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科技大學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張可可專訪:澳門...

2020-11-23 金羊網

澳門科技大學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張可可專訪:澳門即將全球首發低傾角地磁測量衛星

金羊網  作者:譚錚、張璐瑤  2019-12-21

在即將到來的2021年,澳門將發射一顆測量地球磁場的衛星。這顆被稱為「澳門星」的衛星,日前被正式定名為「澳科一號衛星」。...

張可可 受訪者供圖

衛星捕獲的數據對科學研究及產業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金羊網記者 譚錚 張璐瑤

在即將到來的2021年,澳門將發射一顆測量地球磁場的衛星。這顆被稱為「澳門星」的衛星,日前被正式定名為「澳科一號衛星」。它是澳門首顆科學與技術試驗衛星,由澳門科技大學聯合內地與國外科學家、工程師團隊共同研發。同時,它也是全世界首顆低傾角、低軌道地磁測量衛星。

澳門回歸祖國二十周年之際,「澳科一號衛星」的研發團隊首席科學家、澳門科技大學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張可可教授接受了金羊網記者的獨家專訪,向記者講述了這顆衛星背後的故事。

項目進展體現中國速度

2018年,在國外學習工作36年的張可可回國,在澳門科技大學任教。對於為什麼把回國工作的第一站選在澳門,張可可表示,澳門有非常合適的「土壤」,架起內地與國際交流的「橋梁」,「在『一國兩制』的政策之下,澳門有著地緣與政策上的優勢。它背靠內地,面向國際,作為一個橋梁,把國內外的科研團隊聯合起來。」

1982年,張可可從南京大學本科畢業後,去了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地球物理與空間物理專業攻讀碩士與博士學位。1987年,他開始在英國劍橋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1992年,他任教於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直到去年,他才回國工作,擔任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講座教授與主任,主持了「澳門星」的研發工作。

張可可介紹,該項目在內地獲得國家航天局、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上海天文臺、紫金山天文臺以及南京大學等多個科技機構的支持,衛星當中的零部件不少是內地製造。同時,由於該項目對於全球天文學研究發展有著重大意義,研發團隊吸引了來自美國、英國、義大利、丹麥、瑞士、德國等科學家與工程師。「我們是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團隊。」張可可說,通過澳門這座橋梁,我們做到了東西方融合。

「澳科一號衛星」項目於2018年開始啟動,現如今,其主體結構已基本完成,計劃於2021年發射。張可可表示,該項目研發難度巨大,但進展之順利超乎他的想像。「我們團隊中的外國專家也詫異於項目的推進速度,我告訴他們,這就是『China speed』,中國速度。」

科研成果或將國際共享

「澳科一號衛星」作為全世界首顆低傾角、地軌道地磁測量衛星,在其發射太空後,捕獲的數據對科學研究及產業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大家可能對地球磁場是怎樣起源的沒有什麼概念。其實關於地球磁場起源還有另外一個名字,我們科學家把它稱作『地球發電機』。但是對於這臺『發電機』如何在地球深部磁場維持變化,在看不見的地方,它真正的強度,我們還看不清楚。這是一個重要科學問題、沒有解決的科學問題。」張可可說,「通過它的數據,科學家可以通過計算與反演理論,去認識、理解地球深部3000公裡以下的神秘世界。」

地球磁場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是它與人類的生活密切相關。張可可介紹,有了地球磁場,空氣、大氣、海洋才能存在下來,人類才能活下去。「大家熟悉的手機導航、航天、航海、礦產開發等產業都離不開地球磁場。」他說。

張可可透露,研發團隊計劃發射一個星座,大概有3到4個衛星組成,覆蓋全球。「通過這個星座,我們把整個地球的磁場圖測量出來,再把其中的變化給預報出來,獲得這些數據將為澳門的產業帶來重大發展機遇。」

據介紹,張可可團隊還將在澳門建立世界地球磁場研究與數據中心,向世界輸送科研成果,讓全人類都能受益於澳門的科學發展。

在張可可看來,一個城市的發展,不需要有各種各樣的亮點。「有一個很大的亮點,把它做好,就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對於澳門來說,『澳門星』就是一個亮點。」他表示。

