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大功臣韓信被呂后殺害,劉邦為何不聞不問?原因讓人後背發涼

2020-12-05 騰訊網

相信大家都聽過「劉邦稱帝,韓信必死」,其實這並不是一句玩笑話,在整個戰爭中,劉邦對韓信可以說半信半疑,徘徊在什麼時候殺韓信的問題上。那麼為什麼說劉邦一定要殺韓信呢?劉邦之所以通過呂后之手殺害韓信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韓信戰功卓著,可謂是功高蓋主。韓信熟諳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作為戰術家韓信為後世留下了大量的戰術典故: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臨晉設疑、夏陽偷渡、木罌渡軍、背水為營、拔幟易幟、傳檄而定、沈沙決水、半渡而擊、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其用兵之道,為歷代兵家所推崇。

作為軍事家,韓信是繼孫武、白起之後,最為卓越的將領,其最大的特點就是靈活用兵,是中國戰爭史上最善於靈活用兵的將領,其指揮的井陘之戰、濰水之戰都是戰爭史上的傑作。作為戰略家,他在拜將時的言論,成為楚漢戰爭勝利的根本方略。這樣一個「戰神」與「兵仙」融合於一身的奇才,創造出的驚天偉業,難免讓劉邦坐臥不寧,驚心不已。此時看來,他有多大功勞,就有多大罪過。

第二, 韓信是軍事天才,但是在政治與人情世故上卻像一個白痴,在這方面他缺乏自知之明。在劉邦快兵敗被項羽追的死去活來的時候,韓信依舊按照著自己的軍事謀劃按兵不動,見死不救,此時劉邦便記下了這個帳。在韓信攻破齊地時,曾上書劉邦要代理齊王,引起了劉邦的不滿,韓信暴露了野心,劉邦也起了殺心。其次,就是出於朋友義氣,窩藏欽犯鍾離昧的緣故,雖然只是一個殺韓信的引子,但應該也是一個讓劉邦更加猜疑的原因。

第三,在劉邦看來,天下就是劉家的,分封天下,諸侯王都應該全都姓劉。所以天下大定之後,劉邦就開始拿異姓王一個個開刀,況且還有公然反叛的。劉邦本來就對韓信忌憚三分,以韓信的能力奪得劉家天下不是沒有可能,自己在位還能壓得住這些驕王悍將,萬一死後繼位者威望能力都不夠,也就壓不住這些功臣們了,造反是大有可能,不如先下手為強。

以上就是劉邦殺韓信的原因,那麼讓人費解的是,劉邦既然想殺韓信,卻為何不直接殺,而是假借呂后之手去殺呢?

首先一個原因就是劉邦不忍心。韓信畢竟為劉家天下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沒有韓信他劉邦難以取得如此之大的成就,這點劉邦是最清楚的。這是他一同徵戰過來的兄弟和戰友,多少是有感情的。

其次,是韓信的謀反證據不足,無法直接下手。在徵戰四方的過程中,韓信雖然屢次觸怒劉邦,不聽指揮,讓劉邦心生嫉恨,但依舊不能查出韓信有明顯的反叛跡象和證據。韓信也只是只顧自己打勝仗,卻不太在乎主子的死活而已,只能說韓信有點書呆子氣息。韓信做齊王時,他倚重的一個謀士蒯通勸他自立於劉邦,三分天下,韓信拒絕了,他說他不能背信棄義,背叛漢王。也就是說劉邦根本不能掌握韓信造反的證據,有的只是自己的臆想和道聽途說。

最後,就是劉邦迫於輿論壓力與自身公信力,不敢直接下手。雖說貴為天子,也不能為所欲為的。劉邦深知民心的重要性。他想韓信死掉,又沒有殺韓信的足夠理由,就不能直接動手。因此就只能借他人之手來殺韓信,借誰的手呢?首選就是呂后了。劉邦對呂后這個枕邊人可能是最了解的,她隱忍、有謀略、心狠,於是直接或間接的暗示提醒,作為一個聰明的女性,呂雉自然心領神會。劉邦剛一出徵平叛,呂雉就乾淨利索的結果了淮陰侯韓信,導致劉邦平叛回來後,聽說韓信已受死,還吃了一驚。

