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王義桅、李世默、張文木、陳新、羅思義、張維為、趙宏偉

2020-11-25 觀察者網

當地時間24日,英國「脫歐」公投計票工作全部結束,結果顯示,脫歐陣營以52%的得票率獲勝。這一結果引發海內外輿論高度關注,並在資本市場掀起一場腥風血雨。

然而一切可以說才剛開始,英國以及歐盟的未來將去向何方,整個歐洲不確性的瞬間加大該如何應對,如何看待此次脫歐公投,公投之後是否英國鐵定離開歐盟,一個分裂的歐盟對中國的戰略利弊何在?

就上述問題,觀察者網訪問了在國際關係及政經領域卓有建樹的9位專家,其中包括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金燦榮、倫敦前副市長觀察者網特約作者羅思義、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戰略問題研究中心教授張文木等,為各位一一分析。

觀察者網:今天英國公投退歐,結果出乎意料嗎?脫歐派真的勝了,你怎麼評價這個結果?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 金燦榮:曾經以為英國人很理性

應該說還是讓人意外的。從理性的角度看,脫歐對於英國風險很大,利益損害很大。原來我們對英國人的理性信任度很高,如今看來一旦將國家命運以這種方式交由老百姓決定,個人情緒就會戰勝理性。

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你的政治制度早該好好修理了

英國脫歐可以放在英國走衰,歐盟走衰,西方政治模式走衰的大背景下來看。關係國家命運的大事,國家不敢承擔責任,而是"交給"民眾,而民眾的決定又是情緒性的,結果就是"脫歐"。

幾年前BBC問我中國有這麼多riots,我說你最好多關心英國那年發生的倫敦summer riot,你的政治制度早該好好修理了。

春秋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李世默:脫歐與留歐之戰 更深層次的是一場文化對決

脫歐與留歐之戰,大多數人只看到政治和經濟層面,除政治和經濟外,其實更深層次的是文化的對決。

在英格蘭,只有倫敦投票支持留歐(60/40),在其他地區都投了脫歐。這是一場文化自主和世界主義的爭鬥,所以留歐派的「經濟崩潰論」作用不大。

倫敦人已被改造成了世界公民,但可悲的是,「世界國」還沒成立。

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研究員 陳平:英美自由主義的思潮出現逆轉

英國公投,脫歐派比留歐派多了大概一百多萬票。那說明什麼問題呢?英國原來是亞當斯密主張自由貿易全球化的發源地。現在實際上在多數的基層老百姓背離了自己的傳統,他們發現全球化自由貿易對他們不利。

以前全球化只是損害發展中國家,現在你看,包括美國川普的崛起和英國退出歐盟,說明英美自由主義的思潮在西方發達國家老百姓中間出現逆轉。

所以,英國公投退歐這是一個歷史性的事件。

倫敦前副市長、觀察者網特約作者 羅思義:這是一個瘋狂的決定

英國人恨精英,所以他們投票做了這個選擇。但是這不是最終結局,因為這並不意味著英國最終會脫離歐盟。然而,這是一次重大政治危機的開端。

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經濟室主任 陳新:從英國當年入歐的歷史看 退歐是遲早的事

我是脫歐派,所以出現這個結果是意料之中的。我的判斷是基於歐洲一體化史和英國加入歐盟的歷史。

50年代末,歐洲有兩種經濟一體化思路,一是由法德主導的歐洲經濟共同體,他們主張不僅僅建立關稅聯盟,而且還主張通過進一步的一體化來建設統一市場,同時還有政治抱負。這是歐盟的前身。

另一個思路是英國主導的自由貿易,主張通過自有貿易的方式,在不讓渡主權的情況下獲得發展,歐洲自由貿易聯盟應運而生。

從英國最初的主張看,脫歐是遲早的事。

現在歐洲自由貿易聯盟只剩瑞士、挪威、冰島和列支敦斯登4國,而歐盟擴大到28國。

但是,在金融危機,特別是歐洲債務危機的衝擊下,歐洲的經濟復甦緩慢,歐洲人沒有及時找到能夠通過進一步一體化來發展經濟的新動力。

與此同時,歐盟的不斷擴大造成歐洲決策機制的低下,歐盟機構本身不斷的膨脹造成布魯塞爾的官僚體制運轉效率出現問題。

正如英國為脫歐製作的宣傳片所揭露的:歐洲議會每月一次浩浩蕩蕩到斯特拉斯堡去開會,耗費大量的錢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戰略問題研究中心教授 張文木:對英國和歐洲的統一都是災難性的

