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邊的蚌埠共青團
今天是元旦假期最後一天
這個假期
你過得充實嗎?
元旦過後
2021年還有這些法定節假日
春節、清明節、勞動節
端午節、中秋節、國慶節
小編帶你
一圖看懂2021放假安排
↓↓↓
重要提醒!!!春節能不能像國慶一樣流動?鍾南山、張伯禮、張文宏這樣建議今年春運從1月28日開始至3月8日春運結束,周期為四十天,預估全國通過鐵路出行的旅客人次為四億零七百萬左右,平均每天出行乘客為一千萬人次左右。春節期間,疫情會反彈嗎?大家又應該注意些什麼?來看看專家的分析和建議。
鍾南山:別去國外和國內中風險地區
2020年12月29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在接受央視記者採訪時表示,一般我們講反彈還是又像開始那樣大規模增加,我不認為會有,因為中國已經形成了非常有效、比較嚴密的防控,早期在社區防控的機制,這些都是很好的。不過,反覆的、散在的可能會有。
他還說,元旦和春節「雙節」出行需求的增加是必然的,而且在中國沒必要禁止出行。但出行現在確實要更加重視注意。並不鼓勵大家到國外,國內也是可以的,不過中風險地區除外。基本的還是那三個——戴口罩、勤洗手、保持距離,這還是需要的。他總結,「要是這樣的話,我覺得還是可以平安度過新年和春節。」
張伯禮:錯峰放假,或安排提前放假
1月1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表示,去年國慶節,「幾億人口在流動都沒有事兒」,但春節期間流動,「不行」。
張伯禮表示,因為現在正處於寒冷季節。非常適合病毒生存。張伯禮稱現在到2月底防疫非常關鍵,挺過去,迎來春暖花開,加上新冠疫苗普遍接種,疫情防控形勢基本就會大好轉,乃至迎來決定性勝利。
國內疫情「多點散發是難以避免的」,張伯禮建議,希望大家在春節的時候少聚集,沒有特殊情況儘量不要安排外出旅遊,堅持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風。
張文宏:避免聚集不要舉辦人群過多的聚會
過了元旦,很快就是春節長假和學生寒假。中國要面對多大的疫情防控風險?對此,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表示,春運期間交通工具擁擠,一旦有散發病例,則會增加傳播風險。但上次國慶節有過一次全國人民的集中出行,中國經受住了考驗。春節風險比國慶大。國慶天氣沒這麼冷,病毒在環境中存活時間沒這麼長,那時大家都在室外玩;春節出行活動主要集中在室內,增加了風險。國慶時中國基本沒有本土病例,現在多地出現本土病例,對春運風險敲響了警鐘。
他還說,今年春節,希望大家堅持原來一起抗疫的策略,正視風險。能避免的聚集儘量減少,不要舉辦人群過多的聚會。但本土病例仍然只是零星散發,除了對中風險地區採取相應措施,不能要求大家都待在家裡,春節都不要出去。
吳尊友:不建議老人孕婦出行單位聚會不超50人家庭聚會不超10人
在12月21日的國務院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表示,在元旦春節期間,由於受傳統習俗影響,人流量較大,聚集性活動也隨即增加,這也意味著將會增加疫情傳播的風險。
吳尊友提出五點防護建議:
第一點是,在假期期間,應當要合理安排好行程,儘量避免不必要的外出;春運期間回家的人員也應當要錯峰出行。而且在這個過程當中,對於一些老年人、孕婦,吳尊友表示,並不建議其出行。如果是跨區地區出行的話,一定要對當地疫情形勢和防控政策進行提前了解,對於一些中高風險地區,建議暫緩出行,在出行途中也要做好防護工作,戴好口罩,消毒劑等物品。
第二點是,在旅途當中需要乘坐交通工具時,也應當做好防控工作,減少旅途風險。在這過程當中,交通運輸部門在節假日期間更應當加強通風消毒等措施;而乘客在乘坐交通工具時,要遵守秩序,必須全程佩戴口罩,在交通工具上的用餐次數也當儘量減少,做好勤洗手等個人防護工作。除此之外,還要對旅途中的健康監測高度重視,積極做好防控工作。
第三點是,雖然受傳統習俗影響,聚集性活動較多,但還是要儘量減少人員集聚。對於一些企事業單位要舉辦聚會活動時也應當控制人數,聚會人數超過50人的, 防控措施要更嚴格落實,制定防控方案。而在家庭聚餐當中,人數儘量控制在10人以下。
第四點是,在節假日出行,各地區要加強健康科學的知識宣傳教育,引導公眾加強自我防控意識,在旅行途中提倡全程佩戴口罩,實行分餐制等良好衛生習慣。
第五點是,一旦民眾發現自己有發熱、乏力等疑似新冠病毒症狀,一定要及時就醫,儘早防控。
(來源:人民日報、中安在線等)
【來源:蚌埠青年】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