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不僅殺了韓信還夷滅了他三族,韓信到底哪裡得罪了劉邦?

2020-11-25 騰訊網

親愛的觀眾朋友們大家好,今天給大家講的是劉邦不僅殺了韓信還夷滅了他三族,韓信到底哪裡得罪了劉邦?小編每天持續更新有趣的歷史趣聞,歡迎關注哦

在漢初時代,軍事造詣最高的,莫過於韓信了,曾有話說道,韓信點兵,多多益善,但是當劉邦剛剛登上帝位,呂后就將他殺死了,如果呂后沒有劉邦的授意,她也沒這膽子去做,要知道韓信當時,官至大將軍,那為什麼劉邦,非要殺他?

劉邦雖知人善任,但是面對曾經的兄弟們,只能共苦不能同甘,韓信卻不知收斂,反而洋洋得意,劉邦最終親自奪去韓信手中軍權,在劉邦平叛的時候,呂后逼迫蕭何將韓信哄騙過來,最後將他誅殺。

韓信在戰場上的確是一位天才,只可惜他的政治能力稍遜一籌,只能說在政治風向上,韓信做的不夠圓滑,但也是他自己的特點,只嘆可惜,在古代官場,有所作為仍不夠,更應該識時務。

好了今天的解說就到這裡,各位小夥伴們有不同的看法多多留言哦。

相關焦點

  • 韓信被呂后所殺,為何不請示劉邦?淮陰侯在任何一個朝代都必死
    要看韓信是否被殺,有兩個因素:1、劉邦是否能夠容他;2、韓信是否有謀反之心。 韓信有謀反之實,這在任何一個朝代都被殺。最重要的是韓信有足以滅國覆朝的能力,這才是任何一位君王忌憚他的根源,也是劉邦必殺他的理由。 韓信被稱之為「兵仙」,大漢江山大半都是他打下來的,如果沒有韓信,估計劉邦在南鄭會當一輩子的漢中王。劉邦能夠在短短幾年時間從一個亭長變成皇帝,韓信絕對是首功。
  • 功勞不亞於韓信蕭何,如果劉邦鴻門宴被殺,他就是劉邦繼承人
    最讓人感到詭異的是,劉邦的豐沛集團中還有一個人,對劉邦建立大漢江山的重要性,可能不亞於韓信、蕭何,但是史書上對他的記述只有寥寥數語,仿佛故意要把此人從史書中抹去。這名特殊的功臣就是劉邦的大舅哥,呂后的大哥呂澤。劉邦走上造反的道路,一開始靠的是豐沛集團,也就是老家的弟兄們。早年的劉邦,窮的叮噹響。劉邦芒碭山起義的時候,呂澤就入夥了。
  • 開國大功臣韓信被呂后殺害,劉邦為何不聞不問?原因讓人後背發涼
    相信大家都聽過「劉邦稱帝,韓信必死」,其實這並不是一句玩笑話,在整個戰爭中,劉邦對韓信可以說半信半疑,徘徊在什麼時候殺韓信的問題上。那麼為什麼說劉邦一定要殺韓信呢?劉邦之所以通過呂后之手殺害韓信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 誅九族算什麼 夷三族才是歷史上最狠的刑法
    秦、漢時代之刑名,即凡犯特殊重罪,尤其謀反謀判謀大逆等十惡之罪名者,雖無犯意之聯絡,但基於政策上之考慮,處以誅滅三族之極刑,以收威嚇懲戒之效。此乃親屬一體之觀念在刑事法上具體之表現。《史記·秦本紀》說:「文公二十年,初有夷三族之罪。」《後漢書·楊終傳》亦說:「秦政酷烈,一人有罪,延及三族。」可見夷三族首創於秦代之刑名。
  • 老師不會告訴你,歷史上的韓信,其實死的並不冤
    所以,對於劉邦來講,最好的辦法就是奪掉韓信的兵權,也就是大家常說的兔死狗烹、鳥盡弓藏。所以我們看到,垓下之戰後,劉邦解決掉項羽,問鼎天下。第一時間不是論功行賞,而是找韓信的麻煩,不僅奪了他的兵權,還把封國從齊地改到了楚地。
  • 韓信,歷史上有15個成語皆與他有關,可怕我竟只知「胯下之辱」!
