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國家典籍博物館中的「寶藏」實景解謎遊戲帶你看典籍大展

2020-12-05 青瞳視角

11月17日,一場別開生面的博物館主題實景解謎遊戲「古籍保衛局」之「山海社的寶藏」迎來了首批玩家,玩家們通過已知的零星線索以及手上的一個神秘信封,在國家典籍博物館展廳中尋找著蛛絲馬跡,希望能夠找到「山海社的寶藏」。

這是國家典籍博物館結合「中華傳統文化典籍保護傳承大展」「甲骨文記憶展」傾力打造的全新的實景解謎遊戲。該項活動聘請了各方專家,跨界文博、教育、遊戲,旨在更好地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將中華民族悠久的典籍文化傳遞給更多觀眾,讓公眾感受古籍的永恆魅力。

「中華傳統文化典籍保護傳承大展」是國家圖書館在建館110周年之際推出的大型典籍展覽。展覽匯集了全國20多個省40餘家公藏單位、30餘位私人藏書家的珍貴藏品330餘種,通過精煉深刻的圖文內容,珍貴罕見的古籍善本,以及豐富新鮮的科技互動手段,充分展示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各相關單位在中華典籍傳承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和成果,是一場讓古籍「活」起來的精神文化盛宴。

一封神秘來信

實景解謎遊戲為年輕人開創了新的觀展方式。到國家典籍博物館後,「尋寶」的觀眾收到了一封神秘來信,其中蘊含了「山海社」的秘密,觀眾可以利用手中的道具,對應現場展品,來尋找線索,進行推理分析,最後尋找出答案。

項目設計團隊歷時半年,在海量典籍中,甄選了精彩而有趣的內容作為謎題題眼,邀請知名歷史作家創作了跌宕起伏的劇情,將有關古籍善本等傳統典籍知識融入其中,實現寓教於樂的目的。該活動配合研發了現場及手機端的多媒體互動平臺,增強玩家的沉浸式體驗感。再經過數次測試和調整,最終打磨出此款實景解謎遊戲。

一場神秘之旅

「山海社的寶藏」以保護珍貴古籍為主線,圍繞 「山海社」這一虛構的古代藏書機構而展開故事情節。謎題線索遍布於國家典籍博物館「典籍長河」「國寶吉光」「百代芸香」「汲古潤今」「交流互鑑」「甲骨文記憶」等展陳空間。整個解謎過程環環相扣、充滿趣味,觀眾遨遊於諸多珍貴古籍善本、輿圖之間,最終通過自己的努力,解開山海社寶藏的秘密,完成任務。

在這場神秘之旅中,觀眾不僅能夠通過劇情信息了解到古籍善本、古籍保護等相關的知識,在展廳中的多媒體互動區域收穫解題的線索,更可以與「山海社」的「成員」進行對話,沉浸式遊覽博物館,獲得全新觀展體驗。

一起「嗨翻」博物館

「解謎遊戲」作為近年來興起的娛樂形式,備受公眾喜愛,將傳統的典籍文化展覽與解謎遊戲相結合,以傳統古籍作為道具,在宏大壯闊的展廳內進行解謎遊戲,這對國家典籍博物館來說,還是首創。這種新穎的觀展手法,不僅需要觀眾積極參與,還需要對展品、展籤、展廳設置等內容進行仔細觀察,不能忽略每一個細節。觀眾在感受到腦力激蕩的同時,還可以深入了解知識,可謂一舉兩得,是「讓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活起來」的最好體現。

「古籍保衛局」是一款系列產品,後續還將推出其他主題的解謎遊戲。國家典籍博物館希望能夠通過當今廣為流行的新穎遊戲,將豐富的典籍知識與厚重的歷史文化以全新的角度呈現,開啟獨特觀展體驗,讓更多人發自內心的愛上博物館、關注古籍善本及其保護現狀、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提升公眾的文化自信,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帶來積極影響。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王巖

