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臨死前,為何要派陳平去秘密殺掉妹夫樊噲?是老糊塗了嗎?

2020-12-04 小虎有話說

劉邦殺功臣多半是功臣謀反在先,而朱元璋殺功臣多半是莫須有!從這種角度講,劉邦比朱元璋還是要大度一點!

把呂后弄死,不安分的戚夫人可能會對劉盈搞么蛾子。把呂后和戚姬都弄死,沒有呂后的手腕劉盈也還是有可能坐不穩天下。從代王劉恆即位初期的處境可以看出來,劉邦當皇帝沒幾年嗝屁太早,漢初皇權很不穩固。劉恆這個腹黑的傢伙才是真像他老子,有頭腦有手腕,苦哈哈表演半輩子,真正把皇權穩固下來了。

劉邦晚年時,一次呂雉問他「蕭何不在了,誰能接替他?」劉邦回答「曹參」。呂雉又問「曹參不在了呢?」劉邦回答「周勃,但周勃太直,可以讓陳平幫他。」呂雉再問「周勃和陳平不在了呢?」劉邦嘆了口氣「那時候就不是咱們能管得了,讓後人自己幹吧!」

在劉邦死後,樊噲一改當初酒後胡言的狂放,僅是低調旁觀呂氏施為,我想,和那次死裡逃生不無關係,他一定是重新找回了「臣子」的定位,算是從中受到了警醒。聯繫他的以往來看,實在是智勇雙全的人,陳平沒殺他也就沒有什麼實際過錯了。樊噲善終,其中的陰差陽錯,真是要嘆一句:好命格!

如果真想殺樊噲,直接派腦子一根筋的周勃就行了。派陽奉陰違的陳平,本意就是傳遞一種警告和威懾。萬一陳平真殺了樊噲,那也是樊陳兩家的恩怨,劉家坐收漁利。

韓信被殺,有人胡說八道,劉邦殺功臣。當時韓信撐握全國大軍重權。陳稀反判,朝廷調韓信巢滅,而韓信居然不動,是劉邦親自帶兵平判回朝,是肖呂二人設計圖韓。 人人皆知,一個國家主要領導人調不動軍隊了,那還了得。一切行動都得聽從領導核心,天下才安定,伯姓才幸福。不聽吾將者,留你何用,將來你不是給天下伯姓帶來災難嗎? 這樣的人就該殺!!! 那些謬論胡亂瞎說的人平論殺功臣。捂臉。

這個事情,劉邦處理得不對。再怎麼愛戚夫人,喜歡劉如意,可以多給點金銀,多給些田地宅子,在權利上一點都不能給,給了就是在害他們。好好傳位給劉盈,讓他以後保劉如意母子一世富貴,應該不是問題。一個眾望所歸,地位又正的皇帝,不可能對一個毫無威脅的皇子下狠手。大權不旁落,呂后得到她要的,也不會記恨戚夫人,大家都安好。皇家愛長子,百姓疼么兒。皇家也是人,也疼么兒,就是不敢表現出來,表露得越多,么兒離死就越近了。可是劉邦又發現,群臣都很擁戴呂雉的兒子劉盈,尤其是樊噲掌握著兵權,一旦他決意廢除劉盈甚至說要殺掉呂雉,呂家人會不會謀反作亂,樊噲會不會助呂家一臂之力?

其實他真的沒有想殺樊噲,當時北有匈奴,內有功臣南有諸侯,漢惠帝和呂后需要保障尤其是軍隊的保障,讓陳平去,很明顯了解陳平的圓滑,定不會殺樊噲,回京之後,樊噲必感恩少主,同時威懾陳平,周勃。

其實劉邦有更好的做法保住戚夫人,就是在世的時候下旨把戚夫人和劉如意貶到偏遠的地方再封個小爵位給劉如意,然後下令永不招兩人回京,然後在和呂后達成協議把原委和戚夫人母子說清楚,這樣做說不定還能保一下,以呂后的本事那怕沒了兵權玩政治宮鬥戚夫人也絕對不是對手,結果還是一樣的。

