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20日播出的《這就是中國》節目中,主講人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就「美國的多重危機」展開了主題演講。
張教授提到,外部世界對美國的好感急劇下滑。美國專欄作家、歷史學家馬克斯·布特6月3日在《華盛頓郵報》發表一篇署名文章說,由於美國警察在帶有種族主義傾向的川普政府「支持」、「鼓勵」下粗暴對待有色人種,美國現在已經成了國際社會的「棄兒」,他用的英文詞叫pariah,這是一個很重的詞。他說,川普政府無力抗擊疫情,造成死亡人數超過所有其他國家,這表明美國政府的無能。在經歷新冠肺炎疫情、經歷經濟大衰退、經歷種族歧視引發的抗議示威後,美國國際聲譽直線下降。「川普政府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上的表現,讓美國的國際聲譽跌至谷底。」他還這樣寫道,說現在幾乎沒有人站出來為美國說話,這是川普政府在國際上被孤立的一個標誌。
這令張教授想起了川普經常說的America First,就是「美國優先」,這句話也可以翻譯成「美國領先」,也就是美國疫情的情況、災難的情況領先世界,而美國今天又處於這種孤立無援的樣子,又不像America First,而更像America Last,「美國最後」,也就是說美國在世界抗疫的跨國比較重屬於墊底的,還有比這種局面更能說明美國今天面臨的種種危機、或者危機嚴重性的嗎?
在疫情暴發前的2019年,美國皮尤研究中心有這樣一項調查,當時全世界對川普政府的執政信心程度已經跌到了31%。相比之下,原來的歐巴馬執政時期曾經一度高達74%。如果此時此刻再進行一個同樣內容的民調,估計全世界對美國川普政府的信心會更低。
6月1日,川普曾經威脅美國各州州長,要他們動用軍隊來遏制騷亂。德國《南德意志報》是這樣評論的:「川普政府在向美國人民宣戰。」這篇文章還說,美國為保護自身在競爭中的地位而對盟友、對競爭對手、對國際機構採取越來越強硬的態度,因此,美國在海外的形象急劇下降。不久前,川普宣布要推遲舉行原定於6月底在美國舉行的七國首腦會議,即G7峰會,因為德國總理默克爾拒絕出席。德國《明鏡》周刊6月8日也以「精疲力盡的國家」來形容眼下的美國。德國《焦點》周刊是這樣說的,世界超級大國美國曾經是「管理危機的榜樣」,現在這個形象已經動搖,八成美國民眾認為自己的國家正在失控,折射出美國人的自信心在消減。他還說,這或許成為美國歷史的一個轉折點。
同樣,美國在世界各地的外交官也陷入了集體尷尬。「美國的對手樂見美國的混亂,而美國的外交官卻感到絕望。」這是美國《政治》網站6月2日一篇文章的標題。文章說,廣泛的抗議活動暴露了美國的種族問題和經濟裂痕,以及非同尋常的政治兩極化。文章專門引用了美國前駐阿富汗和前駐波赫的一位外交官的話,他說,「我們過去美國外交官習慣於對其他國家的侵犯人權行為表示關注和抗議。今天呢,外國政府要求我們來解釋美國的立場。」對於許多投身外交工作,並在海外積極推廣美國價值觀、民主觀、法治和人權的外交官來說,這是一個悲傷和值得深思的時刻。文章還這樣說,美國警察和安全部隊用催淚瓦斯對抗抗議者、甚至毆打抗議者,在全球的電視屏幕上廣為傳播,為長期以來一直指責美國虛偽的外國對手提供了不可抗拒的大量素材。「當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奧塔格斯發表個推特,批評中國對香港採取的一些決定,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用三個英文詞『I can’t breathe』,』我不能呼吸了』來回擊,這就是大家知道的被警察暴力致死的弗洛伊德當時說的話。」
張教授有一個建議,如果大家今後還是碰到美國人謾罵中國、指責中國,不妨可以用這三個短語中的任何一句來回敬,也可以把這三個短語放在一起送給他們。第一句就是「I can’t breathe」,「我不能呼吸了」。第二句就是「Black lives matter」,「黑人的命也是命」。第三句就是張教授經常說的「Mind your own business」,「先管好你自己的事」。這叫做一劍封喉,因為它把美國存在的問題全部點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