一生都在尋找著「人生大道」,而被他所質疑的那個知識階層在同樣的道德熱情支配下,變得激進和極端。正是在這個背景下,待19世紀終結的時候,最激進的列寧主義成為最有行動能力的思想力量。■
本期封面故事包括以下內容:
從1812到十月革命
P46 託爾斯泰時代的俄羅斯
P48 託爾斯泰尋訪之旅
託爾斯泰的100年忌辰如此寂靜,當地報紙的內版裡偶見小小的黑白照片,旁邊配的故事卻是俄羅斯年輕人新的文學愛好,比如偵探小說。「文學在這二三十年裡的邊緣化,應該是整個俄羅斯社會的趨勢。」莫斯科國立大學教授米哈耶爾·克魯普科夫說。
狂風裹著白絮亂飛,俄羅斯開始降下今冬的第二場雪。大街上穿著整齊的乞討者,掛著個吉他唱自編的《託爾斯泰歌謠》:「我是託家的孩子,我的媽媽在火車包廂和託老爺廝混……」但很快被圍觀的俄羅斯人罵走。
「世界上有這麼多受苦的人,為什麼你們只看到我一人?」這是託爾斯泰臨終前最完整的一句話。
記者◎ 葛維櫻(發自俄羅斯)
……
P62 託爾斯泰的三部小說
「這兩位作家是對立的。託爾斯泰是史詩傳統最重要的繼承人,陀思妥耶夫斯基是莎士比亞之後最具戲劇氣質的人。託爾斯泰沉迷於理性和事實,陀思妥耶夫斯基蔑視理性主義,熱愛悖論。託爾斯泰像一個站立在大地上的巨人,喚起真實、可見的整體具體經驗,陀思妥耶夫斯基總是處於幻覺的邊緣。託爾斯泰歷史性地在時間的河流中看到人類的命運,陀思妥耶夫斯基從戲劇性暫時的靜止狀態觀看人類。」——喬治·斯坦納
記者◎薛崴
……
P70 託爾斯泰:向聾子提問的人
19世紀俄羅斯知識階層的人們既懷疑絕對價值,又以極端的誇張渴望找到一個絕對價值,激烈的內心交戰讓他們不能沉入現實,社會文化在種種抽象觀念中執迷難行,社會批判就成了核心話題。
◎舒可文
……
P80 託爾斯泰筆下俄國的「戰爭」與「和平」
託爾斯泰一生在追求愛和理想,卻最終出走。他年輕時認為戰爭不可避免,卻在晚年否定戰爭的必要性。從他年輕時代的從軍經歷中可以看到他在戰爭和人道問題間的徘徊。從他的《戰爭與和平》中,則能看到他對當時俄國戰爭與和平的態度。
主筆◎蔡偉
……
閱讀更多更全周刊內容請微信掃描二維碼成為中讀VIP,閱讀期期精彩內容!
版權聲明:凡註明「三聯生活周刊」、「愛樂」或「原創」來源之作品(文字、圖片、音頻、視頻),未經三聯生活周刊或愛樂雜誌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 、連結、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經本刊、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註明「來源:三聯生活周刊」或「來源:愛樂」。違反上述聲明的,本刊、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