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復旦大學中國發展模式研究中心主任張維為

2020-11-25 中國網財經

  中國崛起的規模效應和世界意義

  ——專訪復旦大學中國發展模式研究中心主任張維為

   新華網北京5月7日新媒體電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最近出版的《道路自信:中國為什麼能》一書,通過作者瑪雅與十幾位著名專家學者的對話,從不同角度探討總結了中國的發展道路和發展經驗,對「中國為什麼能」這一叩問做出了響亮回答。《參考消息》從4月28日起連續摘發該書主要內容,以饗讀者。

  瑪雅:很多學者認為,現在提「中國模式」為時過早。你是中國模式最堅定的支持者和論證者,為什麼會有這麼堅定的信心和樂觀立場?

  張維為:過去30年間,我走訪了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作為一名理論研究者,我從親歷百國的觀察和全球視野的比較中得出一個結論:中國的發展速度是全世界最快的,發展成就也是最大的。自1979年開始的30年中,中國的GDP增長了18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09年金融海嘯席捲全球,中國不僅率先走出了金融危機的陰影,並且成為世界經濟的發動機。

  中國崛起已是不爭的事實,它給世界帶來了相當的震撼。美國不得不接受中國崛起的事實,因為沒有中國的合作,美國面臨的難題一個也解決不了。所以,我們中國人千萬不要再以「大國小民」的心態來窺視這個世界。中國人是世界上最沒有理由對自己國家的前途感到悲觀的。

  瑪雅:有評論認為,中國還需要另一種震撼,就是對存在問題的震撼。

  張維為:中國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取得這麼大的成就,當然也出現了很多問題,但這些問題和我們的成績是不能等量齊觀的。縱向看,歷史上其他大國崛起付出的代價遠比我們高:它們當時的腐敗比我們今天嚴重得多,貧富差距比我們今天大得多,環境汙染也比我們今天更嚴重,更不要說在崛起過程中發生了多少戰爭、掠奪和殺戮。橫向看,今天與我們可比的國家,比如人口在5000萬以上的發展中國家和轉型經濟國家,發展成績遠不如我們,各種問題往往比我們更嚴重。所以,首先應該充分肯定我們的成績,再來自信地解決我們的問題。中國所有的問題都說得清,中國所有的問題都有解,中國模式還可以繼續改進和完善,未來將會越來越好。

  應該把中國崛起的事實如實告訴我們的人民。我們完全可以在一種新的認知基礎上,重新凝聚全社會對中國道路的共識。中國模式雖有缺陷,但是可以完善,中國模式總體的成功毋庸置疑。

  瑪雅:現在有一種說法,中國經濟在10-20年之內可以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但是在軟實力上,中國不可能趕上美國。

  張維為:這要看你怎麼比。軟實力比較的關鍵是標準,如果你只認同西方制定的標準和西方採用的形式,那中國永遠也趕不上美國。但事實是,我們今天在許多方面的眼光和實踐,早已超越了西方標準。

  有人認為,中國的崛起就是一個普通國家的崛起,無非是按照西方市場經濟理論進行了改革,由此帶來經濟總量的增加和中產階層人口的擴大。未來,中國將越來越多地接受西方的各種理念和制度安排,最終被接納為西方社會的成員。

  我不同意這種觀點。中國崛起是一個「文明型國家」的崛起,其主要原因是堅持了自己的發展道路,既學習別人的長處,也發揮自己的優勢。中國的崛起是以一種西方不認可的方式,即中國模式進行的,今後也會繼續以西方不認可的方式成長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並深刻影響世界的未來。

  瑪雅:作為一個「文明型國家」,中國崛起對世界有什麼特殊的意義?

  張維為:中國的崛起既沒有複製西方模式,更沒有重演西方崛起的血腥歷史。一個13億人口的大國,在自己的國土上化解所有工業化、現代化進程中產生的矛盾和難題,不但沒有發動戰爭,沒有對外擴張和掠奪,而且給大多數國人和全世界的人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中國還成為世界經濟的火車頭。從這個角度看,中國的成功以及中國模式的意義非同尋常。

  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活著的古老文明。這樣一個古老文明今天以一個現代國家的形態迅速崛起,這在人類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18、19世紀,英、法、德等國崛起,其人口是千萬級的;20世紀崛起的美、日等國,其人口是上億級的;而在今天,21世紀中國的崛起,其人口是十億級的,比此前崛起的大國人口總和還要多。這不是一種簡單的人口增加,而是一個不同性質的國家的崛起。這是一個佔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人民的崛起,是一個歷史悠久、幅員遼闊的「文明型國家」的崛起。這是一種新的發展模式的崛起,是一個獨立的政治話語體系的崛起。這種崛起給世界帶來的,可能是新一輪的「千年未有之大變局」。

  瑪雅:為什麼說中國崛起是「一個獨立的政治話語體系的崛起」?

