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七期:中國表現出來的一切,絕不是西方簡陋...
她今天所展現出來的這一切,絕對不是一些簡陋的西方話語所能描述的。」 近日,東方衛視政論節目《這就是中國》持續熱播。每周一21:30,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都會在節目中結合自身經歷,從國內外熱點、難點問題切入,系統闡釋中國模式的優勢和先進性。
-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六期:縱論「文明型國家」(一)
每期節目中,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將結合自身經歷,從國內外熱點、難點問題切入,系統闡釋中國模式的優勢和先進性。 《這就是中國》每周一21:30在東方衛視播出,在本期節目中,張維為教授系統論述了作為現代民族國家的中國的建構歷程,並提出,有別於線性發展的西方政治邏輯與歷史經驗,獨特的中華文明締造了現代中國這一「文明型國家」。
-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68期:談談中國新基建
「中國的崛起是『集四次工業革命為一體』的崛起,新基建很可能要改變世界未來格局。」 「5G改變的不僅僅是通信,它將改變整個社會的運行模式、管理模式。」8月2日,在東方衛視《這就是中國》第68期節目中,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的院長張維為教授和國內知名通信業專家項立剛老師,共同探討中國新基建建設。觀察者網整理節目內容,以饗讀者。
-
張維為談「中國震撼」 曾做過鄧小平英文翻譯
這本書一經上市,立刻成為熱銷書,繼而人人搶讀。 在採訪中,張維為說中國的GDP就是一個困境,和天氣預報以及房價的困境是一模一樣的。這個說法很特別,他恰當的比喻能把你從生澀的政治經濟名詞中拉到百姓生活裡。他一直在強調中國對世界的影響,在他眼中,那是中國震撼。 張維為,復旦大學外文系畢業,日內瓦大學國際關係碩士、博士,曾為英國牛津大學訪問學者。
-
談談中國法律典籍「走出去」
每當人們談論中國典籍「走出去」的時候,大多想到的是文學、哲學、國學等典籍的譯介推廣。事實上,法律典籍也早就走出了國門。它是中國古代歷史發展進程中的智慧結晶,範圍廣泛而豐富,涵蓋法律思想、學說、典章制度、法醫學理論等諸多內容。 在古代,中國是法制文明大國,中華法文化較為豐富而成熟,對周邊諸國法典的誕生發揮了重要參考借鑑作用。
-
張維為:世界將以更快的速度向東方、向中國、向社會主義傾斜
29日晚,最後一場主旨演講迎來兩位重磅嘉賓——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和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主題為《世界與中國》。作為2020「答案」年終秀的壓軸場次,本場在線直播熱度為兩天最高,僅在年輕人最喜歡的B站直播熱度就達到250萬,現場樓上樓下座無虛席,20多次響起掌聲。以下為張維為教授演講全文。
-
張維為教授回應網友犀利吐槽:不是臉皮厚是學養厚
說起來還是前段時間觀察者網開年會那陣,虎牙妹邀請我觀重量級專欄作者張維為教授出席年會,無奈張教授日程已被預訂滿了…… 領導交代說,那請張老師錄段拜年視頻吧! 可是拜年除了恭喜發財、萬事如意、猴(hold)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還能怎麼有趣呢?虎牙妹站在讀者老爺的鞋子裡想了想,不如做一期毒舌點評節目吧!
