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託、阿特金森、米勒?從頭認識汽車發動機的三種循環

2021-01-14 東張西望

前言

德國工程師尼古拉斯·奧託1876年發明四衝程發動機,大大提升了發動機的熱效率,成為人類工業歷史上繼蒸汽機之後又一偉大發明;而這之後汽車的發明也成為順理成章的事情。時至今日我們可以看到奧託循環、阿特金森循環和米勒循環三種不同的四衝程發動機,這三者到底有何區別?對汽車動力又有何影響呢?


工程師的終極目標

汽車發明之後,為了提升車輛性能,增加氣缸數可以簡單粗暴的提升車輛動力。但對於發動機工程師而言,提升單個氣缸的熱效率與增加氣缸數目,顯然前者在技術上更有吸引力。問題自然就回到了「如何提升發動機熱效率?」(動力更強油耗更低)這一根本問題上。

可以說內燃機技術爆發的時代,發動機工程師的終極目標就是如何最大化的榨取內燃機的效能

 

奧託循環的特徵

尼古拉斯·奧託的設計是:四衝程內燃機在一個工作循環內完成進氣、壓縮、膨脹、排氣四個衝程。較二兩衝程發動機而言,因其配氣結構更為完善,進氣排氣過程也更為獨立,減少了可燃氣體與廢氣之間的混合情況,發動機的熱效率自然更高。

       尼古拉斯·奧託的四衝程發動機,最大一個特點是其發動機壓縮比(氣缸內氣體被壓縮的程度)與膨脹比(氣缸內氣體膨脹的程度)是一致的。即壓縮比=膨脹比,我們把此種循環稱之為奧託循環。

  顯然,使用四衝程提升了發動機的熱效率,那麼發動機的熱效率能不能進一步提高呢?

 

阿特金森的另闢蹊徑

  尼古拉斯·奧託在1876年獲得四衝程內燃機專利。6年以後當英國工程師詹姆斯·阿特金森(James Atkinson)要研發一種新發動機時,就不能沿用奧託的結構了。

為了規避專利,同時也為了提高發動機的熱效率,詹姆斯·阿特金森研製了一款發動機,其通過複雜的連杆巧妙的實現了活塞壓縮行程小於活塞膨脹行程,即壓縮比<膨脹比。效果如何呢?舉個例子:子彈分別從手槍和步槍中發射,後者射程遠更一樣,是因為步槍槍管更長,火藥氣體做功的距離也就更長。自然,使用阿特金森循環的內燃機熱效率比奧託循環的更好。

但是,如今奧託循環發動機仍然是主流,原因是阿特金森循環發動機複雜的連杆結構導致發動機體積過大,不適宜裝配的狹小的車廂內,同時故障率也較高,其更多使用在大型船舶發動機上。

那麼有沒有一種技術即可以實現較大的膨脹比,又規避阿特金森循環發動機體積巨大、結構複雜、故障較高的缺點呢?

 

米勒的理論構想

       美國人米勒在1940年代提出了米勒循環的理論構想:在奧託循環的基礎上,保持發動機膨脹比不變,適當減少發動機壓縮比,從而同樣實現:壓縮比<膨脹比(即阿特金森循環)如何實現減少壓縮比的呢,我們來看一張圖:

發動機控制系統,通過進氣門可變正時技術,較晚關閉進氣門,有意讓一部分壓縮空氣排出氣缸(即進氣反流)。燃燒室容積沒變,但氣缸壓縮的容積變小了,壓縮比自然變小。從而巧妙的實現了阿特金森循環的特性,但卻沒有過於複雜的機械連杆結構。與阿特金森循環相比,他們達到的效果是相同的,但是從結構上來說他們有著本質的區別。

總之,我們把通過進氣門正時控制實現壓縮比<膨脹比的技術稱之為米勒循環把米勒循環從一種理論構想最終工程化的是馬自達,同時也申請了諸多專利。因此,目前許多汽車廠商為了規避專利名稱,把米勒循環的發動機都稱之為「阿特金森循環」發動機。

米勒循環結構簡單,熱效率又比奧託循環的要高,為什麼米勒循環沒有成為主流的發動機技術呢?

