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正面和背面為何存巨大差異?是巨大碰撞引發

2021-01-10 太平洋電腦網

月球總是向我們展示它好的一面。在面向地球的正面顯示出寬闊、平滑的盆地,而在背面則遍布著隕石坑。根據NASA在2012年啟動的Gravity Recovery and Interior Laboratory (GRAIL)任務,已經發現月球背面有一層莫名其實的厚殼,並被一層額外的材料覆蓋。

自阿波羅任務時代以來,科學家一直在收集數據已揭開月球「正面和背面」的神秘面紗。而最新證據表明造成月球正背面如此大差異的罪魁禍首是Judas的古老碰撞。近日發表在JGR:Planets期刊上的論文中,闡述了關於矮行星和月球之間的原始影響,以及如何導致現在月球地殼結構的360度計算機模型。

該論文的主要作者,來自澳門科技大學空間科學研究所的祝夢華(Meng Hua Zhu)在新聞稿中表示:「GRAIL獲得的詳細重力數據讓人們對月球地殼結構有了新的認識。」

建模結果顯示月球正面和某個寬度為720和780公裡(450至480英裡)發生了大規模碰撞,然後以每小時14,000至15,000英裡(每小時22,500至24,500公裡)的速度移動,因此可以在月球正面和背面看到如此大的差異。

這篇論文的觀點是,月球正面遇到了一個巨大的爆炸,然後釋放出各種碎片然後再向背面擴散。這可以解釋較厚的地殼以及在月球上發現的一些意想不到和無法解釋的元素,也許是由於巨大的撞擊造成的。

凱斯西儲大學(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教授兼JGR主編:史蒂夫?豪克(Steve Hauck)表示:「這是一篇非常具有挑釁性的論文。了解月球正面和背面差異的起源是月球科學中的一個基礎問題。」

嫦娥四號探測器於2019年1月3日在月球背面軟著陸,並通過「鵲橋」中繼衛星傳回地球首張近距離拍攝的影像,揭開月球背面神秘面紗的歷程。澳門科技大學「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科研人員亦有進入嫦娥四號的核心科學家團隊,參與後續的科學數據分析和研究,助力國家月球與行星科學的發展。