編輯:alan

相關焦點

  • 澳門即將全球首發 低傾角低軌道地磁測量衛星
    它是澳門首顆科學與技術試驗衛星,由澳門科技大學聯合內地與國外科學家、工程師團隊共同研發。同時,它也是全世界首顆低傾角、低軌道地磁測量衛星。  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之際,「澳科一號衛星」的研發團隊首席科學家、澳門科技大學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張可可教授接受了羊城晚報記者的獨家專訪,向記者講述了這顆衛星背後的故事。
  • ...科學技術獎勵頒獎,澳科大月球行星研究項目獲自然科學獎項一等獎
    澳門科學技術獎勵頒獎,澳科大月球行星研究項目獲自然科學獎項一等獎 2020-10-10 17:45:00 澳門科技大學
  • 澳門科大學者表示對月壤研究將助力未來載人登月建基地
    國際在線報導(駐澳門記者 肖中仁):作為我國天文與行星科學領域唯一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澳門科技大學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一直致力於深空探測領域研究。該實驗室的專家近日在接受總臺記者專訪時表示,對嫦娥五號取樣回來的月壤進行研究,將為未來載人登月和在月球建立基地打下良好基礎。
  • 2020年澳門科技大學本科招生簡章發布
    澳門科技大學(英語: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簡稱澳科大、MUST)建校於2000年,是澳門本地規模最大的綜合型大學,為國際大學協會、亞太大學聯合會、中國高校行星科學聯盟、粵港澳空間科學與技術聯盟 、粵港澳海洋科技創新聯盟、粵港澳大灣區物流與供應鏈創新聯盟
  • 省中醫藥科學院牽手澳門大學重點實驗室 建川產地道藥材標準研究平臺
    11月10日上午,四川代表團前往澳門大學考察,實地了解澳門大學教學科研、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中醫藥產業化等方面做法和成效。本版攝影 本報記者 肖雨楊11月9日,「川港澳合作周·走進澳門」經貿合作論壇在澳門舉行,論壇外設立的蜀繡展示吸引嘉賓們目光。
  • 澳門大學科研發展突飛猛進
    人民網澳門12月25日電(記者毛磊)澳門大學在國家和澳門特區政府過去20年的大力支持下,科研發展突飛猛進,一日千裡,目前已有六大學科領域進入基本科學指標資料庫全球前1%:工程學、化學、藥理學與毒理學、計算機科學、臨床醫學及社會科學總論。
  • 澳門大學與中科院共建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實驗室
    AI科技評論按:5月27日,澳門大學——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人工智慧與機器人聯合實驗室成立典禮暨聯合研討會在澳門大學舉辦。澳門大學校長宋永華和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所長許瑞明籤署了相關合作協議,雙方一起為實驗室舉行了揭牌儀式。此外,出席本次活動的嘉賓還包括中央政府駐澳門聯絡辦公室秘書長王新東與澳門科技發展基金主席馬志毅、澳門特區政府高等教育局局長蘇朝暉、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院長樊建平等人。
  • 澳門大學與中科院共建腦與認知科學實驗室—新聞—科學網
    新華社澳門3月20日電(記者王晨曦)20日,澳門大學與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在澳門成立了腦與認知科學聯合實驗室,將引領澳門在腦與認知科學研究領域的發展
  • 澳門科技大學 學歷被教育部認可為海外留學畢業
    澳門科技大學建校於2000年,是目前澳門規模最大的綜合型大學,自2011年起連續6年位列 「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百強,2016年躋身第32名。大學現有多個重點研究院所及中心,包括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國家教育部批准的重點研究夥伴基地、澳門首個諾貝爾獎得主研究室等;並擁有澳門面積最大的教學廚房、實習餐廳——季節餐廳、大學臨床帶教基地——科大醫院。
  • 「科學與藝術」曾凡一獨唱音樂會在澳門科技大學舉
    2020年12月1日晚8點,祝賀澳門特別行政區回歸21周年、澳門科技大學成立20周年——「科學與藝術」曾凡一獨唱音樂會在澳門科技大學R座綜藝廳隆重舉行。2020年是澳門特別行政區回歸21周年,又是澳門科技大學成立20周年。作為澳門科技大學校慶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次音樂會以「科學與藝術」為主題為澳門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科技大學獻禮。