 

米勒循環的最大缺點

       米勒循環最大的缺點就是壓縮行程中,部分被壓縮的氣體被排除氣缸外。可燃氣體(氧氣)少了,發動機可以做的功自然也少了。舉個例子:豐田的雷凌雙擎發動機排量為1.8L,而其最大功率僅有73KW,而大眾Polo 裝備的EA211 1.6L發動機,最大功率卻又有81KW。簡單一句話總結:米勒循環通過犧牲車輛的部分動力性來換取經濟性

 

混動時代的米勒循環

使用米勒循環的發動機中低轉速功率輸出不如奧託循環,而在這個轉速區間的動力對車主又特別重要。因此在常規動力時代,米勒循環僅僅是一種非主流技術。隨著混動時代的來臨,混動車型在車輛起步階段,由電動機驅動,電動機低速扭矩大,使汽車加速快,以此來彌補了阿特金森循環發動機的低轉速動力性不足缺陷。而到了中高轉速時,米勒循環的發動機熱效率高,又可以提高燃油的經濟性。可見在混動時代米勒循環發動機的春天已經到來了。

 

總結:

   奧託循環的壓縮比等於膨脹比,而阿特金森循環和米勒循環的壓縮比都小於膨脹比;但是,阿特金森循環和米勒循環實現的方式截然不同,前者通過複雜的機械連杆實現,後者則是通過進氣門正時控制實現。米勒循環中低轉速動力不如使用常規奧託循環的發動機,而中高轉速區間則燃油經濟性好於奧託循環。純電動汽車時代到來前的混動時代,米勒循環(包括宣傳的阿特金森循環)發動機必將大有可為!