對於英國脫歐公投的結果,我不意外,是預料到的。人過了兩代,跟老政治家的經驗已經遠了。在碰到一點困難都想著眼前利益,英國從短期利益看,肯定會作出脫歐的決定。

英國這次脫歐對歐洲的統一是災難性的,歐洲長期以來因為內鬥失去了很多機會,讓別國得利。兩次世界大戰以後,他們痛定思痛決定統一。統一的進程到默克爾這一代政治家,接近完成了。就在這時候,英國脫離歐盟。這樣一來,歐洲統一就遙遙無期了。這對歐洲的挫敗,是拿千年來計算的。這時最難受的大概就是默克爾了。

相關焦點

  • 陳平教授是個神奇的人嗎?
    陳平是不是個神奇的人?從其早年經歷看,1968年考上中科大,服務於第一屆科學大會,曾是中科院理論物理學家嚴濟慈研究生,80年代留學德克薩斯大學,成物理學家普裡高津研究生。後轉向研究經濟學,創立所謂代謝增長理論體系。應該說早年是努力的,輝煌的。印象中他與《走向未來》叢書有交集,沒去查,不確定。 他什麼時候回的國,緣何成了網紅教授,不清楚。
  • 通俗「歌星」張維為辯才所向無敵的奧秘
    導讀:批評張維為,不代表否定中國的發展成就,而是擔心他信口開河的「自信」有可能誤國誤民之所以把張維為單獨挑出來寫,把金燦榮和陳平撇在一邊,是因為在這個「收割韭菜三人組」中,張維為長得相對比較帥,而且比起另外兩位,以及晚到了一步、最近試圖加入這支隊伍的旅美「學者」李毅,張維為「唱功」算是最好的
  • 陳平當上丞相的故事你們知道多少?一起來了解陳平這個人吧!
    陳平是陽武縣戶牖鄉人。他非常喜歡讀書。陳平和哥哥陳伯住在一起。陳伯很愛護弟弟,平常都是他在家裡種地,讓陳平到外面求學。陳平身材高大,相貌堂堂。有的人好奇地問陳平:「你家裡那麼窮,沒有什麼好的食物,你怎麼還能長得這麼魁橋呢?當時陳平的嫂子也在旁邊,她對陳平不從事勞動很不滿意,於是對人說:「也只不過吃一些米糖罷了,我有這樣的小叔子,還不如沒有。」
  • 王義桅:這是一場美國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的對抗
    王義桅: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美國人民在造反。造誰的反呢?造政治精英的反,造美國政客的反,造美國制度的反。是誰在造反呢?是白人,主要是支持川普的白人男性,他們是全球化的受害者。他們也攻擊美國制度本本身,原來他們是主人,現在他們想要把權力奪回來。所以這次事件,就是民粹造民主的反、大眾造精英的反、白人造美國的反。
  • 張維為:美國神話走向終結 國內公知集體崩塌
    10月1日,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接受媒體採訪稱,美國神話走向終結,中國公知集體崩塌。2019年1月22日,張維為出席世界經濟論壇2019年會。(資料圖片/新華社)10月1日,《觀察者網》採訪張維為問到,從中國國慶70周年到今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表現出來的眾志成城,這些年愛國主義氛圍特別濃烈,是否和外部環境變化有關。
  • 張維為個人簡介
    張維為,男,中國政治學者、作家。
  • 【最美科技人】陳平:中醫抗疫 仁心仁術
    出徵隊中,就有陳平的身影。1月24日,除夕,陳平接到了自治區中醫藥管理局和醫院選派中醫專家支援湖北的通知。沒有一絲猶豫,陳平寫下請戰書,主動要求支援湖北。等待出戰的日子總是特別漫長。「我們什麼時候才能去湖北,派不派我去?」面對一天天嚴重的疫情,陳平內心焦急萬分。2月11日,陳平終於接到醫院領導的電話,通知他帶領醫院醫護人員加入廣西赴湖北(十堰)抗疫醫療隊,第二天奔赴前線。
  • 張維為談「中國震撼」 曾做過鄧小平英文翻譯
    張維為:在中國震撼裡看中國       採訪手記:  張維為曾經是鄧小平的翻譯。2008年,他寫過一本《中國觸動全球》,是張維為走完一百多個國家的一些感觸。那本書寫完之後,他總覺得還有些想法沒有表達出來,所以又用兩年時間寫了《中國震撼》。
  • 張維為教授回應網友犀利吐槽:不是臉皮厚是學養厚
    說起來還是前段時間觀察者網開年會那陣,虎牙妹邀請我觀重量級專欄作者張維為教授出席年會,無奈張教授日程已被預訂滿了…… 領導交代說,那請張老師錄段拜年視頻吧! 可是拜年除了恭喜發財、萬事如意、猴(hold)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還能怎麼有趣呢?虎牙妹站在讀者老爺的鞋子裡想了想,不如做一期毒舌點評節目吧!
  • 專訪復旦大學中國發展模式研究中心主任張維為
    中國崛起的規模效應和世界意義  ——專訪復旦大學中國發展模式研究中心主任張維為   新華網北京5月7日新媒體電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最近出版的《道路自信:中國為什麼能》一書,通過作者瑪雅與十幾位著名專家學者的對話,從不同角度探討總結了中國的發展道路和發展經驗