所以綜上所述,韓信必須死,一代「兵仙」就這樣成為了政治的犧牲品,而這也是劉邦和眾多大臣心中再明白不過的事。

相關焦點

  • 呂后殺死韓信後,韓信被葬於何處?山西地方志記載揭開秘密
    劉邦要殺韓信,原因在於韓信身份,不除掉異姓王,劉姓天下不穩,遲早還會陷入戰國亂局。尤其楚漢爭霸時,韓信主動討要齊王封號,與劉邦討價還價,成為埋在劉邦內心的一根刺,讓劉邦暗恨不已。因此,儘管劉邦將韓信降為淮陰侯,軟禁在長安,不給韓信施展才華機會,內心深處還是要殺韓信,所以見到韓信死後態度是「且喜且憐之」。即便呂后不殺韓信,劉邦死前也會殺掉韓信。
  • 韓信被呂后所殺,為何不請示劉邦?淮陰侯在任何一個朝代都必死
    如果韓信被呂后交予劉邦處置,淮陰侯的結局還是一樣的,必死無疑。 韓信放在任何一個開國皇帝手下都是必死無疑,就算韓信在宋太祖趙匡胤手下,太祖可以杯酒釋其他將領的兵權,對韓信也是必殺,更何況韓信生在大漢開國之初。
  • 古代開國之君為何偏愛屠殺功臣,真實原因令人抓狂
    細觀中國歷史,就會發現,歷朝歷代的開國皇帝大多有一個嗜好——屠殺功臣。開國之君一般都是智謀超群、雄才大略的明君雄主,為何卻偏愛屠殺功臣,落得薄情寡義、忘恩負義的惡名呢?解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看開國之君對待功臣的一些軼事。
  • 功勞不亞於韓信蕭何,如果劉邦鴻門宴被殺,他就是劉邦繼承人
    除了這三名頂級功臣之外,曹參、彭越、樊噲、陳平、英布等人也是功不可沒。最讓人感到詭異的是,劉邦的豐沛集團中還有一個人,對劉邦建立大漢江山的重要性,可能不亞於韓信、蕭何,但是史書上對他的記述只有寥寥數語,仿佛故意要把此人從史書中抹去。這名特殊的功臣就是劉邦的大舅哥,呂后的大哥呂澤。
  • 他是第一個創造農民當上皇帝這個奇蹟的人,後人對他的評價卻……
    歷史上的皇帝,出身平民階級的不多,最為世人熟知的有兩位,一位是就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平民出身還做過乞丐,另一位則是西漢的開國皇帝,漢高祖劉邦,他是第一個創造農民當上皇帝這個奇蹟的人,但後人對他的評價其實好壞參半,這又是為何呢?
  • 劉邦臨終前,對呂后是一種什麼態度?他想不想除掉她
    如果問,誰是劉邦最想殺的人?這個很好回答。就是那些手握重兵的大將,比如韓信、彭越、英布等人。以及那些坐鎮一方的諸侯,比如陳豨、臧荼、盧綰等人。劉邦想殺他們,根本的原因,是因為他們對劉邦當皇帝不是很服氣,因而惦記著劉邦的皇位,覺得自己也可以過一把皇帝癮。
  • 劉邦不僅殺了韓信還夷滅了他三族,韓信到底哪裡得罪了劉邦?
    親愛的觀眾朋友們大家好,今天給大家講的是劉邦不僅殺了韓信還夷滅了他三族,韓信到底哪裡得罪了劉邦?小編每天持續更新有趣的歷史趣聞,歡迎關注哦 在漢初時代,軍事造詣最高的,莫過於韓信了,曾有話說道,韓信點兵
  • 韓信,一位擁34個光環在身的男人,傳奇的一生不需要任何解釋
    韓信是西漢的開國大將之一,他有著兵仙人之稱。可是說起他的一生,也帶著傳奇色彩,首先他本是一個落魄到討飯之人,並且還不斷被人欺負。農民起義階段,他投靠到了項羽的軍中,但因為是一介草民未能得到重用。可是韓信的才能被蕭何發現,因此韓信被介紹到劉邦軍中。
  • 韓信被殺的真正原因是什麼?不完全是因為功高蓋主
    韓信臨死前,並沒有親口承認謀反之事,根據《史記》的記載,韓信似乎的確與陳豨探討過謀反事宜。如果事實確實如此,那麼,他在齊王任上時,具備與劉邦、項羽三足鼎立的實力時不反,卻在無兵無卒的情況下造反,實在是玩火自焚。 也有一些學者認為韓信之「謀反」是被誣陷,而司馬遷則是用了曲筆,明肯暗否。
  • 劉邦死後15年,託孤大臣殺光他的嫡孫,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安劉」為何要滅了劉邦嫡系子孫? 事件的最大漏洞,就在劉盈的兒子們被殺絕。可結果卻是,包括劉弘在內,兄弟四人全部被他們殺害,導致劉邦的嫡系滅絕。 後人的解釋是,因為漢惠帝的兒子們都是假的,劉盈不育,呂后挑選呂氏子弟,冒充皇子。所以,必須對這幾位所謂的「皇子」斬草除根。 這話你信嗎?假冒皇子有那麼容易嗎?既然是造假,為何造出七個?那不更容易被識破嗎?