    中國有一位驚世偉人,他被蕭何譽為〝國士無雙〞;劉邦贊他:〝戰必勝,攻必取〞;楚漢時期,人們評價他〝功高無二,略不世出〞;後人奉他為〝兵仙〞、〝神帥〞,他就是韓信,歷史上有15個成語皆與他有關。1、胯下之辱韓信,漢初軍事家。淮陰(今屬江蘇)人。年少時父母雙亡,家道貧寒,卻刻苦讀書,熟演兵法,懷安邦定國之抱負。
  • 韓信被殺的真正原因是什麼?不完全是因為功高蓋主
    韓信臨死前,並沒有親口承認謀反之事,根據《史記》的記載,韓信似乎的確與陳豨探討過謀反事宜。如果事實確實如此,那麼,他在齊王任上時,具備與劉邦、項羽三足鼎立的實力時不反,卻在無兵無卒的情況下造反,實在是玩火自焚。 也有一些學者認為韓信之「謀反」是被誣陷,而司馬遷則是用了曲筆,明肯暗否。
  • 呂后殺死韓信後,韓信被葬於何處?山西地方志記載揭開秘密
    劉邦要殺韓信,原因在於韓信身份,不除掉異姓王,劉姓天下不穩,遲早還會陷入戰國亂局。尤其楚漢爭霸時,韓信主動討要齊王封號,與劉邦討價還價,成為埋在劉邦內心的一根刺,讓劉邦暗恨不已。因此,儘管劉邦將韓信降為淮陰侯,軟禁在長安,不給韓信施展才華機會,內心深處還是要殺韓信,所以見到韓信死後態度是「且喜且憐之」。即便呂后不殺韓信,劉邦死前也會殺掉韓信。
  • 劉邦樣樣不如人,為何人才都向他聚攏?因他懂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項羽、劉邦領導的滅秦之旅,目標在於推翻暴秦統治。然而,這需要用一場場的戰爭去完成。當時的戰爭,帶給底層老百姓的,卻是無休止的殺戮。特別是項羽,攻下一座城池後,屠城幾乎成了他的「規定動作」。與之相隨的,還有掠奪和搶劫。「正義」之師不行正義之事,導致民怨沸騰。劉邦其實也偶爾屠城,但是他還有一個「自選動作」——「約法三章」。
  • 西漢開國大將:最牛三位也最慘,都是滅門夷三族,一位還處以醢刑
    西漢開國大將十多位,一般歸納為「漢初三大名將」、「西漢開國十八侯」,這些人中,最牛的有三位,但最慘的也是這三位,都被滅門夷三族,其中一位還處以醢刑。 西漢開國大將最牛的就是韓信、彭越、英布。英布(?-前195年)是「漢初三大名將」,排在第三位。
  • 垓下之戰,韓信和項羽其實打了個平分秋色,二人軍事水平未見高低
    韓信和項羽,一個兵仙,一個戰神。 韓信用木罌魏,用背水一戰、拔旗易幟滅趙,用沙囊斬龍且。項羽用破釜沉舟大破掃滅六國的秦軍,用三萬鐵騎打垮劉邦五十多萬聯軍。兩人的軍事造詣威震天下、震古爍今。二人有幸生活在同一個時代,而且在最重要的垓下之戰中,兩人終於有機會一較高下。
  • 韓信不幸,一生曲折多變,用多少成語譜寫了自己的不朽故事
    楚漢相爭時,漢軍大將韓信奉漢王劉邦之命,率軍攻打齊王田廣,消滅了田廣和前來增援的楚軍大將龍且。西楚霸王項羽見韓信佔領齊地,就派一名叫武涉的人去勸說韓信,讓他脫離漢王,自立為王。韓信拒絕說:「漢王不僅重用我,封我為大將軍,讓我指揮幾萬人的大軍,而且還非常關心我,『解衣衣我,推食食我』(把衣服脫給我穿,把食物讓給我吃)。我怎能背叛他呢?」
  • 楚漢垓下之戰到底是誰贏了?劉邦並非最後贏家!
    彭城之戰中的漢軍指揮官是劉邦,垓下之戰中的漢軍指揮官是韓信。 儘管都是指揮者,但是二人之間有著很大的不同。韓信和劉邦就將軍領導士兵參加戰鬥的能力進行了交談。 談話是這樣的。 劉邦問韓信:像我這樣的人可以指揮多少兵馬?韓信回答:陛下最多可以指揮十萬人。 劉邦又問:你呢?韓信回答:越多越好。