  • 羅思義:西方經濟學界的「哥白尼革命」對中國大有裨益
    【編者按:本文為羅思義於5月4日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青年研討會上的發言,這次著重講了羅伯特·索洛的「新古典經濟增長理論」的基本錯誤,是怎麼一步步被糾正的,以及戴爾·喬根森等人在此基礎上的研究,導致聯合國、經合組織與美國正式改變其經濟增長成因測算方法。這些事都發生在近二十年內,羅思義稱之為經濟學界的哥白尼革命。
  • 張維為:這四波愛國主義熱潮,造就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最自信的一代人
    在這個特殊的國慶日裡,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接受了觀察者網的專訪,請張老師回顧這不平凡的一年,也對接下來的國家發展做出展望。張維為:一年前的國慶慶典十分難忘。那天我是作為思想理論界的代表,登上彩車參加了這場盛典,它給我最深的感受就是人們洶湧澎湃的愛國熱情。那天上午9點,我們就抵達了北京建國門外彩車集合區,緊挨著我們「凝心鑄魂」彩車是「中華文藝」彩車。我們候場的時候,歌唱家廖昌永帶領大家一起唱《我和我的祖國》。
  • 今晚《這就是中國》聽張維為教授解讀中國文化如何走出去
    現場,主講人張維為教授提出了「入腦入心」的傳播概念,強調需要在兩個方面下足功夫:一是力求在生活層面和情感層面觸動別人,甚至嵌入受眾的日常生活和情感生活;二是要從各種文化元素中提煉出對人類具有普遍意義的東西,找出那些可以引起人類廣泛共鳴的共同價值,從而才能更好地傳播中國文化。
  • 被問日本諾貝爾獎多的原因,張維為教授表示我們國人根本不用自卑
    張維為 教授張維為還在節目中說道
  • 劉邦臨死前,為何要派陳平去秘密殺掉妹夫樊噲?是老糊塗了嗎?
    劉邦回答「周勃,但周勃太直,可以讓陳平幫他。」呂雉再問「周勃和陳平不在了呢?」劉邦嘆了口氣「那時候就不是咱們能管得了,讓後人自己幹吧!」在劉邦死後,樊噲一改當初酒後胡言的狂放,僅是低調旁觀呂氏施為,我想,和那次死裡逃生不無關係,他一定是重新找回了「臣子」的定位,算是從中受到了警醒。聯繫他的以往來看,實在是智勇雙全的人,陳平沒殺他也就沒有什麼實際過錯了。
  •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七期:中國表現出來的一切,絕不是西方簡陋...
    每周一21:30,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都會在節目中結合自身經歷,從國內外熱點、難點問題切入,系統闡釋中國模式的優勢和先進性。 在上一期節目中,張教授系統論述了作為現代民族國家的中國的建構歷程,並提出,有別於線性發展的西方政治邏輯與歷史經驗,獨特的中華文明締造了現代中國這一「文明型國家」。
  •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68期:談談中國新基建
    8月2日,在東方衛視《這就是中國》第68期節目中,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的院長張維為教授和國內知名通信業專家項立剛老師,共同探討中國新基建建設。觀察者網整理節目內容,以饗讀者。張維為:中國過去數十年的迅速崛起震撼了整個世界。
  •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六期:縱論「文明型國家」(一)
    每期節目中,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將結合自身經歷,從國內外熱點、難點問題切入,系統闡釋中國模式的優勢和先進性。 《這就是中國》每周一21:30在東方衛視播出,在本期節目中,張維為教授系統論述了作為現代民族國家的中國的建構歷程,並提出,有別於線性發展的西方政治邏輯與歷史經驗,獨特的中華文明締造了現代中國這一「文明型國家」。
  • 陳平:如何看待當代經濟學
    【內容摘要】2013年8月,陳平教授接受了《世界經濟協會通訊》的採訪,針對從何種視角看待當代經濟學、宏觀經濟中有哪些重要內容、如何解釋宏觀經濟波動、如何看待覆雜性經濟學與主流經濟學的關係、對不斷變化的中國經濟的觀測研究有哪些啟示,以及未來經濟學多元化的發展有哪些有利和不利因素等問題,進行了細緻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