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中國法律典籍「走出去」

2021-01-17 人民網

每當人們談論中國典籍「走出去」的時候,大多想到的是文學、哲學、國學等典籍的譯介推廣。事實上,法律典籍也早就走出了國門。它是中國古代歷史發展進程中的智慧結晶,範圍廣泛而豐富,涵蓋法律思想、學說、典章制度、法醫學理論等諸多內容。

在古代,中國是法制文明大國,中華法文化較為豐富而成熟,對周邊諸國法典的誕生發揮了重要參考借鑑作用。以《唐律疏議》為代表,周邊一些國家的法典的篇章結構、內容原則等,都曾以此為藍本。中國古代法律典籍體現了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精神,具有獨特的價值判斷和文化結構,是解讀中華傳統文化的寶貴資源;其中的「德主刑輔」「禮法並施」「天人合一」「倫理親情」等思想和價值觀,都具有中華傳統法律文化的本質特徵和獨特底蘊。

19世紀前,得益於航海技術的發展,西方人經由水上航道來到中國。從此,身處世界另一端的人們,藉由大量遊記、見聞和書信,開始對中國的法律文化有了模糊的認知,其中不乏西方人對中國法律文化零碎地、片段式地解讀與加工,使得中國的法律在西方一直遊走於事實和想像之間。

英語世界對中國古代法典的譯介,大多源於英國旅行家小斯當東翻譯的《大清律例》。這部法典譯本於1810年在倫敦出版,擁有商人、外交使節和譯員等多重身份的小斯當東認為,《大清律例》具有「高度的條理性、清晰性和邏輯一貫性」。可以說,小斯當東的英譯本是世界上第一次較為完整和系統地將中國的成文法典介紹給西方。

小斯當東的譯本甫一面世,就引起了西方世界的廣泛關注,《愛丁堡評論》《每月評論》《學衡》《亞洲雜誌》等知名雜誌都刊登了對該譯本的積極評價,譯者小斯當東也收穫了業界的讚揚,被譽為「最懂中國的行家」。不久後,《大清律例》的法語版、義大利語版和西班牙語版也先後轉譯出版,體現了當時的歐洲急盼了解中國法律的普遍性訴求。

皇皇法典,一脈相承,《大清律例》也是對前朝遺產的繼承與發展,但是更早出現的《唐律疏議》和《大明律》都是近幾十年才被譯介到西方。《唐律疏議》是完整保存至今最早的中國法典,為中華法系之傑作,目前僅有美國漢學家莊為斯在1979年和1997年分上下兩卷將之譯出。2005年,美國華裔學者姜永琳完整譯出了《大明律》。這三部重要法典的譯介,受到了海外的廣泛讚譽,是對歷史上西方人對中國法律文化碎片化認知的補充和修正,讓西方受眾更加完整地感受中國傳統典章制度所傳遞出的法律文化和思想。美國學者德克·布迪和克拉倫斯·莫裡斯在他們合著的《中華帝國的法律》一書中指出,與西方法律相比,中華帝國的法律在某些方面更人性化、更合理。

不只是法典,中國古代法醫學的發展在世界上也遙遙領先。《洗冤集錄》是世界上現存的第一部系統法醫學專著,比義大利人菲德利斯寫的、西方最早的法醫學著作還要早350多年。自成書以來,《洗冤集錄》先後被介紹到日本、荷蘭、法國、英國、德國等地。儘管如此,《洗冤集錄》僅存兩個版本的英文全譯本。1873年,英國漢學家翟裡斯根據清朝官員童濂所刊的衍生本《補註洗冤錄集證》進行了全文翻譯。1981年,美國學者麥克奈特翻譯了《洗冤集錄》,這也是迄今為止唯一由原本翻譯的版本。此外,在「走出去」的法律典籍隊伍中,還有哲美森的英譯《刑案匯覽》和高羅佩的荷譯《棠陰比事》等。

不可否認,任何譯作都存在歷史局限性。經典之所以需要重譯,就是為了將歷史文化記憶引入新時代的語境中,輔之以全新的理解和闡釋,對前人的譯作進行必要的修正,從而延續原作不竭的生命力。1994年,美國學者鍾威廉將《大清律例》重新譯出,才有了這部法典的第二個英譯本。

翻譯可以喚醒被歷史塵封的文化記憶,也是構建、延續、傳播和交流集體文化記憶的重要手段。法律典籍的翻譯不僅具有歷史研究的學術價值,也具有延續中華傳統文化記憶的傳播價值。對外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需要堅定的文化自信,重視古代法律典籍的譯介,積極推動優秀法律典籍「走出去」,才能讓塵封的經典重見陽光,展現豐富的文化底蘊。

