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臨終前,對呂后是一種什麼態度?他想不想除掉她

2021-01-13 張生全精彩歷史

如果問,誰是劉邦最想殺的人?

這個很好回答。就是那些手握重兵的大將,比如韓信、彭越、英布等人。以及那些坐鎮一方的諸侯,比如陳豨、臧荼、盧綰等人。

劉邦想殺他們,根本的原因,是因為他們對劉邦當皇帝不是很服氣,因而惦記著劉邦的皇位,覺得自己也可以過一把皇帝癮。

至於那些忠心耿耿的大將,比如周勃、灌嬰等人。以及那些並沒有反意的異姓諸侯王,比如長沙王吳芮,劉邦也沒有殺他們。

不過,如果說誰是劉邦最想殺,卻又不敢殺的人?這就應該是另外一種人了。

這種人肯定不是大將,也不是諸侯。因為劉邦已經把大將和諸侯都殺得差不多了,整個軍隊系統,劉邦已不足為懼了。劉邦的擔心就轉移到行政系統。

(劉邦)

那麼,行政系統中,劉邦最擔心誰呢?

可能有人會認為是蕭何。

說劉邦擔心蕭何,是有道理的。蕭何是劉邦最大的競爭對手。當年大家殺掉沛縣縣令,準備推舉一個首領的時候,大家推舉的就是蕭何。只不過,蕭何當年害怕造反失敗後會擔責,因此極力推舉劉邦。

蕭何那時候是怕擔責。但是,當劉邦已經打下江山後,情況就有很大變化了,很可能他就不怕了,甚至還有些渴望了。

而且,蕭何想要造反,完全是有基礎的。當年劉邦在外打仗的時間裡,蕭何一直掌管著朝廷,他在整個朝廷裡面建立了自己絕對的權威。手下有一大幫人,都是蕭何提拔起來的。在劉邦看來,他去世以後,這樣的人,如果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在朝廷中呼風喚雨,奪取劉盈的皇位,其實是輕而易舉的。

對於這樣的人,劉邦怎能放心呢?怎會不想殺他呢?

不過,蕭何這個人,劉邦又不敢殺。劉邦實在找不到殺他的理由。如果無緣無故的殺他,很可能在朝廷引起巨大的動蕩。那樣的話,可就麻煩了。

而且,在劉邦看來,蕭何也不能殺。

(蕭何)

當年蕭何知道劉邦猜忌他,曾經用一種特殊的方式,極力迎合劉邦。這種特殊的方式,就是他把本來潔身自好的自己,變成一個像劉邦那樣也貪財好色的人。他這樣做,整個朝廷的人都看在眼裡的。對於劉邦來說,他得鼓勵這種方式。某個大臣改變自己的形象迎合劉邦,只有受到鼓勵,大家才會向蕭何看齊。如果某個大臣向劉邦看齊,劉邦反而殺掉他,這不是讓朝中大臣價值觀混亂嗎?

所以,表面上看蕭何是劉邦最想殺又不敢殺的人,但只要深入研究,就會發現,他並不是。

真正讓劉邦想殺而又不敢殺的人,其實是呂后。如果談功臣的話,呂后也是一個功臣吧。除了參與打仗外,呂后還生了劉盈和魯元公主呢!

(呂后)

劉邦為什麼想殺呂后?

因為劉邦知道,他死後,呂后絕對會對戚夫人下狠手的。要想保護他心愛的女人,包括他心愛的兒子劉如意,就必須把呂后殺掉。就算不殺,至少也應該廢掉。實際上劉邦殺樊噲,也有這樣的打算。至少想削弱呂后的勢力,避免她對戚夫人和劉如意造成太大的傷害。

但是,這個呂后,劉邦又不敢殺。為什麼呢?

因為劉邦是要讓他的兒子劉盈把江山傳下去的。這個劉盈性格太軟弱了,是必須要呂后支持他,給他幫助的。如果殺掉呂后,劉盈在朝中也就坐不穩了。其他大臣,很容易就奪走劉盈的皇位。

但是,不殺掉呂后,戚夫人和劉如意又不可能活命。劉邦也實在找不到保護戚夫人和劉如意的方法。給他們兵權,倒是一個不錯的辦法。但是,給他們兵權後,國家就分裂了。這又是劉邦不願意看到的。

劉邦左也為難,右也為難。思來想去,他就只能保住呂后,犧牲掉戚夫人和劉如意了。

(參考資料:《史記》等)