  張維為:今天,西方模式不但在非西方國家沒有成功,在西方國家內部也遇到了嚴重危機,比如希臘、義大利。英國是現代議會民主的發源地,現在卻陷入嚴重的財政危機,公共債務佔GDP的90%。美國是在全球推銷西方民主最起勁的「典範」,現在成了全球金融危機的發源地。如果沒有美元國際儲備貨幣地位,美國實際上已破產。把美國國債平攤一下,每個美國人平均借貸5萬多美元,這還不算私人債務。在西方制度明顯走下坡路的時候,誰要說服我信奉西方,總得拿出個像樣的例子來,證明這個制度在非西方國家做得確實比中國好。但事實是,這樣的例子找不出來。隨著伊拉克戰爭和「顏色革命」陷入困境,隨著金融危機暴露出西方制度的弊病,我們可以說,西方話語體系現在的處境非常不妙,「後西方話語時代」已經開始。

  中國崛起觸動了世界許多敏感神經,也遠遠超出了西方話語的詮釋能力。在這個大變局中,中國的作用舉足輕重。中國知識分子不能再唯西方話語馬首是瞻,而應該獨立思考,憑自己的良知、學識和愛國精神,在吸收世界智慧的同時,摒棄西方新蒙昧主義,共同探索和構建「後西方話語時代」的中國話語體系,為世界新秩序的形成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相關焦點