-
通俗「歌星」張維為辯才所向無敵的奧秘
導讀:批評張維為,不代表否定中國的發展成就,而是擔心他信口開河的「自信」有可能誤國誤民之所以把張維為單獨挑出來寫,把金燦榮和陳平撇在一邊,是因為在這個「收割韭菜三人組」中,張維為長得相對比較帥,而且比起另外兩位,以及晚到了一步、最近試圖加入這支隊伍的旅美「學者」李毅,張維為「唱功」算是最好的
-
專訪復旦大學中國發展模式研究中心主任張維為
,對「中國為什麼能」這一叩問做出了響亮回答。自1979年開始的30年中,中國的GDP增長了18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09年金融海嘯席捲全球,中國不僅率先走出了金融危機的陰影,並且成為世界經濟的發動機。 中國崛起已是不爭的事實,它給世界帶來了相當的震撼。美國不得不接受中國崛起的事實,因為沒有中國的合作,美國面臨的難題一個也解決不了。所以,我們中國人千萬不要再以「大國小民」的心態來窺視這個世界。
-
2019年國比論壇「文學與世界」專場聚焦中國文學走出去
推進「一帶一路」國家倡議和中國文化走出去戰略,急需用國際社會聽得懂、願意聽的方式講好中國故事、貢獻中國智慧、提供中國方案,外譯作為一種文化交流和傳播手段的重要性越發突顯。應該在教育部人文交流中心的宏觀指導下,建立一個規範而又靈活的工作機制,組織遴選一批基礎好、潛力大、特色強的示範基地,並著力營造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開放多元的中外學術交流環境。
-
張維為:這次疫情把中國公知虛構出來的美國打回原形
這個國家已經變了,變得我不認識了,我覺得可能要對中國、對美國,重新評估。」 6月15日,在東方衛視《這就是中國》第61期節目中,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和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教授,共同剖析美國抗疫失敗的種種因素。觀察者網整理節目內容,以饗讀者。
-
張維為:這四波愛國主義熱潮,造就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最自信的一代人
年初一場疫情,也讓今年的國慶有點與眾不同:經歷了全民眾志成城抗擊疫情,我們看到了一線人員的辛苦,見證了中國奇蹟的誕生,也更懂得了「國家」的含義。「家國情懷」的自豪感,激蕩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中。在這個特殊的國慶日裡,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接受了觀察者網的專訪,請張老師回顧這不平凡的一年,也對接下來的國家發展做出展望。
-
致力於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 新知集團南非建書局
致力於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 新知集團南非建書局 2015-07-19 02:57:34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陳平、王義桅、李世默、張文木、陳新、羅思義、張維為、趙宏偉
這一結果引發海內外輿論高度關注,並在資本市場掀起一場腥風血雨。 然而一切可以說才剛開始,英國以及歐盟的未來將去向何方,整個歐洲不確性的瞬間加大該如何應對,如何看待此次脫歐公投,公投之後是否英國鐵定離開歐盟,一個分裂的歐盟對中國的戰略利弊何在?
-
美國人謾罵中國?復旦教授張維為三句話回敬
在7月20日播出的《這就是中國》節目中,主講人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就「美國的多重危機」展開了主題演講。這令張教授想起了川普經常說的America First,就是「美國優先」,這句話也可以翻譯成「美國領先」,也就是美國疫情的情況、災難的情況領先世界,而美國今天又處於這種孤立無援的樣子
-
劉和平:「我們的文化如何走出迷失」
紮實的劇本如何建構?電視劇的社會效益與市場效益如何統一?《北平無戰事》總製片人、編劇劉和平講述了他的困惑、求索與答案。 月亮只有一個,外國的未必圓 記者:您編劇的《雍正王朝》解讀的是雍正新政,《大明王朝1566》聚焦的是專制統治與人性解放的衝突,此次為何落筆在1948—1949年的這段歷史?
-
被問日本諾貝爾獎多的原因,張維為教授表示我們國人根本不用自卑
作為中國非常具有權威代表的教授,她針對這個現象作出了自己的看法,在《這就是中國》節目中說道:仔細探查過日本這些諾貝爾獎的人就知道,他們不光有驚人的頭腦,對國家無私奉獻的精神,最重要的是他們的童年都非常的幸福,他們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科學的教養,讓他們保持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加上老師優秀的教育,給他們帶來不菲的收穫。
-
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有何新路徑?
▼▼近些年,中國國家綜合實力和軟實力不斷增強,國家積極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取得了很大成績。總體來看,中華文化「走出去」雖然成就顯著,還是「送出去」的多,「賣出去」的少。那麼,今後我們要如何採用市場化機制,構建對外文化貿易新路徑?文化承載著一個國家的價值觀念,而一個國家的價值觀念又是其發展道路、治國理論、制度理念的基礎和源泉。
-
深觀察:文化「走出去」呼喚翻譯精品意識
原標題:文化「走出去」呼喚翻譯精品意識(深觀察) 近年來,中國文化產業發展迅速,電影、電視劇、圖書出版物產量位居世界前列,在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文化需求的同時,也為中國文化「走出去」提供了越來越豐富的產品。
-
大學教授用坐標法解讀「中國夢」
原標題:大學教授用坐標法解讀「中國夢」 習近平總書記把「中國夢」定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夢想」。專家和學者對此有各種角度的分析與論述。近日,吉林化工學院一名大學教授別出心裁,使用坐標法解讀「中國夢」廣受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