相關焦點

  • 劉邦為何臨死前一心想殺死忠心耿耿的樊噲,原因竟是這樣
    不知道大家對樊噲這個人有什麼見解,我依稀記得在我高中的語文課文裡見到過這個名字。作為與開國君主劉邦一起長大的他,後來順帶娶了好朋友的妹妹,直接成為朋友的好妹夫。樊噲一直跟著好朋友劉邦四處去打戰,真所謂力挺自己的好弟兄,甚至還在危難時刻救下了朋友的命。
  • 呂后對戚夫人恨之入骨,為何將她折磨成人彘後,又讓她多活三天?
    「政敵」就是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或許對於後宮後人來講,呂后對於戚夫人就過於殘忍,但是如果是對於「政敵」,那就要無所不用其極了。那麼二人究竟有多大的深仇大恨,能讓呂后如此的對待戚夫人。還有我們都知道古代的醫療技術是非常落後的,很多病都不像現在可以得到醫治,只能等死。但是像戚夫人最後成了人彘,居然能活三天,這是為什麼呢?
  • 呂后殺死韓信後,韓信被葬於何處?山西地方志記載揭開秘密
    劉邦要殺韓信,原因在於韓信身份,不除掉異姓王,劉姓天下不穩,遲早還會陷入戰國亂局。尤其楚漢爭霸時,韓信主動討要齊王封號,與劉邦討價還價,成為埋在劉邦內心的一根刺,讓劉邦暗恨不已。因此,儘管劉邦將韓信降為淮陰侯,軟禁在長安,不給韓信施展才華機會,內心深處還是要殺韓信,所以見到韓信死後態度是「且喜且憐之」。即便呂后不殺韓信,劉邦死前也會殺掉韓信。
  • 開國大功臣韓信被呂后殺害,劉邦為何不聞不問?原因讓人後背發涼
    相信大家都聽過「劉邦稱帝,韓信必死」,其實這並不是一句玩笑話,在整個戰爭中,劉邦對韓信可以說半信半疑,徘徊在什麼時候殺韓信的問題上。那麼為什麼說劉邦一定要殺韓信呢?劉邦之所以通過呂后之手殺害韓信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 劉邦臨死前為什麼要殺死對他有救命之恩的樊噲
    劉邦和樊噲是髮小,樊噲是沛縣殺狗賣肉的屠夫,在劉邦做了沛縣泗水亭長後,因為二人經常在一起喝酒吃狗肉,情同手足。劉邦做了亭長(相當於現在街道辦的片長)後。不忘提攜老朋友,讓樊噲做了自己的隨從,以後劉邦做了「黑社會」老大,樊噲成了他首席馬仔。
  • 韓信被呂后所殺,為何不請示劉邦?淮陰侯在任何一個朝代都必死
    要看韓信是否被殺,有兩個因素:1、劉邦是否能夠容他;2、韓信是否有謀反之心。 大漢建立後,劉邦封韓信為楚王,韓信收留了項羽的大將鍾離眛,劉邦因此疑心韓信,將韓信從王降為侯,囚禁在長安。 韓信在長安其實並不老實,與原來的老部下陳豨暗中勾結,陳豨反後,韓信居然要在長安城做內應,也正因為韓信參與了陳豨造反,他才被呂后和蕭何設計殺掉。
  • 劉邦不僅殺了韓信還夷滅了他三族,韓信到底哪裡得罪了劉邦?
    親愛的觀眾朋友們大家好,今天給大家講的是劉邦不僅殺了韓信還夷滅了他三族,韓信到底哪裡得罪了劉邦?,呂后就將他殺死了,如果呂后沒有劉邦的授意,她也沒這膽子去做,要知道韓信當時,官至大將軍,那為什麼劉邦,非要殺他?
  • 劉邦臨死前,為何要派陳平去秘密殺掉妹夫樊噲?是老糊塗了嗎?
    從這種角度講,劉邦比朱元璋還是要大度一點!把呂后弄死,不安分的戚夫人可能會對劉盈搞么蛾子。把呂后和戚姬都弄死,沒有呂后的手腕劉盈也還是有可能坐不穩天下。從代王劉恆即位初期的處境可以看出來,劉邦當皇帝沒幾年嗝屁太早,漢初皇權很不穩固。劉恆這個腹黑的傢伙才是真像他老子,有頭腦有手腕,苦哈哈表演半輩子,真正把皇權穩固下來了。
  • 曾屠盡功臣的劉邦,不僅不傻殺他,竟還怕他
    就像今天我們所說的劉邦,他曾經就因為自己的猜疑之心,殺害了很多的大臣,而且失去了很多的人才,不過今天要說的卻不是劉邦,而是讓劉邦恐懼的一個人就是張良,張良曾經給劉邦做過不少的事情,而且還幫助劉邦建立了他的王朝。
  • 劉邦死後15年,託孤大臣殺光他的嫡孫,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劉盈有七個兒子: 長子劉恭,即前少帝,呂后四年被殺; 次子劉彊,呂后五年病故; 三子劉不疑,呂后二年病故; 四子劉弘,即後少帝,平諸呂行動中被誅殺; 五子劉朝,封淮陽王,平諸呂行動中被誅殺;