相關焦點

  • 怎麼區分發動機的奧託循環與米勒循環、阿特金森循環?
    大部分汽車使用的汽油發動機都是四衝程的,也就是在一個運行周期裡面曲軸轉兩圈活塞連杆經歷進氣、壓縮、做功、排氣四個衝程,這種運行方式已經使用了一百四十餘年,在1876年由德國人奧託發明的,所以很多時候這種運行方式又稱為奧託循環,在這裡要重點提一下,這種發動機的壓縮比和膨脹比是一樣的,所謂壓縮比就是發動機氣缸總容積與燃燒室容積之比
  • 奧託循環發動機、阿特金森循環發動機以及米勒循環發動機的區別
    今天來了解一下奧託循環發動機、阿特金森循環發動機以及米勒循環發動機之間有什麼區別。在區分之前,我認為首先要把發動機的四衝程以及壓縮比和膨脹比都得搞明白了,這樣這些發動機的區別也就自然理解了。先來看看什麼是四衝程凡發動機曲軸每旋轉兩轉,即活塞上下往復動動四個行程而完成一個工作循環的發動機。工作循環是指發動機由進氣、壓縮、燃燒膨脹(做功)、排氣行程所組成的工作進程。發動機完成一次進氣,壓縮、做功、排氣的進程稱為一個工作循環,也稱一個周期。多數情況下,SKYACTIV以米勒循環模式運轉。
  • 【科普文章】奧託循環、米勒循環、阿特金森循環發動機你還傻傻分不清嗎?
    一、奧託循環發動機( Otto cycle)我們現在汽車用的發動機普遍都是奧託循環,也就是四衝程循環發動機。所謂的四衝程發動機就是進氣衝程、壓縮衝程、做功衝程和排氣衝程。這種發動機的工作方式是1876年德國工程師尼古拉斯·奧託利用了這個原理,因這種發動機具有轉動平穩、噪聲小等優良性能,對工業影響很大,故把這種循環命名為奧託循環,採用奧託循環的發動機即為奧拓循環發動機。通過上面這段視頻我想你應該了解奧託循環發動機的工作過程。
  • 深度解讀發動機阿特金森和米勒循環
    更長的膨脹行程可以更有效的利用燃燒後廢氣仍然存有的高壓,所以燃油效率也比奧託循環更高一些。『對比常規發動機,米勒循環進氣門晚閉,將吸入氣體部分反流排出,排氣門晚開,使做功時間加長』這麼簡單的控制一個氣門開閉的時機就製造了膨脹比大於壓縮比的效果,相比傳統奧託循環發動機,廢氣蘊含的能量得以利用。
  • 012 阿特金森和米勒循環
    仔細查閱才知道,其實這兩種循環很類似,只是其實現方式略有差別。其實質利用原理均是做功膨脹比>壓縮比!奧託循環vs米勒&阿特金森循環。(© Animated Engines)如圖陰影處所帶來的收益,就是其中一個大家所說的增加做功方面的收益!
  • 「車叔講堂」一文看懂奧託、阿特金森、米勒循環
    對汽車感興趣或是打算買車的朋友應該都聽過阿特金森循環或米勒循環這些名詞,雖然聽起來相當高大上,但聽銷售顧問講完,總感覺雲裡霧裡不知所云。最關鍵的是,聽完一番介紹後,自己對這項技術的優勢也並沒有了解的特別充分。
  • 阿特金森循環等於米勒循環?為啥大眾和豐田的米勒循環進氣門策略完全相反?
    早期的奧託循環發動機在說阿特金森循環之前,我們首先要清楚奧託循環。1862年法國一位工程師首先提出四衝程循環原理,1876年德國工程師尼古拉斯·奧託利用這個原理髮明了發動機,因這種發動機具有轉動平穩、噪聲小等優良性能,對工業影響很大,這種循環命名為奧託循環。
  • 阿特金森循環(米勒循環)奧拓循環
    馬自達創馳藍天、豐田THS混動技術、本田i-MMD混動以及日產可變壓縮比雙循環發動機。都避不開一項發動機技術-阿特金森循環。雷克薩斯ES 300阿特金森循環力求發動機做功行程大於壓縮行程,傳統阿特金森循環曲軸、連杆結構複雜,不利於實際量產。所以出現了等效的米勒循環,是一個取巧的套路,現如今的過發動機度膨脹技術其實就是米勒循環。
  • 阿特金森循環等於米勒循環?為啥大眾和豐田進氣門策略完全相反?
    早期的奧託循環發動機在說阿特金森循環之前,我們首先要清楚奧託循環。1862年法國一位工程師首先提出四衝程循環原理,1876年德國工程師尼古拉斯·奧託利用這個原理髮明了發動機,因這種發動機具有轉動平穩、噪聲小等優良性能,對工業影響很大,這種循環命名為奧託循環。
  • 阿特金森循環發動機這麼好,豐田為什麼不用在燃油車上?
    阿特金森循環是什麼?我們知道,發動機是一種將燃料的化學能轉化為機械能的裝置,在其中間還有一種熱能轉換,它的工作原理就是:吸、壓、功-排這四個步驟,從發動機的發明到現在,大部分的工作都是採用奧託循環。事實上,現在的阿特金森周期並不是真的阿特金森因為阿特金森循環發動機結構相對複雜,無論是技術要求還是生產成本、後期維護費用都很高,而且複雜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可靠性,所以真正的阿特金森循環發動機並不受歡迎,並逐漸被淘汰。