  • 曾屠盡功臣的劉邦,不僅不傻殺他,竟還怕他
    就像今天我們所說的劉邦,他曾經就因為自己的猜疑之心,殺害了很多的大臣,而且失去了很多的人才,不過今天要說的卻不是劉邦,而是讓劉邦恐懼的一個人就是張良,張良曾經給劉邦做過不少的事情,而且還幫助劉邦建立了他的王朝。
  • 韓信的「碟中諜「計劃,三萬兵馬打遍半個天下
    韓信是一個獨擋一面可以成大事之人。韓信被蕭何從月下追回來之後,被劉邦任命為大將軍,地位甚至在周勃和灌嬰、樊噲等名將之上。而韓信也沒有辜負劉邦的信任,暗度陳倉,兵出漢中。韓信搞定魏國後,他的下個目標就是北方的陳餘。劉邦兵敗彭城,陳餘是諸侯牆頭草之一,但他背叛劉邦還要另外一個原因是,他已經發現他的死對頭張耳未死。
  • 劉邦臨死前,為什麼要下令殺掉戰功赫赫的救命恩人樊噲?
    劉邦下達殺掉樊噲的命令,主要原因是當時出現了一個傳聞,說是手握兵權的樊噲要舉兵,誅殺與呂后對立的戚姬和劉如意母子。戚姬是劉邦的寵妃,劉如意是他們夫妻兩個的愛子。劉邦晚年十分擔心自己一旦死去,生怕戚姬母子隨之也會遭遇不測。為此,劉邦煞費苦心得分封劉如意到趙地為王,由忠誠耿直的周昌輔佐趙王,讓他遠離帝都長安的政治鬥爭漩渦。
  • 劉邦臨死前,為何要派陳平去秘密殺掉妹夫樊噲?是老糊塗了嗎?
    從代王劉恆即位初期的處境可以看出來,劉邦當皇帝沒幾年嗝屁太早,漢初皇權很不穩固。劉恆這個腹黑的傢伙才是真像他老子,有頭腦有手腕,苦哈哈表演半輩子,真正把皇權穩固下來了。劉邦晚年時,一次呂雉問他「蕭何不在了,誰能接替他?」劉邦回答「曹參」。呂雉又問「曹參不在了呢?」劉邦回答「周勃,但周勃太直,可以讓陳平幫他。」呂雉再問「周勃和陳平不在了呢?」
  • 劉邦項羽的加減法,成功的關鍵在於,如何令敵人越來越少,己方越來越多
    阮籍這裡所說的「豎子」指漢高祖劉邦。五年楚漢戰爭,項羽屢戰屢勝,而劉邦屢戰屢敗,但垓下一戰,項羽被剋星韓信設下十面埋伏所包圍,項羽慘敗。至死項羽也不明白為什麼敗給劉邦,劉勝項敗的原因可用加減法來解答。 韓信當過項羽的衛兵,他多次向項羽獻計獻策,項羽不納,他不了解韓信的價值,更不知道重用韓信。韓信加入劉邦的隊伍,在井陘背水一戰擊潰陳餘所率的二十萬趙軍,項羽才認識到這個被人稱為「胯夫」的韓信是一流的統帥;當韓信一舉消滅了項羽嫡系王牌龍且二十萬大軍後,項羽靈魂出竅,知道韓信確實厲害,派人遊說韓信未果。
  • 陸川的《王的盛宴》,不了解劉邦和項羽這段歷史的,看不明白嗎?
    後來的,劉邦會項羽,然後的韓信。我還是看明白了,因為我還算知道這段歷史,但我也認為電影還是把它搞得一團糟。但是當我看到霸王自殺時,陸川背後的微妙思想開始逐漸清晰起來。他對項羽高尚英雄主義的描繪,劉邦狡猾的自私,以及韓信未經打磨的泥汙外表讓他感到驕傲感到自豪。我們不認為這部《王的盛宴》是歷史劇,而覺得這真是一部值得思考的電影。
  • 古代戰神們的窩囊死法:徐達生瘡而死,韓信被女人打死
    韓信早年在項羽麾下做小兵,因為自己的才華得不到施展,在蕭何的幫助下便轉而投靠了劉邦。此後,在劉邦項羽爭天下的過程中,韓信表現出了他卓越的軍事才能。但一旦有了戰功,韓信便有點居功自傲,在劉邦稱漢王之後,被敵軍圍困的危機時刻,韓信卻派人向劉邦討封「假齊王」,這為後來劉邦殺他埋下了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