澳科大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設有超算中心助力嫦娥工程的科學數據分析和研究

【來源:cnBeta.COM】

相關焦點

  • 月球背面地貌為何和月球正面的差異如此大,你覺得是哪個原因呢?
    以前我們一直都沒見過月球的背面是什麼樣子,是和月球正面一樣嗎,還是有著截然不同的樣貌,使人發揮著各種想像力。直到1959年,蘇聯發射繞月飛行的「月球三號」飛行器,才拍到了第一張月球背面的照片,可惜因為當時的技術,照片太過模糊,沒有太大的供研究價值,後來科技的發展才有了各種各樣的高清月背照片。
  • 月球的正面與背面外觀形態差別這麼大,究竟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呢?
    我國於2018年底發射的嫦娥四號探測器實現了首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隨後玉兔2號月球車在月球背面持續開展監測研究,為我們深入了解月球背面地表形態和月球發展演化提供了豐富的第一手資料。通過公開的照片,大家可以發現月球正面和背面的形態呈現出非常明顯的差異,這究竟是什麼回事呢?月球兩面的主要差異我們目前所能了解到月球正面和背面的差異,主要集中在外觀形態和月殼厚度上。
  • 日媒:中國為何偏要去月球背面?
    《日本經濟新聞》1月18日文章,原題:中國為何偏要去月背?中國的無人探測器「嫦娥4號」實現了世界首次的月球背面著陸。玉兔二號巡視器全景相機對嫦娥四號著陸器成像 資料圖,新華社供圖以美國的「阿波羅」號為代表,此前人類太空飛行器的著陸的地點均為月球正面。背面從地球無法看到,同時難以實現直接通信,因此著陸難度更大。月球的正面和背面在地形和結構等方面存在明顯差異,在月球和地球的歷史研究和資源探測等方面被期待取得成果。
  • 研究顯示早期碰撞使月球正面和背面薄厚不同
    新華社華盛頓5月21日電(記者周舟)中國科學家領導的國際科學團隊發現月球有朝向地球和背向地球的「兩張面孔」,形成原因可能是數百萬年前太陽系的一顆矮行星撞擊使月球「毀容」。研究近日發表在美國《地球物理研究雜誌:行星卷》上。
  • 美媒:美科學家解密月球背面為何沒有月海
    但月球的背面卻不存在任何「人面」,現在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認為,他們明白了其中的原因。天體物理學副教授賈森·賴特說:「我記得小時候第一次看到月球儀的時候,感到很震驚,月球背面與正面差異很大。背面布滿山脈和隕坑。月海到哪裡去了?實際上這個問題從上世紀50年代起就成為待解之謎。」
  • 月球背面的隕石坑為什麼比正面多?
    尤其是在1968年的阿波羅8號繞月航行的任務中,太空人也親眼看到了月球的背面的樣子。並沒有什麼所謂的外星人基地這麼一說,整個月球一片荒涼、毫無生機。正反兩面的差異雖然沒有啥特別奇怪的發現,但我們還是看到了月球的正反兩面擁有非常大的外表差異。
  • 月球不是一直都在轉動嗎,為什麼還會有正面和背面之分?
    但只要藉助專業的探測工具,便能觀測到它們的移動情況;而月球的背面,則是地球上的我們即便用天文望遠鏡也無法看到的神秘面,因為我們可以觀測到的那一面總是它的正面。沒錯,正是因為月球總以同一面面向地球上的人類,所以月球才有了正面和背面之分。人類在1959年才第一次看到月球背對地球那一面的照片,它是通過前蘇聯的月球3號太空船所拍攝。
  • 月球正面和背面差別很大,但和地球關係大麼
    眾所周知,月球的正反兩面,外表有非常大的差異。不少人相信是地球為月球提供了保護,但事實真的如此麼?從照片中能看到,月球正面也有隕石坑,但數量少很多。而月球的背面,隕石坑多到堪比一顆高爾夫。坑坑窪窪的不光坑多,而且大坑內還有小坑。同時灰暗色的月海區域少的可憐。但我們月球探測器嫦娥四號正是在月球背面著落的!月前正面和背面地表差異如此之大,讓很多人著迷,紛紛給出解釋。其中,不少人認為是地球的保護,讓月球很少被隕石砸到。而月亮背面面朝宇宙,所以傷痕累累。
  • 為什麼月球正面看上去凹凸不平,而「背面」卻非常平坦?
    剛好相反哦,月球正面與反面比較起來,是正面比較平坦而反面卻真正的凹凸不平!很簡單您就可以分辨出來,因為平原地區的反射率比較低,看上比較暗淡而高原地區反射率則比較高,看起來就比較明亮!即使不對比明暗程度也能看出正面的「海」比較多而背面的坑比較多!而月球的背面與水星非常相似,某些情況下甚至可以以假亂真.....
  • 「嫦娥四號」登陸月球背面,發現2100萬億噸金屬,哪裡來的?
    至2018年嫦娥四號發射以前,沒有一個國家敢觸碰月球背面這塊神秘的地方。其原因很簡單,月球背面的環境是十分複雜,並不利於探測器的登陸。月球背面的環境複雜,也並非是猜測。在各種月球探測器從正面探測的過程中,都發現月球背面的地理環境並不簡單。
  • 第二次天體碰撞?NASA公布了月球背面布滿重隕石坑的根本原因
