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北京3月13日電 (記者 楊月 楊維瓊)受疫情影響,全國不少博物暫停對外開放。許多博物館從線下走到線上,打造有聲博物館,打破時空界限,讓更多的人領略到歷史文化的魅力。僅喜馬拉雅平臺上,就已經有中國國家博物館、西安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館、福建博物院、河南博物院、山東博物館、成都博物館、雲南省博物館等超過30家博物館入駐。
部分入駐博物館。資料圖
博物館作為歷史文化的展示場所,人文、社科、藝術的傳播機構,對展示人類歷史文化精品,提升人們的知識修養和人文素養,有著重要作用。
近年來,打造有聲博物館是博物館、藝術館擁抱「網際網路+」的又一新玩法,為傳播和沉澱文博文創內容提供了新思路。事實上,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等國內各大博物館早已擁抱網際網路。網際網路的介入和助力,也讓博物館的文創產品受到更多消費者的青睞。
此前,西安博物院將本為春節舉辦的線下特展「樂居長安——唐都長安人的生活」,搬到了喜馬拉雅上,出品有聲展覽《福貓特工的十二時辰》,講述卡通「福貓」帶著為人類早日消除疫情的特殊任務穿越回大唐,通過「福貓」在長安一天十二個時辰的遊歷,讓觀眾細細品讀文物中展現的長安人的服飾、飲食和出行娛樂方式。截至3月10日,《福貓特工的十二時辰》播放量突破200萬。
同時,喜馬拉雅平臺上聚集了眾多熱愛歷史文化的聽眾,優質的歷史文化內容如《聽謝濤·真三國》《明朝那些事兒》《大力史》都獲得了上億的播放量。《閻崇年:大故宮600年風雲史》《周功鑫:臺北故宮國寶檔案》《馬未都:國寶100》《河森堡:了不起的博物館》《你好呀!故宮》《神奇敦煌開講啦!》等文博類專輯,都獲得了良好的播放和付費效果。
《周功鑫:臺北故宮國寶檔案》節目講解的臺北故宮藏品。資料圖
喜馬拉雅副總裁張永昶告訴記者,博物館玩「跨界」,不僅能打造熱銷網絡的文創品,更可以打造聲入人心的文化內容產品。博物館是歷史和文化的載體,打造有聲博物館將極大地助力博物館分享文物知識、歷史故事、文化魅力,借用優質內容做好文化輸出。
據悉,喜馬拉雅正在邀請全國博物館、藝術館入駐,打造聲音博物館,將優質文博內容以聲音形式沉澱,用更具創意的方式展現博物館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