  • 澳門大學獲11項科學技術獎
    澳門特區政府今2020年10月7日頒發「2020年度澳門科學技術獎」,澳門大學囊括近七成、共11項科學技術獎。另外,澳大研究生表現也非常出色,13名博士生及3名碩士生獲頒研究生科技研發獎。經過激烈競爭,澳大在16個科學技術項中獲得11個,分別是自然科學二等獎3個、三等獎3個,技術發明一等獎1個、二等獎1個、三等獎2個,科技進步二等獎1個。是次唯一獨立獲獎的澳門本土女性學者、澳大科技學院副教授莫升萍代表致辭時表示,對一眾在澳門紮根的科研工作者來說,獲得澳門科技獎是一項崇高的榮譽,是對研究團隊工作的最大肯定與褒獎。
  • 澳門科技大學畢業證書是否與澳門學生一樣
    澳門科技大學的學位國際間是否承認>>>  學生畢業後獲發之畢業證書是否與澳門學生一樣?  學生達澳門科技大學畢業資格後所獲頒發之畢業證書與澳門學生並沒有任何差異,且澳門科技大學學生所獲之學歷除國家教育部承認外,國外亦廣泛得到認可。
  • 澳門大學鼓勵人才留澳發展 為大灣區凝聚力量
    澳大濠江人才計劃,吸引高端人才留澳發展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劉麗斌):近日,澳門大學校長宋永華表示,將推出全新的理學士學位(數學-統計及數據科學)課程,培養澳門人才參與大灣區在大數據和智慧城市方面的建設。
  • 澳門大學粵語-普通話翻譯系統已在實驗室正式上線
    澳門大學(以下簡稱「澳大」)機器翻譯研究取得新突破——澳大「粵語普通話翻譯系統」已正式上線。據澳門特區政府官網1月6日援引澳大消息稱,澳大團隊在粵語和普通話的機器翻譯上實現技術創新,能有效和準確翻譯,大大提升了譯文品質。
  • 專門研究宇宙行星的高校聯盟誕生!高校各顯神通,你最青睞誰?
    目前,LISA計劃課題組的幾位核心成員非常願意開展合作,俄羅斯莫斯科大學幾位教授已經參與合作。  澳門科技大學  澳門科技大學設有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該實驗室由國家科技部批准,於2018年10月8日正式掛牌成立,是天文與行星科學領域首個國家重點實驗室。
  • 江蘇省有機電子與信息顯示重點實驗室(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
    12月9日上午,江蘇省有機電子與信息顯示重點實驗室(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第二屆學術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在南京召開。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姚建年院士,重點實驗室主任黃維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郭萬林院士,南京大學郭子建院士,上海交通大學毛軍發院士,南京工業大學董曉臣教授、霍峰蔚教授、王建浦教授,澳門大學邢貴川教授,東南大學遊雨蒙教授,江蘇省科技廳條件處萬發苗處長,南京郵電大學副校長汪聯輝教授,學校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以及重點實驗室相關師生參加會議。
  • 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舉行慶祝澳門回歸20周年招待會
    2019年12月18日,中國駐新加坡大使洪小勇在富樂敦灣酒店舉行招待會,熱烈慶祝澳門回歸祖國懷抱20周年。新加坡貿工部高級政務部長許寶琨、總檢察長黃魯勝、國會議員何偉山等新加坡各界代表,以及部分國家駐新加坡使節、中資機構、留學生、港澳同胞代表等600餘人出席慶祝活動。
  • 月球正面和背面為何存巨大差異?是巨大碰撞引發
    自阿波羅任務時代以來,科學家一直在收集數據已揭開月球「正面和背面」的神秘面紗。而最新證據表明造成月球正背面如此大差異的罪魁禍首是Judas的古老碰撞。近日發表在JGR:Planets期刊上的論文中,闡述了關於矮行星和月球之間的原始影響,以及如何導致現在月球地殼結構的360度計算機模型。
  • 澳門大學2個中藥研發項目奪日內瓦國際發明金獎
    中新網7月9日電 據澳門特區政府網站消息,日前,澳門大學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團隊自主研發的「創新中藥系列產品」以及「基於微流控技術的斑馬魚篩選系統」,分別亮相第47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並從全球近1000項創新發明脫穎而出,雙雙獲頒「發明金獎」。其中,澳大創新中藥系列更成為澳門首個獲此殊榮的「現代中藥」創新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