    美國宇航局日前公布了月球背面布滿重隕石坑的驚人原因。月球之謎:月球近側和遠側之間的鮮明對比一直困擾著科學家。眾所周知,月球有兩面性,其背面布滿了沉重的凹坑,與該地區面向地球的地勢較低的開闊盆地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科學家們現在相信他們已經解開了幾十年來關於這種差異起源的謎團。
  • 月球形成之謎:科學家發現氧同位素差異,填補「大碰撞說」缺口!
    「大碰撞說(giant-impact hypothesis)」理論起源於20世紀70年代中期,說的是在大約45億年前,有一顆與火星大小差不多或更小、被命名為『忒伊亞』(Theia,古希臘女神的名字)的行星和地球正面碰撞。碰撞產生的能量讓地球產生了巖漿、海洋,同時四散的碎片在地球軌道周圍被吸積形成了早期的月球。
  • 為什麼我們看不到月球背面?
    為什麼我們看不到月球背面?而在月球潮汐力的作用下,地球的自轉速度也在逐漸變慢,由幾十億年前的8小時,變成了目前的近24小時。與月球正面的「千裡平疇」相比,月球背面遍布著大量的高山和撞擊坑。這些撞擊坑的深入研究將有助於認識月球深部物質組成以及月球早期演化歷史,並為揭示月球正面與背面地質特徵巨大差異的成因提供線索。
  • 雙面月球背後的故事
    由此可見,月球的「雙面性」不僅僅是產生地貌差異這麼簡單。為了獲得更多的月球背面信息,21世紀初,美國宇航局(NASA)重新啟動了已經中斷很久的月球勘探任務,將探測重點放在了月球背面與其正面的區別上。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發現,月球兩面不僅僅地表形貌不同,其兩面的物質成分和月殼厚度也不同。
  • 月球背面隱藏的三大秘密,前兩個理解,最後一個卻遠超人類想像!
    但月球背面由於溫度過低以及影響通訊等原因,人類至今仍無法全面和深入地探索。那麼月球背面究竟隱藏著怎麼的秘密呢?下面小編帶你一起探知。,而月球背面凹凸不平,遍布著非常多的環形山與隕石坑,地形差異極大。根據人類觀測到的星體,一個星球的兩個半球,地形很難出現如此大的差異。儘管科學家解釋說,月球背面是因為遭遇了太多的隕石撞擊,才會變成現在的地形。但這一說法存在著明顯的漏洞。
  • 《飛向月球》:到月球背面去!開創人類的第一次
    從古至今,地球上的人類就一直不曾看到過它的背面。「嫦娥四號」為何要去月球背面進行探索?2018年12月8日凌晨,執行嫦娥四號發射任務的長徵3號乙火箭已經矗立在2號發射塔架上,嫦娥四號即將出發踏上探月徵程。這一次,嫦娥四號的目標是月球的背面。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介紹說,「對未知的世界保持探索的欲望,這是我們人類的天性。
  • 月球為何會變得不對稱?天文學家解釋是月球遭遇巨大撞擊
    長時間的碰撞能解釋我們的兩面月亮嗎?最新研究表明,小行星撞擊可能會使我們的月球變得不對稱。自從1959年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在為我們的月球近側和遠側之間的顯著差異而嗤之以鼻,這已有60年了。重力恢復和內部實驗室軌道器發現,在原始地殼的頂部還有一層額外的材料。多年來,科學家提出了許多理論來解釋這些差異。一些人指出了地球引力的影響,這可能使地殼變薄,並增加了附近的火山活動。其他人則提出了某種災難,使側面變得如此不同,例如與月球下沉或即將來臨的小行星碰撞。月球下沉或即將來臨的小行星碰撞是一種真正的可能性。
  • 月球背面隱藏了什麼?嫦娥四號發現2180萬億噸異物,科學家大喜
    然而通過宇航局發出來的月球圖片,反而是坑坑窪窪的,與平時所見的月球毫不相同。這其中的原因大多數人都不會去細想,只當是距離造成的差異問題,但其實並不是這樣。人們在地面上所看到的僅僅只是月球的正面,而宇航局發出的照片則是在月球的背面拍攝所得,月球的正面與背面相差十分巨大,光看圖片,你幾乎想像不到這是同一個星球。
  • 月球背面到底有什麼,月球背面為什麼去不了?
    月球背面為什麼去不了,月球背面到底有什麼?作為太陽系中最為特殊的天體,月亮總是以一面面向地球,從來沒見過它的背面長什麼樣,這主要是由於月球的自轉和公轉周期相同。然而自人類登月成功以來,如今已經成功發射探測器到火星了,但卻根本沒有月球背面的消息,這是為什麼?
  • 嫦娥四號為何著陸月球背面?五大原因詳解
    月球背面作為一個看不見的神秘世界,催生了許多和外星人、宇宙飛船、神秘基地、金字塔、神廟有關科幻小說。當然,這些都是不存在的。那麼,這裡為何值得「走一趟」?從上世紀50年代起,人類發射到月球的探測器已經有100多次。「但是從著陸就位探測來說,月球背面一次都沒有。」鄒永廖表示,「嫦娥四號一旦成功,標誌著國際首次在月球背面實現著陸和巡視探測,這是創造歷史的重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