  • 豐田雙擎技術水平如何,所謂的「阿特金森循環發動機」好嗎?
    #老司機聊汽車知識#問題:豐田阿特金森循環發動機技術水平怎樣,雙擎動力有哪些技術亮點?近期有些網友諮詢豐田混動汽車的技術與品質問題,在此統一做個總結。首先豐田使用的內燃機並非標準阿特金森結構,結構特點是功能相當的「米勒循環」;至於錯誤的命名當然有原因,是規避些什麼就不討論了,不夠需要說明兩點。
  • 阿特金森循環發動機對比普通發動機,到底哪種發動機更好?
    說起阿特金森循環,往往廠家會宣傳其省油的特性,同時我們在混合動力車上更容易看到這類發動機,那麼什麼叫阿特金森循環?這類發動機的技術先進嗎?為什麼沒有在汽車市場上大面積普及呢,下面我們選車偵探就帶著這些疑問,詳細分析阿特金森循環發動機和普通發動機的不同之處,看看到底哪種發動機更好。
  • 什麼是米勒循環?大眾主力車型居然都在用
    正因為有了這樣的用戶需求以及用戶消費心理畫像,車企和工程師們也不斷在這些領域發力,而最值得來說道說道的,就要屬汽車最重要的組成,發動機技術了。想必大家都知道,發動機消耗燃油的時候需要做功,這點我們在初中的物理課本裡就已經學到過了。而發動機做工也分為四大衝程,它們分別是進氣衝程、壓縮衝程、做功衝程以及排氣衝程,發動機每完成一遍這四個步驟,就稱之為一個循環。
  • 發動機有點牛,難怪15萬起這幾款SUV省油又好用!
    當中,整車的動力性又是最多人關注的部分,影響動力性的硬核因素,就是發動機性能。市場上熱賣的車型通常都離不開一個特點,那就是發動機經過好幾代改良,甚至搭載數項自主研發技術。車主們也熱衷於網上查閱自己準備買的車型,與競品相比搭載了哪些領先的發動機技術。然而往往一些專業的技術詞彙如果沒明白,也就沒法比較了。就如發動機做功的四大衝程也有三種優化技術:阿特金森循環、米勒循環、奧託循環。
  • 一個好問題的革命:​漫談發動機熱力循環
    答案就是:熱量,溫度和壓力都是由於分子運動產生的。 隨著熱力學的發展,人類逐漸認識到:溫度的本質,是量化的平均分子動能。換句話說,微觀的分子運動決定了最終的發動機的效率,發動機的能量損失等等。  其中2和4代表不改變氣缸體積條件下工質在氣缸內加熱和冷卻。 奧託循環也是理想化的循環,認為循環由絕熱,等容過程組成,並且系統的組成,性質和質量都保持不變。然而實際上因為發生了燃燒和爆炸,系統的組成和性質必然發生變化,因此實際汽油發動機的效率要比奧託理想循環的效率低很多。
  • 提升燃燒率並減少汙染的米勒循環,馬自達、大眾汽車都在用
    米勒循環發動機是以奧託循環為基礎的機械增壓式四衝程發動機。1940年美國工程師羅爾夫·米勒獲得專利而得名,而它在1990年代應用在馬自達汽車中,這種設計才得以揚名。通常情況下,奧託循環的發動機原理包括四個步驟:1、進氣,混合的燃料與空氣由一或多個進氣門注入汽缸。
  • 動力強過寶馬3系 K5凱酷的發動機厲害在哪?
    當本田用VTEC技術讓粉絲髮自內心地喊出那句經典的「VTEC is the best」,保時捷用「水平對置」塑造出經典的運動標籤,大眾用「渦輪增壓」+「缸內直噴」在國內收割數以百萬計的用戶時,發動機技術對於一輛車,以及汽車品牌的重要性已經不言而喻。在發動機技術很難有重大突破的當下,起亞凱酷(ALL NEW K5)(以下簡稱K5凱酷)卻帶著一款顛覆性的發動機讓大家眼前一亮。
  • 米勒循環加持油耗降8% 國民神車哈弗H6要你勁擎6
    值得關注的是,第三代哈弗H6 2.0T智能四驅版搭載的是第一款中國量產米勒循環發動機-GW4N20 2.0TGDI,以它為代表,中國SUV 2.0T發動機技術的突飛猛進為汽車產業加速復甦再添信心,也給消費者帶來更多期待。
  • 本田、豐田是發動機大拿?索納塔搭載的新發動機表示不服
    以本田、豐田為代表的日系車企,成為了很多人心中的發動機大拿,殊不知在朝鮮海峽的另一邊,還有個「隱藏BOSS」。2019年,現代·起亞汽車集團發布了CVVD(Continuously Variable Valve Duration,連續可變氣門持續期)技術,將停滯多年的內燃機技術又往前推進了一步。那麼相比日系前輩們,CVVD到底實力幾何呢?
  • 大眾的米勒循環發動機,豐田也得拜師學藝?
    二代EA888燒機油可謂臭名昭著,這給大眾發動機造成了糟糕的印象,但今天發展到第三代的EA888不僅僅最大程度的優化了燒機油問題,同時更出色技術的注入使得三代EA888做到了動力、油耗、穩定性兼顧,在拋開正常工業時代留下的產品故障率問題之外,三代EA888算得上一臺強而有力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