攝影/北京青年報記者 王曉溪

編輯/喬穎

相關焦點

  • 鄭振鐸當年如何搶救古籍文物,國家典籍博物館與故宮展開紀念
    鄭振鐸當年如何搶救古籍文物,國家典籍博物館與故宮展開紀念 特約撰稿 陳曦 澎湃新聞記者 高丹 2018-12-20 08:38
  • 「浮光躍金——中國古代典籍簡史展」省圖開展 帶您走進典籍發展圖卷
    「浮光躍金——中國古代典籍簡史展」省圖開展 帶您走進典籍發展圖卷       本報訊(記者吳夢琳)省圖書館8月14日開啟「浮光躍金——中國古代典籍簡史展」,介紹中華典籍的發展和流變,呈現輝煌燦爛的典籍發展圖卷。
  • 藏在天鵝湖畔的寶藏博物館,帶你尋找生命的起源!
    在天鵝湖畔,除了大家都熟悉的安徽省博物院新館,另外還有一座獨具特色的博物館——安徽省地質博物館。這裡,你可以盡情探索這顆星球神奇的秘密。整座博物館都可以免費參觀,僅需關注「安徽省地質博物館」官微預約門票,到場後掃碼即可進入,非常方便快捷。走進安徽省地質博物館,你無需去刻意尋找某一個場景,只需從頭開始,細細觀賞,一場用地質承載出的神奇星球傳說,將會慢慢浮現在你面前。
  • 談談中國法律典籍「走出去」
    每當人們談論中國典籍「走出去」的時候,大多想到的是文學、哲學、國學等典籍的譯介推廣。事實上,法律典籍也早就走出了國門。它是中國古代歷史發展進程中的智慧結晶,範圍廣泛而豐富,涵蓋法律思想、學說、典章制度、法醫學理論等諸多內容。 在古代,中國是法制文明大國,中華法文化較為豐富而成熟,對周邊諸國法典的誕生發揮了重要參考借鑑作用。
  • 看完典籍後,或將揭開月球的奧秘
    當月球接近地球的時候,月球的重力會比平常要大,自然對地球也會產生更大的影響。在古代,古人們對月球都比較了解,也對月球充滿著好奇,出現了很多關於月球的古詩詞以及傳說等,而且也開創了有關於月亮的傳統節日,比如說中秋節等等,在中國的文化典籍上,也記錄了一些關於月球的故事,雖然很離奇,但卻值得我們思考。
  • 《國家寶藏》第三季赤子歸來,你最期待哪個館?
    《國家寶藏》第三季赤子歸來,你最期待哪個館?如果要在這兩位書法界巨頭中選,你覺得誰將會作為碑林的代表登上《國家寶藏》的舞臺呢?又或者是其他更具代表性的文物?讓我們拭目以待!
  • 民族典籍翻譯研究的學科基礎與發展目標
    從純學術的角度來看,民族典籍翻譯研究會涉及諸多學科。在較近期的研究中,筆者把這些學科概括為不同的表述思路。這些思路,是在筆者新任中華文化典籍翻譯研究會會長接受採訪時講到的,後來才整理成文字。當然,這裡的不同表述,也含有個人認識的深入和學術視野的進一步擴充與融合的因素在內。
  • 《籠中窺夢》:交錯又混亂的解謎體驗,透視玩法的密室解謎遊戲
    讓玩家們在自己的世界裡面尋找共鳴,去共情其中的感動和悲傷,或者只是一個單純的看客,去欣賞創作中的內容,雖然無法徹底感受其中的情感,但可以理解其中的表達。設計精巧的獨立遊戲就像是不起眼的原石,打開之後才知道裡面寶石的價值,也只有懂的人才知道有多麼珍貴,《籠中窺夢》就是一款不起眼的獨立遊戲,但是當你真正走進這款遊戲,又會被它的設計深深打動。
  • 中國傳統文化中古代典籍的英語名稱
    近幾年,不少外國友人都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要向他們介紹咱們的古代文學典籍,先把下面這些說法記下來吧!Classics   《 詩經 》 The Book of Songs   《 書經 》 The Book of History   《 易經 》 The Book of Changes   《 禮記 》 The Book of Rites   《 春秋 》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古代典籍
  • 2020年「首屆全國大學生中華典籍文化保護與傳承大賽」啟動
    日前,由國家古籍保護中心、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院、中山大學國家文化遺產與文化發展研究院主辦,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院團委承辦的「首屆全國大學生中華典籍文化保護與傳承大賽」啟動。活動以「文脈賡續,傳承創新」為主題,通過學術論文徵文、典籍文化保護與傳承提案和典籍文化創意設計三個競賽單元,引導大學生利用專業知識和技能探索中華典籍的保護與文化傳承,發掘中華傳統文脈的豐富內涵,讓「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活起來」。  據悉,大賽分為初賽與決賽。在初賽階段,每所參賽高校每個競賽單元可通過校內選拔或者其他方式選出1-3份作品作為初賽參賽作品,並推薦其隊伍參加初賽。
  • 靳東,楊紫,馮小剛化身"國寶守護人" 《國家寶藏(第三季)》音頻版...