  • 劉邦臨死前,為什麼要下令殺掉戰功赫赫的救命恩人樊噲?
    劉邦下達殺掉樊噲的命令,主要原因是當時出現了一個傳聞,說是手握兵權的樊噲要舉兵,誅殺與呂后對立的戚姬和劉如意母子。戚姬是劉邦的寵妃,劉如意是他們夫妻兩個的愛子。劉邦晚年十分擔心自己一旦死去,生怕戚姬母子隨之也會遭遇不測。為此,劉邦煞費苦心得分封劉如意到趙地為王,由忠誠耿直的周昌輔佐趙王,讓他遠離帝都長安的政治鬥爭漩渦。
  • 曾屠盡功臣的劉邦,不僅不傻殺他,竟還怕他
    就像今天我們所說的劉邦,他曾經就因為自己的猜疑之心,殺害了很多的大臣,而且失去了很多的人才,不過今天要說的卻不是劉邦,而是讓劉邦恐懼的一個人就是張良,張良曾經給劉邦做過不少的事情,而且還幫助劉邦建立了他的王朝。
  • 劉邦的「狐朋狗友」當年不學無術,為何搖身一變就成了治國大才?
    在古代歷史上,劉邦和朱元璋兩個人都是來自社會最底層的開國之君,也被認為是得國最正的兩個王朝,在劉邦和朱元璋創業團隊中,我們能夠看到大量他們的同鄉玩伴成為開國功臣,並且在國家建立後成為治國大才,尤其是劉邦的團隊中有他的「狐朋狗友」,也就是劉邦當年不學無術、遊手好閒時期的好朋友們,可以說他們都是出身於社會的底層,怎麼參與農民起義,搖身一變就成為了治國大才,難道是他們本身就有真才實學嗎
  • 劉邦臨死前,為何要派陳平去秘密殺掉妹夫樊噲?是老糊塗了嗎?
    劉邦殺功臣多半是功臣謀反在先,而朱元璋殺功臣多半是莫須有!從這種角度講,劉邦比朱元璋還是要大度一點!把呂后弄死,不安分的戚夫人可能會對劉盈搞么蛾子。把呂后和戚姬都弄死,沒有呂后的手腕劉盈也還是有可能坐不穩天下。
  • 古代開國皇帝裡面,對待功臣誰最仁厚?誰最無情?
    但就「人和」來講,一個人成為開國皇帝,自然缺少不了輔佐之士,其中有文有武,有將有相,這樣才能使得開國皇帝在血雨腥風中脫穎而出。而這些人,為建立政權立下了汗馬功勞,無一不是人間翹楚精英人士,因而如何對待功臣,就成了歷代開國皇帝最大的難題。
  • 老師不會告訴你,歷史上的韓信,其實死的並不冤
    歷史上誅殺韓信,乃是呂后與蕭何合謀為之,劉邦則在外平叛,並不在場。但是,韓信之死,劉邦脫不了干係,畢竟呂后和蕭何之所以這樣做,也是為了維護劉邦的統治。換句話講,韓信的存在,對劉邦建立的西漢王朝產生了威脅。
  • 西漢開國大將:最牛三位也最慘,都是滅門夷三族,一位還處以醢刑
    西漢開國大將十多位,一般歸納為「漢初三大名將」、「西漢開國十八侯」,這些人中,最牛的有三位,但最慘的也是這三位,都被滅門夷三族,其中一位還處以醢刑。 西漢開國大將最牛的就是韓信、彭越、英布。英布(?-前195年)是「漢初三大名將」,排在第三位。
  • 韓信不幸,一生曲折多變,用多少成語譜寫了自己的不朽故事
    於是,當著許多圍觀人的面,從那個屠夫的褲襠下鑽了過去。史書上稱「胯下之辱」。  居常鞅鞅劉邦建立漢朝後,奪去了韓信的兵權,而韓信從此稱病不朝,悶悶不樂。也指的是因不平或不滿而常常鬱鬱不樂。功高震主韓信功勞太大,使君主地位受到威脅而心有疑慮。當一個人功高震主時,意味著危險將不期而遇。
  • 劉邦英明豁達,劉盈內向文弱父子為何如此不相似?其中原因很複雜
    漢惠帝劉盈1、劉邦是一個稱職的父親嗎?做為西漢開國皇帝,劉邦在歷史上的評價很高。原因無他,夏侯嬰駕車是把好手,殺了他這馬車還真的就跑不了!最終幾人逃脫了楚軍的追擊,劉邦也正常了,恢復了慈父的面貌。但是此事對於5歲的劉盈來說,幾乎就是一個噩夢的存在。自己朝思暮想的父親一見面就為了自己能夠逃命,把孩子給丟下車去全然不管後面還有如狼似虎的西楚追兵,劉盈心裡哇涼哇涼的。
  • 漢初封賞功臣,劉邦提出的「功人」、「功狗」是什麼意思?
    圖片來自網絡那麼為什麼劉邦看似在沒有優勢的前提下,又能夠最終戰勝項羽呢?原因在於劉邦善於用人,而項羽卻是剛愎自用。我們都知道,任何一個想要成就一翻大事業的人,都必然需要他人的輔佐和支持。劉邦文有蕭何,武有韓信,更有一個厲害的角色呂后在身邊出謀劃策。相反,項羽雖然能力出眾,但卻難以聽得進去下屬的建議。亞父範增死後,更是身邊無人,只能是靠個人能力與劉邦周旋。