  • 張維為個人簡介
    張維為,男,中國政治學者、作家。復旦大學特聘教授、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國家高端智庫理事會理事、上海春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中國發展模式研究中心主任,瑞士日內瓦外交與國際關係學院訪問教授,春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上海社科院世界中國學研究所所長,日內瓦外交與國際關係學院 亞洲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鄧小平高級翻譯。
  • ...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升華——訪復旦大學歐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丁純
    新華社北京9月30日電專訪:讓中歐合作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升華——訪復旦大學歐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丁純新華社記者傅雲威作為支持自由貿易的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國和歐盟在全球經濟復甦中均發揮重要作用,中歐合作因此被寄予厚望
  • 復旦大學環境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志青:ESG信息披露井噴階段很快到...
    綠色發展將要或者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常態』。」在1月14日召開的由思盟企業社會責任促進中心主辦,商道縱橫承辦,每日經濟新聞聯合主辦的「2021CRO全球責任峰會」上,復旦大學環境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志青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說道。
  • 張維為談「中國震撼」 曾做過鄧小平英文翻譯
    在採訪中,張維為說中國的GDP就是一個困境,和天氣預報以及房價的困境是一模一樣的。這個說法很特別,他恰當的比喻能把你從生澀的政治經濟名詞中拉到百姓生活裡。他一直在強調中國對世界的影響,在他眼中,那是中國震撼。  張維為,復旦大學外文系畢業,日內瓦大學國際關係碩士、博士,曾為英國牛津大學訪問學者。
  • 王鑄鋼:上海南方模式生物研究中心主任專訪
    2013 年國際轉基因技術協會(ISTT)世界大會在廣州舉行,是該協會第一次在亞洲地區召開,匯集了國際上最頂尖的轉基因技術專家和相關技術人員,也是國際性技術協會組織在中國召開世界大會難得的機會。生物探索有幸在ISTT會議上採訪了上海南方模式生物研究中心王鑄鋼,了解了上海南方模式生物中心的「坦誠、專業、與眾不同」的理念,以及他對國內近幾年轉基因技術發展的看法。
  • 中國大陸首個!復旦大學國際災害風險綜合研究計劃國際卓越中心啟動
    復旦大學黨委書記焦揚,IRDR科學委員會主席Riyanti Djalante,中國科協國際聯絡部副部長王慶林,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張全,上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執委會副主任張忠偉在授牌和啟動儀式上致辭。
  • 國際災害風險綜合研究計劃在中國大陸設首個卓越中心,落戶復旦大學
    復旦大學國際災害風險綜合研究計劃(IRDR)國際卓越中心主任湯緒教授12日上午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上海在極端天氣氣候與公共健康方面的城市治理方面已有國際上領先的探索,通過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協同創新,將有望進一步升級,為中國在國際治理方面承擔更大的責任提供支撐。
  • 張維為:美國神話走向終結 國內公知集體崩塌
    10月1日,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接受媒體採訪稱,美國神話走向終結,中國公知集體崩塌。2019年1月22日,張維為出席世界經濟論壇2019年會。(資料圖片/新華社)10月1日,《觀察者網》採訪張維為問到,從中國國慶70周年到今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表現出來的眾志成城,這些年愛國主義氛圍特別濃烈,是否和外部環境變化有關。
  • ...陳平、王義桅、李世默、張文木、陳新、羅思義、張維為、趙宏偉
    就上述問題,觀察者網訪問了在國際關係及政經領域卓有建樹的9位專家,其中包括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金燦榮、倫敦前副市長觀察者網特約作者羅思義、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戰略問題研究中心教授張文木等,為各位一一分析。
  • 復旦大學與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合作共建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
    2020年1月14日,復旦大學與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籤署協議,雙方合作共建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上海市質子重離子臨床技術研發中心),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掛牌成為復旦大學附屬醫院。復旦大學常務副校長、上海醫學院院長桂永浩與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主任、黨委書記王興鵬代表雙方籤訂《合作共建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協議書》,並與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陳建平董事長共同為「復旦大學附屬質子重離子醫院」揭牌。
  • 張維為:這四波愛國主義熱潮,造就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最自信的一代人
    年初一場疫情,也讓今年的國慶有點與眾不同:經歷了全民眾志成城抗擊疫情,我們看到了一線人員的辛苦,見證了中國奇蹟的誕生,也更懂得了「國家」的含義。「家國情懷」的自豪感,激蕩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中。在這個特殊的國慶日裡,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接受了觀察者網的專訪,請張老師回顧這不平凡的一年,也對接下來的國家發展做出展望。
  • 專訪復旦大學—BI挪威商學院中國區代表郝少華
    專訪復旦大學—BI挪威商學院中國區代表郝少華 復旦-BI挪威MBA 2020-09-21 19:30 播放次數:3602 復旦大學-BI挪威商學院MBA項目於1996年經國務院學位辦批准由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和
  • 通俗「歌星」張維為辯才所向無敵的奧秘
    導讀:批評張維為,不代表否定中國的發展成就,而是擔心他信口開河的「自信」有可能誤國誤民之所以把張維為單獨挑出來寫,把金燦榮和陳平撇在一邊,是因為在這個「收割韭菜三人組」中,張維為長得相對比較帥,而且比起另外兩位,以及晚到了一步、最近試圖加入這支隊伍的旅美「學者」李毅,張維為「唱功」算是最好的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功能介孔材料基礎科學中心」啟動會在復旦大學...
    1月9日上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功能介孔材料基礎科學中心」啟動會在復旦大學召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相關領導、上海市科委相關領導、復旦大學校領導及各級負責人、項目組成員和主要研究人員、項目特邀專家等共60餘人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參加本次會議。
  • 美國人謾罵中國?復旦教授張維為三句話回敬
    在7月20日播出的《這就是中國》節目中,主講人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就「美國的多重危機」展開了主題演講。在疫情暴發前的2019年,美國皮尤研究中心有這樣一項調查,當時全世界對川普政府的執政信心程度已經跌到了31%。相比之下,原來的歐巴馬執政時期曾經一度高達74%。如果此時此刻再進行一個同樣內容的民調,估計全世界對美國川普政府的信心會更低。
  • 張維為:世界將以更快的速度向東方、向中國、向社會主義傾斜
    29日晚,最後一場主旨演講迎來兩位重磅嘉賓——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和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主題為《世界與中國》。作為2020「答案」年終秀的壓軸場次,本場在線直播熱度為兩天最高,僅在年輕人最喜歡的B站直播熱度就達到250萬,現場樓上樓下座無虛席,20多次響起掌聲。以下為張維為教授演講全文。
  •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七期:中國表現出來的一切,絕不是西方簡陋...
    近日,東方衛視政論節目《這就是中國》持續熱播。每周一21:30,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都會在節目中結合自身經歷,從國內外熱點、難點問題切入,系統闡釋中國模式的優勢和先進性。 在上一期節目中,張教授系統論述了作為現代民族國家的中國的建構歷程,並提出,有別於線性發展的西方政治邏輯與歷史經驗,獨特的中華文明締造了現代中國這一「文明型國家」。
  • 澳門科技大學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張可可專訪:澳門...
    澳門科技大學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張可可專訪:澳門即將全球首發低傾角地磁測量衛星金羊網  作者:譚錚、張璐瑤  2019-12-21
  •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虞先濬課題組 現誠聘研究助理、技術員、博士後
    研究所簡介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胰腺外科/胰腺腫瘤綜合治療部、上海市胰腺腫瘤研究所、復旦大學胰腺腫瘤研究所,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胰腺腫瘤專科之一,教育部「985平臺」腫瘤學重點建設發展學科,中國抗癌協會胰腺癌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掛靠單位,上海市抗癌協會胰腺癌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
  • 中國人民大學成立新時代中國青年發展研究中心
    1月11日下午,中國人民大學舉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研討會暨新時代中國青年發展研究中心的揭牌儀式。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靳諾,中國人民大學榮譽一級教授鄔滄萍,全國政協委員、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部長王鋒,團中央社會聯絡部副部長、一級巡視員李驥,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研究員、《中國青年研究》雜誌主編劉俊彥,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副書記鄭水泉、副校長杜鵬等出席活動。相關領域知名專家學者,有關地方和兄弟高校團委主要負責人以及中心首批特約研究員代表等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