    上海熱線12月15日消息:近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推出的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第三季)》音頻版在喜馬拉雅上線。據了解,該節目於2020年12月6日起在中央電視臺綜藝頻道播出,其音頻版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授權喜馬拉雅獨家播出。而音頻版則將跟隨節目播放進度,每周一更新,用戶登錄喜馬拉雅App搜索"國家寶藏"即可免費收聽。
  • 看富大龍沈騰與《國家寶藏3》的幕後故事
    《國家寶藏3》邀請富大龍在節目中出演嬴政,受到觀眾好評。《國家寶藏3》徹底打破了國內文化類綜藝節目「綜N代」難續前作精彩的魔咒,並用大量的內容和形式創新,給觀眾帶來了不少意料之外的驚喜。在《國家寶藏》總導演於蕾看來,節目在空了兩年之後走到第三季,有著非常大的壓力,「觀眾們一直在催更,在等待這個節目上線。兩年之後再見面,要拿出什麼樣的節目才能不辜負觀眾們的期待?我們猶豫了很長時間,我們是在原來路上前進,還是去改變?」
  • 中國傳統文化典籍中那些神奇動物
    《中國古代神奇動物圖鑑》 五色神石 編著 孟憲龍 繪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廣州日報訊(全媒體記者孫珺)中國傳統文化典籍中的神奇動物都有哪些
  • 這位專家去敦煌,發現兩張「古」紙,竟是失傳《開寶藏》經的書頁
    俗話說「人有三急」,葉老暢快之後便突然想起自己忘記了帶廁紙,如此可麻煩大了,當時沒有手機與電話,聯繫不到學生們送紙,自己又動彈不得,兩條腿蹲的麻木不堪。作為一部重要的漢語佛學典籍,開寶藏中不僅闡明了哲學與佛學的理論,而且也涉及到歷史,語言,文學,音樂,地理,天文,數算,醫學,繪畫,科技,社會等一系列領域,稱得上是古代最重要的「百科全書」。 《開寶藏》的雕版印刷技術究竟採用了何種方法呢?其工藝流程之複雜,簡直令人難以想像。為了保證《開寶藏》的印製成功,所採取的全部雕版,都要用上好的黃花梨木。
  • 北京新增四所國家一級博物館
    原標題:京城博物館,4個新晉「一級」你帶娃去過嗎 近日,第四批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名單出爐。新公布的名單中,咱大北京又新添了四所國家一級博物館,分別是中國印刷博物館、中國電影博物館、北京汽車博物館和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馬上寒假就要到了,天氣也越來越冷,逛博物館不挨凍又漲知識絕對是冬天遛娃的最好去處。
  • 神農架野人圖片在浩瀚的中國古代典籍當中
    很多年以來,一個神秘的影子一直籠罩在神農架當地人的腦海中,揮之不去。誰也說不清它到底是什麼,人們都在口口相傳著一個名字,「野人」。神農架野人圖片在浩瀚的中國古代典籍當中,曾經多處記載了一種神秘的人形動物。
  • 海報中的《國家寶藏》第三季:手繪遺珍 線描國寶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家寶藏》第三季千呼萬喚始出來,終於要跟億萬寶萌喜相會了。12月6日起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藝頻道每周日晚八點半檔,《國家寶藏》第三季將與九座文博機構聯手,再度為寶萌們奉獻「精彩演出」。在節目播出倒計時之際,我們先從本季海報挖掘一番,看看其中都暗藏了哪些珍寶。
  • 吳其堯︱中國古代典籍中「士」的英譯
    這倒確實是一個問題,牽涉到對古代典籍中「士」的不同理解。理解不同,翻譯自然也不同。這兩句話最早見於《戰國策·趙策》,講的是春秋時期晉國人豫讓作為家臣為卿大夫智伯復仇的故事:「嗟乎!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吾其報智氏之仇矣。」司馬遷《史記·刺客列傳》裡詳細記載了這個故事:豫讓者,晉人也,故嘗事範氏及中行氏,而無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寵之。
  • 三星堆這三件文物上《國家寶藏》!
    成博 四川在線記者 吳曉鈴大家翹首期盼的《國家寶藏》回來了!12月6日起,《國家寶藏》第三季將於每周日晚20:30在央視綜藝頻道播出。12月4日發布的本季27件「國家寶藏」名單顯示,來自四川三星堆博物館的金杖、青銅縱目面具和一號青銅神樹等三件文物將在節目中與觀眾見面。
  • 冒險解謎遊戲《巨人之路》即將登陸Steam
    #遊戲圈燈謎大會小遊的爹媽試了並且拍了視頻發家庭群,闢謠了也不信,真是一個人的無聊帶了一堆人一起無聊。調侃至此接下來說說遊戲新鮮事兒,情人節將有一款遊戲正式在Steam發售,遊戲未發就有了一些不一樣的聲音,這款遊戲小遊也覺得有點「眼熟」,那咱們一起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