當然,推動傳統法律文化的海外傳播,僅有文化自信遠遠不夠。文化記憶的延續和傳承,必須要有一批具有定力和熱情的學者、譯者,孜孜不倦地闡釋、解讀和翻譯中國的法律典籍,世世代代,薪火相傳,傳遞中國傳統法律文化記憶的「火種」。須知,已經「走出去」的法律典籍,多由國外學者主導譯介,以西方人的觀察視角闡釋傳統中國文化。新時代呼喚不同國家、民族之間的文明交流互鑑,新的歷史使命和文化重任也呼喚更多中國人從自己的立場和視角出發,以中外合作的方式,向世界更好地講述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法律故事。

《 人民日報 》( 2020年04月26日 07 版)

相關焦點

  • 律商聯訊聯合中國公司法務研究院發布中國企業走出去調研報告
    「走出去」調研報告》,暨《2015-2016中國企業走出去藍皮書》。其中,問卷總計回收120份,問卷填寫者中大部分在企業或相關機構擔任法律經理以上職位,其中還包括40家大型央企和國企的總法律顧問和法務總經理。君澤君律師事務所的高級顧問唐功遠律師擔任報告的主筆。 最終報告從宏觀的政治經濟形勢,到微觀的對企業數據及案例的實證分析,總結中國企業走出去的現狀和特點、分析中國企業走出去的經驗和教訓,並最終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提供實踐指引。
  • 「浮光躍金——中國古代典籍簡史展」省圖開展 帶您走進典籍發展圖卷
    「浮光躍金——中國古代典籍簡史展」省圖開展 帶您走進典籍發展圖卷       本報訊(記者吳夢琳)省圖書館8月14日開啟「浮光躍金——中國古代典籍簡史展」,介紹中華典籍的發展和流變,呈現輝煌燦爛的典籍發展圖卷。
  • 吳海波:中國足球的幾種「走出去」
    吳海波:中國足球的幾種「走出去」2000年08月10日11:37:08 網易報導   中國足球的幾種「走出去」誰都知道中國足球這片土地仍是貧瘠;誰都知道「閉門造車」與「固步自封」已不能適應,更不能追趕當今世界足球的潮流。
  • 中國標準說著雙語「走出去」
    中國標準說著雙語「走出去」□ 徐 風近日,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與工信部聯合發布《中國造船質量標準》和《中國修船質量標準》,這是我國中英文國家標準的首次同步發布。對參加發布會的諸多媒體而言,同時見到包括中文和英文的中國國家標準文本,其新聞價值甚至要大於兩項國家標準的發布。
  • 專家:翻譯"忠於原著"成文學"走出去"絆腳石
    專家:翻譯"忠於原著"成文學"走出去"絆腳石 這種陳舊的翻譯理念,已經成了影響中國文學和文化「走出去」的絆腳石。    很多典籍有了英譯本卻「走不出去」  在國內,多數譯者出於職業習慣,翻譯過程中全神貫注於文本,字字對應地把文本翻完,翻譯工作即宣告結束。至於譯作在接受地市場的反響,一般被認為是「出版社的事」。
  • 北京市律師協會正式發布《北京市律師事務所「走出去」調研報告...
    在疫情之年,市律協積極思考工作方法,穩步推進北京律師行業涉外法律服務發展工作:一是繼續加強涉外法律服務隊伍建設,擴充北京市律師協會涉外律師人才庫,為北京律所「走出去」提供人才後備力量;二是創新涉外培訓方式,採用線上模式,舉辦「揚帆培訓」第五期「法律英語寫作在線課程」,著力提升北京涉外律師的英語寫作水平;三是匯總北京律所「走出去」相關信息,發布北京律所境外分支機構分布圖,更好為走出國門的中國企業與公民提供法律服務
  • 中國傳統文化中古代典籍的英語名稱
    說到中國古代文化,四書五經和四大名著肯定是少不了的。近幾年,不少外國友人都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要向他們介紹咱們的古代文學典籍,先把下面這些說法記下來吧!Classics   《 詩經 》 The Book of Songs   《 書經 》 The Book of History   《 易經 》 The Book of Changes   《 禮記 》 The Book of Rites   《 春秋 》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古代典籍
  • 民族典籍翻譯研究的學科基礎與發展目標
    下面是一個新近的提綱,包括了四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古典學(classics),在西方就是希臘、羅馬的經典,在中國先秦時期產生的典籍構成古典,在印度以及其他一些地方都會有一個歷史上叫做「軸心時代」的階段,這一時期產生的作品構成了他們各自的典籍,如《奧義書》等,這是最重要的一個部分。
  • 中國企業「走出去」,這家紡企成「範本」
    中國企業「走出去」,這家紡企成「範本」 2017-11-16 09:37:18 來源:紡織服裝周刊