  • 呂后死後,呂家為什麼會落得被滅族的悽慘下場?只因漏看了一個人
    話說高后八年(公元前180年)呂后死後,朝中文武大臣都開始忙碌起來,太后的喪事得隆重才行啊!因此,陳平和周勃等人一下子由閒人變成了大忙人。他的話說到點子上去了。當年劉邦的高瞻遠矚再次得到了證實,他當年命灌嬰駐守滎陽是有深意的,就是為了防止日後呂后及呂家人作亂啊!因為存在致命的「軟肋」,最後這次呂氏家族會議的結果很簡單:沒議出什麼名堂來。對於呂氏家族的人來說,這次沒有議出什麼東西來並不重要,但對別人來說那就是「打草驚蛇」了。也許有人會問,這個呂氏家族人內部的秘密,外人怎麼會知道?
  • 呂雉背負罵名:一種酷刑,讓有顏值沒腦子的「心機婊」悔不當初
    要說呂后必提劉邦,因為呂后(呂雉)是劉邦的結髮之妻。呂雉雖然不算是名門望族,但她卻是大戶人家,配劉邦是綽綽有餘了。為何這樣說呢,據史料記載,劉邦出身平民之家,而且好逸惡勞,整天遊手好閒,是典型的「街頭小霸王」,非但如此,他還經常拉幫結派到處吃酒耍狠,完了還賒帳打白條,並且經常帶上狗肉朋友到嫂子家蹭吃蹭喝,為此嫂子經常和劉邦哥哥大吵大鬧。而劉邦的父親劉老太公,也拿劉邦沒有辦法。
  • 他的人生悲劇的源頭到底是什麼?源自父母的強勢
    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劉盈軟弱的性格?又是什麼原因,導致了他的夭折呢?這一切,與劉邦和呂雉有著密切的關係。劉盈出生的時候,劉邦已經四十五歲高齡。即便是今天的標準,按照年齡差來算,劉邦也差不多是劉盈爺爺輩的人物。
  • 功勞不亞於韓信蕭何,如果劉邦鴻門宴被殺,他就是劉邦繼承人
    最讓人感到詭異的是,劉邦的豐沛集團中還有一個人,對劉邦建立大漢江山的重要性,可能不亞於韓信、蕭何,但是史書上對他的記述只有寥寥數語,仿佛故意要把此人從史書中抹去。這名特殊的功臣就是劉邦的大舅哥,呂后的大哥呂澤。劉邦走上造反的道路,一開始靠的是豐沛集團,也就是老家的弟兄們。早年的劉邦,窮的叮噹響。劉邦芒碭山起義的時候,呂澤就入夥了。
  • 劉邦臨死前,為什麼要下令殺掉戰功赫赫的救命恩人樊噲?
    劉邦下達殺掉樊噲的命令,主要原因是當時出現了一個傳聞,說是手握兵權的樊噲要舉兵,誅殺與呂后對立的戚姬和劉如意母子。戚姬是劉邦的寵妃,劉如意是他們夫妻兩個的愛子。劉邦晚年十分擔心自己一旦死去,生怕戚姬母子隨之也會遭遇不測。為此,劉邦煞費苦心得分封劉如意到趙地為王,由忠誠耿直的周昌輔佐趙王,讓他遠離帝都長安的政治鬥爭漩渦。
  • 劉邦一共有八子,薄姬最不受寵,為何薄姬之子最後成了漢太宗
    魏王豹聽到許負預言之後,大喜,將薄姬納為側室,認為自己一定能奪取天下,於是聯合項羽,背叛劉邦,結果魏王豹被漢將曹參滅國,薄姬成了曹參戰利品之一。曹參俘虜薄姬之後,也沒覺得薄姬什麼了不起,而是將她送進宮中織布的工房,成為一名普通的紡織女工,所謂「薄姬輸織室」。一天,劉邦巡視織布工房,看到薄姬頗有姿色,詔令納入後宮。
  • 劉邦消滅彭越為哪般?博弈論中的囚徒效應,臣子自保的兩條路徑
    彭越而呂后則是許諾他,並且帶他一起回到洛陽。等到了洛陽以後呂后卻對劉邦說彭越是一個壯士,你把他流放到了蜀地以後,是給自己留下了禍端,不如乾脆把他給殺了,所以我又把孔彭越給帶回來了。於是呂后安排彭越的隨從再一次告發彭越謀反,而這個時候廷尉也開始奏請將彭越滅族,劉邦也答應了。不久之後彭越便被殺了,並且在洛陽懸掛示眾,而劉邦則是下令說,誰要是敢來幫彭越收屍的即刻逮捕。
  • 劉邦英明豁達,劉盈內向文弱父子為何如此不相似?其中原因很複雜
    那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劉盈的性格如此軟弱膽小,甚至有些內向?其實這和劉邦有著莫大的關係。心理學家弗洛伊德這樣說過:一個人童年的缺憾,會造成了他成年後的一種執念,從而對他的性格產生強烈的影響。劉盈童年時候缺乏的是父愛缺乏的是親情,這對於他的成長產生了強烈的影響,使得他在成年之後處處體現出對親情的渴望和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