和章邯的軍隊交手,砍下二十三顆首級。打敗李斯之子李由,斬首十六級。攻武關至霸上,樊噲更是斬殺都尉一人,首級十個。 不知道小編是不是真的了解,章邯是被項羽打敗的並且投降了項羽。 李斯的兒子在秦二世之初已經被趙高陷害與李斯一起被滅族了。 最後劉邦兵屯霸上的時候並沒有發生戰爭,因為劉邦策略對頭,秦三世選擇了投降。

相關焦點

  • 劉邦臨死前,為什麼要下令殺掉戰功赫赫的救命恩人樊噲?
    劉邦下達殺掉樊噲的命令,主要原因是當時出現了一個傳聞,說是手握兵權的樊噲要舉兵,誅殺與呂后對立的戚姬和劉如意母子。戚姬是劉邦的寵妃,劉如意是他們夫妻兩個的愛子。劉邦晚年十分擔心自己一旦死去,生怕戚姬母子隨之也會遭遇不測。為此,劉邦煞費苦心得分封劉如意到趙地為王,由忠誠耿直的周昌輔佐趙王,讓他遠離帝都長安的政治鬥爭漩渦。
  • 劉邦臨死前為什麼要殺死對他有救命之恩的樊噲
    這時劉邦藉故去廁所,使眼色示意樊噲快走,二人出了大營,劉邦騎馬,樊噲和四個隨從跑步保護,幾個人一口氣跑回到了霸上營中。當時,如果沒有樊噲闖帳譴責項羽,劉邦在鴻門宴上直接就掛了。以後也就沒有漢朝這一說了。說樊噲是劉邦的救命恩人一點不為過也。然而,劉邦晚年卻為一件事要殺了樊噲,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劉邦為何臨死前一心想殺死忠心耿耿的樊噲,原因竟是這樣
    不知道大家對樊噲這個人有什麼見解,我依稀記得在我高中的語文課文裡見到過這個名字。作為與開國君主劉邦一起長大的他,後來順帶娶了好朋友的妹妹,直接成為朋友的好妹夫。樊噲一直跟著好朋友劉邦四處去打戰,真所謂力挺自己的好弟兄,甚至還在危難時刻救下了朋友的命。
  • 劉邦樣樣不如人,為何人才都向他聚攏?因他懂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實際上,劉邦身邊,何止僅此三位大才?陳平、婁敬、周勃、彭越、樊噲等數不勝數的文武人才,均雲集劉邦左右,助其打天下、治天下。為何劉邦深諳用人之道,並擁有非常高超的馭人之術?從現代管理學的角度來看,他可能一不小心,無師自通了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何為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由美國社會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提出。
  • 古代開國之君為何偏愛屠殺功臣,真實原因令人抓狂
    開國之君一般都是智謀超群、雄才大略的明君雄主,為何卻偏愛屠殺功臣,落得薄情寡義、忘恩負義的惡名呢?解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看開國之君對待功臣的一些軼事。漢朝開國皇帝劉邦在打江山,特別是和項羽進行楚漢爭霸時,靠的是蕭何、張良、韓信、陳平這樣的奇人異士,靠的是曹參、夏侯嬰、樊噲、周勃這樣的絕世武將,然而,他平定天下建立漢朝後,馬上就翻臉不認人,開始上演倚天屠龍記,一個個功臣被冠以各種「莫須有」的反叛罪名遭到屠殺,特別是在楚漢爭霸中立下汗馬功勞的韓信被誅殺時,一句「飛鳥盡,良弓藏
  • 劉邦項羽的加減法,成功的關鍵在於,如何令敵人越來越少,己方越來越多
