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看了泰國的一則公益廣告,分享到梅梅的班級群中之後大家都深有感觸:《豆芽引發夢想》是由真人真事改編而成,小女孩的媽媽只有4年級的文化水平,在市場賣菜,卻將自己的女兒培養成了一位博士生。
這位故事中的小女孩現在已經獲得生物學博士學位,並拿到了Sarnrak project獎學金,在瑞典從事研究工作,同時她也是大學科學系的教師。#育兒有方法#
短短3分鐘的短片,看了之後卻感慨萬千。這位小女孩無論遇到什麼困難,她的媽媽總是耐心的說:「我們試試」,幫助孩子樹立了堅持不懈、勇於實踐的良好價值觀。
小女孩叫Ju,出生於泰國一個貧困的家庭,她的媽媽以賣菜為生。所以Ju從小就對菜場的一切都很熟悉。
由於自己家的生意並不好,所以當她看到賣豆芽的攤位前特別多人的時候,她就問媽媽:「為什麼豆芽賣的那麼好?」
媽媽回答她:「因為只有一個攤子在賣豆芽」。
小女孩說:「那我們也可以種豆芽來賣嗎?」媽媽有些遲疑,因為種豆芽還是有難度的,但是她還是在短暫的考慮之後說:「嗯,我們試試。」
就是這最重要的四個字,帶著母女倆開始了種豆芽的挑戰,也開啟了Ju不一樣的人生。
她們在陽臺放置了一些培育的工具,買來了豆子,興致勃勃的開始種豆芽。
沒有意外,第一次種豆芽果然失敗了。但是媽媽告訴Ju:沒關係,我們再試試。
這時候媽媽找出了一本介紹豆芽專業種植方法的書,想要找到豆芽生長的竅門。
短片這個時候介紹了母親只上到小學四年級,認識的字並不多,所以Ju就念給媽媽聽。
找到種植改進方法的母女倆繼續嘗試,「媽媽,這次會成功嗎?」
媽媽的回答信心十足,她說:「我們試試!」
但是這次豆芽依舊枯死了,經歷了這樣幾次的失敗,家中原本就所剩無幾的積蓄更是捉襟見肘,但是媽媽依然鼓勵女兒嘗試和實踐,這一次她們終於找到失敗的原因:因為兩個人做不到按時給豆芽澆水。
Ju的媽媽受自家漏水的屋頂啟發,用廢舊的水瓶製作了「自動澆水裝置」,給豆芽提供水分。
就這樣在經歷了一次次的失敗之後,她們終於成功的種出了豆芽,正是由於媽媽之前一次次的「我們試試」鼓勵了Ju,最終才獲得了成功。
Ju在獨白中這樣說:「媽媽說的『我們試試』就像一劑神奇的養料。」
媽媽看到興奮的Ju,依舊鼓勵的問:「我們要不要試試種點別的?」
這時候Ju的回答讓所有人都很欣慰:「我們試試!」
正是母親的這句話教會了Ju不怕失敗、勇於挑戰的精神,把這份精神帶到學習中去,最終幫助她取得了優異的學習成績。
一位連小學都沒有畢業的媽媽,雖無法為女兒提供優質的物質生活,但是卻在教育上給了女兒最重要的財富,保護了小女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養了她主動思考和獲取知識的能力。女兒的成功離不開母親對她的啟發和言傳身教。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
在這一點上,《最強大腦》的「水哥」王昱珩的科學育兒法,則被網友調侃像個「科學怪人」。比如女兒一出生的時候,他就自製了一個水族箱給她,隨著女兒長大,這個小小的「微海洋景觀」也跟著繁盛起來。
正是這種在實踐中鍛鍊的探索精神,儘可能接觸大自然,「水哥」把家裡幾乎弄成了一個叢林!女兒的實踐能力和探索能力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演員孫儷也積極的陪伴孩子們在實踐中探索這個世界的神奇,我們小時候應該都好奇的問過媽媽:「雞蛋是怎樣孵出小雞的?」有的家長可能會給孩子找到圖片或者視頻講解,有的家長甚至直接忽略掉孩子的這個問題。
但是孫儷卻搬來了孵化箱開始和孩子一起孵小雞,為孩子們上了一節生動的科學啟蒙課程,激發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不僅如此,孫儷還帶著孩子們在家種豆苗,享受著自給自足快樂的同時,也感受到了生活本身的樂趣。
那麼,父母應該怎樣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呢?
1、鼓勵孩子多發問父母要正視孩子問題,鼓勵孩子多進行提問,多提出自己疑惑和不懂的地方。如果孩子的好奇心僅僅停留在好奇的層面上,那麼寶寶的好奇也就僅僅是好奇了。
比如孩子在搭建積木的時候,他可能在搭建剛完成之後就推到了自己的作品,也許孩子這樣做只是想要了解推倒房子之後會出現什麼後果?那麼家長這個時候可以適時的提出一些問題,比如:「下一次怎樣搭建才會更穩固呢?」「積木倒塌後你還能否將其恢復以前的模樣?」
很多時候孩子提出的疑惑,家長不一定就要給出答案。嘗試一下啟發孩子自主的探索,鼓勵孩子探索獲得的經驗和知識才會更加有意義。
2、多帶孩子出去走走家長可以嘗試著多帶孩子去大自然、公園,或者去陌生的地方旅行,這對於孩子們來說都會激發更多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
比如去陌生的地方旅行,孩子就會感受到不同地方的氣候和人文環境的不同,這樣孩子們就會對氣候的產生和文化的不同有更多的探索欲,形成主動思考的習慣。
3、少一些玩具,多一些書籍什麼是最好的玩具?答案其實很簡單:孩子一直在玩的玩具,才是最好的。所以不要給孩子提供「小山」一樣的玩具,那只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對孩子的探索欲培養是無意義的。
嘗試著多為孩子提供書籍,上不起動輒數萬元的夏令營,你同樣可以給孩子不同的眼界和格局,就像Ju的媽媽一樣,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你可以多和孩子進行各種小實驗,也可以讓孩子通過閱讀對探索科學產生興趣。
據研究統計表明:小時候對於科學感興趣的孩子,在初中學習物理化學的時候往往會更省力。
浙江省教育廳在一項調查中發現,科普類書的閱讀對孩子的學習成績影響位列第一。
前段時間給孩子選書,發現了一套非常棒的科學百科啟蒙繪本,今天想推薦給大家~
這套書就是針對6~12歲兒童的《遊戲中的科學》,被稱為「最有魅力的科學實驗書」,本套書共6冊,在科學小實驗中激發孩子對於科學的興趣,培養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提升孩子的探索力和主動思考的能力,讓每個孩子都成為「小小科學家」。
本套書包含多個精心設計的可操作性極強的科學實驗,生動展現空氣、水、聲、光、電、磁、熱、力等物理、化學現象和生物、物質結構特徵,通過孩子親手做實驗,學習隱藏在生活中的科學原理,朋友家的孩子在閱讀一段時間後從中學到了非常多的科學知識,也感受到了科學的神奇與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