  • 中國傳統文化典籍中那些神奇動物
    《中國古代神奇動物圖鑑》 五色神石 編著 孟憲龍 繪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廣州日報訊(全媒體記者孫珺)中國傳統文化典籍中的神奇動物都有哪些?
  • 致力於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 新知集團南非建書局
    致力於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 新知集團南非建書局 2015-07-19 02:57:34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中國OTA「走出去」服務全球旅行者,可行嗎?
    然而,相比洋奶粉、進口車、時尚百貨等行業國際巨頭在中國的大肆攻城略地,日漸升溫的中國旅遊熱潮,仍基本掌控在中國旅遊企業手中,這其中既有語言、文化與本地服務和旅遊行為聯繫緊密的原因,也離不開中國本土旅遊產業的勃興。
  • 老子《道德經》:德語世界最熱的中國典籍
    來源:文匯報作為德語世界中傳播最廣、影響最大的中國典籍之一,《道德經》的德語譯本眾多:荷蘭奈梅亨大學教授克努特·瓦爾夫主編的《西方道學目錄》第六版中,收錄的從1870年到2009年《道德經》德譯本,計有103種之多。德語世界對老子的關注可追溯到18世紀。
  • 中國北鬥「走出去」妙招:選個老外做副秘書長
    比如,一上午緊湊的會談、參觀,簡單的工作午餐,幾乎沒做休息就聆聽五六家企業創新實踐講解,在另一個上午的國際論壇作主旨發言,隨後又是新一輪調研……   這一切,都是中國北鬥近年來「走出去」的主要工作之一。   苗前軍,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下稱「中位協」)副會長兼秘書長,人稱苗博士,是在地球空間信息方面有著深入研究的專家級官員。
  • 吳其堯︱中國古代典籍中「士」的英譯
    頃見網友在一個名為「百人百譯中國文化名言」的公眾號上討論「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的英譯,覺得頗有意思。這個公眾號每日一期,每期選譯一句中國文化名言,譯者既有中國從事英語教學和翻譯的學者,也有英語為母語的學者,譯文的優劣由讀者投票決定。我關注該公眾號為時已久,不時翻看還常有所斬獲,因此也推薦給了學生。
  • 尋找國家典籍博物館中的「寶藏」實景解謎遊戲帶你看典籍大展
    這是國家典籍博物館結合「中華傳統文化典籍保護傳承大展」「甲骨文記憶展」傾力打造的全新的實景解謎遊戲。該項活動聘請了各方專家,跨界文博、教育、遊戲,旨在更好地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將中華民族悠久的典籍文化傳遞給更多觀眾,讓公眾感受古籍的永恆魅力。
  • 從法律角度談談對死亡賠償金的理解
    逝者已去,然而該如何保障其家屬的生存與生活,賠償金問題不可避免。對於死亡賠償金,法律法規也從一定的角度表明了態度。2004年5月1日施行的《人身損害賠償解釋》首次正式規定了死亡賠償金,並把賠償年限擴大為20年,在賠償範圍、賠償標準以及責任如何劃分的問題上都有了比較明確的規定。但是,《人身損害賠償解釋》並沒有說明死亡賠償金的性質。
  • 走出去實現從量到質的跨越
    3月15日,古裝劇《甄嬛傳》在美國收費視頻網站Netflix(奈飛)播出,中國片方與美國合作,將76集的長劇精編並製作成了6集(每集90分鐘)的英文版電視電影,這部國產電視劇在國際舞臺上亮相,頗振奮人心。《甄嬛傳》在美國主流媒介平臺以付費的形式播出,是中國電視劇走出去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事件。
  • 今晚《這就是中國》聽張維為教授解讀中國文化如何走出去
    如今,隨著中國的全方位崛起,中國文化的海內外傳播也將會成為一個蔚為壯觀的事業。這些年,在世界各地成立的孔子學院,舉辦的中國文化節,以及遍布世界各地的中國商品、遊客、投資和公司等都在證明著這一點。然而,從總體上看,中國文化傳播的影響力還遠遠跟不上中國崛起的步伐。那麼,我們究竟該如何更好地傳播中國文化?
  • 談談電影《和聲》,看看囚犯在牢裡過的那些「美好」的日子!
    談談電影《和聲》 看看囚犯在牢裡的過的那些「美好」的日子!今天我要講述的,這部電影比較特殊,因為它是講述了囚犯在牢中所經歷的事情。女主是怎樣去在監獄裡舉行一個合唱團的一系列的故事非常的感人充滿著溫暖的親情和友誼在裡面,下面我就為大家來說說這部電影吧!女主是因為自己殺人的案件而被抓進了監獄裡,在監獄裡女主在對生活不再充滿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