    韓信加入劉邦的隊伍,在井陘背水一戰擊潰陳餘所率的二十萬趙軍,項羽才認識到這個被人稱為「胯夫」的韓信是一流的統帥;當韓信一舉消滅了項羽嫡系王牌龍且二十萬大軍後,項羽靈魂出竅,知道韓信確實厲害,派人遊說韓信未果。 陳平投靠項羽,處境比韓信強,項羽稱楚霸王,封陳平為武信君,陳出其不意曾蕩平殷地(今河南安陽市一帶)。
  • 陳平當上丞相的故事你們知道多少?一起來了解陳平這個人吧!
    項羽任命陳平為信武君,讓他率領載王魏咎留在楚國的人馬前去平定叛亂,陳平率軍降服了股王項王非常高興,任命陳平為時,還賞給他20幅黃金,可是過了不久,漢王劉邦又率軍攻佔了股地,項羽非常怒,打算殺死上一次平定股地的將領,派人還給了項羽,自己選擇小路逃跑了,當他橫渡黃河的時候,船夫發現他氣質高貴,又是單身一個人,便懷疑他是逃亡的將領定攜帶了很多財寶,準備搶劫他的寶物並殺死陳平。
  • 劉邦作為一個沒文化的「流氓」,為何能駕馭比自己厲害的人?
    劉邦稱帝,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奇蹟,因為根據《史記》記載,劉邦是卷帙浩繁的中華歷史上第一位沒有文化的開基帝王,也是第一位以平民身份登上最高權力寶座的「流氓皇帝」,為什麼他能化腐朽為神奇呢?他的朋友三教九流什麼人都有,開國功臣中,有樊噲這樣賣狗肉的,也有張良這樣出生高貴的,還有婁敬這樣趕馬車的,什麼人都有,他不拘小節,為人豪爽不看出身交朋友,這樣的人即便是現在也很少!
  • 功勞不亞於韓信蕭何,如果劉邦鴻門宴被殺,他就是劉邦繼承人
    除了這三名頂級功臣之外,曹參、彭越、樊噲、陳平、英布等人也是功不可沒。最讓人感到詭異的是,劉邦的豐沛集團中還有一個人,對劉邦建立大漢江山的重要性,可能不亞於韓信、蕭何,但是史書上對他的記述只有寥寥數語,仿佛故意要把此人從史書中抹去。這名特殊的功臣就是劉邦的大舅哥,呂后的大哥呂澤。
  • 項羽很愛惜人才,劉邦卻截然不同,為何最後人才都選擇為劉邦效力
    但在漫漫歷史長河中,我們知道的事情更多的是一些比較有名的事情,但其實,在這些有名的歷史人物背後還有著很多非常有意思的小故事,今天小編就帶著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但相傳劉邦對於人才的態度卻截然相反。可是不知道為什麼,最後人才都跑去為劉邦效力了。這也讓很多朋友們感到非常的疑惑。到時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 劉邦身邊的狐朋狗友,為何最終都成了頂級人才?真相讓人羨慕!
    翻開劉邦的歷史,有一個讓人疑惑之處,即:劉邦身邊的狐朋狗友,為何最終都成了頂級人才?蕭何是秦朝沛縣的縣吏(所謂吏,小職員也),樊噲是殺狗的屠戶,周勃是喪事上的吹鼓手,灌嬰是布販,夏侯嬰是車夫,曹參是管理監獄的小吏.......總之,劉邦身邊都是一幫小人物,或者可以說是狐朋狗友!
  • 龍凱鋒:劉邦採取什麼危機公關方法,使項羽在鴻門宴上放棄殺機?
    鴻門宴是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就是項羽在鴻門這個地方設宴,準備在宴席上殺掉劉邦。鴻門,是一個地名,就是今天的陝西省長安縣東白鹿原。在今天白鹿原是一個出名的地方,因為有一部電視劇叫《白鹿原》。那為什麼項羽沒有聽謀臣範增的諫言,殺掉劉邦呢?個人認為,有四大原因導致項羽沒有殺掉劉邦。
  • 劉邦臨終前,對呂后是一種什麼態度?他想不想除掉她
    以及那些並沒有反意的異姓諸侯王,比如長沙王吳芮,劉邦也沒有殺他們。不過,如果說誰是劉邦最想殺,卻又不敢殺的人?這就應該是另外一種人了。這種人肯定不是大將,也不是諸侯。因為劉邦已經把大將和諸侯都殺得差不多了,整個軍隊系統,劉邦已不足為懼了。劉邦的擔心就轉移到行政系統。
  • 劉邦和劉備都是從漢中發家,為何劉邦能統一全國而劉備不能?
    蜀漢疆域圖 不過肯定會有人問,劉邦和劉備兩人都曾經以蜀地和漢中為基業,然後進取天下,為何劉邦最終在5年內掃滅群雄,並擊敗項羽,一統天下;而劉備窮其半生
  • 歷史上這兩人,臨死之前一句話,不僅保住性命,而且就此發跡
    烏江兵敗的項羽如果回到江東,再募八千子弟兵,以烏江為屏障,和劉邦分庭抗禮,中分天下,猶未可知。奈何,起兵八年,歷經七十餘戰,稱霸天下,未嘗一敗的項羽卻輕言放棄,自刎於烏江。讓人感嘆「大丈夫能伸為何不能屈」呢?英雄為何能在順境中成長,卻不能再逆境中勃發呢?麥可.喬丹說過:「我可以接受失敗,但我不能接受放棄!」
  • 劉邦死後15年,託孤大臣殺光他的嫡孫,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再說了,劉恆再面,還能比小娃娃劉弘面嗎?所以,劉恆摘桃子的理由,現存的主流觀點站不住腳! 3.「安劉」為何要滅了劉邦嫡系子孫? 事件的最大漏洞,就在劉盈的兒子們被殺絕。
  • 羽跟劉邦說,乾脆你我二人單挑,誰打贏了,天下就是誰的
    項羽說讀書不過認得幾個字而已,學武頂多做個古惑仔,要學就學萬人敵。於是項羽開始學兵法,不過依然淺嘗輒止。但項羽命好,因為時勢來了,時勢就是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像項羽這種不老實的人,又怎麼會錯過這種熱鬧。所以,起義時他看見叔叔的眼色後,毫無猶豫的一刀砍了郡守的腦袋。想幹做就去做,何必想那麼多。
  • 劉邦身邊的狐朋狗友,趕車的、吹喪的,為啥個個成了軍事大才?
    說他不如自己的哥哥會經營,後來在統一天下後,劉邦還拿此事和劉太公開玩笑:「您看我和劉仲二哥到底誰經營的基業大?從這方面上來看,連他的父親劉太公也沒有想到,劉邦最後竟然能開創出如此大的基業來。如果說劉邦是個例就算了,畢竟歷史從來都不缺乏天才的存在。如果劉邦是天才一般的個例倒也還說得過去。可是不僅是劉邦,隨著劉邦打天下的人,似乎個個如此。
  • 劉邦贏項羽純屬運氣?27人打敗數千騎兵,又該怎麼解釋!
    從總體實力上來看,劉邦根本比不上項羽,因此有人得出這樣的一個結論,劉邦戰勝項羽純屬運氣,在玄乎一點說,天命難違,項羽敗給了命運!但是事實真的是如此嗎,劉邦最後取勝,有哪些決定因素呢!劉邦贏項羽純屬運氣,這一種說法,要從兩者最後一戰說起。
  • 劉邦的「狐朋狗友」當年不學無術,為何搖身一變就成了治國大才?
    在古代歷史上,劉邦和朱元璋兩個人都是來自社會最底層的開國之君,也被認為是得國最正的兩個王朝,在劉邦和朱元璋創業團隊中,我們能夠看到大量他們的同鄉玩伴成為開國功臣,並且在國家建立後成為治國大才,尤其是劉邦的團隊中有他的「狐朋狗友」,也就是劉邦當年不學無術、遊手好閒時期的好朋友們,可以說他們都是出身於社會的底層,怎麼參與農民起義,搖身一變就成為了治國大才,難道是他們本身就有真才實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